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梦里老和尚经典语录 正文

梦里老和尚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6 09:02:37

1、江流儿:那么远,我可能走上一辈子都走不到吧?

大圣:只要你的梦想够坚定,理想够远大,一定会到的。

2、江流儿:师父,我们当和尚的难道就是为了吃饱肚子?那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法明:打坐,参禅,化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这一世我无法护你周全,下一世定倾我所有不离不弃。

4、齐天大圣是不会死的,他只是睡着了。

5、如果有一天,你要是够坚强,够勇敢,就能驾驭它。

6、江流儿:我一定好好念经,因为大圣说如来佛祖会听见,这样我就能秋佛祖把大圣的法力变回来了。

7、猪八戒:自由自在的挺美。

8、我陪师傅的时间太少了。

9、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10、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经典语录之大圣无语篇:

1、你个小屁孩,叽叽喳喳跟了俺一路,俺老孙的脑仁都被你吵炸了,能不能让我安静会。

2、不许再提金箍棒的事。

3、小屁孩,你才多大,别听那老和尚瞎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经典语录之搞笑问答篇:

1、江流儿:你说我念经的时候佛祖能听见么?

大圣:听见,肯定能听见,那老头最爱搞闲事了。

2、大圣,二郎神真的有三只眼睛么?

3、江流儿:大圣,大圣,巨力神是不是力气很大?

大圣:很大。

4、江流儿:四大天王是兄弟么?

大圣:是姐妹。

5、江流儿:那哪吒是男孩么?

大圣:不知道。

6、江流儿:托塔天王有塔么?

大圣:没有。

7、江流儿:那塔里有人么?

大圣:没有。

8、江流儿:大圣,花果山在哪里啊?

大圣:花果山?离这十万八千里呢?

9、江流儿:那么远?不过如果是大圣的话,一个跟头就可以到了!

大圣:那可是!俺老孙……

10、江流儿:大圣你去过龙宫,是不是很大?

大圣:大是大,就是小气。

语录】「看破、放下、自在」,什么都放下,什么都自在!我们放下不是外面,而是自己的身体。心无贪恋,什么也不贪,意不颠倒,你也认识自己不会颠倒,不求名、不求利、不搞名誉,你看看什么法师、什么法师,那是人家给加上的。自己根本不沾边,因为这属于名。

【语录】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供养师父的钱也不指定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供养的心是大慈大悲心,舍出去就算了。你舍了还弄个绳子绑着,那这个功德就有局限了。

【语录】希望我们的佛弟子,大家都发愿!愿这个世界消除灾难,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念十声「地藏菩萨」也好,念一部《心经》也好,就只要几分钟,效果如何?你不要问。为什么?这个效果是你所看不到的。

【语录】我们是佛弟子、是学佛的,学佛的语言,观想佛的语言教我们怎么做,重点是要去做。

【语录】什么叫禅呢?很简单,大家把「禅」字拆开,极简单的启示,无言说无文字,以这个为宗旨。禅呢?禅定的「禅」,这边是「示」,那边是「单」,就是「简单启示」。什么叫「简单启示」?无言说、无文字、无形相,一切都不立,这叫禅。这是以眼会眼,以心会心。

【语录】出家人把一切幸福供养给人家,把悲哀留给自己,痛苦留给自己,愉快供养给别人,这是佛的宗旨,利益众生。有两句话:「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幸福」,都是为别人,没有自己。

【语录】我们佛教的因果论,该你有的,谁也夺不去;你没有的,你强求,不灵的了。

【语录】身为佛弟子,修行绝对不可或缺。修行该如何入手?怎样才能做到自利利他?“在家道友不要贪多。随时随地都能做的,内心念个佛最好。或者你相信观音菩萨,就念个观音菩萨;或者是地藏菩萨,你永远在念,地藏菩萨永远加持你。”

【语录】舍的时候当然是没有求他将来好的时候回报。没有求回报的心,舍了就是舍了,清清静静。这个功德就大。

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3、以上求佛道之心觉悟人生,以下化众生之心奉献人生。

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5、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7、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8、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1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11、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13、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14、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15、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6、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1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1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19、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20、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21、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2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则。

23、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2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2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2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27、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28、“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2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30、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1、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32、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33、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34、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3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6、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37、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

38、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39、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4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41、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42、“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43、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44、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45、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46、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47、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48、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49、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50、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