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摘抄例1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3、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8、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摘抄例2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三、学而时习之!
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八、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九、子曰:“有教无类”。
十、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十一、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二、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十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四、三思而后行!
十五、敏于事而慎于言!
十六、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十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十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十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二十、德不孤,必有邻!
二十一、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十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二十三、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十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十五、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十六、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十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二十八、不学礼,无以立。
二十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十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十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十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十五、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十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七、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十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专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3、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13、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阳明《教条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责任编辑:技术中心)
17、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2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23、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25、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