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佛祖教化世人感悟语录 正文

佛祖教化世人感悟语录

时间:2025-05-14 05:01:03

【点透人生的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社会,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谐;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

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只有忘记对别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别人施善。

情是一种心灵感觉,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和为贵,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为高,所以才需忍让、忍耐、隐忍。

忍,有时要让,有时要耐,有时要隐。所以,忍其实是另一种形式“韧”。

福临心享,祸至神伤;祈福避祸,人自安康。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遇而安,乃心性之至境。

千眼,意在观世,千手,意在济世;人间福音,无过如此。

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无私者才是慧觉。

入世者聪,出世者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者觉。

人生悟道,在聪明的台阶上只能仰视,只能在智慧的峰顶才会鸟瞰。

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修德要身体力行,养性要心无杂念。

修养,要知羞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修形养性和施善积德,既要点滴做起更要日积月累。

赶路要趁早,修身重戒律,养性贵有恒。

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人的本能是爱自己,人的本性是不伤害他人。

爱人先自爱,自爱先自觉,自觉先自省,自省先自悟。

生命有限,爱心无限;无限的爱可以把有限的爱延长。

爱无所求,被爱无所累,便是真正的自在和幸福。

自爱是一已之爱,博爱是众生之爱;不弃自爱,弘扬博爱,才是真爱。

一已之爱,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众生之爱,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一颗爱心便是一缕春风,一片阳光,便是一生快乐,一世美好感悟人生。

爱可以扩展,爱可以延伸¨¨故大爱可以无过;爱要铭刻爱要珍藏¨¨故真爱永恒。

一已之光只是一点明亮,只有点亮大众之光,才会燃成一片光明。

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首先是被别人需要,然后是被别人赏识,最后才是被别人赞誉。

人生难得解脱,难求洒脱;解脱只是自救,洒脱才是自在。

无论教化,还是感化,最终的效果当是心灵的灵魂的净化。

面对非议,无愧则心安;身遭诬陷,无愧则定神。

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点火者明,近火者暖,玩火者焚。

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则可以化敌为友。

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时,心性也会异样。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心气要高,姿态要低,低成就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平自然宽。

【佛语经典语录】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名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经典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感悟心灵佛家经典禅语句子

1. 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2. 世尊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就像一齣舞台剧,有正面的角色,也有负面的角色,目的都在教化眾生。例如,阿难请佛讲经,是眾生正面的榜样,提婆达多处处想破坏佛法,也是大权示现,从反面来教化眾生。所以一切法都离不开因缘,佛法也是如此,等到眾生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感应诸佛菩萨来示现说法。

3.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愿三宝护念你!愿上师摄受你!愿护法拥护你!自利又利他,快乐幸福的度过暇满人生!

4.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 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

6. 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丰富的收穫?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印经、製作录音、影带,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绍给一切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圆满。所以这是改造命运最快速而有效的办法。

7.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9. 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乐!

10. 处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11.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 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祝吾友开心!

13.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4.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5. 声声的“阿弥陀佛”,是我真诚的祝福,愿你永远快乐和健康;句句的“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是我对你无限的祝愿,愿你具有文殊菩萨的智慧;念念的“观世音菩萨”,是我对你最诚挚祈祷,我最爱的佛友,愿你中秋节平安快乐,吉祥如意!

感悟心灵佛家经典禅语句子

1. 有一座七宝楼阁,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性空为瓦,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顶,让她承载着我的祝福到您身边,敬祝春节快乐!

2.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3. 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压力需要随时释放;没有必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是懂得放下!放下后没压力,你就会幸福生活、开心工作。

4. 愿三宝保佑您及家人吉祥如意,快乐多多。

5. 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6. 太平盛世自在年,梵音鼓乐舞翩跹,梵香一柱向佛前,普愿福慧增无边!祝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7. 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事;冷落时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许多真乐趣。

8.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9.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0. 我们口头上说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眾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11. 日子像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愿您用一颗禅意的心来生活,修炼成一朵智慧的极乐莲花。新年吉祥!

12.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3. 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14. 起心动念想到自己就是「迷」,念念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才是觉悟,尤其是弘扬净土法门,帮助眾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真正彻底的觉悟。

感悟心灵佛家经典禅语句子

1.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3.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5.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6. 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7. 妈妈,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只备受关怀的小鸟,今天它为你衔来了一束芬芳的鲜花。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报父母恩咒)。

8.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9. 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10.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1.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2. 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3. 声声佛号传祝福,句句咒音达情意;朵朵莲花缀莲台,首首梵呗除烦恼;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扎西德勒!愿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4. 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15.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6. 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