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桂林是十一月底的初冬时节,那次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就是从兰州到桂林的途中在中转站西安转机未遂的所经历的那次刻骨铭心的一幕幕旧事,由于连续近一周的持续不断的强降雪,导致西安机场飞往全国各大城市的航班被无奈地一天天被延误推迟,最终我们明智地选择了改乘火车的决定,若不如此,说不定还要在西安机场遭受多少罪呢。从西安到桂林的列车上很舒坦地坐了二十多个小时,洗去了在西安机场连续多日坐立不适、寝食不安带来的严重困乏,在次日的半夜时分火车终于抵达了心仪已久的美丽桂林,由于华灯已上,大街上灯火通明,行走在街道上给人的直觉桂林这个颇具魅力的城市很大,躺在宾馆里感觉到被褥很潮很湿。
翌日早起后移足户外,才算真正看到了桂林闹市的车水马龙刚刚从早晨的喧闹声中开始,街道两旁栽植了很多金桂、银桂、丹桂诸色树木,据说桂林境内由于桂花树木成林,到处都长着野生的和人工栽植的桂花树木,因此被称为桂林,也许桂林乃至整个广西的温润气候、偏低海拔、经度纬度都最适宜桂树生长吧!浓郁的花香弥漫在桂市空气中不时阵阵飘来,让人清新爽宜,心旷神怡,桂树的花香是一种天然的淡淡味道,在桂城街路上散步时花香不时扑鼻而来,使大家舒心逸神。
新中国成立前,据说广西的省会一直在桂城,解放以后,中央领导层鉴于南宁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地处祖国南陲边境,地域平坦广阔,便于百废待兴,规划建设,加之字面之意又有南陲安宁之意,寓意极好,遂将省府迁至南宁。吃罢早餐,导游带大家到桂市游览了靖江王府和独秀峰,靖江王府是明代朱元璋赐封给侄孙朱守谦的王府,院内有年代悠久枝干抱团丛生的古老榕树群落,院内铺设于明朝年间的青石方形石条已经历经不知多少人的踩踏和风吹雨打被磨得光滑亮洁。
一旁是靖江王城景区,独秀峰是这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南天一柱的美誉,被誉为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围众山环绕,孤峰傲立,犹如帝王之尊,峰顶是鸟瞰桂林城全景的最佳观景台。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布局,特别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千古名句的真迹就题刻于此。此外,山上还建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客庙、三神祠等,峰下的太平岩洞内有太岁摩崖石刻以及月牙池等景观。
山的东麓是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因为文人墨客在这里曾留下了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也就因此而得名。独秀峰名曰峰,其实山峰并不高,只是一峰独秀擎天,加之王府附近的岩石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巨大寿字和太岁洞等景点,所以就有了点名气,通往独秀峰的岩崖山道极为险峻,窄窄的栈道靠边处用铁链拉了护栏,由于南方天气湿润多雨,因而护栏锈迹斑斑,几经曲折,一路向上拾阶攀岩而上,不一阵功夫就到了独秀峰顶端,峰顶地方狭小,一侧稍低处有一庙宇,香火颇旺,站在顶峰极目远眺,偌大的桂市尽收眼底,桂市的绿化很美,森林覆盖率较高,笔直的通衢大道两旁绿树成荫,给人的视觉很美,桂市的空气虽有污染,但只是薄薄的一层雾霾轻浮空中,这是美中的一点不足,如同美玉上的一点瑕疵,多多少少影响了城市的品位。
接着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了南溪公园和郊外的象鼻山,南溪公园给人的印象很一般,倒是象鼻山颇有秀色,大家在此纷纷留影,由于那两天气温骤然下降,原本温润暖和的桂林也冷风嗖嗖,我们想去象鼻山顶游览观光,但不少女士和男同志都因嫌冷而不愿,因此只好取消此行。记得在象鼻山的留影上打印着宋代诗人蓟北处士写就的千古绝唱《水月洞和韵》,该诗对美丽的桂林山水作了这般精彩的描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读后让人对这首意境深远、水字藏头的诗句记忆尤深。
午后,我们坐着大巴车去了美丽清澈的天下第一江漓江,坐上游艇后沿着碧透的江水逆流而上,漓江两岸的山峦或绵延起伏,或一峰独秀,或貌似一些动物或人物肖像,桂林的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之处在于山峰高突擎天,大多如同驼峰,这山与那山之间一般都不是整体通连,而是驼峰般的夹峰中间有一线窄道互通,或两峰相夹处的地平线与山外的平坦开阔之地有一等高的宽敞大道连通起来,抑或两山夹峙的中间的缝隙里有波平浪静澄澈瓦蓝的湖水连通一体,而国内其他地方的山峰或丘陵,大都连绵起伏逶迤蜿蜒方圆几里、十几里、上百里甚至上千公里,山系一脉相承,如同地面上的苍龙长长地延伸开来,这就是桂林的`山之所以美丽、突兀、俊秀、奇峻的原因所在,这种孤峰突兀又山峰峰驼峰般相连的独特峰峦奇景只有桂地独有,在其他地方,我是很少见到过的。
漓江两岸有不少村落,不时可见村妇或小伙在河边或浣衣或挑水,两岸的生态保护得十分完好,裸露的地表或寸草不生的山体未曾看见,映入双眸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绿树和覆盖在近山远峰间的密密匝匝的森林,即使没有树木生长的山坡或平地上,也是绿草如茵,虽然时节已至寒冬,但这里依然树木葱茏、花草争艳。
漓江的水确实清透,正如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里所描述的那样。江水虽不很大,只能托付起中小型游艇畅游其上,但江水是清一色的泉水,为什么这样断言?这是因为江底石面上的黑色水苔就是佐证,在我老家的山泉中的石面上就有这种黑色的石苔,一般淡水里的石头上是不生黑色石苔的,所以说它是清一色的泉水,究竟水源在哪里我没作过考证,但给人留下的不甚好的印象是游艇上的工作人员将厨灶间洗菜的废水排倒于江中,这种现象也许污染不大,但我感到十分痛惜。
沿江在游艇上的甲板上观赏了八马山等诸多名胜,大家在邮轮或快或慢的行进当中此拍了不少精美照片,两个小时左右时游艇到了荔浦县城边的石砌码头,大家在此下艇后上岸去了峰峦叠嶂、景色秀丽、绿色掩映的荔浦老城,这是一座图画般美丽的古城,各色建筑错落有致地布局在青山绿水畔,巍巍青山将古城围拱的自然和谐,漓江犹如一条玉带在老城前缓缓向前流去。
虽然时光匆匆地结束了短暂的漓江之行,但美丽的桂林、飘香的桂树、逸情的山水、满目的绿色、良好的原生态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亲爱的桂林,秀美的桂林,诱人的桂林,希望你静静地等着我,如有机缘,我还会再次踏上这方花香飘溢、静如少女、清纯靓丽、活力奔放、魅力四射的土地的!
●只恐夜深(59)无端逛艺术品市场,甚感凄凉。昔日摩肩接踵,琅琊插架,于今人迹罕至,门可罗雀。一丬丬门脸儿被食品摊,理发店替代,一间间画廊空置待租,蛛网层叠,几经降价仍无人问津。偌大的艺术馆、陈列室各类画作盈庭积廊,失去了往日风采;曾经虬须长发、鼻孔朝天的艺术家颓坐一隅,少了些傲慢表情。偶见顾客身影,坐店画娘便会连声招呼,话语间没了讨价还价兴致,多了述说昔日辉煌的感慨。游客漫不经心,商家无精打采。不管画面雅俗,不论价格高低,此刻都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于是乎邀同伴以一幅画作的之润格填了个肚饱,未感不安自惭也。
●无论多远都遣词斟句地给你短信,可你回信的时间间隔却越来越长,语气越来越敷衍。我知道我这颗热情追随的心像用尽燃料的一级级火箭不得不绝然离去,在坠落中渐行渐远,直至溅落在无人的草丛里让自身温度慢慢地冷去。
●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这个过程是幸福的!若平庸的过一世,也不要埋怨自己,因为这是你的选择,没有不付出的得到。这一辈子大半的时间用来了迷惘,剩下的时间间隙用来了发呆晒太阳。
●原来在尚羲起身的刹那,整个走廊,不,是半个慈宁宫都被冲入云霄的数十丈寒冰所覆盖冻结!没有任何发动术法的准备!没有任何咏唱的咒语!没有任何时间间隔!那简直是像是顺应尚羲心意一般如此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这个天界,是吾和凤舞最终之战的弹丸战场,”尚羲高傲霸气地笑着,“而尔等,不过是我等巨神的助兴节目罢了。”
迫人的灵能此刻才从尚羲身上散发着,那无边无际的窒息感使得大雪霄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对方竟然仅仅是气势就让他动弹不得了!
月族皇太子?尚羲!他的真实身份是…………太古?冰月之神!
大雪霄此刻身体机能唯一剩下的反应只有
战栗! ----Lililicat《肥鸟当自强》
●后来,我突然听到了他的声音,我想起来了,他的手燃烧了我的皮肤。起初是轻轻的,有一定时间间隔,继而是连续不断的,他的手使我的身体燃烧起来。 ----玛格丽特·杜拉斯《乌发碧眼》
●你看不见我的悲伤,正如我读不懂你的绝望。
我们之间间隔着两座坚实的心墙,彼此在自己的世界,落寞成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庄子《庄子·齐物论》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庄子《庄子·齐物论》
●再见的讶异
无非是时间间断
的陌然
●其实对我们来说,家不是一间间房子,而是一盏盏灯光,我们想回家,并不是想回到那间房子里,而是想找到让自己熟悉和温暖的灯光。 ----阿兰
●原谅我们的青春没有如此多的金钱与背叛。大多数人的青春是在穿梭一间间教室,一栋栋宿舍,一条条小路中正常而平静的度过的。那些纸醉金迷与撕逼大战,只不过是脑补过度的产物而已。
——致一看就想黑的X TIME
●屋舍间间,村落炊烟。
下田耕作的男人们嬉闹着归来。
余晖漫漫,春色绝美。
一家门口有一妇人踮脚张望,看着隔壁邻里的张一李二王三抗着把锄头经过问说“在等你家那口子吧他没和我们一块啊!”
“这死鬼怎么不见人归。”
焦急等候忽的极视之处有人影晃然
那人挥手,喊道“娘子西边山坡开了尚好的雏菊我采了些来给你”
“嗤,这死鬼!”
●乡下地方,重要的街道经常只有一条,长而弯曲,我们站在中央,左看右看。
路旁两排黑褐低矮的二层楼木屋,间间相连,向街面全市细木条长窗,日本人称“格子屋”,千百根垂直黑线,组成了老街街景,真与浮世绘里画的一样。 ----张燕淳《日本四季》
●不去念及那些在时间间隙中苟延残喘的记忆 孱弱的只能是这肉体 强大的必然是思想 我不怕 总有一日 我回头 那些痛都会是笑话 ----《红月光》
●命运是一间间连环相套的阴暗陋室,好不容易闯出一间,却陷入另一间,如此循环至死方休。
经典语句
1、精神迷失 偶像崇拜(狂热化、理性化)
红尘滚滚,各种思潮翻涌。在斑斓的色彩中,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我。须知;精神的高贵首先缘于目光的理性和思想的独立。
伟人走下神坛,自有其平凡的一面,正如希腊神话中的众多英雄,他们并非高不可攀,强健俊美的同时,常常怯懦偏狭。(也可说明真实,令人亲近)
在话语权日渐平民化的今天,当我们肆意宣泄情感,恣意宣扬“高见”,以顺应似乎缺乏深沉的时代,我们是否需要精神崇拜呢?是否应该觅寻话语权威,以拨开思想的迷雾,从而规范、引领时代的潮流?
2、精神贫血、文化缺钙的时代 缺少思想的头颅
数字化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固然需要快餐文化的调剂,但浮躁的心灵更需要文化的抚慰,苍白的灵魂更需要思想的滋养。
在思想贫血的时代,精神偶像的出现,令众多浮躁的灵魂寻觅到精神的凭依;但是,对精神偶像的膜拜又常常令人迷失自我。红尘滚滚,思潮浊涌,万象迷蒙,我们很难作出理智的判断,无奈之下,一任思想的烛火摇曳以至熄灭。
觉是结果,悟是过程。没有悟,何来觉?浮躁时代的精神贫血,其重要根源在于缺少思想的头颅。阿基米德对洗澡有了思考,才会有浮力理论的出现;史怀哲博士有了非洲丛林的生活,才有敬畏生命的情怀。珍视过程,体悟细节,精神的天地自会宽广,人生的枝叶自会葳蕤。
3、原乡意识
林立的高楼,闪烁的霓虹,喧嚣的市声,正不断挤占心灵的领地。于是,对生命中的原乡的热切呼唤便汇聚成时代的主潮。
都市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侵占着乡村,野花全进了园圃,被强制地规范化、模式化,露出慵懒、机械的微笑。霓虹灯下的我原本是乡村原野上一棵枝叶横生的树,在塔吊的伸缩旋转中,在汽车的喇叭声里,
换了户口,无奈地看着马路旁那些修剪整齐的花木,常常泛起生命跌宕的怆然之感。对灵魂的原乡的追问和渴求,业已成为生命的重要命题。
4、自我拯救 灵魂的守望
在物质丰裕的背后,常常是灵魂的失落。在物质处于高度文明的状态,在信仰失落、内心浮躁的时代,人应当坚守内在的独立精神,超越世俗价值观念,恢复本真;即使如西绪弗斯终身服苦役推巨石上山,也应无悔,悲剧性的徒劳正体现了自身的伟大,因为徒劳的背后,是灵魂的回归。 红尘中迷失的人啊,你当自救,勇敢地做灵魂的守望者!
5、天地大美
当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当一条条高速公路飞速延伸,当一座座卧波长虹将天堑变为坦途,当一架架银色雄鹰将地球变成村落,我们不得不赞叹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达,不得不庆幸落后的远去和自己正逢其时。
固然,物质文明的高度是外显的美丽,然而,智慧的大厦、思想的殿堂是内在的美丽。物化成果的原动力正源于此。天地有大美,而大美是智慧的拥抱与凝结。
6、文化的悲哀
城市的高楼一幢幢拔地而起,书店却蜷缩于一隅。我深切感到精神的营养对于物质的胃肠没有多少作用的悲哀。文化的盛宴不再,物质的浓妆登场,这难道只是文化的悲哀?
7、道德生态
当时下洪战辉高举道德的旗帜时,我们依然看到挑战道德底线者不在少数。固然,道德的感化功能毋庸置疑,但是,在物质化、世俗化的烟尘弥漫的今天,在功利色彩日渐浓重的今天,在全球一体、各种不良思潮如沉渣泛起的今天,道德的宣扬、倡导、激励是否仍是“路不拾遗”时代的人们为后世开出的一剂良药?面对道德生态低下的现状,我们何去何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文明的最高层次不是物器的外显,而是制度的建设。在高扬德治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法治的力量。中国“德主刑辅”的传统治国理念理应摒弃。
8、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价值理念。西方关注生命,因而宣扬自由,拥抱民主;东方崇尚道义,因而宁可舍生,也要取义。在国门洞开、交流频繁的今天,东西方价值的不同取向,必然会导致文化的碰撞。
设若只知标举自我文化的旗帜,则无异于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一味对其他文化说三道四,则无异于颐指气使,霸王行令。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万物皆有其长,各有其短,岂可以同标准等而视之?岂能视其他文化为异类而大加挞伐?须知;价值观的差异恰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的丰富性。
当美国大兵的枪炮对准伊斯兰世界的清真寺,当中东的战火中又多了一堆美军飞机的残骸,我们是否想到,文化碰撞的硝烟中是否有一条彼此走近以至融合的大道呢?融儒、道、释于一炉的华夏文明历久而不衰,不正好给世人很好的启示么?
在全球一体化、地球村已成现实的今天,文化的交汇日渐频繁,碰撞日渐激烈。“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应当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外来的文明,既不可夜郎自大,一概鄙视,又不可妄自菲薄,一概鲸吞;应当以宽广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批判地吸取其闪光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之树根深叶茂,正得益于外来阳光的照耀。
9、对自然的征服与顺应
曾几何时,人类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向自然进军。山林变成了绿地,原野变成了棉田,湿地变成了农场……我们热血奔涌,似乎书写着永恒的诗篇。然而,面对干旱、风暴,我们依然没有牢记训诫。于是,狂暴的自然挥舞着复仇之手。
古代先哲早已窥其堂奥,“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正昭示了自然并非人类的奴仆。面对自然,我们应当敬畏、顺应,去亲近,去拥抱,去听山涧的泉声、林间的鸟鸣,去看雨后的岚烟、夜半的渔火,在膜拜自然感受生命的诗意。
爱护自然,敬畏生命,不仅富有生态意义,还具有伦理意义。作为上帝的子民,万物与人类都有相同权利承受和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作为原始生命的母腹,自然是人类的粮仓和生命的归宿。人类应该将万物视为自身的伙伴乃至上帝,和谐相处,努力地与世界建立起可贵的精神关系。在精神的朝圣路上,人应该拥有对自然无边的慈爱和宗教般的虔诚。
朱自清先生“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来到月下荷塘,以排遣心中郁结的情绪。其实,走近自然,甚而拥抱自然的传统形成已久。读“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可以领略谢灵运眼中的如画美景;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以欣赏王摩诘笔下的宁静画面;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可以感受孟浩然与自然融合的和谐统一。正因自然如此美丽,所以,明月青松,云岚流泉,常常成为封建士子远离尘嚣的处所,放逐心灵的牧场。于是,面对灵山秀水,飞鸟鸣蝉,王维便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依恋,陶潜便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墨客骚人便有“物我两谐”、“物我两忘”的超然。
当我们诗意地感受大千世界的美,理性地审视人与自然的情之后,我们便不难理解一个现象:寺庙道观,多傍于山林云瀑;篱墙村落,多现于水湄草际。我们也不难理解时下兴起的旅游热、农家乐,似乎这回归自然的大潮正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是的,红尘无涯。面对远离伪饰、充满诗意的原生态天地,人们自有一种本能的焦灼、热切的渴盼。借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人,当诗意地栖居。”
10、伪圣化
学术的伪圣化外衣,必然掩盖着皮藓或疮斑。过犹不及。一味的美化,失去的是真诚、良知、责任。
11、文化快餐、厕所文化。
囫囵吞枣,焉知其味?人生需要咀嚼,需要体验。
活剥也好,鲸吞也罢,都难以真正感受营养的美好。面对变幻的生活,我们是欣然接受快餐文化的抚慰,还是在潮流旁寻觅真实的细节?人迹愈来愈少的岸边,不乏诗意的绿草。快餐文化冲击之下惶惑、无奈的人们,恐怕早已失去亲近细节的心境、品咂诗意的闲情。其实,只要耐心寻觅,滚滚红尘之中,终有四时皆是绿树、芳菲、清泉、鸟鸣的灵魂栖息地。
12、世俗化的英雄崇拜
奇迹!奇迹!100米跨栏第一人!那黑发黄肤,攥住多少蓝瞳孔惊羡的目光!然而,国内诸多媒体几簇欣悦的浪花之后便是一片平静。
固然,奥运冠军可敬,但英雄不是神明,对其崇敬而非膜拜;对英雄所获成绩,应当理性的庆贺,而非感性的狂欢。由神到人,既反映了当今国人英雄观的改变,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进步。
13、作逍遥游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清澈潺湲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倾听着林间传来的泉声鸟鸣。它自山谷来,又到远方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既可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又可品味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与落霞齐飞的孤骛是它的伙伴,与长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乐园。它扶摇直上,忘却了世间是非荣辱,摆脱了生死名利的纠缠,遗世独立;她不知飞到了何处,又要飞向何方,兀自从容地飞翔。
这只自由的蝴蝶就是庄子。他不知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蝴蝶梦的美丽境界中,生死无碍,彼此相通。
梦中的这只蝴蝶无处不在,无所不游。如此自在的游,攥住了后世多少目光;目光中,满是景仰与期待。
鲲鹏展翅,貌似逍遥,实则难得逍遥。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如果不凭借六月气息,鲲鹏怎能飞翔?如果没有田园老酒、南山美景,陶潜怎能闲逸?面对亡妻却鼓盆而歌,织屦而生的庄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云野鹤,他只是作了一阙无奈的歌唱。置身尘寰,便注定了逍遥游只是幻梦,理想国只是空想。槐安之国,南柯之梦,皆为云烟。
作为万物之灵长,我们虽有所待,但应该有所为。路在何方?宗悫虽然年少,却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壮志;李白命途多舛,仍有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人生的药方是自我智慧的凝结。理性地面对挫折吧,心灵的创伤自会在进取中抚平。
14、择友
芸芸众生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富贵者?美貌者?博学多才者?非也!回溯两千多年前,充满智慧的孟子一语道破:以德服人,心悦诚服。道德乃为人之根本。拥有德行的人,如浊世红尘中一朵散发幽香的兰花,赢得他人喜爱与欣赏。刘禹锡曰:斯是陋室,唯我德馨。这既是自我欣赏,又何尝不是对与有德者交往的呼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中,我们愿意与有德者交往,我们拒绝朝秦暮楚者,痛恨损人利己者……正如孟子所言:友也者,友其德! (高2007级1班 周婵)
15、事功的基点
当“农民第一飞”谭成年在山东平阴坠机,魂归蓝天,当清华校园维修保龄球器具的工人李贤锋驾驶自制的小飞机而摔断了腿,我不知是敬重其勇敢,还是鄙视其行为的疯狂,抑或留存一丝对沽名钓誉者的悲哀。如鸟一般飞上蓝天,这曾是人类美丽的梦想。被誉为世界火箭的鼻祖、明代工匠万虎自制土火箭直冲而上,结果魂断苍穹,然而他是可敬的,他以果敢的行为开启了后世高飞的道路。在距离冯如拥有飞翔自由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成千上万架飞机翱翔的今天,如果还要高谈什么“农民第一飞”“工人第一飞”,无论从工程学角度看,还是从政治角度看,都确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我们敬重达尔文,是因为环球旅行中有智慧的发现;我们敬重莱特兄弟,是因为空气动力学与飞机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智。谭成年之辈有事无功甚而自取其祸,我实在不知其事功的基点。于此,我非但不敢恭维,相反,还为其一味求名的小器而怀几分鄙薄。至于武汉一美院学生以一万余元粗制滥造小飞机并希图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杰作,令我禁不住捧腹乃至讥刺。因为这实在是大胆而可笑的创举,勇敢而可怜的作秀。
不过静心一想,这样也不错,焊接几根钢管,再安装废旧摩托车马达,然后蒙上帆布,又快又省地造出飞机,用料之省,进度之快,性价比之高,当冠全球。纵然未能敬畏生命,也无可厚非,因为一夜成名,毕竟也勉强不失为浮躁时代众生的梦想。没有济世情怀,抑或才干不济,难以普度众生,但自我解救,何过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