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陆游关山月的经典语录 正文

陆游关山月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4 11:29:04

陆游的经典诗句

1、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6、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0、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1、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12、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1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1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1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6、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7、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18、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19、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_旅。——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20、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23、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2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25、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26、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2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28、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2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0、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3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2、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33、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35、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3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陆游《幽居初夏》

38、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陆游《赠猫》

39、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40、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4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2、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陆游《关山月》

43、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44、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4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陆游《乙卯重五诗》

46、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47、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4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5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3、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5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5、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

5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8、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5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60、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关山月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注释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

5、厩(jiù):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艺术特色

《关山月》诗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丰满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具体说来,

《陆游《关山月》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

“厩(iù)”句: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参考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创作背景:

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

《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揭露和抨击了当权者只顾纵情声色,偷得一己安宁而置兵民痛苦于云外的腐败投降政治。

第一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诗的开始“和戎”句谓本应只是暂时权宜之计的和戎,却一忽而过十五年,有批评之意;将军能战而不战,“空”字质疑的语气很重。继以“朱门沉沉按歌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这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进行对比。一边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一边是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朱门”句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沉沉”用得很好,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厩马”句写英雄无用武之地写得很沉痛。这种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这说明他们早已忘却国耻。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日日不忘抗金复国的伟大诗人陆游,面对统治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强烈的愤慨之情如万丈烈火,喷涌而出。

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朱门”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在这和戎诏下的十五年中,边关没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练,没有惊心动魄的流血战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在这里,诗人把比较的着眼点聚焦于尚存者和死难者的命运和价值。对于尚存者来说,由于有最高统治者的“和戎诏”,多少年来,他们无所事事,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只有把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幽咽的笛声中,每天都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

诗歌忌重字,这句诗却与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复用“空”字,看似败笔的两个字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照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空照”、 “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主要描绘中原遗民含泪盼望复国的画面。“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首先展现了一幅遥远浩

紧接着,“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构成一幅对比鲜明的情景:一边是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另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这两个情景两相对照,又融为一体。这幅图景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陆游的另外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原沦陷地区,胡人的盛

此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