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一年中的大事,是和家人红红火火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每到在这个年味浓烈的时候,北上广深都会掀起一年一度往返春运的高潮,那些像潮汐一样涌进这个城市的年轻人,又像货物一样被一节一节的车厢运回他们的家乡。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回家,正如不是生活的全部面貌,都可以讲出来一样。
有的年轻人不回家,是担忧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会催着自己结婚,年纪轻轻的不想这么快步入婚姻殿堂,不想为一些繁琐的家事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所操碎,于是有的只能留在自己生活的大城市里,陪伴着自己的手机看着别人的孩子过大年。
有的'年轻人不回家,是因为一年的生活不景气,没有多少多余的存款,不敢回家去见父母,又怕挨得村邻右舍的嘲笑和不敢见人的低声乱语。
有人说,家太远了,要坐21个小时的火车。
有人说,年不像年,感觉家不像家。
有人说,不喜欢走亲戚。
有人说,回家生活质量会下降。
有人说,回家像做客,太拘束。
有人说,机票钱相当于两个月的房租。
有人说,家里除了爸妈,并没有其他亲人朋友,不如让父母过来。
有人说,自己快结婚又分手了,怕面对家人的询问。
有人说,怕自己过得不好,让爸妈心疼。
有人说,过年要花钱,还不开心。
有人说,在家里,不管做什么,天天都被挨骂。
有人说,家里没有暖气。
有人说,人与人的羁绊很累,很倦。
有人说,在家不可以抽烟说脏话。
其实,选择不回家,大多数是因为没钱,或者是和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
但是逃避,不原谅,也不比面对轻松。
所以,与其这样,家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心中,不管有钱没钱,还不如回家过年。
自从加入了剩男、剩女的庞大行列,并最终升级为“剩斗士”的最高级别。而且随着功力的越加深厚,回家还是不回家的思想斗争就没有停歇过,甚至都快成了如吃饭、睡觉一般每日必修的课程。当某一个传统或是现代的节日,特别是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来临之即,当家庭某一位成员的生日或是什么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那斗争的激励程度就如同波涛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恨不能化成一股飓风,将乱如茅草的思绪顷刻铲平。恨不能将思绪化作一张白纸,无须思考,也无须烦恼,更无须纠缠是要回家还是不回。
要说这剩男剩女的绝对数是越来越大,其增长的速度也绝不亚于CPI的增长速度,不管是挑三拣四挑花了眼,还是想趁年轻多玩两年玩过了头,抑或是总在上演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从来找不到交集的无奈。也试想过在这“剩菜”的群体里自然消化一下,可这人生大事,容不得丁点沙子,虽然大家嘴上说要求不高,标准也越降越低,就像恋爱期间女孩体现矜持的那句“随便”,其实一点都不能含糊,话说简单,却让你理不清头绪,摸不着头脑。
有时也想,剩就剩吧,太阳每天还不照样升起,日子还不一天一天地过。可家里人哪能同意,这么大年纪还孤身一人这算个什么事。是找不到,是为人太差,相貌太次,还是要求太高。但不管什么样的理由,在他们眼里都不能成其为理由,什么样的借口也不能算借口。他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赶快找个人解决人生的大事,这才是千头万绪中的重中之重。每次见面也总要唠叨个不停,左比较,右提示,就只差说一句你又算个什么“东西”,还看谁谁不顺眼。亲友们也来凑热闹,每次见到你都像你头上长了角,或是戴了个令人惊诧的面具一般,那表情都夸张到可以直接上漫画杂志封面了。还一惊一乍地说那句你都已经熟悉不过的话:“哇!怎么还是只有你一个人呀,可不要太挑了哦!”恨不能有个地缝让你钻了进去,或是会点七十二般变化,化作一缕青烟,一溜烟消失在他们的面前。同事们更不同意,单位里或是附近单位什么时候分来个新同志,或是调来个未婚青年什么的,他们总要好意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你,好像他们都愿意兼职当个红娘一般。最受不了的是家人,亲友,同事轮流让你去相亲,让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在你的面前走马灯似地晃来晃去,好似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攻破你这顽固的堡垒,就像解决你的问题能给他们带来如中了500万元大奖一般的惊喜与快乐。
只想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只想坦然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总想就这样没有奢望,也没有过多奢求地过好每一天。可行走人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快乐,总会偶遇一些躲与躲不掉的烦心事。每当遇到这样的`不如意,这样的烦忧,总想找个依靠,总想找点安慰与理解。这时就特想家,特想回家,想回家避避风雨,享受一下港湾的温暖。可回到家,你一样不想让自己的不如意让家人知道,你一样对遇到的困难不愿让家人为你分担,因为你不想他们为你担心,不想为你再操劳。最重要的是,一样无法给出依然单身的理由,更不想遭遇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尴尬,因为一样地无法回避现实。
过去,买点好吃的,捎点他们穿的、用的就能虏获家人的心,让他们以你的念家,牵挂家人而自豪。让他们不要提这烦人的事,家人也就不再深究,一家人也可轻轻松松地融入那难得相聚的快乐氛围,亲人间也可享受一下那难得的天伦之乐。可你老没成效,更没结果,一次次回家都是形单影只的你,家人的耐心亦早被你耗得一干二净。于是,善意地提醒,不见动静,直接地挑明,不为所动,苦口婆心,亦没有效果,最后通牒,搞得家里总要发生阶级斗争一般,弄得家的氛围也似粘染了火药,一不小心就会走火爆炸,把好好一个家搅得没一天安宁。
看这不是办法,家人又都折过头来,小心奕奕,如履簿冰,故意回避,怕一不小心,又会伤到大家都几近崩溃与脆弱的心,都不愿再去揭开那结痂的伤疤,珍惜一下这索然无味团聚的“美好”时光。
回还是不回呢?回吧!家人期待的眼神如何去抚平,不回吧!眼不见为净。可心里想呀,人生的内容也不全是自己这点事吧,况且孤零零地度过一个节日,心里也不是滋味。鞭炮声声,邻家的欢歌笑语,一声声撩拨着你想要回家的神经。呆不住家里,出去走走吧,映入眼帘的都是热恋男女亲密得让你想要发疯的画面,不想看到却总要闯入视线一家人恩爱幸福的画面。真弄不明白是想要刺激一下自己,还是来点残忍的讽刺,没办法,只能赶紧回家,躲进属于自己的那点狭小空间。
百无聊赖,打开电视,常回家看看的旋律似如影随形地在你耳畔挥之不去,一幅幅家人期待眼神的画面更是令自己几近崩溃,那温馨幸福的画面好似都是砍向你的乱刀,恨不能将你砍得血肉模糊,魂飞魄散不可。有好长一段时间,非常讨厌《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明知歌本无罪,但也会痛恨一听到其中任何一个音符就要调电视频道的程度。
有时,也无法在回家还是不回家之中进行选择,甚至想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帮自己二选其一。可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内心的纠结仍无法释怀。真希望有哪个先知能给我个答案,真想有哪个万能的神能给我点提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提示我也将感激不尽。
想家,因为心里有爱,思念亲人。不想回家,因为家人期待的眼神也正说明了他们对你浓浓的爱与无尽的思念。孤身一人回去,对他们绝对是一种深深的伤害。想家,却不想回家的无奈与纠结,有谁能懂,又有谁能体会呢,也许只有同病相怜的剩男剩女们了,悲哀呀,悲哀!
与往常不同,天刚亮就起床了,今天是回家的日子。
洗漱完毕,就去外边吃点早餐,顺便买点带到车上的水和零食。大街上除了一些早起的本地人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很多商店都关门了,很有一点空城的感觉,看来我回去的时间是有点晚了。买了东西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重庆面馆,便吃了一碗汤面就回住处收拾行李了。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行李收拾好了,距离十一点的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我搬下电闸,锁好门就赶紧出发了。
地铁站的人不算多,很快就买票上车了。在昌岗站转乘二号线后只过了一个站,就在江泰路站停下了。列车乘务员告诉我们请等待下一趟车。以前去客运站时同样的路线没停过车啊!我们带着疑惑下了车,看着空无一人的地铁从眼前极速驶过,不耐烦的神情在每个人的脸上暴露无遗。索性等待的时间不是很长,下一趟车不一会儿就来了,这一次有些拥挤,站了两站路后就到了客运站。
客运站里挤满了回家的人,在自动取票机上取了票就进入了候车大厅,很多人看着大屏幕焦急的等待着,我乘坐的车次还有半个多小时检票,可是要回家的人都急急如律令,这个时候的等待无疑是漫长的。于是在腾讯网里浏览了一番,让各种热点新闻来平衡内心的.焦急。
终于等到了检票时间,我站起来拉着行李朝检票口走去,车就停在检票口对应的位置。检票员撕下车票的一角,我把行李放在了车下面就上车了。坐在车厢里,我才缓了一口气,心里平静了下来。我一直都是害怕坐车的。
十一点刚到,汽车就启动了。看着车窗外的飞红流绿,我到思绪回到了半个月前。刚进腊月时,由于今年流年不顺,很多人都提前回家了。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母亲在电话里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语气带有急切的期盼。母亲在电话里嘱咐我一定要回去过年,说一个人在外面连吃饭都是问题。原来是几天前我打过电话回去,母亲不在家,哥哥接的电话,我说很不想回去,本来只是随便说说的,却被母亲知道了。挂了电话,我感到深深的自责,真不应该说出那样的话。这给母亲增添了多少担忧啊!
快过年了,就是说在外打工的人们应该回老家了。家可能是最平凡的,但一定是最温馨的。不要因为没有存下多少钱就不想回家,不论你是腰缠万贯荣归故里,还是两手空空衣锦夜行,请带上一份好心情回家。!在家盼望着的亲人他们要的只是我们的平安、健康。每年都可以平安的回家和他们吃一顿团圆饭,在家住一段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汽车在继续行驶着,它知道要驶向远方,就把南方温暖的气息抛在了后面。不一会儿经过了珠江大桥,我看到被誉为国内最高塔的“小蛮腰”渐渐地向后退去。
望着远方家的方向,在一个人的旅途中并不感到孤独,反而充满了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