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一团漆黑,不少追求光明的人练就了猫头鹰的眼睛,从适应黑暗而进于喜欢黑暗,为黑暗辩护,他们把这称之为提高了认识和觉悟,且似得道般沾沾自喜与在黑森林中得一枝叉,又转过头来嘲笑别人不知变通。
2、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3、人伤人,乃是出于恨,是为了伤害;天伤人,乃是出于爱,是为了拯救。人伤人,是为了杀。是为了毁灭人。天伤人,是为了生。是为了成就人。
4、无力自己解决问题的,成了无依无靠的顺民;有力自己解决问题的,成了无法无天的暴民。暴民不是国家的力量,而是国家的祸害。
5、一部《水浒》,就是写这样的混浊世界,不清平世界,因为这世界不清平,才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才有他们跑到水浒,跑到梁山泊。好好的世界为什么不呆,偏偏要去那水浒?就是因为这世界已不清平。
6、在古典悲剧中,生命的投入是人格成就的最后一道工序(如干将莫邪之铸剑,最后必以自身的血肉之躯投入熔炉,用自己的血赋予宝剑以阳刚杀气)。
7、有一些爱情我们必须拒绝;但是,没有任何爱情我们可以嘲弄。
8、老子的哲学,是夹缝中生存的技术,是盘根错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智慧,是专制社会中唯一能保护自己肉体存在的法术,其诀窍就是通过压缩主体精神与人格,老取得苟且偷生的空间,一句话,有专制,必有老子思想。正如有专制,必然导致全社会的变态。
9、圣人洒泪而尽了。带着他的雄心去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10、一生不做亏心事,靠的不是性格,而是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品格,你有没有这种境界,一生能够得善终,靠的不是小心,而是大义。
11、一件聪明的事,如果有始无终,最后就变成了傻事。相反,一件傻事,如果你坚持做下去,最后竟然让你做成了,那就变成了好事,大事,甚至,变成了大事业。
12、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
13、既不让林冲战死沙场,壮怀激烈,也不让他论功请赏,封官加爵,并且还不让他死在宋江等众兄弟环绕之中,而是让他先行风瘫,再半载而亡,死在兄弟星散之后,死在万念俱灰之际,死在寂寞之中,死在落魄之时。这风瘫的半年,病榻之上,怀想一生,他又几多感慨?几多愧疚?想必定是欣慰之事少,抱憾之处多吧?
14、人性有弱点,但人性也有优点。小人之所以常常成功,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特别能利用人的弱点。但小人也成不了大事,并最终失败,那是因为人性中还有优点。林娘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贞操,甚至可以说,保护了我们对于人性的信心。富安的一条计,成于人性的缺点,却最终失败于人性的优点。有权力的地方,一定有小人。
15、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
16、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17、痴心的人必然妄想,妄想的人必然偏执,偏执的人只接受对他有利的信息。
18、蝶之羽盈盈如有神助,蝶之魂栩栩若有灵性。
19、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爱情我们不能接受;但是,没有什么爱情我们不能理解。有一些爱情我们不能报以爱情;但是,没有什么爱情我们不能报以温情。
20、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21、鲁智与林冲的区别:在鲁智深眼里,人生无坏事,天下无大事。无论什么事,反正不怕事。而在林冲眼里,人生太多事,天下皆难事。无论什么事,都是烦恼事。鲁智深是个莽撞人,林冲是个精细人。但是,偏偏这个莽撞人获得圆满,精细人终身遗憾。
22、在中国,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西方的宗教里面有“末日审判”,我们中国有“盖棺论定”。
23、从喧嚣之尘到逍遥之境,相忘江湖,意在尘外,物我两忘,世界温馨而清洁,心情澄澈而明净。
24、鹏之躯背负苍生,鹏之翼俯仰天地。
25、义是大义,大义所在,君父可以不从。所以,大义可以灭亲。气是小气,小气所使,是非往往不顾。所以,小气可以殒身。
26、天风荡荡,蝴蝶从庄周之梦从远古之风飞来,蹁跹于无何有之乡。
27、一个人要鼓励自己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一个人要让自己做傻事,蠢事,闯祸,最好的办法也是欣赏自己,肯定自己。
28、鲁智深是天生的英雄,天赋他一颗正义之心,包天之胆,绝世武功,他一出场,就是英雄,他一出手,就是精彩。而林冲,乃是人间打造的英雄,是逼成的英雄,他本来真的不是英雄,也不想做英雄,只想做官。他已经被这个体制,被这个社会揉捏得无骨骼,无胆气,无血性,甚至连正义感都没了。他有英雄的材质,却无做英雄的愿望;有做英雄的能力,却无做英雄的勇气。
29、只要大多数人不沉默,我们本来无需英雄啊。因为有一个英雄,就必有一群懦夫。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不要把美丽当成一种可爱,美丽的人不一定可爱,可爱的人一定美丽
Don't put the beautiful as a lovely, beautiful people don't necessarily lovely, lovely person must be beautiful
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她绝对不会看出这个男人的缺点来
When a woman fall in love with a man, she would never see the man's shortcomings
因为失恋而耽误人生前途的人是人生的最大的损失
Because of brokenhearted and delay the future people of life is the biggest loss of life
婚姻是每个人的人生当中最大的考验之一
Marriage is one of the biggest test of each person's life
所谓友邦,就是那些用洋枪洋炮把她两次撵出北京城,烧了三山五园的西方列强们。至于家奴,就是她统治下的三四亿大清朝的子民。当然,以前的封建统治者喜欢用臣民,清朝的统治者喜欢把大臣和百姓叫做奴才,所以才有了慈禧口中的家奴。在慈禧看来,就是中国的家当全部送给洋人换个笑脸,也比留给自己的百姓换个口头拥护强。慈禧的卖国嘴脸暴露无遗。
2“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前面那句还只是送,这句干脆等于告诉洋大人们,爷千万别客气,就当这里是你们家随便拿。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值1901年,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刚结束。西方列强们在条约签订后,该拿的拿了,不该拿的也拿了,所以很满意,不再嚷嚷着要把慈禧作为战犯来处理。慈禧老佛爷自然很欣慰了,感激涕零地批准了这个条约。慈禧太后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你们洋大人们对我这么好,我也要有所表示不是,所以就回见来访的外国使臣面前说出了这句名言。要知道当年的吴佩孚被日本人天天上门威胁,也敢撕掉他们准备的演讲稿。比起这位将军,慈禧差得太远了。
3、“你们永远也不要让一个女人的权力达到至高无上的顶点。”
比起前两句,这句最雷人。这是她老人家临终时的名言,当时一堆大臣、王公们恭恭敬敬站在她的窗床前,聆听训示,以为这位姑奶奶会有什么高见,没想到居然蹦出这么一句。其实,慈禧这时也明白,女人毕竟是一个宫妃,染指权力给清王朝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正如杀人犯被判刑时总要告诫别人不要重蹈覆辙一样,慈禧老大妈这时也悔悟了。可惜,清王朝已经积重难返,悔悟再多也迟了。
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
4、可怜天下父母心
5、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6、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7、保大清不保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