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
2、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3、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文益禅师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5、"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说文》
6、人生忌得回首,淑女窈窕不再。
7、也许,我们无法留驻时光,但我们可以从容而优雅的老去。
8、做一世红尘,醒来不过一场禅语。既入不了俗不如独净其身
9、禅者,不废一法、不立一法、不剩一法、不欠一法,不有一法、不无一法。见禅者,不为禅;不见禅者,亦不为禅。何之为禅?禅即一切、一切即禅;何之非禅?禅非一切、一切非禅。如执明心见性为禅者,亦为大误也。可明非明、可见非见,无明本明、无见本见,明心见性也大似无病求药矣。——缠中说禅《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
10、照见本心,识自本性心性开阔,灵台自明抬眼处皆是菩提花开回眸便是月白风清愿我身似莲荷,心似琉璃内外明澈,净无暇秽
11、经年素雅,流光生香与清风相约,携浮欢作伴听一曲云水禅心斟一盏禅茶一味蘸墨香静性,阅诗书怡情以禅水涵心,养菩提修德做一个纯净澄澈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如幻影,应作平心观
12、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13、神在哪里,佛在哪里不要被名词名相所迷它不在寺庙教堂里也不在佛经圣经里它是你的清净本性向外找永远找不到佛藏在心性里就像黄全藏在矿石里明心方能见性拔云自能见日尽舍我执妄念心性光明自现
14、鱼儿本来生长于大海,一旦离开就会缺水干渴,这时牠才知道大海的可贵,一心想回到大海。众生本来生长于自然,一旦离开就会烦恼痛苦,这时他才知道自然的可贵,一心想回到自然。海洋,是鱼儿的家自然,是众生的家只有回到家你才会感到平安幸福与喜乐一一喜乐杨子禅语碌
15、现代人常感叹无法爱的确进入爱很难爱是自我的.完全消失两人才能合为一体如果你有很强烈的自我保护在爱面前你会感到十分危险所以你很难经验什么是真爱一一喜乐杨子——喜乐杨子《喜乐杨子禅
16、后念不生,前念自绝。——圣严法师《禅无所求》
17、夜静温盏品茗闻香憩目净心
18、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张潮《幽梦影》
19、境随心灭,心随境无。两处不生,寂静虚明。——圣严法师《禅无所求》
20、一缕禅是妳给我的问讯在曾经的那个小河旁我留存著妳智慧剥捡的微笑而妳以莲花相持轻拈水底的月色遥指我回望的岸边妳将钟声串起每一声撞击的痛楚低眉仍是阴霾的来去我将钟声夹入合十的掌中回向每一片盪漾指间是妳匆促的积累与定慧——潘郁琦
21、因缘结,世间集。——肖肖《如是说》
22、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23、做人的欢乐源于不过分执着。生命是一场旅行,而非赛跑,旅行看重过程,赛跑看重终点。为人之欢恰在于如旅行一样从容淡泊。想要的幸福尽力去争取,得之我幸,失之无忧。从不奢望,也无需放弃,奢望和放弃都是一种执着。有缘来者,我笑。无缘去者,随缘。来去之间,我一直是最真的我,我的世界是紫色。
24、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藏传佛教》
若以善心说话、身行,则安乐随著其人,犹如影随形一般。
经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要你对文字执著。
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世界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全赖人们不安于现状;心满意足之人总是把自己关在旧框框之中。
复杂的宗教仪式,把佛教伟大的「觉性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无益于知见的启发。
任劳易,任怨难。
不后悔过去,不渴望未来,不自寻烦恼,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则身心健康。
生长于高岩之孤兰,仍能散发稀有之馥郁香气。
禅学重要到没有它没办法成佛。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伤害别人,必受果报。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
不要因为别人的毁谤而痛苦,不要因为别人的赞叹而欢喜。
以平等心,过著没有欣厌取舍,没有祸福得失的生活。
放下,是不离自己的责任跟义务,完成心地的解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是当下你就能得到解脱,你会了解因缘果报,你会承认一切的因果,你不会去怨恨别人。
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宇宙中不被毁谤的人是蠢才,被毁谤的人是一种反面的赞叹。人为什么会被毁谤呢?因为太好了、太突出了,站在人家的前面,挡住人家的视线。因为长人一截,人家就准备剪掉他。
开悟的人并不否认生灭而是当下将这一分生灭,转变为不生不灭的本性。
自我,就是一种陷阱。
多做正确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断言,所谓:「多看则不偏,多听则不邪。」
君子忧道,不忧贫。
胸量大,虚空装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学佛法的最根本课题,是自我突破。
眼光短浅,行事只顾眼前的人,是力量最薄弱的人。
时间是最苛厉的暴君,无情地抽取我们的健康、体力、容貌、才能以及生命本身。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聪明人不一定有智慧。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大智慧是永恒的真正自我。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连自己都不认识,说要了解别人,那是谎言。
智者警觉死亡的威胁,愚者却不敢面对而谈它。
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人贵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强,勿依赖人,勿强求人,他人无论亲疏,皆不可依赖。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法律是事后的追述,因果是事先的防范。
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戒是明眼人为盲人设护障,免坠崖谷。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著为了什么?
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 am tired。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先说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两只鸟儿,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会带着它们一同出去散步。雄鸟和雌鸟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鸟有时会飞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会自己飞回巢里。雌鸟却从未曾离开过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复一日,一晃许多年过去了,一切从未改变过。直到那天,一切都与往常一样。老头吃完饭,又带着两只鸟儿去散步。忽然右边肩膀上原本安静立着的雌鸟一振双翅,转眼不见了踪迹。雄鸟仰天长啸,不见回音。自此,雄鸟日日在巢中哀鸣,再也不肯离巢一步。三个月后,雄鸟郁郁绝食而死。死前仍哀鸣不止。许多年过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鸟再没有回来过。只有那个早已废弃的鸟巢,在风中独自见证那段历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长叹。如此一雄一雌,与世间男女无异。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看完了《宫》,很喜欢里面的律。他从小就什么都没有,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宫。但是14年以后,虽然经过母亲的一番明争暗斗,他原本可以获得王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我的方法。他顶替了信的莫须有的罪名,也顶替了母亲暗中的罪行。这样,皇室虽然恢复了太平,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律,还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了皇宫,甚至是伤透了心地离开。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头最大的伤痛。总觉得他的眼神充满忧郁,脸上充满了若有所思的神态。但是,也许他是感觉幸福的,因为他是为爱牺牲的,他成全了那么多的人。+
神学的基本知识:
(一)「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上一句话是说,佛所说的法是告诉我们,一切以心为根本,句句都是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来的;语言是虚假的,唯有心性才是真实不变的。
下句指出,欲达开悟见性的境界,应以「无门」为入门的方法,所谓「无门」是指没有特定门路的意思;如同有些学校并没有特定的大门,要走入校园内,四通八达,并不一定得要通过某个特殊的大门一样。
宋代有一本慧海禅师编集的公案书就叫《无门关》,里面记载的都是以无门为入门,因而开悟的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参阅。
(二)「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六祖坛经》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门路,但是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是:对内需胸无成见,不得执着,对外不能有任何的分别心。这种情形叫作「无念」。
无念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这个「心」,内不受自我所束缚,外不被环境而动摇。以此为基准,就能够找到一个修行的门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