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中国十大原谅经典语录 正文

中国十大原谅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8 18:19:09

1、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2、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3、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4、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对你好,但对自己好就一定会有回报。

5、回想越多的回忆,只会带领自己走向痛楚的最深处,要学会原谅过去,原谅别人就善待自己。

6、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冰冻,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7、宽容如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8、宽容如水。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9、宽容是门学问。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你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宽容并非包庇,隐瞒,而是帮助。

10、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

2.你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全由你自己决定。

3.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被算计,不喜欢假假的友情。我喜欢简单的人,简单的事。

4.微笑是一种消灭孤独、恐惧、愤怒、不安等等所有令人不安的正向力量。

5.你简单了,事情就简单了;事情简单了,世界就简单了。

6.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加倍珍惜。

7.丢下一些包袱后,你会惊讶到,自己竟能飞得那么高。

8.生活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

9.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

10.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那就找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生活本来就这么简单。

11.你其实也没那么爱他了,与其说你舍不得他这个人,不如说你舍不得那个那么爱他的自己。

12.好好去爱,去生活。记住,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晨光。

13.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14.花用尽全力,才在一年中盛放一次,美艳,而短暂,就像青春,不同的是,花有很多个一年,我们却只有一个一辈子。

15.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欺骗和伤害之后,还能保持信任和爱的能力。

16.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17.生命太短,一分钟都不能留给那些让你不快的人或事。

18.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19.我没必要委屈自己去讨好任何人,况且我也没这么伟大。

20.前面的路还很远,你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

21.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刺眼,却是对的方向。

22.孤独与自由,往往只是一念之间。本文来自

23.人们常常去怀念那些过去的事情,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好,只是因为它再也回不来了。

24.如果你在努力奋斗,你有可能会失败,但是,如果你不奋斗你就已经输了。

25.不要因为一点瑕疵而放弃一段爱情,毕竟在爱情里,需要的是真情,而不是完美。

1、宽恕他人者,自己也将得到宽恕。——菲·贝利

2、宽恕是通向行动和自由之关键。——汉纳·阿兰德特

3、宽恕是好事,而最好的还是忘却。——布朗宁

4、宽恕胜于报复;因为,宽恕是温柔的象征,而报复是残暴的标志。——爱比克泰德

5、宽恕加一笑是最好的复仇。——塞·伯尔默

6、对于所受的伤害,宽恕比复仇更高尚,鄙视比雪耻更有气度。——富兰克林

7、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8、不宽恕别人的人,至死也得不到别人的宽恕。——佚名

9、最好不要去翻过去那些旧账。过去的事过去算了,要宽恕,要不念旧恶。——拉格洛孚

10、一个人放弃报复的'念头,并敢于宽恕别人的中伤,其灵魂就会显得无比坚强。——蔡平

11、要求别人宽恕自己过失的人,自己也应当这样对待别人,这才是合乎情理的。——贺拉斯

12、若无宽恕,生命将被永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控制。——阿萨吉奥利

13、让我们时常念及自己的罪过吧,那么我们会对别人的罪过宽恕。——分隆

14、宽恕一个罪人,就等于纵容许多人去以身试法。——普卜利利乌斯·绪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