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慎独是一种修养的经典语录 正文

慎独是一种修养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13:22:30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3.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4.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7.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8.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9.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10.老鼠正在房子里扒墙穿洞,但是他们不去检查猫的牙齿和脚爪,而要研究的却只是它是不是一只圣洁的猫,如果客观存在是一只虔诚的猫道德的猫,那就行了,决不计较它有没有别的才能,别的才能倒是不关紧要的。——马克·吐温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2.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3.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1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5.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6.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17.去谗贱货,所以修身。——康有为

18.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19.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20.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21.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2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23.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4.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25.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2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8.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9.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富兰克林

30.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31.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3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3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34.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35.美德对于每个人,都是善;不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恶。——莎甫慈伯利

36.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37.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38.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39.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4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4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43.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44.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

4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4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48.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4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第一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在暑假里,为了丰富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量和对素质的提升,我特地买了本《论语》,学习孔子的崇高品质,感受中华文学的辉煌。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中庸”、“勇敢”、“自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直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论语》讲了人生的三大道理:一.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二.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三.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虽然《论语》我还没看完,但我已经觉得,历史上宋太宗时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我看实际也用不上半部,能做到几句话就能治天下了。如出自《论语·颜渊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世间最大的美德就是饶恕。如果人人都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天下不就成了仁爱的天下了吗?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你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了。

孔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家庭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发挥着积极作用。孔子思想与智慧已经成为华夏思想与智慧的精神源泉。孔子思想的精髓像雨露滋润大地一样,已经渗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之中,无论你是喜是恶,都永远无法割断。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第二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暑假里,我闲着无聊,便随意翻开了一本书,没想到,刚读了几行,我就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它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从小就希望出去探险,有一次,他在一次航海中,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被海浪卷到了孤岛上,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28年,他把沉船上的东西运送到了岛上,给自己搭建了帐篷,还中了大麦,驯养了狗、猫、羊等动物。主人公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聪明才智,战胜了害怕危险的.心理,在孤岛上成功地生存下来。后来,鲁滨逊成功地从野人手中救下了一个俘虏,并给这个俘虏取名叫“星期五”,因为这天是星期五,从此以后,“星期五”就成了鲁滨逊的仆人和朋友。28年后,鲁滨逊和“星期五”发现了一艘船,终于离开了孤岛。

读了这本书,我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和感动,我被鲁滨逊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所折服,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因为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而在各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不朽的丰碑,张海迪、桑兰、海伦·凯勒……正因为他们有着坚强毅力,他们勇于和生活的不幸做斗争,正因为他们有着坚强的毅力,他们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正因为他们有着坚强的毅力,他们用凡人难以理解的心情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世人,使世人在困境中不断地前进。

想到他们,再想到我自己,想到自己有时候做事情半途而废,缺少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自惭形秽。记得有一次,在手工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模型,我在用剪刀把形状刻出来的时候,剪刀不小心把手刺伤了,我顿时觉得做模型太难了,于是就停了下来。可是,一下课,我看到同学们都做得很漂亮,我当时就觉得特别的后悔,心想:如果我刚才坚持一下,坚持吧模型做完,该多好啊,也不用现在羡慕别人了。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鲁滨逊漂流记》支撑着我,鲁滨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我,这种不畏艰难的坚强毅力激励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未来有多少的荆棘和坎坷,我都要踏踏实实地笑着走下去!

第三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暑假时间,我读了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我感到受益匪浅。

《童年》这本书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苦难生活。高尔基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高尔基就随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有很多人。外祖父开了一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外祖父变得吝啬、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他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争夺家产经常吵架、打架。在这样一个弥漫残暴和仇恨的家庭,幼年的高尔基过早地

读的过程中,我常常泪流满面,读完后,我闭上眼睛,那一个个人、事历历在目。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我的心灵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让我的内心久久地不能平静。对于高尔基来说,我们的童年真是太好了。夏天热时,空调开了;冬天冷时,暖气开了。放学后,回到家,大鱼大肉等着你,可以尽情吃香的、喝辣的。吃了上顿,不用担心下顿。一个个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再看看高尔基,年幼时的他有时为了谋求生计竟想方设法的去挣钱。这种现象在现在看发生率几乎为零。然而,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过得太好了,所以我们有时不知道珍惜。所以也只有像高尔基那样,吃过苦的人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第一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花了三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总是感觉在这文字的最深处,有一朵花似乎正含苞欲放。

本来以为是一本普通的没法再普通的书。没错,是因为那个老气的名字。读完了一遍,又读了一遍。一次又一次的为边边遗憾,一次又一次的想另外一个结局。

Day day up! 没错,这是一个人简单的依赖,却又成了另一个人简单的爱。这是一场单纯的没法再单纯的十几岁孩子之间的感情,但真实的让人想哭,让我不忍心再看下去。

明明是一曲最美丽的歌,却用哀怨的语调徐徐唱来;明明是一首最美丽的诗,却用沙哑的声音娓娓道来;明明遇见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但我不得不伤心地躺在玉珠峰上,因为上面有我没有完成的梦想。

“春奇哥哥,你会原谅边边吗……”这是一个小女孩单纯又无邪的声音。“猪:你一定要平安、快乐的回来哦!”这是一个小女孩天真又任性的声音。“回到春奇哥哥的身边,再苦再累也要和他一起Day day up!”这是一个小女孩兴奋又绝望的声音。

一头红色头发、一双琥珀色的眼睛、说话总是带着拽拽的尾音的边佳音(边边),如果她没有误解春奇,如果她没有去日本,如果她没有答应高桥,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都不一样了。

——可是,这是如果。

时间回不来了。

边边也回不来了。

其实,我知道的。边边没有走,她只是又回到了那个喜欢维尼熊的女孩,正在“好乐迪”K歌,正和三个帅哥在打篮球,正窝在沙发上做她傻傻的梦。

其实,我知道的。一切都没有变,一切只不过是回到了以前。那个叛逆又温顺的漂亮女孩,依旧在痴情地做着她的登山梦,却永远不醒来!

其实,我知道的。那个自称“没有春奇,我一样可以爬上去!”的边佳音,永远在春奇的心里唱着青春的歌……

“答应我你会在找不到我的天空

等待彩虹。”

这是边边留给春奇的坚强吗?

第二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在暑假里,为了丰富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量和对素质的提升,我特地买了本《论语》,学习孔子的崇高品质,感受中华文学的辉煌。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中庸”、“勇敢”、“自强”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直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已经成为中华儿女为人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论语》讲了人生的三大道理:一.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二.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三.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虽然《论语》我还没看完,但我已经觉得,历史上宋太宗时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我看实际也用不上半部,能做到几句话就能治天下了。如出自《论语·颜渊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世间最大的美德就是饶恕。如果人人都有了这种仁爱之心,

第三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暑假期间爸爸给我买来啦我梦寐以求的,我没几天就把看完啦。《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

他的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八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其中的李逵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一团火,一团抗争的烈火。在他身上,永远体现着性格的彻底自由与无拘无束。他不是神化的孙悟空,他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现实中桀骜不驯的人。

一切的封建束缚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将自己对于社会、制度、正义不得伸张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反抗和自由的热切向往。我想,李逵未免是激进的。但在社会文明的今天,人们是否被处处是规条条是律的社会磨光了个人主体思想的`棱角,在其中个性不也是被磨平了吗?我对李逵的赞扬,并非赞颂他处处违规犯律,而是欣赏他在严酷的社会中依然保存着人心最底处的激进思想,他没有成为时代的奴隶,没有套上社会的枷锁,他要反抗时代的不平,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可现在的人们,精神与思想的无拘无束似乎被条条框框束缚了,被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所消磨。社会的文明,人的精神与思想理应进入更为人性化的深层境界。

人的社会不能没有规定、条例,人们理应遵守,但人们本应在叱咤千里无拘无束的思想境界中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让精神理想超越古人,却没想到反让古人当了自己的模范。李逵反抗与自由的思想精神永远都昭示着人的行为可以有所依托、管制,但人的精神与思想决不可消沉、低迷与戴上世俗的枷锁。

第四篇:暑假读一本好书

书对我们十分重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获得了快乐。暑假里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描写了一位又聋又盲的人,她能读、能拼、能写、能说,并且还能熟练运用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语言,她就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标题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人仅仅只有三天光明的时候,到底想做些什么呢?第一天她要看看曾经帮助她、鼓励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的容貌,看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看看人类的进化和历史的变迁,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画。第三天想要过一下正常人的庸常生活。

读完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海伦·凯勒是多么渴望得到光明。也许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这些要求对我们来讲太容易了,所有这些都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了。可是你想一想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无声而又冰冷的世界里,能有三天光明看到这一切就觉得很幸福了,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美好!

这个故事忠告我们这些视力和听力健全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聆听、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要浪费这恩赐的天赋。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强壮的躯体。”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这个健全的小学生呢,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可我们只知道贪玩,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退缩,缺乏坚强的毅力。我坚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激励我加倍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