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保护古村落的经典语录 正文

保护古村落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4 10:16:08

1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启示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是政府职责。政府要主导,组织古村落外部环境整治,内部建筑维修,基础设施配套,村民搬迁安置等。旅游经营可由市场运作,成立保护利用有限公司(股份制),国有控股、村集体控股、社会资金控股均可。为启动新叶古村保护利用,建德市成立8人编制的古村落管理委员会,文体副局长专职负责,财政投入500万元/年,同时落实60万元专项管理经费(12%)。黟县成立遗产办,设专职人员编制,统筹西递、宏村的规划、文物、文化等管理事项。

2)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古村落保护利用,要因地制宜、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实行原地保护与异地保护并举。对于有保护利用条件、街巷肌理尚存、传统建筑较多的古村落,应该整体原地保护;对于散布在偏远村落不便就地保护或即将倒塌急需抢修的古建筑,可通过异地搬移的方法集中保护;在保护措施上,可采取认租、认购、认领多种形式,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3)有效利用、文化传承。中国近代史上出现晋商、徽商两大商业主流。深厚的徽商文化底蕴正是从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中得到延续、传承,形成了文化产业链,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从一开始就从文化层面统领古村落保护利用,把古村落保护利用与建设美丽乡村、小康村、生态旅游村有机结合。如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宏村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寺平村、杭州建德市新叶古村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建德市对新叶古村保护开发定位为“游秀美新乡村,览千年古建筑;体验耕读文化,品尝农家土菜”。寺平村在保护利用中将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获得了浙江省特色生态旅游村、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等称号。

2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考

1)政府主导。古村落历史价值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保护利用必须政府主导,成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拆迁安置、资金筹措等工作,在处理好村民生存与发展、保护与利用、近期与长远等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实行企业化运作。

2)规划先行。编制古村落保护利用发展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古村落的主题和特色,包括保护、完善、村民安置、旅游利用等内容,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一经确定,严格实施。古村落保护区内,村民建房必须报批后才能动工。今后的规划修编,也尽可能邀请原编制单位,以保证保护与利用思路、理念、技术方面的连续性。

3)科学保护。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保护利用中应注意古村落周边环境营造,尽可能的保护古村落的整体环境。对于需要新建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必须与历史建筑保持传承关系。

4)多元投入。古村落保护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非单个部门、乡镇、村力所能及。针对财力紧张状况,可建立政府、部门、乡镇、村集体以及民间资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在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扶持、项目争取、部门协作、民间资金和村民投资投劳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融合资金。

5)利益共享。古村落保护利用必须把村民收益纳入计划,让村民通过保护利用增收。可借鉴安徽黟县西递村、宏村经验,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村民以房屋、家具、古董等入股,每年从利益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古建筑维修和村民参与旅游的补偿。同时,可引导当地村民投资一些“短、平、快”的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办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馆、乡村旅店等,让村民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主动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中,让古村落活起来。

3对祁县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建议

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高质量编制保护利用规划。祁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众多,古村落富有特色,文化遗产价值高。借用建德市宣传部长的话:“晋商文化底蕴太深厚了,你们那的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建议县委、政府统筹文化、文物、旅游、规划、农业、林业、村镇等各方,由文化部门牵头,落实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特别要规划先行,组织编制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规划,扎实做好基础

2)以点带面,构建旅游文化产业体系。2014年,谷恋村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历史古迹众多,明清肌理完好,文化积淀深厚。《谷恋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批准实施。根据祁县实际,应突出重点,政府牵头成立谷恋村保护利用机构,把谷恋村保护利用纳入祁县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完善祁县“名城—名镇—名村—名院—名园”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千朝农谷庄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乔家大院—谷恋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祁太秧歌—塔寺村苗木基地—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湾村罗贯中故里—九沟风景区—梁村遗址及麓台山、紫金山、上庄沟等”为一体的`“慢城”旅游休闲格局,为祁县文化强县夯实基础。

3)古城、古村联动保护利用,功能互补。昭馀古城以渠家大院晋商博物馆为核心,晋商名街为主轴,除了明清建筑本身外,可展示晋商商业票号、镖局、珠算、茶庄、山西面食、民间剪纸、手工艺,增加历史名人馆,制作历史名人蜡像,介绍历史名人事迹等。乔家大院是北方传统民居一颗明珠。2014年,乔家景区已获批国家5A级景区,充实景区内容必须依托大院

4)加大宣传造势,增加文化投入。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借鉴建德市的经验,配备村文化员,给予适当补助。组织专人整理、挖掘、编写历史名人事迹、戏曲秧歌、拳术套路、村史村志、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祁县》《祁县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的编辑出版。另外,把祁县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服务机构等浓缩成小册子,大批量印发,摆放在旅游景点、宾馆、饭店等集散地醒目位置,供游客免费提取。同时结合景点的地域文化特色,重新整理规范导游词,举办专题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真正把祁县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展示给世人,传承给后代。

1、易得易失,难来难去。

2、人类在挫折中发现真理,如同在病痛中发现药物。

3、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4、我是伞,招呼你来一同躲避世间的风雨。

5、忍耐不是懦弱,它不过暂时把带刺的东西攥在手里,准备将来当做武器抛出。

6、会叫的虫子先被捉到。

7、少年常吟蜀道难,畏似天梯不可攀,如今霜雪驻双鬓,始知蜀道在人间;登阶步步背心力,面前依旧百重山,人生真谛君若解,应如挑夫莫不言。

8、树根在地下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树冠的辉煌。

9、享受孤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0、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地填满。

11、伤口里最容易生出文学。我经历了抄家、暴力,以及恐惧、屈辱、折磨,以及任意的伤害,我曾想写过一部名为《抄家》的小说,但是最终我放弃了。我反而写了另一部《感谢生活》,因为,正是这种急转直下、一落千丈的周边,使我感受到社会人生的真谛;并使我从想象走向思考,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大我的失明,因而拿起更为沉重的文学的笔。

12、只有欲望很小的人,才有资格谈到超然。

13、木头也和所有生命的过程一样:要不熊熊燃烧,要不慢慢腐朽。

14、我觉得自己的身体挺棒,今年上半年还带着博士生去河南、山西考察古村落,每天登高爬低,怎么转瞬间我就七十岁了!

15、被怀疑的屈辱,有过于十倍被错误地指责。

16、如果你不会嫉妒,你就占有了一半以上的美德。

17、最深刻的生命是心灵,最浮浅的生命是面孔。

18、写在纸上的谎言,都是留给后人羞辱自己。

19、在这个翻天覆地般伤感的旋律里,我真的很像被拉进无比深邃空洞的时光隧道里,数不清的往事迎头飞来,鱼贯地撞在我心上,直到最后把我掩埋起来,甚至一时找不到自己了。

20、我认为一个人经历的不幸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要特别珍惜。我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幸福给的,而是不幸给的。这就是我的财富观,也是生命观。

21、我曾经画过一幅长卷,上面有千万条柳条,当时我在画上题句‘枝乱我不乱,从容看万条’。我一向都是几件事‘平行工作’,我相信事情再多,只要每件事都用心,就不会乱,就算千头万绪,我也能从容理万条。 现在古村落的现状简单概括就是正在迅速地消失,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有一个调查,十年前我们的村落有360万个,现在则是270万个,也就是十年里我们损失了90万个,保守一点地说,我们一天消失的村落有80个到100个,这不可想象。

22、第一,我们是从农耕文明来的,中华民族最深的根实际上是在村落里,而不是在城市中;第二,我们的村落不只是数量多,还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板块,每个村落都有它独特的风土民情,有一种说法,叫做“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村落里面;第三,村落里面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民间的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手艺,等等。就拿民间文学来说,我们中国民间文学家协会最近十年整理的民间文学,光整理好的就有九万字。我觉得我们村落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深不见底,浩无际涯。所以说,我觉得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

23、女人用一种美丽的狡猾来对付容易负心的男人。

24、有人也问我,说你做这个事跟精卫填海一样,个人用一点劲管用吗?我认为根本不管用,你就这一点破钱,即便真正的大商人,进入福布斯的,他挣那些钱,也救不了多少中国文化。只有全民觉悟了才能救,可是你等全民觉悟了,很多东西就没有了。

25、《生命经纬》是我人生的一本相册,一部可视的生命档案,经,是竖线,是我人生七十年的变迁,是我的人生篇;纬,是横线,是我在多个领域做过的事情,是我的事业篇。出版这部画传的初衷是想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梳理;通过它,你或许可以找到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光景,认识一个知识分子独自的精神和心灵历程,这确实是一个时代性的生命个案。 城里的老胡同,乡下的古村落,作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遗忘的角落,它们保存了中华文明最悠久、也最鲜活的记忆,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化的魂。但这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隆隆的推土机的轰鸣下,这些古老的遗存却遭受被损毁拆除的命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之遭到毁灭的是附着其上、蕴含其中的灿烂文化。曾经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老胡同早已残败不堪,而多少五里十里各不同的古村落也已消亡殆尽,这是一片正在失落的精神家园……

26、无奈、孤独和弱小却不肯放过我,如果你不能证明我错了,我就绝不会停下来或掉过头去。 1999年,冯骥才在对法国的访问中,认识到罗尔马任文化部长时所进行的超大规模的全法“文化调查”的非凡意义。于是,冯骥才这个名字一夜之间,成为了“抢救文化遗产”的代名词,他以笔为武器,频频发出犀利观点。在抢救的过程中,可谓屡战屡败,但仍旧屡败屡战。

27、我的青春连一线阳光也没有,可是,我的文学生涯却是从那时开始的。

28、分别后,那东西还在一天天加深,就是爱。爱是有生命的,它自己会成长。

29、空气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阳光照亮。情绪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爱照亮。

30、作家最大的幸福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把生命落到纸上。

31、无知的人像白纸那样彼此相似,有识之士像书籍那样各不相同。

32、天大的事对我是天大,原来我一生最忙的时期,竟是在甲子之后,我庆幸在这个人们多半要‘告老还乡’的人生阶段,自己忽然站到了自己的肩上——忘记自己和看清楚了世界。

33、忍,就是把伤害的刀子埋藏在伤口里。

34、想念是世界上最结实的带子,它牢牢拴住两个生命。

35、天津拆城前,对于这座近六百年历史、蕴含深厚的老城文化没有任何记录,一旦沦为推土机的牺牲品,后人将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故乡的笑与愁容。抢救,既刻不容缓,也义不容辞。我的文化保护就这样蓄意已久,一夜形成。行动也跟着开始了。

36、政治家在想荣辱,商人在想得失,诗人在想,他们为什么要想荣辱与得失?

37、一个成功的商人是虎,一个失败的商人是狼,你和他们中间哪个打交道?

38、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动的群山。

39、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40、把鸟笼放大,并不是给鸟自由,而是为了使鸟更适应笼子。

41、你把艺术家放在生活的苦难里,他依然能够找到美。

42、如果你不会嫉妒,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43、我活在过往的时光里,早已死去的记忆一个个复活过来,它带来昨日的气息与情感。

44、手稿、信札、稿费通知单,照片里有的和没有的朋友,每个细节我都珍藏着。

45、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对手多强,你有多强。

46、羊城晚报:古村落消失的原因何在?

47、有的信打开时沙沙作响,是读者写信时的泪水滴在上边所致。这沙沙声深切地感动着我。

48、猜忌是一把剪子,会把我们一点点分开;谅解是一根细针,会把我们一点点缝上。

49、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自己的属性,它勇敢地承担着那个时代的使命。它是当代文学史上仅有的一次批判过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50、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光。

51、海鸟想把天空变成大海,它们叼起浪花,一片片放到天上,结果却变成了皑皑白云。

52、它(艺术)应该是你的心和你的想象初恋,那个瞬间,所有的汗毛口都是张开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53、20岁进入社会,50岁是不惑之年,70岁明白了天下与自己。人总是在后程才明白了自己。如果还不明白,那才是白白枉费了一生。人生可以这样地‘走进’时光隧道,却无法使人生重来一次。好在我前边还有一段路,我知道怎么走下去了。

54、没有目标的自由是放纵!

55、最高明的欺骗是,事后你仍然疑惑他是真的。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古村落的文化保护内容,论述了古村落的保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古村落的文化保护发展措施和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规划设计;保护发展;古村落

我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比如传统村落。我国的大江南北都遍布了传统村落。传统村落的形成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形成地方独具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地域古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建筑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类保护好古村落,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本文分析了古村落的保护内容和保护原则,并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和规划设计措施进行探讨。

1古村落的保护内容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的年代久远,其建筑的历史较为悠久,大多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具有极强的研究性,对于地方性的历史文化研究有很大的作用。除去建筑技术之外,地区性的民风、民俗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村落的灵魂。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文化保护时,必须对这些传统文化的

1.2村落格局。传统村落的格局主要由村落的水系流向、街巷方向、村落的框架以及布局形式组成。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是民俗文化、村落居民和周边环境融合沉淀的结果,因此,必须保护好古村落的骨架,保护古村落的根本,保住了古村落的格局,就是保住了古村落中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根本。

1.3传统民居和宗祠建筑。传统村落的主体主要是民居建筑和宗祠建筑。这些宗祠建筑和民居建筑丰富了传统村落的文化,反映了传统村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是当地居民的精神信仰。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极具特色,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大多数传统村落的建筑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建筑,邻里之间距离较近;其次,传统的建筑都比较优美和细腻,灰瓦黄墙,隔扇花板,其工艺精细,独具特点。所有的特征和价值都集中在建筑的结构、形体、材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4自然环境。大多数的传统村落都是天人合一、山清水秀的景象,质朴而典雅,似是人间仙境,如世外桃源一般超脱质朴。古村落的命脉成于山水,因此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规划时,必须对古村落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规划保护[1]。

1.5民俗风情。传统村落多数历史比较悠久,期间流传这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故事、名人事迹、神话传说等代表村落特征的事迹。规划应该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觉出村落的历史事迹、民俗风情,在保护与发展一体的前提下,通过规划的手段给予推广,将村落的文化发扬光大,通过新老故事的打造,吸引游客的到来。

1.6环境要素。传统村落有很多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街巷、古树、古桥、溪流、古道等等。这些要素承载着了村落的起源,对村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设计的时候需要适当的保护梳理,进行传承延续。

2古村落的规划保护原则

(1)延续与原真性保护原则。由《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相关原则可知,古村落的保护必须遵循其延续和原真性的原则。原真性是指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本身的设计、工艺、材料及其所处环境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等信息的真实性。古村落的保护价值在于它是历史艺术的载体,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其街巷空间是重要的历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对古村落进行规划保护时,应注意保护古村落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另外,对于和古村落文物古迹相关的一些文化传统的真实性也应予保护。首先是保护为主,其次才是规划,否则古村落就失去了它的保存价值。然而,大多数人对原真性的保护方法的认知非常浅显,表面的认为原真性保护就是“冷冻”保护,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使用价值。因此,应在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出古村落的使用价值,展现出古村落的延续性,保护好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完善传统村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采用“保鲜”保护法保护好传统村落。

(2)分层次原则。以2013年试行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为依据,对我国传统村落进行严格的分层次的保护。应根据古村落的艺术、科学以及历史价值等因素来综合评估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分清古村落保护的先后顺序和保护的力度大小。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古村落的保护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传统村落的历史环境和文物古迹。其中文物古迹分为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文物古迹[2]。

3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措施

3.1传统村落保护措施

现如今,我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现代化的道路和建筑与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不相符,不利于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发展,这些行为正一步步的侵吞我国传统村落的民风、民俗文化。笔者到目前为止对很多个古村落进行了调研,例如我国广东省梅县的茶山村(见图1)、浙江乌镇、南浔、安徽西递宏村以及我国著名的“印刷术活化石”之村———东源村(见图2)以及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石门村等。从整体上来说,很少存在传统村落保护非常完整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从古村落的保护和控制层面来看,应尽量恢复传统村落的原有风貌,对和传统村落的原有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进行整治。比如一些平屋顶、瓷砖贴面、砖混结构和一些新建房,应控制在核心保护地带之外。这些建筑影响了古村落的整体风貌,降低了传统村落的欣赏性,改变了传统村落的文化韵味。因此,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规划时,第一步是要恢复传统村落的原有风貌,一般可采取屋顶改建或墙面粉刷等措施,对新建建筑的高度和美化形式进行调整。比如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的河西村,就是采用这种办法进行古村落建筑的保护。

(2)对传统村落的民居古建筑进行整修。由于历史悠久的原因,我国传统村落的.大多数古建筑已坍塌或是破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整修或重建。笔者在进行现场调研时,发现大多数明清时代的传统建筑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早已无人使用,少部分有人使用的也经常发生墙面渗水、屋顶漏雨等情况,满眼残垣断壁之景。必须注意的是,传统村落的居民建筑大多位于村落的核心区域内,对这些坍塌或破损的古民居进行整修,能改善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恢复古村落的原有风貌,保护好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

3.2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

对于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笔者参考了河西村、茶山村、东源村、浙江石门村以及山西师家沟等十几个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情况,总结出传统村落规划设计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物规划设计。首先对古村落进行范围划定,分为核心保护区和协调区。在核心保护区内只能进行修缮。我国现存的传统村落大约有5000个左右,村庄类的物品大多为明清、民国时期的物品,因此,可将传统村落的部分建筑改造成古博物馆。比如民国时期的一些学校可以改建为历史博物馆,村落中的一些宗祠建筑或是独具特色的民居也可改建为民俗博物馆等。在保护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也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打好了基础。风貌协调区可结合乡村旅游增加旅游设施,根据村庄发展适当可以新增房屋,但是应制定协调区建筑设计导则,不能对核心区风貌产生影响。(2)自然绿化设计。针对古村落保护的原真和延续性,采用自然绿化的方法营造传统村落的特色景观。①在一些特色景观旁边配置植物;②为求层次鲜明,应多种植一些灌木、花草、乔木等植物,对整个传统村落进行绿化设计;③在种植植物时,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生态功能和种植条件,多种植本地植物。归纳总结主要有四点,分别是传统村落的滨水区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绿化。(3)主题式旅游发展设计。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出古村落的价值,因地制宜进行旅游开发设计,对不同区域的村落设计不同的主题,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传统村落的吸引力,发展传统村落的旅游经济,实现保护和发展共同促进[3]。(4)古村落旅游业态的选择,古村落要发展,一味的进行保护并不能给村庄带来造血机制,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经详细规划和论证,有重点的采取村落空间展示,文化建筑展示,民俗文化活动展示、耕地农业观光相结合的展示,向公众展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以达到村落文物宣传,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面,引入知名的品牌,对村落古民居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以文化度假为特色,同时增加乡村美食、购物休闲、特色居住等功能,构建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传统村落。

4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调研了十几个传统村落,并对这些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和规划设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措施,分别是建筑物规划设计、村落自然绿化设计以及主题式旅游发展设计和旅游业态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赵鸿炜.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以东源村为例[J].装饰,2014(02).

[2]刘子娴,赵超.浅析古村落的地域性保护发展与规划———以福建周宁禾溪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6(03).

[3]张颖.基于新农村规划背景下安义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农经,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