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学生甲:上课了,上课了。
学生乙:诶,上课了,上课了,快点快点上课了。
学生甲:班长好。
学生乙:你好,诶,听说咱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班主任,还是个女的。
学生甲:管它是男还是女的,来了照样把她撵走。
学生乙:嗯。
学生丙:诶,你们俩好。
学生甲学生乙:早上好!
学生丙:这么早就来了,诶,有没听说咱们班又换班主任了。
学生甲学生乙:知道了知道了,早就知道了。
学生丙:诶,而且还是个女的。
学生甲学生乙:也知道了,也知道了。
学生丙:诶,要不我们呆会整整她。给她起个外号。
学生甲:诶,不错不错,这个主意不错。那起什么外号。
学生丙:诶,叫喇叭花。
学生甲:喇叭花,太俗了太俗了太俗了。
学生乙:那这样好不好?咱们帮她起个外号叫老母鸡。
学生甲:啊,老母鸡。
学生乙:嗯。
学生甲:现在禽流感特严重。还,还敢叫老母鸡。
学生丙:就是。
学生乙:那叫,诶,干脆这样好啦,叫她老处女。
学生甲学生丙:好好好~~~~~
学生甲:这个好,这个好,这个好。
学生乙:这个主意不错哦。那待会你来叫好啦?(指向学生丙)
学生丙:我不叫。
学生乙:那你来叫(指向学生甲)
学生甲:我也不叫。
学生乙:那你也不叫,她也不叫,谁叫啊?
学生丙:诶,有啦,呆会傻子来了,让他叫。
学生乙:诶,好主意,好主意。
学生甲:这个主意不错。
学生乙:傻子,上课啦,上课啦,上课啦。
傻子学生:来啦。(跳艳舞出场)~~笑什么笑啊?没见过帅哥啊??
学生甲:诶,诶,傻子。
傻子学生:嗯。
学生甲: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班主任。我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老处女。一会她来了你叫哦。
傻子学生:我不叫。
学生甲:为什么?
傻子学生:你们老骗我,每次我一张嘴,你们把嘴都闭上了。
学生甲:不是,这次不骗你。
学生乙学生丙:对。
学生甲:我们大家伙一起叫。
学生乙学生丙:嗯。
傻子学生:这次不骗我?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嗯,对啊,这次不骗你。一起叫。
傻子学生:好,一起叫。
老师:大家好,我就是新来的班主任。听说这个班的学生特别难得教,但是,我非常有爱心,我会将我的
爱心,来感化他们。同学们好!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傻子学生:老。
傻子学生:处女好。
老师:是哪位小同学喊老师是老处女,请往前一步。(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一起退后)~~小同学,请你站起来。
傻子学生:嗯。
老师:小同学,你站稳咯。
傻子学生:老师:地不平。
老师:小同学,你知道啥子叫老处女。
傻子学生:我爸爸说,没有被处理过的人,就叫老处女。
老师:我有信心,我有耐心。小同学,请你跟老师到办公室去一下。
傻子学生:干什么?
老师:老师请你吃巧克力。
傻子学生:真的?
老师:真的,来。
傻子学生:耶,吃巧克力去咯。
学生乙:诶,这叫老处女还吃巧克力?
学生丙:就是,早知道我们也叫哪。
学生甲:就是啊。
老师:我请你吃巧克力,德芙的,金帝的,吃啊吃,你吃饱啊。(走出来)我从来不体罚我的学生。小同学你可以出来了。
傻子学生:来了(跳艳舞)。
学生乙:诶,你怎么啦?傻子。
学生丙:傻子,你没事吧?
傻子学生:老师打人。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我们看看,看看。
学生甲:唉哟,伤得不轻啊?
学生乙:打得不轻啊?
老师:坐好咯,开始上课了。老师先给你们上第一课,教你们念个汉字。请所有同学跟我一起来念,看清楚。学生乙老师i~~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乙老师i
傻子学生:p老师i
老师:学生乙老师i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乙老师i
傻子学生:p老师i
老师:小同学,请你起立。老师觉得你这个发音不标准,单独教你一下,听清楚了,学生乙老师i。
傻子学生:p老师i
老师:被子的被。
傻子学生:配对的配。
老师:小同学,老师觉得你不但是发音不标准,而且你的脑壳可能有点问题哦?老师启发一下你,你们家有没有床?
傻子学生:有。
老师:那床上是啥子?
傻子学生:床单。
老师:那床单上面是啥子?
傻子学生:我妈。
老师:那***上面是啥子?
傻子学生:我爸。
老师:那你爸上面是啥子?
傻子学生:没有了。
老师:那你们家的被子呢?
傻子学生:被他俩踹到床下去了。(老师打一下傻子学生,傻子学生跳艳舞回来)
老师:这是啥子学生嘛?气死老子了。过来,座下。
傻子学生:好的。
老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上第二课,来,小同学,请起立。
傻子学生:怎么又是我?
老师:老师问你一道算术题,一加一等于几?
傻子学生:一加一等于二。聪明吗?
老师:聪明个啥子啊?三加三等于几?
傻子学生:(数手指)三加三,等于六。
老师:诶,答得不错,小同学。但是你都这么大了,不能够再掰手指了。要心算,知道不?来把两只手放到裤口袋里。放进去了。老师再问你一个问题,五加五等于几?
傻子学生:等于十一。
老师:哪个会等于十一?你把他拿出来再算一下。掰一下手指头。
傻子学生:怎么又等于十咧?
老师:等于十就对了嘛。
傻子学生:老师,不对啊?我拿来等于十,放进去等于十一咧。
老师:你看看,那个姐姐都笑你了。
傻子学生:姐姐,你们老是笑,你笑个屁啊?你们数一辈子也数不出来十一?
老师:(打他一下)那姐姐,你不要生气,他是个傻伯伯。过来,座下。
傻子学生:好咧。(跳艳舞)
老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上第三课,跟你们出个上联,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请举手回答。请听清楚,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能南北。哪个小同学可以回答?好,就你这个女同学回答?
学生甲: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老师:诶,答得不错,还有哪位同学可以举手回答?小同学,你举手了可以回答。来来,请站起来回答。
傻子学生:答什么?
老师:答对联。
傻子学生:什么对联?
老师: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能南北。
傻子学生: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
老师:
傻子学生: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连环屁又臭又响。
老师:班长,不许打屁。
傻子学生:好人咧,谢谢啊。
老师:哎呀,我就不信难不到你。老师再问你一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吓米,吓米吃水,水落石出。
傻子学生:呵呵!你老公压你,你压床,床压地,地动山摇。(老师打傻子学生)我都答对了,你还打我?
老师:啥子学生啊?气死我啦。过来,座下。
傻子学生:好的(跳艳舞)
老师:班长,你看校庆就要到来了,我们班准备了什么节目?
学生乙:我们为老师准备的是朗诵。
老师:那首先我们来朗诵一个。
学生乙:好,首先我们为老师朗诵的是春晓。春眠不觉晓。
学生甲:处处闻啼鸟。
学生丙:夜来风雨声。
傻子学生:少女变大嫂。
老师:(打傻子学生)变啦,看你还变?
傻子学生:你干嘛打我?
老师:哪个教你的?
傻子学生:班长教我的。你个锤子,我的妈啊,你又骗我。
老师:过来,座下。
傻子学生:(跳艳舞)好的。
老师:班长,这个不行,换一个?
学生乙:好的,煮豆燃豆萁。
学生甲:豆在釜中泣。
学生丙:本是同根生。
傻子学生:姐夫泡小姨。
老师:泡泡泡(打傻子学生)。
傻子学生:你干嘛老打我?
老师:一到你这里就出错?过来,座下。
傻子学生:好的(跳艳舞)
老师:班长,这个不行,换一个?
学生乙:还有大合唱。
老师:那行,我们大家唱一个。
学生乙:全体起立,清早起床准备唱。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傻子学生:清早起床,空气好啊。
傻子学生:看见老师在洗澡。两个咪咪,蹦蹦跳跳~~随风飘!
老师:飘飘,看你还飘。
傻子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唱啊?
老师:(打傻子学生)你凭什么老打老师主意啊?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老师你别打了,校长来了。
老师:校长来了。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傻子快跑。(完)
先来看一段华罗庚的语录: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华罗庚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名人真实的励志故事
2.
3.
4.
5.
6.
7.
8.名人励志故事:孟非励志故事
9.中外名人励志故事精选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