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南普陀寺歌经典语录 正文

南普陀寺歌经典语录

时间:2025-04-25 17:10:10

南普陀寺欢迎各位前来游览参观的朋友!我是小王,是各位的导游,同时会为大家详细讲解导游词。南普陀寺游览计划为一天,希望能与大家共度一段愉快的时光!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五老峰下,依山面海,始建于唐朝,面积有三万多亩。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我们现在看到的“南普陀”这块匾是赵朴初先生在1981年书写的。现在我们就进去参观一下寺庙的主体建筑吧。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天王殿,它是木构架结构的,在1925年改建。这四尊巨大的像就是四大金刚,他们的职责是护卫天下。大家知道四大金刚分别是哪几位吗?听导游词介绍一下啊,这是东方持国天王,这是南方增长天王,这是西方广目天王,这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手上拿的法器都有不同的.含义,预示着“风调雨顺”之意,很吉祥吧?()

我们从这边走。来到寺庙一定会看到钟楼,这个钟每天早晚都会敲响,钟声可以解脱人的108种烦恼,钟楼是供奉地藏菩萨。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雄宝殿了。主殿供奉的是竖世三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药师佛,西边为阿弥陀佛。来,我们到背后看看,这里还有三尊佛像,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两边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这是大悲殿,殿内供奉四尊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

最后我们来到了藏经阁。里面有丰富的经书资源,各位游客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上去参观。好了,南普陀寺的导游词讲解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南普陀寺位于雄奇的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毗邻厦大,始建于唐末五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寺院重檐飞脊,气宇轩昂,顺山势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两旁分布有钟楼、鼓楼、方丈室、素斋馆、闽南佛学院等建筑。寺前环绕着一堵琉璃瓦围墙,墙内墙外两个世界,墙外是喧嚣的都市、是滚滚红尘,墙内是宁静的寺院、是青灯古佛。

围墙两头各连着一个山门,分别为东山门和西山门。山门是一座高大的牌坊式建筑,上面书有“鹭岛名山”四个鎏金大字,为近代书法家赵朴初所题。所不同的是嵌在门柱上的对联,东山门的对联为:“喜瞻佛刹连黉舍,饱听天风拍海涛”,西山门的对联为:“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两联为近代书法家虞愚所撰写,准确无误地点明了南普陀寺独特的地理位置。

无论你从东山门、还是西山门走进,最先扑入眼帘的就是菩提树了,一棵棵枝叶婆娑的菩提树立于道路两旁,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游人致意!传说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后,此树便成了佛教信徒们心中的神圣之树,广植于各个佛教寺院之中。行走在菩提树下,没多远、便来到了气势恢宏的寺院大门,门上悬一匾曰:“南普陀寺”,门柱上有一幅对联很有名,上面写着:“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大意是说:南普陀寺分支于浙江洛伽山普陀寺,江对面的南太武山拱卫着寺院的山门。

寺院大门的正前方,有一个方形的放生池,碧水盈盈、波光荡漾,倒映着天光云影、树木山峦。池中有不少乌龟,探头探脑、憨态可掬,吸引了不少游客凭栏观看,不时发出阵阵的欢声笑语。池面上有喷泉,不断地喷出美丽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夺目的光芒。旁边有几只鸭子在快活地游戈着、悠然而自得。

放生池两侧,各耸立着一座富有南亚佛教建筑风格的白塔,叫做“万寿塔”。塔高11层,像两把利剑直指苍穹,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高大挺拔、雄伟壮观。

万寿塔前面,是一个荷花塘,塘里设有两个观景亭,在荷花塘和放生池之间的绿地上,矗立着一排南亚佛教建筑风格的七佛塔。时值深秋,荷花多半已经零落了。要是在夏天,在那荷花盛开的季节,面对着满塘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宛若凌波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的时候,也许你会想起杨万里的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是你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那首著名的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或是你会想起《西洲曲》里的名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只是不知道当你真正面对那样的一塘荷叶的时候,心中又会升起怎样的憧憬与感慨了!

从寺院的正大门走进,最先来到的便是天王殿,天王殿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着弥勒佛、韦驮和四大天王。殿正中央是一尊袒胸露乳的弥勒佛,弥勒佛耳垂双肩、神态慈祥、笑容可掬;其背后是护法天神韦陀菩萨腹掌按杵而立,造形生动逼真;而四大天王则怒目环视,坐在左右两侧,威武异常,不可侵犯。

过了天王殿,就来到了飞檐翘角的大雄宝殿,上挂一块匾曰:“众生妙相”,大雄宝殿雕樑画栋、金碧辉煌。殿内供奉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燃灯古佛,右边是弥勒佛,这三尊佛分别代表着现在、过去和未来。佛像十分高大、镀金,听说是用古老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游人只能仰首才可以看见它的全貌。在大雄宝殿两侧的庑廊里,设有罗汉堂,供奉着十八尊形态各异、法力无边的罗法,左右各摆九尊,罗汉像高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穿过庑廊,便来到了大悲殿,大悲殿呈八角三重飞檐状,巍峨壮观。殿前铺设了一条宽阔的石级大道,在石级大道的两侧,有一对高大威武的狮子,仿佛在仰天咆哮。站在石级大道的脚下,向大悲殿望去,大悲殿就像一只苍鹰雄踞在石级大道的尽头,展翅欲飞。大悲殿是南普陀寺的主大殿之一,殿内供奉着栩栩如生的千手观音,不管你从那个角度看,那观音菩萨的脸都是正对着你,这一点真的是很有特色。寺名南普陀的由来与此息息相关,相传,清康熙年间,靖海候施琅将军一生信奉观音,认为是观音菩萨帮助他收复了台湾,为了感谢菩萨的大德,便在寺中建起了这座大悲殿。从此,寺里改为主祀观音,又因该寺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南,而得名“南普陀寺”。

大悲殿后面的`不远处、便是法堂了,是一个神圣之地,是僧人做传法或开大法会用的,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它的楼上是藏经阁,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与佛教珍品,听说有白瓷观音、宋代七佛宝塔、《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花经》、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等等,无不价值连城,堪称国宝。可惜藏经阁没有对外开放,不能一睹为快了。

藏经阁后面,就是南普陀寺的后山五老峰了,山上游人很多,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沿着蜿蜓曲折的石径向上攀登,一路上山风习习、鸟声清脆、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地洒在脸上,给人静谧清幽的感觉。山上峰峦叠翠、洞壑幽深、怪石嶙峋、摩崖石刻到处都是。特别是太虚大师舍利塔、觉心源、庐山亭、植物园、妙老塔等旅游景点,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茫茫林间,给五老峰平添了几分人文的气息。

南普陀寺不仅环境优美、景致怡人,它的素菜也是非常有名的,光出名的菜肴就有40多种。每一道菜品,不但色、香、味、形俱佳,名字也起的非常高雅,如“半月沉江”、“筼筜流霞”、“二冬白雪”、“南海金莲”、“千层百叶”等等。尤以“半月沉江” 最为出名,为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所起,是南普陀寺的一道素席名菜。南普陀寺的素菜清淡、营养、健康,深受游客们的欢迎。游览之余,到素斋馆去品偿一下素菜,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少游客就是冲着南普陀的素菜来的。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x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 · · ·-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