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3、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5、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6、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7、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8、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9、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10、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
11、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12、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
13、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14、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15、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1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7、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8、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19、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20、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
21、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22、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23、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24、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25、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26、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27、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28、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29、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30、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31、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3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3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34、教育真正的目的,并不只强调人做善事,同时还要教人从善事中发掘出喜悦。
35、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36、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37、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38、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39、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40、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41、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42、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43、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44、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45、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4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7、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
48、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49、因为儿童应该很少受到鞭笞的惩罚,所以我觉得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50、任何人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51、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5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53、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54、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55、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56、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57、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58、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59、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6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61、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62、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63、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64、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65、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6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67、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68、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69、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70、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1.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4.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5.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6.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
7.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英)
8.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9.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教育家赞可夫
10.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11.“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 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人接近真正艺术的人,是造福于人类的人。”——柯达伊(匈牙利)
12.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
13.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14.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5.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16.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1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19.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
20.“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美国教育家 杜威(1859-1952):《民主主义与教育》
21.“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22.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23.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24.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 邹韬奋《工程师的幻想》
25.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26.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27.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8.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29.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魏书生文选?第一卷》
30.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1.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教育漫话》
32.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狄更斯
33.“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34.北宋学者欧阳修曾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35.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36.“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若一任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教育。” ——《陶行知全集》
37.“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38.“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9.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
40.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41.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42.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43.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4.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清人唐彪
45.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马卡连科
46.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教育家
47.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48.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爱因斯坦
49.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50.“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2、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3、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4、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5、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6、欺欺艾艾,口讷之称;喋喋便便,言多之状。——程允升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9、金钱虽然不会使人幸福,但是它能镇定人的神经。——欧凯西
10、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陈果
11、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1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4、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15、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6、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1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8、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9、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20、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
2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22、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23、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蒙台梭利
24、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2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26、自古至今,容忍的总是老百姓,被容忍的总是统治者。——殷海光
27、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8、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2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3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1、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克伯屈
32、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3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34、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尊卑之颠倒。——程允升
3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36、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37、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38、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3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0、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斯宾塞
41、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2、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43、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4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5、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46、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47、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4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陶行知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50、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2、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5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
5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5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56、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第斯多惠
57、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黄炎培
58、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
59、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程允升
60、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61、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6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63、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爱因斯坦
64、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65、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66、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6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杜威
68、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郭秉文
6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70、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