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彼且恶乎待哉的语录 正文

彼且恶乎待哉的语录

时间:2025-05-15 05:29:23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故夫知效一官”中的“故”字意义相同的是( )(2分)

A、故遣将守关者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D、故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而御六气之辩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13、翻译以下句子。(6分,每小题2分)

⑴虽然,犹有未树也。

⑵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参考答案

11、 D

12、 C

13、⑴虽然这样,还有没树立的。

⑵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⑶雄伟的大洲像雾一样涌起,杰出的人才像星星一样。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效:授予。

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加:更加。

C.虽然,犹有未树也——树:树立。

D.彼且恶乎待哉——恶:怎么,什么。

2.宋荣子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的原因是( )

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德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鹚一样所见甚小。

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参考答案

1.A

2.C

3.D

4.①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

②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

附加注释

(1)效:胜任。官:官职。

(2)行(xíng):品行。比:合。

(3)合:使...满意。而:通“能”,能够。征:征服。

(4)宋荣子: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5)举:全。劝:勉励。

(6)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7)定:认清。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8)境:界。

(9)数数(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10)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11)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善:美好的。

(12)旬:十天。有:又。

(13)致福:求福。

(14)虽:虽然。待:凭借,依靠。

(15)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16)御六气之辩: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17)彼:他。且:将要。恶(wū):何,什么。

(18)至人: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19)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无作为,故无功利。

(20)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参考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 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 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 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 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 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 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②,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 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 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抽风。②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试题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

B.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

烛:拿、持

C.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阅:察看

D.末年挛痹浸剧

浸:渐渐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5分)

(2)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 (5分)

参考答案

4.C(“阅”应是“历经”)

5.D(③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④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⑥表现钱乙多识物理)

6.C(理解错误,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

7.(1)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2)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

试题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悦其对悦:满意

B.秉火烛其下烛:蜡烛

C.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名:拘泥

D.卒与法合卒:最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彼且恶乎待哉

B.俄以病免勿以善小而不为

C.因自制药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退而考之我腾跃而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5分)

译文:

(2)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5分)

译文:

4:请分别概括钱乙品德和医术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B 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

2:B :A.连词,并且;语气副词 还要。B.介词,因为。C.表承接,于是;介词,通过、经由。D.承接连词,不译;连词,表修饰

3:(1)吕君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2)(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

4:(1)钱乙事亲至孝。(2)钱乙不肯居功。(3)钱乙医术高超。(4)钱乙辩证施治。

【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 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他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 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讶叹 息,感慨激动为之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这件事。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 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

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 仪国公得了抽搐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不能治愈。长公主朝见,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 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原因。钱乙回答说:“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就能平复,那么抽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 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 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 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

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简率平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于是叹息道: “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饮 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 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茯苓大得像斗,于是就按法服食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 有患病的人。

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 法,惟独他能够灵活辨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 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本源发展,物的颜色、名称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晚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 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

1.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8.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9.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0.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