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不想当废物的语录 正文

不想当废物的语录

时间:2025-04-29 16:02:39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踏实,不要以为你们大学毕业就了不起了,我告诉你们,还差得远着呢!仔细瞧瞧你们的工作报表,真是错误百出……”四十岁的部门经理,稍有不顺就开始嚷嚷,我和林倩倩两个新来的,就像是她的出气筒。今天中午临近下班,她又拿我俩开涮。

一阵阵悔意排山倒海地涌来,真不知当时是哪根神经搭错了,本来毕业后可以回家乡找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可我偏偏留在这里,说什么大展宏图。到头来,混得住地下室不说,还要被别人指着鼻子尖教训,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手背上有冰凉的感觉,才发现自己落泪了。匆忙将被退回来的工作报表往边上推了推,这才想起,经理让我们下班前将修改的报表交给她。

打开文件,开始按照批注修改,却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大学是否真的白读了,错误竟然这么多。天啊!这样下去,别说大展宏图了,就是饭碗也难保了……

“杨经理,我的报表已经按您的意见修改过了,您看一下,有什么问题麻烦您指导!”不知什么时候,林倩倩已经将报表修改好打印出来了。我这才想起,自己的才改了一点点。

“这次好多了,不错,不错!年轻人嘛,只要肯学习……”经理点头说道,脸上带着少有的笑容。

看看时间,竟然再有半个小时就下班了,这报表恐怕是交不上了。经理已经开始催我了,我越发地没有思路。

“那你今天加班也要改完,明天一早必须交给我。”临下班时,经理冷冰冰地对我说,后面又是老生常谈的数落。

我的心情低落到极点,同事们渐渐都离开了,偌大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对着冷冰冰的电脑,真不知道,明天等待我的将是什么!

谁蚕食了我的时间

“时间总是不够用”、“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事情总是一大堆,没有条理”……这是我们经常有的感觉。于是,我们忙着制定计划,忙的牺牲了休息的时间……没错,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众多窃走我们时间的盗贼中,有一个盗贼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情绪。

早就有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做事效率和情绪之间存在的联系,古典心理学家将它们之间的联系形象地称为倒“U”规律。此规律说明,人在过度兴奋、激动的状态下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事物中,同样,当人的情绪过度处于抑郁状态,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在目标事物上,从而,让完成工作的时间增长,影响工作效率。那么什么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处于中等兴奋水平的情绪状态下,注意力容易集中。比如说,在放松的、轻松的、愉快的状态下,人们做事情更容易专心,效率也更高。

“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成为坏情绪的俘虏,时间便如同握在手掌中的沙砾,分分秒秒流逝掉……

焦虑:用“热锅上的蚂蚁”形容焦虑是再合适不过的,不安、紧张,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一切不知如何应对。比如,平时思如泉涌,但走进考场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时间,就在大脑的一片空白中,滴滴哒哒地跑掉了。

后悔:后悔是一种指向过去的情绪反映,陷入后悔的情绪中,人们容易忽略过去所做的成绩,降低成就感,削弱做事情的动力。

悲伤:如同天空罩满乌云,陷入悲伤中,做事情萎靡不振。如果不想让时间白白过去,除非“化悲痛为力量”。

生气:生气有时候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有时候也是在用自己的缺点在惩罚自己。生气经常伴随有其他一些强烈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生气的人容易处于一种自我存在的状态,思维范围也随之变狭窄。

抱怨:抱怨是一种不满情绪,对外界消极信息收集多的人,容易产生抱怨情绪,抱怨情绪是瓦解信心和热情的大敌,当一个人满怀抱怨,对做事情的动机水平将会下降,效率也大打折扣。

厌倦:对一件事情的厌烦,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饱和。心理学家曾让大学生在纸上重复画很简单的图案,大家觉得很简单,开始的时候画得又快又好,渐渐地错误开始增多,再到后来,画得越来越慢,错误越来越多。

要腾时间,先收拾垃圾情绪

将事情划分优先级:如果对条条框框的计划没有兴趣,那么试着给事情分个优先级是个不错的想法。A级,重要而且紧急;B级,重要但不紧急;C级,紧急但不重要;D级,不重要也不紧急。每天临睡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并标明等级。然后,在你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安排A级事物,其他的以此类推。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最重要的事情能够完成。这个方法可避免因工作多而产生焦虑情绪。对重要事物的完成,还可以增加价值感,坚定信心。

对负面情绪及时喊“停”:在头脑中想象一个“STOP”的指示牌,并试着运用。比如,想和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在头脑里不断闪现“STOP”的样子,并平静下来。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坏情绪来临,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醒自己不要陷人坏情绪中,而是着手做眼前的事情。

留出时间去伤心:如果最近一阶段,的确发生了令自己情绪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强迫自己不去痛苦不去伤心也是不现实的,为了不让坏情绪放任自流,可以专门给自己留出伤心痛苦的时间,比如说,下班后的半小时或一小时。其他时间,只要坏情绪一出现,便可提醒自己,“下班后才是伤心的时间,现在,我先来做自己的事情吧!”

利用“报酬心理”:“报酬心理”可谓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外发动机”。可以在完成一项工作后,给自己一些奖励,可以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是一杯浓香的咖啡,也可以是一天尽情的游玩……养成这个习惯后,当自己对工作产生厌倦或不满的情绪时,可以去想象完成工作后,自己将得到的奖赏,干劲便又足了,效率也就高了。

变化服饰,转化心情:有心理学家将服饰称为人的“自我延长”。例如,医生穿上白大褂、警察穿上制服,给人的感觉和他们穿便服时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妨把服饰用在提高工作效率上。假如因为加班而感到厌倦和不满,不妨换掉白天的职业装,穿上轻松一点的服饰,心情不一样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调整环境的设置:心情不好的时候,盯着一只笔也能发呆半天。孰不知,如果桌子上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注意力就很容易涣散,影响工作效率。如果我们力争让工作环境整齐,桌面干净,不放与办公学习无关的物品,提醒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是工作状态,进而督促自己进入工作角色。

用身体控制心理:高兴时,步履轻盈;烦恼时,步伐沉重,这些不自觉的身体表现都在偷偷地显露着我们的心情。我们可以反过来利用这种身心的关系,以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比如,生气时,我们容易双腿颤抖,这时不妨用手按住自己的双腿,让自己逐渐心平气和下来;伤心时,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心情会由此开朗许多。

改变绝望的最好方法是行动

“改变绝望的最好方法就是行动!”忘记了这是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但却一直被它深深影响着。

说实话,当我努力完成的工作报表被经理否定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鼻子都有酸酸的感觉。但我知道,在上班的时间里,我没有权利让自己陷入情绪的沼泽,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马上开始,尽我的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好。虽然在修改报表之前,我不确定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是否能令经理满意,但是,之前的经验告诉我,凡事只要积极行动,结果都是不错的。“这一次,大概也会是这样吧!”我这样对自己说。

然后,我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霓虹闪烁,心情好了很多。我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很大,没有必要将自己局限在小小的哀伤中。

回到座位,我积极行动,按照经理的批注去改,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果然不出我料,我的积极行动最终得到了经理的认可。

和你在一起后,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一个养尊处优,脾气暴躁的人。

曾经的我,做饭很好吃,房间收拾得也不错;而现在,我几乎不做饭,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为你洗手做羹汤。每天清晨你会提早起床准备好早餐,然后来卧室叫醒我,叫醒我的方式需要两个步骤,第一:在额头或者脸颊亲吻一下,第二:把我抱起来。中午和晚上你同样会按时把饭菜准备好。久而久之,我成了一个瘫痪的残废,在早晨如果没有那两个步骤,就算我醒了也不会轻易离开温暖的被窝。以前不爱吃外卖的我在饿了的时候也会点外卖了......我打开衣橱找衣服:“嘿,三天前你收好的已经晾干的衣服怎么没有叠呀?”你挠了挠头说忘记了,然后就过来开始叠衣服。

曾经的我,会一个人购物,能提很重的东西;而现在,每天下班回家路上你会买好菜,隔三差五需要去超市采购的时候,虽然你会带上我,再重的东西都是你一个人提回家,我已经四年没碰过超市的购物袋了。

曾经的我,有正经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有时间的话会一个人去旅行;而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要么看书要么追剧,和朋友聚的时间也很少,去旅行的话也要根据你的空闲时间安排,我已经两年多没工作过了,就因为之前我向他抱怨上下班太堵车,他就叫我不要去上班了,他会养我。

曾经的我,为人和善,大家都觉得我特别好相处,平易近人,朋友之中很多人都爱和我说她们的心事,把我当作知心大姐姐;而现在,我很容易就会对你大吼大叫,一点点小事都会对你发脾气。晚上失眠的`时候会把你弄醒起来哄我入睡,如果你比我先睡着,我就会不高兴,然后弄醒你对你发脾气,而且我还会冠冕堂皇地说是你不对,说你不关心我。你也不生气,从后面搂着我的腰跟我道歉说你太累了一下就睡过去了,然后给我唱你自己编的吹眠曲。

我们在一起快六年了,两年前结的婚,现在宝宝也要临产了,生活很幸福。

我问过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开玩笑说想让我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你,想让我没人要只能依赖你!也许你这种方式于我个人而言并不是好事,于你而言也会增加他的负担和压力。可你说你愿意这么做,并且愿意一辈子这样做。我是甜蜜的负担,不管再苦再累,只要看到我在你身边,你就很开心!好吧,你赢了,我从里到外都特别依赖你,完全离不开你了!

其实我有点焦虑,你给我的生活这么甜蜜舒适安逸,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这些会怎么样呢?

我不想继续做“废物”。我想要给你更安逸的生活,想要和你有平等的夫妻关系,想要为你洗手作羹汤,想要你能有时间去爱自己,想让你感受我的付出,而不是一味的享受你的付出!

老公,我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准备接招吧!

1、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做不存在、不愿承认的自己。

2、在断舍离的最初阶段,如果抑制不住地出现"好可惜啊"、"良心不安"之类的感觉,想一想这些"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3、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4、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达到了“断”。

5、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6、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7、在避免囤积物品的同时,人对物质的欲望也就淡薄了,反过来,精神世界异常丰富起来。

8、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9、如果你对别人的东西比对自己的还在意,就说明你对自己太放松,对他人太严格。

10、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非常容易作用于潜意识。

11、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可包含负面感情的物品还是太过沉重了,毕竟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12、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减少物品的数量,这样不管是多狭小的旧房子,都能自然而然地营造出高品味的感觉。

13、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14、要成为活在当下,能够立刻付诸行动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够真正实践的人。

15、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合适自己的品味"。

16、我觉得他们多半是刻意让自己变得没感觉的,虽说不能一概而论,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多数都曾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痛苦,所以他们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

17、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18、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可以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回过神来才发现的东西,会给我们传递非常深刻的信息。

19、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需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20、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21、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错觉。不过,也不是说因此就不要拥有任何东西,而是说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一点才是重要的。

22、如果能彻底地实施断舍离,也就很少会犹豫某种东西到底是垃圾还是可以回收的。

23、对人类来说,比起生存需要来,归属、认同等需要更为强烈。

24、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25、在命理学里,有"因为做了准备所以才会变成你想象的样子"这种激进的观点,这也算是吸引力法则的一种吧。

26、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我们很容易让自己随着别人的心情起伏波动,让自己陷入别人的引力圈。其实不应该这样,应该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

27、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别人的东西有种厌恶之情。因为人类也是动物,只要不是独处,就会有争夺地盘的欲望。

28、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29、这不是一种留恋,而是一种执念。

30、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31、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

32、在断舍离当中,比起凌乱,堆积了聚焦于过去和未来的物品才是问题。

33、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

34、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货混乱。

35、他们是不想正视某些问题,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让自己忙碌到必须一刻不停地外出的理由。

36、所谓”断“,即断绝无用之物;所谓”舍“,即舍去多余之废物;所谓”离“,即脱离对物品之迷恋。清净心思,不过为断了念想。烦恼起于念想,也终结于念想。

37、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38、如果不改变平日的'生活习惯,就得不到根治。

39、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40、如果能真的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

41、断舍离会遏制人类这种不知不觉、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的行为。

42、在断舍离里,"扫除"明确地分为上面所说的那种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这三个词的意思几乎是完全不同的。

43、“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且对物品的爱惜之情,要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

44、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45、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46、断舍离,由需要不需要,再到舒服不舒服。

47、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48、把房间搞得脏兮兮的人也一样,多数都有自我惩罚的倾向。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那首先得承认这种现状,这是完全能做出判断的。而且,能够做出改变的,也只有你自己。

49、能够收拾好一件东西,就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定,这件事就成了换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资金。

50、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灵的加法哲学,了解深层需求,相信自我,坚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学,重获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解放自我,迈向人生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