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走进误区静心思过语录 正文

走进误区静心思过语录

时间:2025-05-03 13:11:35

让人静心的佛语禅心经典语录(一)

1、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2、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3、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4、如果我们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处而生,由何处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够控制苦。

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6、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爱无私,被你深深伤害过的,不会在你眼前哭泣;要是打定主意,决意离婚的,是不会多说什么的;真正为你感到开心的,在内心微笑。

7、不可说。是的都不可说,男人有了外遇,不可说;女人有了小白脸,不可说;孩子不是你的,不可说。

8、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爱,让人奋不顾身,让人舍己为人,为了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希望只有我为你入地狱,如过太多人,那你不成了恶人,还是要入地狱。本来就没有恋爱过,何来失恋。

10、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11、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1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祖都要自圆其说,说色是空,那么就算他色了也是空。恋爱了,不要骂人家色,色也是一中赞美,如绝色美人,他色了,表示你有魅力。

13、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投入恋爱,就象把你丢在一个360度围绕你的荆棘中,不动就碰不到刺,一动就痛彻心腓,所以说谁主动谁受伤。

15、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16、凡夫误用经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来说说,而无身体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没有掌握到真谛。

17、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18、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奋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乐。

20、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一女一夫君,一子一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另一半在等着他,情人可以多多,老公老婆只有一个。

2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2、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23、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2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佛说回头是岸,大家还是恋爱吧。

25、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26、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27、一切皆为虚幻。我要给你一生的幸福,我要陪你一生一世,一切都是假的,所有的承诺都是那么空虚,那么苍白无力,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生老病死,又怎能决定给她幸福,陪她共度一生。

让人静心的佛语禅心经典语录(二)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觉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佛说四十二章经》

14、佛,你所普渡的众生,为何没有我?

15、所看即所想,所想非所看。

16、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17、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8、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19、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0、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1、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2、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3、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4、"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25、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26、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7、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文心雕龙》

28、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傅翕

29、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30、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1.

2.

3.

4.

5.

6.

7.

8.

9.

10.释道成经典佛语

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万法唯心。

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善恶一念之间。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有其因,必有其果。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 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众生皆平等。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随心、随缘、随性。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祸往者福来。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 不欲人淫的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 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2、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3、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4、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 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6、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8、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9、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0、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11、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12、 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3、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14、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15、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16、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7、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8、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9、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20、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1、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2、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3、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2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5、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27、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28、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9、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30、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1、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32、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3、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34、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36、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37、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38、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9、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40、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41、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42、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43、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4、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45、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46、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7、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8、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49、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50、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