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黄老之道经典语录 正文

黄老之道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23 12:00:22

○庸言十叁

或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何谓也杨子曰天命之谓性人为云乎哉率性之谓道外取云乎哉脩道之谓教倖得云乎哉故令之畀之之谓命无加无损之谓率作之朂之之谓脩

或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功用若是其大乎杨子曰子不见汉武之一怒乎追仇平城之役一怒萌于心天地万物何与焉而长星竟夭死人如乱麻则喜怒哀乐不中不和之徵也然则圣人之致中和者何如哉

杨子曰富润屋不足以润一身德润身足以润四海

杨子曰莫见乎隠未出门而如见大賔莫显乎微未使民而如承大祭

杨子曰水能湿夫火而隔之以金则湿者燥火能流夫金而乗之以水则流者止

或问无穷之谓理无尽之谓性而曰穷理尽性如之何曰穷无穷尽无尽之谓学

杨子曰金有範天地亦有範木可围天地亦可围易也者其铸穹壌之範量髙厚之度欤故易曰範围天地

杨子曰学有思而获亦有触而获思而获其觌亲触而获其诣速

或问为人君止于仁何如斯可谓止矣杨子曰心有所先定之谓止建邦者先以都邑为止行旅者先以舎馆为止心不先止于仁虽囊括万善包举百行其吾物乎哉

杨子曰氷在其内而壶之莹外达善之出而不揜者肖之日月在其外而牖之辉内达善之入而不拒者肖之或

问横渠子谓君子之学为天地立心奚为其为天地立心也杨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君子者天地之心之师也有天地而无人无天地也有人而无君子之学有天地而无心也是故学立心立学亾心亾

杨子曰始雪而温阳之终也既霁而寒隂之穷也

或问孟子谓天之生物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何也杨子曰草木本乎根人本乎父父吾父以及人之父一本也父吾父亦父人之父非二本乎

或问扬雄谓仲尼见所不见敬所不敬圣人亦有诎也信乎杨子曰信斯言也则见董贤敬王莽亦仲尼矣

杨子曰孔子之言未甞厉也至责冉求塬壤未甞不厉也孟子之言未尝不厉也至答尹士滕之馆人未甞厉也

杨子曰孟子之文丰而约扬子之文瘠而腴文中子之文淡而甘至于荀卿有駮而已耳有芜而已耳

杨子曰圣人之言可以观可以知不可以指

杨子曰太极气之元天地器之辨隂阳气之妙五行气之显元故无象辨则有象妙故无物显则有物人者气之秀也性者人之太极也心者人之天地也动静者人之隂阳也喜怒哀乐者人之五行也孟子曰万物皆傋于我矣万物皆备而已乎

或问程子谓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何谓无适杨子曰心有他之之谓适

或问何谓惟精惟一杨子曰使后羿为王良得良失羿使王良为后羿得羿失良

杨子曰五色之变始乎金终乎水五味之变始乎土终乎火水火者隂阳之初也极其变者反其初

杨子曰知至不能至之非真知知终不能终之非笃信也非真知则自欺非笃信则自画

○庸言十四

杨子曰易知则有亲乐其中之无险也易从则有功信其前之无阻也

杨子曰精气为物神而明也逰魂为变明而神也圣人观物而知变是以知生死之故圣人观变而知化是以知鬼神之情状

杨子曰富有之谓大业无足心也日新之谓盛德无止心也

杨子曰範围天地之道而不过过则诞曲成万物而不遗遗则私

杨子曰汤至热也久潄而凉阳争则一胜也泉至寒也徐嚥而温隂化则一归也

杨子曰金遇火则释遇水则凝隂従阳者反其本土遇水则释遇火则凝阳従隂者归其宅

或问何谓动心忍性杨子曰动心君子之疢疾忍性君子之药石

杨子曰晨昏一日之昼夜寒暑一嵗之昼夜死生百年之昼夜鬼神万化之昼夜故通乎昼夜而知者知死生之故鬼神之情状

或问再思叁思何故杨子曰夫子为季文子言之也不善而再思则善矣善而再思亦善乎况于叁乎学者谨之

杨子曰大法不可犯诗云岂不懐归畏此简书清议不可犯故诗曰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虽然清议之威甚于大法

或问君子之为善或以为好名何如杨子曰不可好者名也不可不好者善也善之与名其犹形影乎影之有无视其形名之有无视其善形絶影絶善灭名灭善可灭乎故教曰名教义曰名义节曰名节夫子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而荘周曰为善无近名周之言可师则夫子之言可叛

或问横渠子云湛一气之本攻形气之欲何如

杨子曰湛一气之君资形气之佐何谓佐曰以天地之气佐天地之气

杨子曰隂阳一气而二名隂言静阳言动隂外无阳阳外无隂杨子曰叁代国命在民与诸侯战国国命在士秦汉国命在民魏晋以降国命在兵

或问荘周云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信乎杨子曰妄哉周之言也人之君子天之君子天之小人人之小人奚以知之曰天视自我民视天聴自我民聴

或问物以数来我以诚应将无堕彼乎杨子曰子不见夫镜乎无一物故见万物

杨子曰目以瞬而明气以息而和故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

杨子曰神领意会者见惊于滕口涂説之儒下帷潜心者见诽于开门授徒之师噫

或问诸儒同异之说学者宜何从杨子曰事疑从古义疑从是

或问汉儒句读之学何如杨子曰非不善也説字无字外之句说句无句外之意说意无意外之味故说经弥亲去经弥疎

或问天地之性人为贵何也杨子曰君子自尊其身不敢自下于天地自贵其身不敢自贱于天地非尊贵其身也尊贵天地也

或问横渠子谓天象阳中之隂风霆隂中之阳何谓也杨子曰日月星辰明而有象象者隂之凝风霆幽而有声声者阳之散

○庸言十五

或问横渠子谓贞明不为日月所眩贞观不为天地所迁何为也杨子曰日月所不能眩而况同民之吉凶作易之忧患乎天地所不能迁而况死生之故鬼神之情状乎

或问横渠子谓神天德化天道何谓也杨子曰静而存曰神故德动而周曰化故道

或问横渠子谓仁敦化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何谓也杨子曰敦而不化囿于体义而不神局于方

或问横渠子谓海水凝则氷浮则沤然氷之才沤之性其存其亾海不得而与焉推是足以究死生之说何谓也杨子曰水之聚散海不得而与吾之死生而曰有与焉者非妄则惑

或问程子谓鬼神者造化之迹何谓也杨子曰息而神盈天地之间消而鬼反天地之间非迹而何

或问何谓闢戸谓之乾杨子曰不观子之嘘何谓阖戸谓之坤曰不观子之吸

或问何谓富有之谓大业杨子曰周公思兼叁王以施四事何谓日新之谓盛德杨子曰孔子谓君子之道四未能一焉

杨子曰天下之治福常集于小人天下之乱祸常集于君子

或问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斯天理欤人欲欤杨子曰循其不得已天理也肆其得已而不已人欲也

或问吾将仕矣事上官若之何杨子曰事长勿太亲任事勿太専用心勿太薄或人欣然曰问事长得事君

或问学经有法乎杨子曰有四曰耳曰目曰心曰神虽然是四法者耳为下耳以聚之目以辨之心以思之神以会之辨之不莹思之不睿会之不精耳焉而已矣人适吾适人莫吾莫

杨子曰隂阳神而无名是以无极隂阳浑而为一气是以有太极隂阳辨而为乾坤是以生两仪隂阳始交而为雷风交再为水火交徧为山泽是以生四象八卦八卦具而万化生万化显而太极隐万化神而太极復

或问弟子问仁问孝未甞异而孔子答之未甞不异其随才而寓旨乎杨子曰果随才而寓旨也是容心而择告也然则奚其异曰后之答忘前之答然则孔子亦有忘欤曰不忘不足为孔子

或问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孰为物孰为则杨子曰天叙有典非物乎天秩有礼非则乎

杨子曰犭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此孟子之言也非意也孰意也告子之意也一以告子为犭不可以守庐一以告子为牛不可以驾车然则人也牛也犭也其性为一乎为二乎

杨子曰文帝之生财以取诸民者取诸己武帝之生财以取诸己者取诸民

杨子曰道必有所存曷存乎存乎人也当其存也至传于陋巷之臞及其不存也乃夺诸千驷之贵

杨子曰告子之论性不胜其离也以善外也非内也故作性犹杞桞之论以性随也非定也故作性犹湍水之论以性者人犹物物犹人故作生之谓性之论以性者知斯慾慾斯知故作食色性也之论一性数说一说百离告子而知性也自言之自离之故孟子曰邪辞知其所离

诚斋集巻九十四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诚斋集卷九十五

○庸言十六

杨子曰二程子之学以仁为觉以敬为守以中为居以诚为归以致知为入以明道不计功为用而韩子曰轲死不得其传其真不得其传耶其真不见其传耶

杨子曰天下有至乐不笙磬而雅不刍豢而腴不麴蘖而酣君子趋焉衆人去焉是未可以语俗夫也顔子不以一瓢易叁鼎乃在于不逺復之一爻扬子云不以饿显易禄隠乃在于太元之一书其可乐者安在哉使其有可乐必有以易其乐

杨子曰公都子之问孟子其性之説有叁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此释氏之论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此扬雄氏之论也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此韩愈氏之论也孟子之时己有叁家者流之説矣言性者不入于释必入于扬不入于扬必入于韩此叁家者流之所知也不入于孟而入于公都岂叁家者流之所知

杨子曰画衣冠之法至叁代则疎禹贡之法至商则宻

杨子曰圣人之道犹天也一目仰之与万目仰之见之者孰大圣人之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与百人射之中之者孰多

杨子曰以礼制俗古也以俗制礼古乎哉汉武帝招儒生集方士杂议博採制作之劳终身不离于稽古而礼文之事终身不离于世俗去委巷而之委巷何也以礼制俗以俗制礼之异也

或曰孟子答公都子之问性曰心曰情曰才何也杨子曰安之之谓心发之之谓情能之之谓才叁者一性之妙用也叁者毁无以见性

杨子曰法无不良良而变则弊者起法无难復復而揺则良者迁

杨子曰人之于善最患于贱其所已得而贵其所未得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不得之贵与贱之心相为循环非终其身循环其已乎

杨子曰夜气气之归根也平旦之气气之将春也自此以往其微绪千万而其大变有五然于五大变之中其存者二其居存亡之间者一其亡者二曰夜气曰平旦之气曰旦昼之所为曰牿之反覆曰违禽兽不逺二者之存吾徒可以自贺一者居存亡之间吾徒可以自警二者之亡吾徒可不大惧哉

杨子曰欲善易信善难故可欲之善不如有诸已之信且何必二帝叁王之善欲之而不信之之为不可也匹夫之言非圣人之言然有能信之者可以王天下故髙祖之开基信叁老仁义之一言也异端之学非六经之学然有能信之者可以治天下故孝文之致太平信黄老清净之一言也不然前尧后舜左周右孔日陈于前朝闻之夕弃之

杨子曰尧舜之允执厥中与求鸡犭之放同一警孟子之免乡人与耻指屈之疾同一愤

杨子曰古人之言意愈切者辞愈缓孟子告齐宣王当其责王臣之友不知其责士师当其责士师不知其责王

○庸言十七

杨子曰修身在立主立主在有力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此修身而立主者也易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勿履夫惟有雷在天上之力然后能为非礼勿履之事此立主而有力者也修身而立主立主而有力斯人也不曰真大丈夫孰为真大丈夫

杨子曰齐荘公设勇爵以募勇士而得殖绰郭最孟子设天爵以募天民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杨子曰赤子失其母而邻之母乳之貌非母也声非母也而抚之则母也朝而啼夕而笑始乎邻卒乎母矣焉知邻母之非吾母欤惟民亦然为人上者乃使邻母得乳吾之赤子何哉

杨子曰一杯之水不能胜一车薪之火仁之细也五榖不熟不如荑稗仁之粗也细则功不大粗则力不精

或问孟子曰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君可要乎杨子曰君求于臣可臣求于君不可

或曰孔子主弥子则卫卿可得孔子何爱于主之以得其位行其道哉杨子曰孔子之与卫卿不可以两得也得卫卿则丧孔子矣非卫卿之能丧孔子也自弥子而得卫卿则足以丧孔子矣孔子如此其巍巍也而以主弥子即丧孔子故孟子曰使孔子而主痈疽瘠环则不足以为孔子

或曰百里奚之非自鬻孟子言之明矣若夫宫之竒与百里奚之諌与不谏臣子宜孰则杨子曰宫之竒哉然则孟子之言曰宫之竒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孟子之言非欤曰是孟子之意也忠者臣之则智者臣之贼百里奚非虞之臣子乎君违不能諌而逆言之言吾知其不可諌国将亾不能死而又先去之智矣未知焉得忠故孟子与其智而已矣与日月争光者其惟宫之竒乎哉或曰百里奚死虞则何以有相秦之功曰为人臣者节至焉功次焉妇之事夫倚市门狎不逞夫病弃之家贫离之而曰克家乎臣之事主亦然虞在与在虞亾与亾亾则百里奚无相秦之功独不可乎或曰然则孟子曰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此言何谓也曰去虞之智以功没罪相秦之贤以罪没功孟子乎

杨子曰古之人责人有终责己无终

或问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何也杨子曰知新岂特可以为一时之师哉为百世之师可也然则其谁能之曰其惟孔子乎然则温故为难乎曰温故非难也温故而知新则难也然则其孰为故孰为新曰古人已往之迹之谓故出古人故迹之外神而明之之谓新

杨子曰周籍之未去文武周公诸侯之深雠也及其既去国之八百为七十二七十二为六七当此之时必有思其深雠而不可得者矣

或曰闵子不肯为季氏之臣恶季氏之専鲁而不忍污其身也孔子于季桓子乃有行可之仕何也杨子曰佛肸公山之召犹欲往况季氏乎且夫子之仕于季桓子也而岂徒哉

杨子曰舜宁失不经而后世不失不辜自夫不应为之法始也孔子有不税冕而行而后世有税冕而不得行自夫擅去官之法始也而天下不治则上之人从而尤之曰法未密也噫

○庸言十八

杨子曰以位为贤阳货贤于仲尼以赀为贤季氏贤于顔子

或问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何也杨子曰忍始于八佾终于弑父与君

杨子曰衣有破补则全人有过补则贤

杨子曰春秋以一字为褒贬易以一字为义礼

杨子曰易六经之首种也天谷之羲播之文王芽之周公仲尼甲拆之

杨子曰一思而是非之心生再思而利害之心生利害之心生而是非之心昏矣学者警之

或问横渠子云日质本隂月质本阳何谓也杨子曰日火也火者天地之中女月水也水者天地之中男又问阳陷于隂为水阳附于隂为火何谓也曰男以陷言女以丽言

或问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何也杨子曰狄宜无而有夏宜有而无

或问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何也杨子曰无心乌生无路乌行

或问荘子曰圣人观于天而不助何谓也杨子曰循天理之谓观加人力之谓助

杨子曰色斯举矣有未色而举者贤者避世其次避地是也翔而后集有翔而不集者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也

杨子曰国语谓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自以为智矣不知夫福者竞之端祸者盈之报择福以轻其祸犹重而况择福之重者乎使此智可行则李斯之祸免矣

或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何如杨子曰文视诸侯则正视桓公谲矣桓视文则正视叁王谲矣

杨子曰君子其上行道其次守道其上捐身其次洁身

杨子曰圣人以道行命中人以命行义

杨子曰天下不一则不治战国是也不一则不乱秦是也

或问何谓一何谓中杨子曰会之曰一约之曰中

杨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而况君子登顔孟之东山登周孔之太山乎

或问儒者谓封建不復古不復矣何如杨子曰孟子欲天下定于一世儒欲天下定于万

或问门人厚葬顔子夫子奚而不可也杨子曰顔之心门人知之乎知之者夫子也然则顔之心奚若曰顔之所耻门人之所荣顔之所荣门人之所耻

杨子曰神有不能穷而化无不可知穷神则人不弱知化则天不强

或问何谓穷神知化杨子曰神者心也化者天地万物之变也不尽其心不达其变

杨子曰世之所谓为人者我知之矣其所骛者是也举一世之所骛而不置者曰饮食男女焉而已矣饮食男女之外无行焉是果古之所谓为人者耶古之所谓为人者何也将以并天地而叁之焉者也且天地若此其至大也吾人若此其至小也以至小并至大其必有以也将以其止于饮食男女之能而已耶抑不以其止于饮食男女之能而已也若曰以其止于饮食男女之能而已也则夫飞焉者走焉者亦皆能吾人之所能也吾人能彼之所能而遽自以为足以并天地彼能吾人之所能乃不足以并吾人也今吾之所能未离乎彼之所能求以异乎彼且无以异乎彼也而欲以并彼之所不得并也遐矣哉

○庸言十九

或曰诗有六义何如杨子曰此説诗者失之也诗之体有叁诗之作有叁一曰风二曰雅叁曰颂此诗之体也一曰兴二曰赋叁曰比此诗之作也何义之有

或问阳货馈孔子豚孔子受焉缪公亟餽子思鼎肉子思辞焉何也杨子曰惟阳货之餽不可以不受惟缪公之餽可以不受

或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何也杨子曰天因物故易地因天故简

或问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乆有功则可大可乆则贤人之徳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何也杨子曰圣贤以易简成小人以智巧败易简无他因天下万物之理而顺之耳

或问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塬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何也杨子曰以地之明知天之幽以始之生知终之死见其一知其万也何也明必有幽始必有终也其理必然不足怪也

或问精气为物逰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何也杨子曰气之精者凝而为物故有知而谓之神气之逝者游而为变故无知而谓之鬼魂者气也鬼者体也亦谓之魄故神存则物生神去则物死神者体之主人体者神之传舍

或曰作易者谁乎非圣人孰能之杨子曰非也然则孰作之曰天地然则天地能作易乎曰天地不能作易而能有易有易者具是理作易者书是理犹绘事焉物必有其生绘乃肖其生世无日星何从而绘日星世无山龙何从而绘山龙是故天地者易之生也易者天地之肖也彼以其天我以吾乾彼以其地我以吾坤不观乾坤二卦乎此之贵贱彼之卑髙此之刚柔彼之动静吉凶者其万物变化者其象形也故繫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或问道者不可须臾离何也杨子曰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也鱼可须臾离于水则人可须臾离于道

杨子曰水为氷雨为雪精气为物也圣人因其有而处其有不以无废有氷为水雪为雨逰魂为变也圣人因其无而听其无不以有遁无异端反是

或问何谓鬼神之情状杨子曰情存则神状存则鬼

或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何也杨子曰昼则作夜则息死生一昼夜也昼夜一死生也

或问今不如古信乎杨子曰奚而不信古者官人以世后世官人以人古者士大夫専杀后世天子不専杀古者士死必以殉后世天子不以殉今不如古奚而不信

杨子曰有所志则必有所不志有所不志则必有所志

杨子曰武帝问禹汤水旱厥咎何繇公孙弘对曰汤之旱桀之余烈也弘之为汤讳巧矣桀亦无辞也至曰尧遭洪水未闻禹之有水也弘知为禹讳矣独不为尧地乎独不虑尧之有辞乎圣人未尝讳过也独讳天灾乎为圣人讳过者小人之谀也为圣人讳天灾者又谀之谀也弘谀汤而讳汤之旱讳汤而移之桀知桀之无辞而后发也犹讳父而移之盗也又以谀汤者谀禹又以讳禹者移之尧此谀之穷也犹讳父而移之祖也尧固无辞也非惟无辞也犹将引咎以罪己也叁圣一道也弘谀其二毁其一岂惟毁其一又援尧之手而坐于桀之侧尧亦无辞也桀何顔哉而弘独有顔以见尧臧文仲曰禹汤罪巳由弘之言则臧文仲之言妄矣

○庸言二十

杨子曰成天下之事者譬之山行而攀木焉陟者以顺攀为进降者以逆攀为进事之成岂一端而已哉

杨子曰人有一足履甲之舟一足履乙之舟不惟不受于甲亦不受于乙人有一足居闑之内一足居闑之外不惟不信于外亦不信于内故髙帝曰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

杨子曰梓人能为明堂路寝而居无庐轮人能为乘舆玉辂而出无车仲尼能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业而粮无余

杨子曰有诸已而求诸人无诸已而非诸人此君子之事也圣人不然有诸已而不求诸人无诸已而不非诸人

杨子曰喜者阳之循怒者隂之拂欲者阳之伸惧者隂之诎不动于隂阳之谓性动于隂阳之谓情动而復于不动是为圣贤君子动而不復不復而无不之也民斯为下矣彼异端者甚恶四者之情而求去之情可去性亦可去矣不惟性可去隂阳亦可去矣

或问一隂一阳之谓道何谓也杨子曰一隂一阳而非道何者为道一隂一阳天地所不能逭也而况人物乎隂阳之在天地其位为髙下其精为日月其运为寒暑其物为水火阙其一则天地息隂阳之在人物其耦为夫妇其亲为父子其分为君臣其道为仁义其事为徳刑其类为君子小人中国夷狄禽兽阙其一则人物息天地也人物也均物也所以行天地人物者道也不能不有之谓物不得不行之谓道

或问上繫首章既曰天尊地卑又曰乾坤定矣何谓也杨子曰天下有二易有造化之易有策书之易造化之易塬乎太极策书之易成乎圣人夫易岂圣人之私书哉太极以易书示圣人圣人以易书述太极如是而已尔未喻曰圣人观彼之天地得吾易之乾坤观彼之卑髙得吾易之贵贱观彼之动静得吾易之刚柔观彼之万物得吾易之吉凶观彼之形象得吾易之变化天之除虐尝假手于成汤天之作易亦假手于叁圣

杨子曰克己復礼不可以有己为仁由己不可以无己或问渉世当若之何杨子曰宁得罪于君子毋得罪于小人得罪于君子君子必察得罪于小人小人必杀

杨子曰古之法亦疏矣未若后世之备也舜宁失不经未有不应为之章也孔子不税冕而行未有擅去官之章也

或问赐自以不如回为其闻一知二闻一知十之相逺也何如杨子曰子贡闻一知叁多矣闻一知十可乎

或问孔子谓曾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谓子贡曰吾道一以贯之何谓一杨子曰入乎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之谓一出乎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之谓二然则孰为二曰杨墨也申韩也释老也

或问韩子欧阳子何人也杨子曰圣人之徒也何以知之曰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能言距杨墨者也韩子欧阳子能言距释老者也能言距杨墨者为圣之徒能言距释老者非圣之徒乎然则或谓二子未知道也信乎曰二子之未知道其未知君臣父子仁义礼乐之道乎抑亦未知清净寂灭虚玄空无之道乎不知乎前二子焉得为圣之徒不知乎后二子安得为非圣之徒

或问何谓安其身而后动杨子曰安在动后非忧则悔又问何谓虑其交而后求杨子曰虑在求后非辱则累

诚斋集巻九十五

●附录:

○庸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易传已着录是编乃其语录大致规摹扬雄法言颇极修饰之力较其诗文又自爲一体而词工意浅亦畧近于雄(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儒家类存目)

○诚斋集一百叁十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诚斋易传巳着录此集则嘉定元年其子长孺所编也万里立朝多大节若乞留张栻力争吕颐浩等配享及烖变应诏诸奏今具载集中丰采犹可想见然其生平乃特以诗擅名有江湖集七卷荆溪集五卷西归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续集四卷江东集五卷煺休集七卷今併在集中方回瀛奎律髓称其一官一集每集必变一格虽沿江西诗派之末流不免有頽唐粗俚之处而才思健拔包孕宏富自爲南宋一作手非后来四灵江湖诸派可得而并称周必大尝跋其诗曰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叁峡穿天心出月脇之语至于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纎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云云是亦细大不捐雅俗并陈之一証也南宋诗集传于今者惟万里及陆游最富游晩年隳节爲韩侂冑作南园记得除从官万里寄诗规之有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句罗大经鹤林玉露尝记其事以诗品论万里不及游之鍜鍊工细以人品论则万里倜乎远矣其集卷帙重大久无刻板故传写往往讹脱考岳珂桯史记朝天续集韩信庙诗淮阴未必减文成句麻沙刻本讹文成爲宣成则当时巳多误本今核正其可考者凡疑不能明者则姑阙焉(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下面是关于道家经典

道家历史发展

1、起源:《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暗示道家思想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伊尹、姜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有关。另外,与儒家文化起源于周文化不同,道家学者多出自宋、楚、秦、齐等国,暗示道家思想与夏朝、殷商文化密切相关。

2、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3、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最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4、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5、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

6、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7、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8、潜藏:魏晋南北朝后,虽然道家思想屡次成为大乱之后治国的急救包,也是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但它绝大多数只能在哲学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故学者言唐之佛教思想、宋之佛儒思想均处“伟大时期”,但其间道家实力却压倒二教。到了元朝道家变为缘化状态。另外,道家思想曾和佛教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禅宗,且道家对儒家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

9、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1991年,董光壁先生首先精炼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并得到陈鼓应等人热烈响应,此后有唯道论、道商、天道自由主义、自化论等新的理论出现,其中像道商这样的理论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道家经典语录汇集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3、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3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3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4、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4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1、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2、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3、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去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4、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5、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6、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7、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8、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9、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10、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11、生命没有本来,只是个有流动性的现象,像风一样。你说风从哪里来?你说西北来,那西北以前呢?后面是空。

12、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13、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4、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5、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6、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17、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18、“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19、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20、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2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2、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23、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24、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25、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26、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这就是学问。

27、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28、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29、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30、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31、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32、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33、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3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35、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36、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37、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38、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

39、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40、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41、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42、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43、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44、以亦仙亦佛之才,处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学,当谈玄实用之间。具侠义宿儒之行,入无赖学者之林。挟王霸纵横之术,居乞士隐沦之位。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书空咄咄悲人我,弭劫无方唤奈何。

45、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46、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47、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48、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49、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50、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