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我已剃度出家语录 正文

我已剃度出家语录

时间:2025-05-10 13:51:02

平凡的陪伴最安心,繁华过后,家才是最温暖的岸!以下是关于朋友圈心情说说66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人生是一杯茶,细细品才能感悟其中的味道。人生充斥了很多苦,当适应了之后,才会慢慢变淡,那苦会绵延着其它的味道,令你回味绵长,其乐无穷。梦如人生,生命未曾终结,梦便在继续。幼时的单纯,青年时的气傲与辛酸,都不过是梦的调料。梦在变,渴图梦醒时的快乐却从未改变。

2、回忆如沸腾的白开水,不停的冒着热气,我呆呆的看这它,思绪一点点飞离我的身体。

3、回忆像是自我催眠的幻觉,是自己精心编纂的谎言,也像是我一直谎称存在的"你"。

4、感谢一切让你的生命在其中驻足,温纯和成长的人和事物,正因为此,生命才具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5、有时候你会特别渴望找个人谈一谈,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往往都谈不出个所以然来,慢慢地你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办法用言语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别人也理解不了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先让自己静下来。

6、外在的需要一个人去进取,内在的成长则从撤退开始。

7、你是川,我是孤岛,你保持涓涓流水,我爱你依旧浓。

8、晚上回家喽,好开心,觉得自己萌萌哒!

9、有些人,可想可念可见面,但终究会成为过客。有些人,可说可笑可打闹,但始终会成为回忆。有些人,如同地平线般,看的清楚,却永远都到不了。

10、六一啦,给忙碌的自己放个假吧。重新找回儿时的美好,唤出那颗久违的童心,让童年时无忧的微笑,再次将自己笼罩。节日快乐!

11、假期就这样结束了,密集的相聚密集的离别,一个又一个短暂的圈圈周而复始。

12、昙花固然美丽,却只能刹那花开;维纳斯之美当令世人赞叹,但却少了一双臂膀。

13、好讨厌自己微信发了再删除,之前只想记录自己每个生活的时刻,现在好了,朋友圈有了家长同事,都要想想想才能说,嗯,还是这里好。

14、人生短暂,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过去的已成定局,珍惜当下的有缘人。

15、我以我的方式活在我的世界里,谁也不会懂…

16、你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你要始终相信,明天是新的一天。

17、人心是慢慢变冷的,树叶是慢慢变黄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的,而爱也是慢慢因为失望攒多了才不爱的。

18、今天什么样,完全由自己决定,每天怎样度过,也是由自己选择。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致即将逝去的[20XX]!

19、别慌张,我又不是什么好人。

20、我与太多人的缘分朝生暮死,犹如朝露,唯独与你,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21、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是一个人的决定。

22、突然觉得好难过,我和你,就这么散了。

23、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理解,都藏着自己的愿望和期待。一次次浮沉,一次次得失,我们到了一起,尽管时间不长,我确定我们这辈子会在一起。只愿意相爱下去,直到死去,千万别离开我,不然我会彻底怀疑爱情,怀疑人生,剃度出家也不为过。

24、别试图伤害我,我会让你哭得很有节奏。

25、能留住的是回忆,留不住的是人心,这个世上,有些人遇见了,是幸运,有些人爱上了,是灾难。你付出了真心和所有,到最后对方给你的只是一个远去的背影。有些人再也不能联系了,只能梦见,有些人再也不能见面了,只能思念。熟悉的陌生人是回忆里的常客,深爱的那个人是一生中的难过!

26、以前心能颤动的事,无非就是老师上课叫我和看你的眼睛。

27、最怕记忆被一点点蚕食,忘记最重要的人。我想有一天和你去旅行,去那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行李,没有背包,不带电脑更不要手机,听音乐,聊电影,吃东西,你未老,我依然!

28、不堪一击的情只要有小插曲足以破裂哪怕是爱情亲情或者是友情,原来还是看得太重。

29、木槿我总喜欢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像眼泪。

30、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突然觉着自己的世界狭小到拿不出手,忍不住的去靠近对方,只是为了有天和TA看到的是一个世界。

31、我没空理会我,只感受你的感受。

32、我不曾明白,世界上的不公平,我只知道,上帝在关上你的一扇门的同时,他会给你留一扇窗。

33、我说为你拒绝暧昧,并不代表为你远离所有男性朋友。

34、再痛的过往,也会过去。

35、昨天看电影《美国队长》,我不太会跳舞,也是因为没有遇到那个完美的舞伴,用这句话,送给我们那些不够完美的前半生,其实完美的舞,就是两个不用完美的舞伴契合在一起,共同谱写的一首轻松而自然的旋律,人生,当在希望和美好中前行。

36、时间的距离,当我们在欣赏一个古董,一幅古画,一首古诗词的时候,我们感觉的美,除了艺术性,很大一部分是欣赏那个时代的意韵。这种时间的距离,是一种神秘,好奇,幻想的美。如果你出生在那个年代,也许,你根本不会去欣赏它,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被远古拉远的距离就是古朴之美了。

37、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你爱我如上帝爱着羔羊,慈母爱着婴儿,你这种仁慈而善良的情感,简真使我受着万种温馨,万种沉醉。

38、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 一群人望着同一个方向 ,几颗心脏跳动着同一个频率。

39、明天星期一开学我就看不了期待已久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了。桑心。

40、我们约好等我毕业了一起去看海~是啊,曾经想去看雪和看海的我,愿望都还没有实现呢。都想等不及快点毕业了,只是害怕还有那么久,万一我们那时候不想去了呢。我想不会的。

41、我想自从在一起到现在我从小的梦想实现了,一个 吃虾永远不用自己剥。

42、点儿有多背,车停自己单位门口,十分钟不到下来被贴了。

43、能不能不持枪灭裱了,能不能不长发及腰了,能不能不西瓜夏天了,能不能不红唇高跟了。

44、曾经的倔强,现在的倔强。曾经的轻狂,现在的'轻狂。曾经的迷惘,现在的迷惘。曾经的骄傲,现在的骄傲。曾经的自嘲,现在的自嘲。少年成长成大人,才知道生命一直在轮回,我拥抱这低潮,拥抱着低潮。

45、夏天是光影斑驳看不清,是他手里渐渐化成雾气的冰淇凌。

46、[xx]岁的生日该怎么过呢?是一个人去KTV唱歌,还是去爬莫干山呢?

47、最悲催的是累还长胖了,我现在就要睡觉。

48、一直觉得做个淡淡的女子挺好,懂我的人不必多言不懂的人何需多言!晚安刮大风的夜晚。

49、相信某种特殊缘分,缘分只是最气人的天真。

50、是我太懦弱,用沉默划了一道伤口。说的太沉重,泪水早把情绪清空。

51、前半年就这样过去了,发生了很多,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后半年更要加油呀!

52、我真的过日子毫无仪式感,刚反应过来已经七月了,半年就这么过去了。

53、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5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5、心情不好会变老,会生病,所以没关系,高兴一点,景小妞,生活拿走你的,以后都会还给你的。

56、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的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57、在世界里,我们算起来都很渺小,但那些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陌生身影,即使陌生着,也有着淡淡的缘分。缘分是因为缘而聚在一起,缘分尽了,那就只有分离。就算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终究会有天人各方的一天。

58、后来被许多人问到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59、雨后彩虹终会消失无踪,但消失是为下次更绚烂绽放。咫尺光年,爱如初见,四季风来,今生为伴。

60、他只是说了句如果我当兵回来你没男朋友你就做我女朋友吧,我就高兴成这样了。

61、沉默是一个女孩沉重的哭声,如果你懂。

62、谎言;需要符合现实又不能前后矛盾,所以需要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和痛苦的创作过程。

63、嗯!是!那束阳光暖到你,但那暖的不止你,不要再去努力追寻。

64、写不出来的忧伤,说不出来的心情。

65、我爱的少年,不及你的眉眼。

66、别轻易玩消失,因为没人找你,你会更伤心。

习惯了挂着qq,习惯了数着你什么时候上线,数着你什么时候下线。记不清多少次了,时常看见你午餐晚餐的时间也是挂着qq的,其中的原因,不知道该说是废寝忘食,还是深陷尘寰。

许多人之所以留恋红尘,不是放不下情色酒肉,而是舍不得心中的情爱,亲朋之情,爱人之情,如你如我。已然明白你心中的种种顾虑,仍不舍你这样疲惫地奔波。种种烦恼,污人真性。在人来人往的青葱校园里,真的忧郁你是否还能微笑如少女?身居红尘的风中,你的心有没有被吹冷掉?我们费尽思量,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为的是去拾捡一种叫安宁的东西,到最后却一片怅然,如身至荒野,四处张望,无半点人情温暖。

情爱和禅佛,不一定要取一舍一,只要心系草木,襟怀普度众生的怜悯,不断尘念,也能成佛。人生有尽处,情爱无穷时。有时候,会害怕你朝朝暮暮营家计,免不了昧昧昏昏白了头。

有弟子问释迦摩尼,生命是什么?佛祖答“呼吸之间”。万灵别于水石,是因为万灵有息,万灵能呼吸,得了自愈的能力,所以可以成长。人是万灵中比较特殊的,人的一呼一吸之间,就衍化出八万四千烦恼,寻仇觅恨,似傻如狂。

心有妄想,总想灭了那份念想,有了这样的追求,必然心生争斗,到最后无疑会被心海烈焰灼伤。我们的心一直跳跃在自己构造的朦胧的梦中,压抑着心灵深海的力量,从朝至暮,因为害怕承受不了明悟的代价,所以沉沦苦海。很想暑假的时候能带你四处游走,去寻找内心的安宁,不舍昼夜,就这么彻彻底底的一次就好。听暮鼓晨钟,看潇湘云水,品一杯清水,还要在你的唇间留下温暖。有害怕,就有烦恼;惧心一起,道心就退。身体和心灵的契合,是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的。

佛家有偈语:“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人命无常,朝存夕亡。每个人降生在世上都是为了修行,历经重重心劫,为的是修得一颗菩提心。无论是富家子弟,抑或是贫贱男女,是千载或是须臾,谁也躲不了造化弄人。造化弄人,也会造人。只有脱离了繁芜的窠臼,才能修得了解脱之道。证菩提,修正果,人生明明白白的一条路,而我们总是喜欢千方百计地找借口不去修持。即使是一个不热衷名利的人,仍旧免不了被心中的种种念想裹胁。在烟火中浸泡的'我们,悟与不悟,一涧之隔,一念之间,但要跨出去,却总是太难。

我相信宿命,相信因果,无论谁,违逆了自己的灵魂,上天都会在我们的人生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即使时间再久,哪怕隔世轮回,该还的业债也是要还的。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由你自己安排的,与繁华相逢,便注定要素雅相离。宿命,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间隔,只需要一盏清茶的时间,万水千山也摆脱不了命运的纠葛。如果我们守不住当下,说不得会乐此不疲地许下愿望,希望往后能得到,以为这样便能让自己在苦海中多一点企盼、少一点绝望。若是僧佛心境,念着爱你,这浊世,也能素雅出尘。

我总是在劝你放心执念,安度流年。一念起,人间冷暖也是情;一念灭,万水千山也无心。一个爱生活爱自己的人,会有莲的风骨,会有莲的洁净。放下执念不是消极懈怠,而是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地方,比这喧闹的凡尘更加令人心动不已。此时,我们依旧可以贪恋人间的情爱,但是可以脱离给我们无限繁华的尘世,只是单纯地爱恋这个世界。心中有乾坤,那里山水明净,草色蔓延,不分贫富,无关离合。

无论你是特意寻访,或是误入桃源,都会沉湎在自己安逸清闲的心境中。人心净土,形状自造,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修行持戒不一定要面壁静思,能在动境之中习得不动之法,这才是真的明悟证心。但那时,甘愿放下前尘往事,脱去人间烟火,于灵魂深处点一盏佛灯。酒肉亦是素斋,情欲也是寻常。六祖慧能有偈语:“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想知道你的心什么时候能平直?

我在佛前许下了心愿:佛,你允我今生偿愿,我为你来世剃度。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禅师作为近代禅门泰斗,其主要佛教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恢复重兴寺院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其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

◎ 检点身心,以身为苦本,心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时?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从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

◎ 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渡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当,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

◎ 欲世界安宁,民众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嗔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

◎ 有如演戏,人生如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

◎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

◎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

◎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

◎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正。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正。

◎ 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

◎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塵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

◎ 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出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谓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发一言,即拔刀杀之。法师死后,灵魂仍至安息国投胎,又为太子。迨年长,又发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债未还,债主亦在洛阳。于是重来,至前生杀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饭罢,问主人曰:“汝认识我否?”答曰:“不识。”又告曰:“我即为汝于某月某日在某旷野中所杀之僧是也。”主人大惊,念此事无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来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惧,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谓“我明日当被人打死,偿夙生命债,故特来相求,请汝明日为我作证,传我遗嘱,说是我应还他命债,请官不必治误杀者之罪。”说毕,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见僧之前,有一乡人挑柴,正行之间,前头之柴忽然堕地,后头之柴随亦堕下,扁担向后打来,适中僧之脑袋,立即毙命。乡人被擒送官,讯后,拟定罪。主人见此事与僧昨夜所说相符,遂将僧遗言向官陈述。官闻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乡人误杀之罪。其僧灵魂复至安息国,第三世又投胎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师也。因此可知虽是圣贤,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日常生活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闰三月十二日开示

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污染埋没了,就不见原有光明。今想恢复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会显露出来。吾人心性亦复如是,上与诸佛无二无别,无欠无余,何以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现在还是生死苦海的凡夫呢?只因我们这心性,被妄想烦恼种种习气毛病所埋没,这心性虽然与佛无异,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为佛子,要想明心见性,返本还原的话,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万苦,参访善知识,即为要明己躬下事。现在已是末法,去圣时遥,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与佛相同,就应该发长远心、坚固心、勇猛心、惭愧心,二六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办道,不要错过时光。

◎闰三月十三日开示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恶鬼,下品十恶堕畜生。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纤尘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来祖师做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 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

◎闰三月十四日开示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工夫就有把握了。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黄铁匠,以打铁为生,人皆呼为黄打铁。那时正是朱洪武兴兵作战的时候,需要很多兵器,黄打铁奉命赶制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经过他家,从之乞食,黄施饭,僧吃毕,谓曰:“今承布施,无以为报,有一言相赠。”黄请说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黄曰:“修行虽是好事,无奈我终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门,虽在忙碌中还是一样修,你能打一锤铁,念一声佛,抽一下风箱,也念一声佛,长期如此,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日命终,必生西方极乐世界。”黄打铁遂依僧教,一面打铁,一面念佛,终日打铁,终日念佛,不觉疲劳,反觉轻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渐有悟入,后将命终,预知时至,遍向亲友辞别,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时把家务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铁炉边打铁数下,即说偈曰:“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当时异香满室,天乐鸣空,远近闻见,无不感化。我们现在也是整天忙个不休息,若能学黄打铁一样,在动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云南鸡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具行未出家时,吸烟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圣寺当小工。后来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断除了,虽然不识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在大众会下,别人欢喜他,他不理会;厌恶他,他也不理会。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于,什么苦都愿意吃,大众都欢喜他。临命终时,将衣服什物变卖了,打斋供众,然后向大众告辞,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时收了油菜籽,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因寺后园,自焚化去。及被人发觉,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见者都欢喜羡叹。他每天忙个不休息,并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f

《释虚云

1.释虚云佛语经典语录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