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语录 正文

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语录

时间:2025-05-15 14:06:57

岁月不光是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还不断的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成熟不断加深人对岁月体验,但也不知不觉淡化了对季节变化的感受。成熟让我开始小心真诚地生活,正如我每天从这些槐树下走过一样,没注意到它们什么时候已经长高,也记不清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又谢了。抬着头向着前方,我们的眼里有什么?直到有一天,当我从花开满枝的槐树下走过的时候,不经意间,几粒槐花飘落下来,正好停在我的头发上,感觉洋洋的,这才真实的感觉它的存在,心里一种傻傻的满足激荡着。我好像突然找回了失却的单纯。单纯让我再次感觉到淡淡的清香,而心旷神怡;让我感到飘落在发稍或擦过耳边的花瓣而兴奋;让我踩着一路的槐花而心存缠绵;让我体验到一种很甜、很涩的味道。

在生活中,单纯往往被看作一种不成熟和没头脑的表现,近乎与呆子傻子齐名。在成熟的人群当中,谁会愿意与它结缘?但细想一下单纯也未必不好,小孩为什么那么快乐,那么容易满足,可以笑得那么真?因为他们单纯。而我们却常常感到很累,那是因为我们虽可以做到真诚的对待生活,但很难回到单纯,对周围的自然的感受却越来越少。虽然成长中经验使人变得聪明,但聪明往往让我们更多的审视自己,他们怕遭人误解,惟恐自己的形像受到损害。他们时时关注自己,反躬自省,处处斟辞酌句、谨慎小心。在待人接物上他们总担心过头,又怕有所不足。这些人真心诚恳,却不单纯。他们难以同人坦然相处,别人对他们也小心拘谨。他们的.弱点在于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

聪明让我们过分看重自身,陶醉于内心的占有,充满虚妄,实则愚蠢。聪明的人在不停的塑造自我,单纯的人则可以自由地享受自我。上天不希望我们如对镜整容一般,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要是我们的灵魂能挣脱羁绊,直视伸展的道路,不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权衡研究脚下的步伐上,或者对已逝的岁月频频回头,那我们就拥有了真正的单纯。

一次看书,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笨的人不会永远笨,但聪明的人却有可能退步为笨的人。看到这句话,我深有感触,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一年级时,一妈一一妈一就让我去书法,但我却什么都不懂,个子矮矮的,坐在凳子上脚也够不着地,更别说稳稳地拿住一支一毛一笔了。要不是一妈一一妈一硬是让我学,我肯定不去。

来到教室,老师让我坐在最角落的位置,看着边上的哥哥姐姐写的字那么好看,而自己却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小丫头。想到这里,我把头埋的更低了,恨不得变出一件隐身衣穿上,让所有的人都看不见我。这时,一位大哥哥推门走了进来,坐在靠门的位置,老师一见他进来,就马上高兴起来:“陆郑涛,快坐下吧,今天写副作品上一交一学校参加展览!”

果然,这位大哥哥出手不凡,只见他目光坚定,拿起一毛一笔,蘸足墨汁,双眼不时地在字帖和纸之间转换着,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地写下“马到成功”四个大字。他的字一写完,围观的人便纷纷赞叹。

“写得太好了,真是一个小书法家呀!”一位同学称赞道。

“你看那一点,简直可以和王羲之写的相媲美啦!”一位路过的老师也发出赞叹。

正当大家谈论大哥哥的聪明时,一位眼尖的小同学发现了我的字,大叫起来:“你们看,她写的字歪歪扭扭的,真丑!”其他同学也像是发现了新大一陆一样涌进了我的小角落,你一言我一语的'评价我的字。

“瞧,这字一点笔法都没有,像蚯蚓一样扭来扭去,真难看!”“看,字的横画都没有写直,学什么书法,真笨!”……难听的话犹如一根根尖针一般扎进了我的心,使我害怕。于是,我像一头受惊的小鹿一样蜷缩在角落里。最后还 是老师帮我解了围,让大家回到座位好好练字。

老师看我受惊的样子,拍拍我的肩膀,一温一和地对我说:“以前这位大哥哥也是和你一样的水平,只要努力,以后也可以和他一样聪明。”听了老师的话,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将来也要像大哥哥一样写出让人惊叹的字。

从此以后,每天放学,我就去书法室练一习一,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回到家,我一完成作业,又拿出一毛一笔,练起书法来。有时为了练好一个字,我反复看字帖再下笔;写完后又仔细对比,直到满意为止。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练一习一,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

突然,有一天老师让我参加区级的书法比赛。“老师,我真的可以去比赛了吗?”一想起曾经大家对我的看法,我又开始不自信了。

“去吧!”老师把手放在我的肩膀,坚定地说:“你可以的,相信自己。”看着老师鼓励的眼神,我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比赛那天,我自信地走进赛场,满意地完成了书法作品。当我写完抬头环顾四周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曾经让我羡慕不已的大哥哥。但是,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紧张,也没有害怕。

没过几天,比赛结果出来了。我居然获二等奖,而那位哥哥只获了三等奖。当老师给我发奖的时候,双手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没有笨与聪明的人,只有努力与不努力的人,努力了就一定成为聪明的人。你是一个努力的人,自然是聪明的人。”

老师的话和我书上看到的话是多么相似啊!笨与聪明不是永远的,但是想要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是必须的。书法之梦,我会继续努力,永远努力!

引导语: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出自他的《野草》散文集,是一首散文诗。这首诗中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此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下面是《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散文诗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要钱;头钱〔2〕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四日《语丝》周刊第六十期。

〔2〕头钱旧社会里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做头钱,也称“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若干。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散文诗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语丝》周刊第60期。作者鲁迅在创作此文前的一个时期内,正是他和《语丝》同事及章士钊同“现代评论”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林语堂在《语丝》上发文这样说道:“华北大学诸君子不曾骂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执政的谦恭,并不使我十分起敬,但是由他们方面却正以为谦恭于执政是学者的态度,肆口漫骂者正是一号流氓,由此我们更明白冯文炳所说的‘我们的不干净也是干净,否则世上到那里去找干净!’所以有人说《语丝》社尽是土匪,《猛进》社尽是傻子。”作者鲁迅有感于当时的社会斗争创作了此文 。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散文诗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篇散文写了一个寓言似的故事,创造了具有概括性的三个人物,并展示了他们对待由于主子压迫而造成悲苦生活的不同态度。

一是聪明人。他听到一个奴才的悲哀的诉苦:每天不一定能吃上一餐饭,即使能吃上,食物也是“连猪狗都不要吃的”高粱皮,且只有一小碗。从“吃”的方面说明奴才过着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聪明人听了之后,始而惨然地表示自己的“同情”,继而“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再而给予空洞虚伪的安慰:“我想,你总会好起来……”后来,当奴才自以为“好起来”时他“也代为高兴似的”表示赞赏:“可不是么……”聪明人是一个虚伪的慈善家,欺骗人民的、统治者(主人)的帮凶。

二是傻子。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是一个具有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但又脱离群众的反抗者形象。他在听奴才诉说住的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还“满是臭虫”,而且“秽气”重,“四面又没有一个窗”时,对他的苦难生活极表同情,大骂主人“混账”。并埋怨奴才:“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建议遭到奴才拒绝后,“傻子”便断然叫他“带我去看去”,并立即行动,“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给奴才“打开一个窗洞来”,改善他的居住条件。但奴才却以“主人要骂”为由,对傻子的行动加以阻止。“傻子”竞不解释,只说了“管他呢”之后,继续砸。结果,被奴才叫出一群奴才将他当作强盗赶走了。这表现了“傻子”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的一面,也表现了他孤军奋战,贸然行动,勇有余而谋不足的一面。一个拯救群众的英雄,反被群众当作强盗赶跑,归于失败,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其蕴含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是奴才。这是一个受尽苦难的,被压迫、被剥削而又毫无觉悟的劳动者的形象。他在主人的残酷剥削压榨下,过着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可他一身驯服的奴才骨头,没有一点反抗精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寻人诉苦”。他“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这是他的奴才性格的特征。他为博得聪明人的一点浅薄的同情和慰安,而感到舒坦和快活,以致发出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的慨叹,他为自己破烂的住房而愤愤不平,但当“傻子”要给他砸出一个窗洞时,他却大声哭嚷:“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他站在主人的立场引出一群如他一样的奴才把傻子赶走。最后还恭敬而得胜地向压榨他的主人表功,是他先叫喊起来赶走了强盗的,从而获得了主人的“夸奖”。后来见到聪明人,还津津乐道主人的夸奖,感激聪明人说他“总会好起来”的先见之明,为自己的“有功”而“大有希望似的高兴”起来。至此一个受尽苦难而又麻木不仁,愚昧地忠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劳动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他是个被军阀统治者腐蚀了灵魂的真正的奴才。

文中创作的三个人物,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社会中,聪明人(统治阶级的帮凶)的伪善和阴险,奴才(劳动者)的麻木、卑怯,傻子(反抗者)坚决、果敢的斗争精神及其个人反抗一定要失败的前景。暗示了他一贯主张斗争要“韧战”、“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的战法。全文运用对话,但个性自现,讽刺针砭,溢于言表,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冯雪峰:“聪明人”其实也是一种奴才,不过是高等的奴才;他很聪明,知道迎合世故和社会的落后性,以局外人或“主子”的邻居的姿态替“主子”宣传奴才主义哲学,所以也是一种做得很漂亮的走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在对奴才的神圣的愤怒中,在对傻子的精神、行动与遭遇的描写中,这篇文章仍然可以看到鲁迅《野草》所体现的“悲剧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