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普罗提诺台词经典语录 正文

普罗提诺台词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01:22:14

1、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中〕《文子·自然》

2、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3、整个宇宙就是一切存在物的一个巨大的联合,它到处都向我们提供物质和运动。——〔法〕爱尔维修:《爱尔维修》

4、宇宙是用不着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体的。——〔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5、宇宙就是一种太阳系的集合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太阳系是相似的。——柏格森

6、宇宙浩渺,天道循环。——〔冰岛〕拉克斯内斯:《独立之子》

7、人总是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8、宇宙的管理既不需要劳务也不需要损耗。——普罗提诺

9、宇宙并无敌意,然它也并不友善。它只是淡淡无情而已。——〔美〕J·H·霍姆斯:《明智者的宗教观》

10、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链条。——〔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11、宇宙,这个一切存在物的总汇,到处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物质和运动。——〔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12、宇宙,就是盲目的力量的总和,靠着摧毁抵抗力软弱来保持平衡。——杜伽尔

13、我们相信,当人们走出我们的星球时,他们会把民族间的分歧抛在脑后。——〔美〕肯尼迪:《1962年2月21日的演讲》

1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中〕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饶别序》

15、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中〕《尸子》

16、沙粒之中亦有宇宙。——柯尔律治

17、沙粒之中可窥见宇宙。——威·布莱克

18、人连宇宙的分毫也不能认识,更谈不上指挥和控制宇宙了。——〔法〕蒙田:《随笔集》

19、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美〕蔡斯:《视野》

20、逻辑的谐和在宇宙中是作为一种无为变易的必然性而存在的。但审美的谐和则在宇宙间作为一种生动的理想而存在着,并把宇宙走向更细腻。更微妙的事物所经历的残缺过程熔合起来。——〔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21、单靠人的能力是不能衡量整个宇宙的一切活动的。凭人的'狭隘观点,要想使整个世界具有理性,那是徒劳的。——〔德〕歌德:《歌德谈话录》

22、大自然的秩序,证明了宇宙确有它的建筑家。——〔德〕康德:《康德文集》

23、整个宇宙是一个联邦,上帝和人类都是它的成员。——西塞罗

24、整个大地对贤智的人都是敞开着的,因为一个高尚的灵魂的祖国,就是这个宇宙。——〔古希借〕德谟克利特:《着作残篇》

25、这个世界……是孤独的,在它以外什么都没有,它只靠作为整体而静止不动的它自己;它自己就是一切。——刻卜勒

26、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法〕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27、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越是优秀越是高等,他们达致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德〕叔本华:《

28、宇宙永远不会变老。——普罗提诺

29、宇宙是在运行的。它有它的生命。——〔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30、宇宙是一个每分钟旋转一万次的巨大飞轮。人只是叮在它上面的一只头晕目眩的小虫。——〔美〕门肯:《偏见集》

31、宇宙是无限的。——伊壁鸠鲁

32、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33、宇宙就是一幅最大的春画。——〔中〕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

34、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迂回曲折,从来不走直线。——〔美〕爱默生:《社会和孤独工作与时日》

35、宇宙过去同现在一样将来也永远同现在一样,因为它不能变成什么另外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宇宙以外的东西进入宇宙,引起变化。——〔古希腊〕伊壁鸠鲁:《西方哲学原着选读》

那天下午快到末梢,

我正习惯地向你说再见,

一种要离开你时模糊的痛苦,

让我懂得我已经爱上了你。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叔本华临终之前对爱德华·格里塞巴赫所说的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他说:“如果有时我感到不幸,那是因为糊涂和错误所致。我会把自己看做是另外一个人,例如,看做是一个得不到替补职位的替补者,一宗诽谤案的被告,一个被心爱的姑娘小看的恋人,一个不能走出家门的病人或另一个像我一样遭受同样苦难的人。我不像他们那些人,这种不幸至多是我穿旧丢弃的一件衣服的布料而已。我究竟是什么人呢?我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作者,我是曾经回答过什么是‘是’这个谜而引起未来世纪思想家关注的人。这就是我。在我有生之年,哪一个人敢对我持有意义呢?”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一个人命令听从他的人做一件事,下命令的人死了,另一个人至死一直在做那件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梦是剧场,上演的戏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到了炼狱的山顶,维吉尔突然不见.但丁在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游历了一重又一重的同心圈,直到最外面的一重,也就是第一动力圈,与此同时,他们每上新的一重天,贝雅特丽齐就越来越美丽.恒星都在他们脚下,恒星之上是最高天,但已不是实体,而是完全由光组成的永恒的天国了..他们登上了最高天,在那无限的领域,远处的景色仍同尽在咫尺一般清晰.但丁看到了高处的一条光河,看到成群的天使,看到由正直人的灵魂组成解体剧场似的天国的玫瑰.突然间,他发现贝雅特丽齐离开了他.只见她在高处一个玫瑰圈里.正如海底深处的人抬眼望雷电区域一样,他向她崇拜祈求.他感谢她的恩惠慈悲,求她接纳他的灵魂.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文化”一词与种庄稼的农夫有关,“文明”一词则与城市有关,但骑手却像一阵暴风雨,很快就消失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有个波斯比喻说月亮是时间的镜子.在"时间镜子"的佳句中,既有月亮的易碎性,又有他的永恒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有件事但丁没有说,但是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能感受到,也许更使其增色。但丁怀着无限的同情给我们讲了这两位情人的命运,以至于我们感到他羡慕他们的命运。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留在地狱,而他将被拯救,但是他们俩相爱,而他却没有得到他所爱女人贝雅特丽齐的爱。这里也有一种虚荣,但丁应该感到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她,而这两个被打入地狱的人却在一起,他们不能讲话,毫无希望地在黑色旋涡里转悠。但丁甚至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的苦难会不会终止,但是他们在一起。当她讲话的时候,她用nosotros(我们):她为他们俩说话,这是他们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他们永恒地在一起,共享着地狱,这对于但丁来说简直是天国的佳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在古埃及人中,也盛行类似传统.每个人都取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让别人叫的,另一个是大名,是真实的名字,对别人是保密的.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我就是这样教学的,坚持美学事实不需要定义.美学事实是那么明显,那么直接,就像爱情和水果的味道那样不能确定。我们感觉诗歌就像我们感觉附近的一个女人,或者就像感觉一座高山或一个海湾。如果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为什么还要用别的词语去稀释它呢?这些词语肯定要比我们的感受脆弱得多。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作家的工作不严肃;禁止崇拜偶像;穆斯林禁止雕塑;普罗提诺禁止塑像:"自然界把我幽禁在这个模拟的躯壳里,我已经够厌烦了,难道我会同意让这个形象千秋万代的留下去?"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原始的魔幻思维而言,名字不仅仅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象征符号,而是这个符号所确立的整体概念中生死攸关的一部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肚子里养蛇,饲养,饱受折磨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上帝就是这样看着宇宙的历史,看看历史上发生件件事情。所有这一切在光彩夺目、令人眼花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博尔赫斯谈艺录》简介

博尔赫斯以小说、诗歌名家,但他写得最多的却是随笔札记,就文字篇幅而言,其小说和诗加在一起才跟这些文章大致相

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些笔触隽永、富于哲趣的文章并不只是玄思匡辩的结果,也包含直接来自生活的印象——郊外灯火,市井打斗,匕首和六弦琴,喧嚣而忧伤的探戈。当过二十年文学教授,又做过十八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虽说一生都生活在书籍和文学作品之中,却不是那种只想躲在书斋里的学究式的人物。他讨论创作艺术似乎也跟创作本身一样,同样是从苦难和喟叹之中寻觅世人的精神踪迹。所以,这些智性文章写得极具感性,譬如关于梦魇,关于隐喻,关于时间,关于但丁《神曲》的修辞意图,关于侦探小说的叙事法则,等等……诸如此类的诡谲之辩,让他一说都没有什么让人发

博尔赫斯在许多美学看法上都有一点特立独行的意思。比如,他对莎士比亚是否将无限期的经久不衰表示“无可奈何地怀疑”,而坚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作品相媲美的东西——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他把产生经典的动因更多地归结为某些接受机遇。(《论古典》) 他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了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总是那么新颖而生动,显示出某种超前的感知。人们知道,接受美学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向唯文本主义发起挑战的,而博尔赫斯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据于既往的审美经验指示了解释学的路径。他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交互关系中发现了历史,而不是根据历史来定义作家、作品,这里边的阐释逻辑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个古老命题,至今在许多研究者那儿还是一头雾水。

在博尔赫斯的艺术迷宫里还有若干通向哲学的小径,从柏拉图到帕斯卡,从犹太教的神秘哲学到东方佛禅,思维的分岔接连不断导入思想的幽胜之境。这也是博尔赫斯艺文随笔的一大特色。其实,他思想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当日学术前沿,甚至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名声大噪的新学说也能从他这儿影影绰绰瞧出一些轮廓,诸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当然,博尔赫斯没打算要做哲学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时间与无限的奥义——对于作家来说,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施展自己的“魔幻”之术。这不算什么哲学,甚至都不是一本正经的美学问题,一切取决于经验与情感。

博尔赫斯全部艺文随笔约超过一百万字,凡四百余篇。本书选录其中的七十六篇,分别取之作者的十个随笔集,即《埃瓦里斯托,卡列戈》(1930)、《讨论集》(1932)、《永恒史》(1936)、《探讨别集》 (1952)、《序言集成》(1975)、《博尔赫斯口述》(1979)、《七夕》 (1980)、《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1982)、《文稿拾零》(1986)和《私人藏书:序言集》(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