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金庸人物传说经典语录 正文

金庸人物传说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5 00:07:27

【画江湖之不良人经典语录】

1、真的以为,我能闭目不言,早已远离世俗尘缘;真的相信,我已超然物外,可将一切烦恼化为青烟……从未想过,前世今生的界限,竟是如此难以分辨;从未念过,往复轮回的记忆,在滚滚红尘的世间。

2、我很好奇,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可有他自己的名字!

3、我常氏兄妹不杀无用之人

4、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大意失荆州,马虎失街亭;小心使得万年船……害良曰贼,窃货曰盗……

5、你为什么听命于我?只因为你是臣,而我是君!

6、无常索命,厉鬼勾魂。

7、这世上我就你一个妹妹,我不爱你爱谁呢!

8、我笑你偏听偏信优柔寡断,我还笑你忘恩负义不知好歹,我更笑我自己识人不明!

9、星云啊,你知道吗?师傅已经尽力了。我用了这么多年,费尽了心思,想要让你远离江湖险恶,远离权利的争夺。但是没想到,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逃避就能逃避的了的。现在,师傅要走了,去一个你永远找不到的地方,很远,很远……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去走了。日后,当你偶尔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想念师傅吗?

10、那一刻,你走过我的身边,再也没能放下心中的思念;那一刻,见到你甜美的笑颜,我已无法忘记有你的瞬间。那一天,我们染上了白色发线,携手相望沧海的变迁;那一天,面对你老去的脸,我看到的是你未变的容颜。

11、真的以为我能闭目不言,早已远离世俗尘缘。

12、一如既往,孤独相伴,万千纷扰,与我何干。

13、一悲一喜一枉然,一草一木一红颜。

14、厉鬼勾魂,无常索命!李星云,你的死期到了!

15、厉鬼勾魂,无常索命。

16、我是什么人没必要告诉你,正如我从来没问过你是什么人。

【剧情简介】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

据说黄巢叛军攻陷长安之前,官府中的神秘组织——‘不良人’,曾经执行过最后一次任务,然后便消失不见了,几乎与他们同时消失的,还有叛军搜遍长安也未曾找到的国库宝藏,自此以后,江湖上便传出一条谣言,在传说中的龙泉剑上,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李星云的神秘孤儿,机缘巧合下被隐士阳叔子所救,并拜在其门下学武,数年之后,李星云与师妹陆林轩下山历练,途中结识了姬如雪和张子凡两个好友,后来又偶然得到了传说中的龙泉剑。

这样一来,李星云和龙泉剑引起了包括玄冥教、通文馆、幻音坊和天师府等诸多门派的觊觎,他们动着各种各样的心思,或巧取豪夺,或通缉追杀,各种手段招数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消失已久的‘不良人’也有重出江湖的迹象。

李星云,这个身世成谜的少年,就这样和他的朋友们周旋于险恶的江湖之中,为了求得一条生存之道而努力挣扎着。

【剧集评价】

《不良人》用动画讲述中国人比较擅长讲的武侠故事。所谓“不良人”,是唐朝担任政府监察工作的专有官员职称,负责情报工作、缉捕犯人、协同查案等职责,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不良人》的故事背景放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藩镇割据,不良人解散,十皇子李星云流落民间,随后故事围绕着龙泉宝藏的秘密展开,各路派系背景立场不同的人物陆续登场,李星云在这个充满侠骨柔情的江湖中不断成长。这样的故事,虽然逃不开传统武侠的英雄磨难、绝地逢生的套路,但却让国产动画有了比较好的故事节奏,让成年观众可以看得下去。

立足传统,深度挖掘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精良的制作品质、丰富的文化内涵。《画江湖之不良人》在基于史实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形式与内容上的艺术创新,但在关键事件上又高度还原了历史事件。对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如王彦章、李克用、李嗣源等,引发观众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不良人的故事新颖,背景设定于唐朝末期,这是一种极大胆的独创,要知道即使是历史评书、各种中文网上的穿越小说,也都鲜少涉及这段历史。对于观众来说,这正是一段新颖的题材。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不了解使大家无法猜测出其后的情节发展,一直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而主创团队选用这样难驾驭的题材,也可以看出其魄力。通过讲述中国唐末背景下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展现了浪漫瑰丽的武侠文化,尤其在人物性格、服饰、场景等方面更是极致地凸显了充满诗意的东方韵味,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共鸣。

《画江湖之不良人》不仅仅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国产动漫,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动画,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海外,向全世界展现了华夏文明的丰富内涵,彰显了文化大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西方,有英雄主义的魔兽世界;在中国,则有锄强扶弱的侠文化。何谓侠文化?在金庸眼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画江湖之不良人》既完美地再现了经典的侠文化,亦传播着与世界文明一脉相承的共同价值主张。动画中以除暴安良为使命、不断打击邪恶势力的武侠英雄们身上所传递的正能量,以及一诺千金、追求正义等侠义精神。此外,更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中国传统礼仪,比如拜师礼、尊敬师长、除恶扶弱、舍己为人,均出现在《画江湖之不良人》中。这些桥段不仅符合国内主流价值观,还在更深的层次上引爆了世界范围的文化共鸣。

三少爷的剑经典台词

1. 大厅中虽然灯火辉煌,燕十三却宁愿走入黑暗。

2. 他疲倦,也许只因为他已杀过太多人,有些甚至是本不该杀的人。

3. 这世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有光,哪怕是一瞬间的光亮也好。

4. 可是她没有变。十五年前,他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5.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是幸运?还是不幸运?都怨不上别人,所以这些年来,我也渐渐看开了!”

6. 要在江湖中成名并不容易,只有这法子比较容易。

7. 我就是高通,一剑穿心高通。

8. 据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总是会转运的。

9. 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

10. 浪子已无泪。

11. 酷寒来临的时候,你看不出它的力量,它却已在无形中使水变成冰,使人冻死。

12. 因为那时战胜的人必定也已将力竭,你又已看出他剑法中的破绽,若是想杀他,正是个最好的机会。

13. 冰冷的声音,嘶哑而低沉。一个人慢慢的从黑暗中走出来,乌衣乌发,乌鞘的剑,乌黑的脸上仿佛带着种死色,只有一双漆黑的眸子在发光。他走得很慢,可是他整个人都好像是轻飘飘的,他的脚好像根本没有踏在地面上,就像是黑暗中的精灵鬼魂。

14. 可是我那孩子并没有这种毛病,他虽然少年则就已成名,可是他从来没有轻视过任何人。

15. 死在他们剑下的人,若是看见他们现在的样子,一定会觉得自己死得很冤枉。

16. 这世上永远有两种人,一种人生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燃烧。燃烧才有光,哪怕是一瞬间的光亮也好。另外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让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哪种人才是聪明人?

17. 世上又有几个能做到这“平凡”两个字?

18. 谁知道人类有多少不如意,不幸福,不快乐的事,是隐藏在如意、幸福、快乐中的?

19. “想不到你竟是个酒色之徒。”乌鸦道:“彼此彼此。”

20. 大厅中虽然灯火辉煌,燕十三却宁愿走入黑暗。

21. 他杀人,只因为他从无选择的余地。

22. 另外一种人却永远只有看着别人燃烧,www.yw11.com让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哪种人才是聪明人?

23. 因为你太有名,只要杀了你,就可以立刻成名。

24. 练剑的人,迟早总难免要死在别人的剑下,连逃避都无处逃避。

25. “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

26. 一个人对敌时若是必尽全力,剑下就一定会伤人。他早就知道三少爷的剑下从来没有活口的。谢王孙又在叹息,道:“他平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他的杀戮太重了。”

27. 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

28. 冷风如刀,大地荒漠,苍天无情。

29. 这是我们家门的不幸,我并没有埋怨过任何人。

30. 漫长的十五年,在这四千多个长长短短、冷冷热热、有甜有苦的日子里,有多少人生?多少人死?有多少沧桑?多少变化?可是她没有变。十五年前,他第一次看见她时,她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31. 银子就是最累赘的东西。

32. 流星的光芒虽短暂,可是那种无比的辉煌和美丽,又岂是千万根蜡烛所能比得上的?

33. 萧萧木叶下,站着一个人,就仿佛已与这大地秋色溶为一体。

34.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

拓展阅读

三少爷的剑电影剧情介绍

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林更新饰)10多年来历经上千场大战未尝一败,被天下人尊为“剑神”。然而,传奇剑客燕十三(何润东饰)一直以谢晓峰为目标,苦修剑道,终于在生死边缘悟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夺命十三剑”。一时之间,江湖沸腾,然而,就在燕十三赶到神剑山庄下战书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三少爷谢晓峰的灵柩。燕十三因痛失对手大感失望,此时神秘女子慕容秋荻(江一燕饰)出现并告知燕十三,谢晓峰并没有死,要想找到他决战,燕十三就必须要替她杀一个人。

电影相关资讯:林更新成新版三少爷

当对林更新的记忆,还沉浸在《快手枪手快枪手》中的“逗逼”小庄的时候,林更新已经在尔冬升的新作《三少爷的剑》中真的就“庄”了起来,他扮演的三少爷谢晓峰,冷静,沉稳,剑术超群,是一个绝版的江湖传说,却在最辉煌的时刻突然销声匿迹,当江湖盛传他的死讯的时候,他却以“不中用的阿吉”的平凡人身份,化身为这个世间最普通的一颗微尘,从风流倜傥的剑侠,到备受欺凌的使唤人,林更新准确抓住了三少爷一张一抑两个截然不同境遇时期的人物世界,奉献了出道以来最深邃内敛的演出。

新版《三少爷的剑》由徐克监制,尔冬升执导。其实在30年前,同样有一部《三少爷的剑》公映,而在当年扮演三少爷的,便是而今的导演尔冬升,三十年的心路旅程,以及对三少爷这个人物的诸多感悟,让新版的《三少爷的剑》更趋于原作者古龙的意志,以及尔冬升导演内心的完美想象,特别是三少爷这个自己曾经扮演过的人物,更是新版《三少爷的剑》的主力担当。因此,谁来扮演三少爷,意义和份量都格外重大。

用尔冬升自己的话说,在横店拍戏间隙偶然“捡来”的林更新,成了新版的三少爷,但,我们又都知道,世间哪有那么简简单单的一“捡”,就委以重任的事情,这看似的“偶然”,是传承,也是履新,机缘而遇的林更新,恰好是最符合尔冬升内心的三少爷的气质,那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越,和宠辱皆忘的淡定,不动声色中,内心却早已是热潮翻滚,无论是与慕容秋荻的往复虐恋,还是与燕十三惺惺相惜,或者是与娃娃的情愫渐生,都是一个冷面剑客内里的多情呈现,这是一个情绪不溢于言表,却又在不经意间透露心思的人物,看过了林更新诸多的张扬而外向的角色,再看他扮演的三少爷,会感觉那些之于角色的沉淀,都是基于人生的历练,这是一个演员,在日积月累中所积蓄的力量。

相对于金庸的写实风格,古龙的写意并不太容易影像化,故事好写,风骨难描,对于演员而言,同样如此,小说中的角色往往都是台词不多,却意境幽远,更多的需要通过演员的肢体与表情,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三少爷的剑》中的三少爷也是如此,大部分时间,都是隐忍而安静,但他的人生,又全是愤懑的力量,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悲剧力量的人物,一边是被父亲操控杀人如麻的剑侠,另一边又是被自己滥杀的行径时刻拷问的汉子,两相交织,衍生出木讷隐忍到将所有锋芒隐藏的平凡人“阿吉”,其实这是一个武林高手的涅槃式蜕变,正所谓“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三少爷的归隐,有他选择的理由,但也有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相对于诸多的影视作品中的武林人物,三少爷无疑是更加立体和复杂的存在,林更新版的三少爷,完成度很高,让人看到了一个演员在内敛中爆发的力量。

江湖讲究传承,文艺圈也是如此,当三十年前的三少爷和三十年后的三少爷,通过一部《三少爷的剑》,达成了微妙的传承的时候,尔冬升的三少爷情缘,对林更新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这其中的传承关系令人动容,无论是在片中,还是于台前幕后,都让我们看到了,两代演员之间的继承发扬,也看到了,导演和演员之间的惺惺相惜,这是两代三少爷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有关金庸人生潇洒的故事

“一把菜刀”的比喻

有人曾倡议道:“电视和武侠小说中有很多打斗场面,会给儿童和分辨能力低的成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限制。”对此,金庸的看法如下:“以前有人攻击武侠小说,认为小孩看了会模仿,也上山学道去了。我想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武侠小说来负,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我写小说时,只想到小说的读者,在小说中描述的事在电视中不一定可以演,因为看小说的人至少有阅读的能力,受过一定的教育。如果电视对观众有坏影响,应该由电视负责。因为电视编剧应该考虑到观众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分辨能力的,打斗该适可而止。”

不动声色也能雷倒人

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自称“从未醉过”,很多人以为他酒量过人,而实际情形是他很少喝酒,或喝得很少,那就当然不会醉。他曾对一位女孩子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指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女儿出嫁没办法

一次,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金庸时问道:“听说,你把报业看作自己的儿女,现在你把他们卖了,这是不是等于卖了自己的儿女呢?”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无论回答是与不是,都是极不妥当的。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金庸从从容容答道:“不是卖儿女,是女儿出嫁了。女儿要出嫁,这是没办法的事。”

幸亏是名誉教授

一次,金庸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一开始,他就对同学们说:“我刚从绍兴过来。在绍兴的兰亭,那里的人让我写字。我说,这可不行,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字的地方,我怎么能写?而他们不干,非要我写。于是我就写了一行‘班门弄斧,兰亭挥毫’。今天,北大又让我在此讲学,又是一种怎敢当的心情,于是我又写了一行‘草堂赋诗,北大讲学’。我是搞新闻出身的,做新闻的是杂家,跟专攻一学的教授不同。如果让我做正式教授的话,我是完全没有资格的。幸亏我当的是你们的名誉教授。”

同样的要求,不同的拒绝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女作家林燕妮、亦舒分别给金庸主编的《明报》写专栏。每日一篇,很辛苦。转眼过了一年,到续约的时候,林燕妮跑到金庸那要求涨稿酬,金庸不同意,一本正经地对她说:“你那么爱花钱,给你再多也全花光,不给!”过了几天,亦舒也跑过去要求涨稿费,金庸还是不同意,也是一口回绝:“你那么节俭,给你再多你也舍不得花,不给!”

没有方向感的老头儿

2005年10月1日,金庸和太太一起离开香港,飞赴英国,开始了剑桥大学的读博计划。

为了方便学习、生活,金庸夫妇租了一套住房。与金庸在香港的住所相比,他在剑桥的住所显得十分简陋。有趣的是,金庸和太太商量,请了一位意大利厨师解决一日三餐,因此他们能吃到意大利式的“中国菜”。此外,金庸在剑桥的导师每周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家里看望他,为他“开小灶”。而在剑桥上学的“金迷”也为他开了欢迎会。

金庸每天斜挎着一个书包,书包中装着当天上课要用的书和资料。遇到有“金迷”上前请求签名,他每次都婉言拒绝,并补充一句:“我在散步或者在喝咖啡时,可以给你们签名。”

刚到剑桥那阵,金庸上下学还曾骑过自行车,不过不久就不骑了,因为金太太担心校园里穿梭的汽车很容易把他撞倒。后来,金庸便改为开汽车,没开几次也放弃了。金庸说自己是个没有方向感的老头儿,认不清路。最终他解决上下学的办法是每天打出租车。

另一种研究学问的方式

曾有人问金庸在剑桥大学读到了什么好书,金庸表示,读到好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英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研究学问的方式。“中国人写文章大致有个方向,高屋建瓴地写;英国教授则要求,写文章每一句话都要有根据,要拿出证据,否则不成立。做学术必须有根有据。”

金庸透露:“我在剑桥是用英文写论文,我自己也想把英文学好一点。”他曾幽默地向香港某媒体表示:“对于我来说,英文当然没有中文容易写,我写的英文属于‘老实’类型。”

金庸做过学生、报人、小说家、教授,在所有的经历中,他自感乐趣最大的角色还是学生——“学生没有太多责任,和老师讨论讨论很不错。”

难以改变就坦然接受

金庸认为,生活中有很多负面的事,常常不是人的能力可改变的。既然难以改变,就坦然接受,并且多往好处想,就愉快多了。比如,他的作品被大量盗版,他反而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盗版书,我的书不会有那么多的读者。”

谦谦君子语亦谦

王朔的《我看金庸》一文是一篇对金庸小说猛烈攻击的'文章,但金庸对此没有拍案而起,也没有竭力争辩,更没有反唇相讥,他只是心平气和地说:“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四大俗’之称,闻之深感惭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称之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了。我与王朔先生从未见过面,将来如到北京待一段的时候,希望能通过朋友介绍而和他相识。”

不指责对方言过其实,反承认自己“才力有限”;不责怪对方用语刻薄,反称赞对方“笔下留情”,且向对方伸出热情之手,希望与对方交朋友。在这里,金庸不仅做到了以诚待人,也做到了以礼待人,更做到了以心暖人。金庸此番话犹如播种分币却收获了大额钞票——王朔闻听此言大受感动,坦言:“比起金庸来,确让我惭愧。”

傲骨铮铮真汉子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金庸最喜爱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处世原则。但他一贯提倡的宽容并非无原则的忍让,他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该较真时也得较真。比如对王朔,他也说了这样一番话:“王朔先生说他买了一部七册本的《天龙八部》,只看了一册就看不下去了。香港版、台湾版和三联书店版的《天龙八部》都只有五册本一种,不知他买的七册本是什么地方出版的。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我既然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一方面,金庸旁敲侧击暗示对方所读《天龙八部》为盗版书,既然是盗版书,文字的错讹、内容的散乱在所难免,王朔以此断定作者文字水平不高也就有失公道;另一方面,金庸巧做对比,暗示和广大读者对自己作品发自肺腑的盛赞相比,王朔的几句尖酸之语实在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金庸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也是傲骨嶙峋的铮铮汉子。他20世纪80年代因起草“基本法”受到民主派的批评,说他有当特区行政长官的野心,对此金庸公开予以反驳,他说:“当行政首长有什么好?金庸的名和利相信都不会差过港督。今日全世界知道金庸的,会多过知道不论哪一位港督的呢!一百年之后,恐怕相差更远吧!”

一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既表明了他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自信,也道出了他淡泊仕途的人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