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金刚经语录壁纸超清 正文

金刚经语录壁纸超清

时间:2025-09-21 13:15:29

《金刚经》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鸠摩罗什《金刚经》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金刚经》

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分享到微信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想它干什么

《金刚经》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金刚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经》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金刚经》

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金刚经》

无诤三味

《金刚经》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金刚经》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金刚经》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佛家金刚经经典语录,欢迎各位的参考!

佛家金刚经经典语录1

1)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2)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5)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6)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 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8)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9)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2)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3)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14)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5)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家金刚经经典语录2

1)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2)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3)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4)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 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8) 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9)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11)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12)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3)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14)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15)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家金刚经经典语录3

1)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2)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4)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5)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6)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 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8)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9)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10)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12)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3)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4)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5) 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16)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17)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8)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9)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0)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1)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22)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23)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4)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5)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26)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7)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8)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9)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30)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头脑是一个制约的现象,它是某些因的果。你无法直接摧毁那个果,你必须找出因。你无法只是籍着切断一棵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摧毁一棵树,你必须找到树根,而树根隐藏在地底下。

4、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5、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6、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7、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8、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9、就好像黑暗害怕光,谎言也害怕真理。你一接近真理,头脑就会觉得非常受打扰,它将会产生很多骚动,它将会扬起很多灰尘,它将会在你的周围产生出一层烟雾,使你听不到真理是什么。

10、佛陀是非压抑的。如果你发现佛教的和尚是压抑的,那表示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佛陀,他们将他们自己的病态带进了他的教导。

11、禅对性没有什么态度,那就是禅的美。具有某种态度意味着你仍然执着于这个方式或那个方式。个性意味着某种东西已经固定在你里面,个性意味着你的过去,个性意味着制约和培养。

12、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3、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4、布施无相,度生无我。

1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6、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是一个逃避主义者,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成为逃避主义者,因为他们无法面对生命,他们无法跟生命正面接触,他们无法接受它的挑战,他们没有那个胆量。

1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8、真理并不是新的,真理就是你的本质,你必须变觉知,并不是你必须变得更博学多闻,事实上,你变得越博学多闻,你就越不觉知,你越认为你知道,你就越被无知所覆盖。

19、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0、抛弃是不能够有所帮助的,了解才能够有所帮助。抛弃世界无法带领你到任何地方去,你必须了解。抛弃是一种愚蠢的努力。只有愚蠢的人才抛弃,聪明的人会试着去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1、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22、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3、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4、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5、应无所住处生其心!

26、对于那个永恒的,你只能够是女性化的,你不可以成为一个做者,你必须处于一种不活动和被动的状态,你必须耐心地等待。成为平凡的,然后等待。

27、事实上,在表面上你跟全部是分开的,事实上,在表面上你是孤独的,因为你跟全部分开。在深处,当你消失,在你和全部之间就没有区分。全部就是一,你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单独存在。

28、神继续洒落在你身上,但是你却封闭在你的过去里,你几乎是待在一种坟墓里,你已经变得不敏感,因为你怯懦的缘故,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敏感度。

29、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30、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31、真相从来不会令人挫折,真相永远都是令人满足的。挫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将我们的幻象强加在真相之上。

32、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33、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34、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7、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8、一个人必须到达一个没有什么东西可看的点。当没有什么东西可看,那个看者也消失了,那是必须记住的点,它很难去了解。

39、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40、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41、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42、但是要记住,当真实的存在在那里的时候,你是不存在的,这是唯一必须加以了解的准则,没有其它的'准则存在。

43、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4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45、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46、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妄,如梦幻泡影。

4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48、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49、一直都来得很突然,它依你的情况而定。但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复存在了:成道是,而你不是,神存在,而你不存在。

50、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

52、学者用头脑知道,他坚定不移地抓住他的知识,他依仗着他的知识而形成很强的自我,他是坚硬的,他无法融解,他不是敞开的,他是封闭的,他所有的窗户和门都被他的知识和他所累积的经典所堵塞。

5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5、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5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57、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58、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59、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0、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61、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62、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63、那就是一个佛或一个如来的情况;一个已经知道他内在天空的人现在知道说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天空,但是每一个人都被云遮住,而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如果那些云是虚假的、想象的,那么就没有实质存在。

6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65、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66、如筏喻者,法尚舍,何况非法。

67、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9、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70、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71、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72、欲望就是那个燃料。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欲望存在。除非你了解欲望而抛弃欲望,否则你将无法抛弃思想,因为思想是副产物。

73、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7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7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76、从你一出生,外界就有很多方式来吸引你,使你脱离你的本性。

77、唯有当你不判断,你才能够爱。

78、涅盘并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是你的空。当你抛弃了一切你所累积的,当你不再聚藏,当你不再是一个吝啬者或是一个执着的人,那么那个空就会突然迸出来,它一直都在那里。

79、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