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拼音之父经典语录 正文

拼音之父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4 03:58:42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面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差(cān) 翘首(qiáo) 装模作样(mó)

B. 细菌(jūn) 魁梧(wǔ) 扣人心弦(xuán)

C. 储藏(zhù) 允许(yǔn) 谆谆教诲(chún)

D. 怪癖(pǐ) 坎坷(kě) 毛遂自荐(suì)

2.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弛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

B.她提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采的鲜花洒向山坡,撒向田野。

C.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向成功之路的桥粱。

D.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柳绿桃红,春光明媚。

3.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鼓动 煽动 鼓励 鼓舞 B.欢乐 欢畅 欢快 欢欣

C.揭穿 揭发 揭示 揭露 D.表扬 表彰 赞扬 表白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春天来了,天气 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 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 反映 过度 B. 逐渐 反应 过渡

C.逐步 反应 过渡 D. 逐渐 反映 过度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 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整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锲而不舍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

B. 一场春雨后,成都市民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C.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称为“最美女教师”。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8.假若你正忙于作业,一同学来问你题目,下列哪项回答最为恰当( )

A. 请你耐心地等我把作业完成了,再来教你。

B. 对不起,我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呢,另请高手吧。

C. 等我把这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吧。

D. 等我做完作业,你再来请教我吧。

9.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短语是( )

A.你快点写——你写快点

B.虚度了青春——青春虚度了

C.做完了作业去打球——作业做完了去打球

D.我吃了饭再去——我去了再吃饭

10.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到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

①像香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二.古文知识积累(10 分)

1、请根据题干要求,填上正确的诗句。(4分)

①厉行节俭已经深入人心,看到同学们浪费粮食时,我们可以用唐代李绅《悯农》中的最后两句来劝说: _____,________, 。

2、“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 》《大学》《 》《孟子》。(2 分)

3、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 (2分)

A、《聊斋志异》 B、《杜工部集》 C、《稼轩长短句》 D、《临川先生文集》

4、“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2分)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三、阅读(24 分)

(一)文言文阅读(6 分)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 ②郊衢(qù):城外的大道。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 分)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2、请分析薛谭的人物形象。(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你的理解。(4 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叙文阅读(14 分)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 10 块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穷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⑩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说明了什么?(3 分)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2 分)

3.第 9 段运用了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3 分)

4.下面选项与文意无关联的一项是( )(2 分)

A. 爱是理解的别名。 B. 百善孝为先

C. 儿行千里母担忧。 D. 百学须先立志。

5.有人觉得把本文的题目换成“给母亲洗脚”更好,你怎么看?(4 分)

四、语言运用题

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事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2 分)

示例:草坪—— 小草也有情,脚下请留情。

图书馆——

洗碗池——

2、4 月 20 日雅安芦山大地震发生后,震区百姓的生命安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位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有机会表达你的心声,你想对下面的人怎么说?

①当地居民:

②高三学生:

五、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kāipì fèixū  miǎntiǎn téngxiě jiān sè

(   )(   )(  )  (  ) (  )

二、用“___”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再按顺序在()改正。(3分)

1、七八十台逢刃机发出的燥音震耳欲聋。(    )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滥不甚,到处都是血迹。(    )

三、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你肯定能写出来,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6.5分)

一如(  )往 雪上加(  ) (  )胜于( )

来日方(  )  (  )(  )不安

1、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并不那么准确,但(    )。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   )的心房。

3、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    )地鼓励我。

4、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    )。

5、我会用剩下的一个四字词造句。

四、默读下面四个句子,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在( )里打“ √”(2分)

1、东湖的春天是最美丽的时候。     ( )

2、满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鲜艳的映山红。 ( )

3、在森林里,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和各色的花。( )

五、在句子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1、我( )腼腆( )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的确是我写的。

2、( )我是母亲,( )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3、( )发生了什么,你( )会和我在一起!

六、把下列对应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再写一句类似的课外名言警句。(3分)

兄弟敦和睦,        不在于饰貌。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孝在于质实,        朋友笃诚信。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七、结合课文内容,读读下面的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写在括号里。(2分)

1、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

八、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想必你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歌颂父爱母爱的诗或名言警句了吧。试试写下来歌颂一下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吧。(2分)

九、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联系你平时课外阅读和搜集

我平时通常用     、    、    等方法搜集资料,我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4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得嚷道:“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抚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侯,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1、给第二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2、“誊”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分)

3、写母亲看诗后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说明了写母亲赞扬我以后,我的神态的词有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默读带横线的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4分)

问题:

5、当母亲赞扬我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后,我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4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5分)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翘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是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的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短文加上标题。(1分)

2、在原文中找出下面的近义词。(2分)

锋利(  )痛苦(  )不谋而合(  )坚定(  )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2分)

4、请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找出弟弟情绪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5分)

当弟弟碰见爸爸时,弟弟

当爸爸走了后,弟弟

当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

⑵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5、本文写父爱,抓住了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来写,真切感人,你能用“  ”画出这句来吗?认真读读这句,从这动作和神态中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             (2.5分)

6、爸爸回头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请揣摩一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第三部分:习作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小练笔。(5分)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母爱慈祥,父爱严厉。有的同学喜欢鼓励性的爱,有的同学喜欢严厉的爱,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喜欢哪种爱,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习作。(35分)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要求:1、围绕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美国的理想是建立民主世界。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学术科学化,生活电气化,信息网络化。现代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流。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评美洲英葡殖民地发展迥异

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评美国脱离英国王朝独立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

评自由和发明的关系

“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周有光评美国政党的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评苏联的政党专制和意识形态

对苏联的专制制度来说,透明性和民主化不是福寿膏,而是催命羹。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谈苏联的专制

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评苏联解体

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联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评全球化下世界观的重组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在全球化时化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评太平天国历史剧

民国政府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是农民革命。

评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

希特勒是侵略者;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评美国的阶级斗争和矛盾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包含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方式主要是和平罢工,不是你死我活。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家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和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如果美国的工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美国早就完蛋了。

评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1818-1883)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一战前)的前半,没有看到后半,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两战间)和高级阶段(二战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

评民主和阶级性

陈独秀早期认为民主没有阶级性;后来服从第三国际,主张民主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晚年冷静思考纠正错误,重新肯定民主没有阶级性。李慎之指出,民主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新旧之分。“新民主主义”是民主吗?“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什么社会主义?他提倡“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论社会主义

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既然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革命家还要自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革命家不肯放弃这个“理想”。

论民主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先进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评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的反应

全世界都在震惊,惟独苏联人民人人保持冷静!

评人类文化的运动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评全盘西化论

五四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能只要“赛先生”,不要“德先生”。清朝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解放后实行“向苏联一边倒”,马列主义是西化不是东化,“一边倒”是“全盘苏化”。

评“主义”

福利是资本腹内的社会主义。资本养护福利,经济就兴。福利销蚀资本,经济就衰。百分比的多少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

评西化

西方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西方”。对中国来说,主要有三个“西方”:第一个是汉代的“西域”,第二个是唐代的“西天”,第三个是近代的“西洋”。从这些“西方”取得知识、技术和经世济民的丹方,就是“西化”。

谈文化图腾和文化禁忌现象

反对信佛而香火大盛。禁听邓丽君而邓丽君之风流行。简化汉字而繁体字复活。停止发行的小说一抢而空。传得最广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塞之而流,禁之而行,这也是文化运动的一种规律。

《漫谈“西化”》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一个人前来也好,比一个都不来好。可是,发生一个问题:怎样“接待”赛先生呢?接待问题是关键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赛先生到苏联,受到“苏维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赛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创造无产阶级的“真科学”,废除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最有名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米丘林生物学”和马克思主义的“马尔语言学”。

评苏联的自然科学政治化

米丘林生物学是“哲学”!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冷战像是一场知识竞赛,苏联以米丘林遗传学对抗摩尔根遗传学,以实物交换对抗货币贸易,以专制制度对抗民主制度,实际都是知识差距的文化冲突。

问:专制和民主也是知识差距吗?

答:专制属于神学和玄学文化,民主属于科学文化,差距极大。

问:反右运动是文化冲突吗?

答:清除知识阶层,提倡外行领导内行,从知识无用论到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是对抗现代知识的文化冲突。

评中国和印度的外包经济

沉睡的古国需要服一贴清醒剂才能苏醒过来。这贴清醒剂就是外包经济。中国和印度同样依靠外包经济作为起动力量,实现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

周有光讽刺语文也分层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周有光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理想还没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闲谈俄罗斯》

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谈如何与时俱进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专制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评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亲自在美国和日本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和“没有工人的工厂”,我将继续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谈信息和自由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谈文化冲突

十八只螃蟹放在一个竹篓里,哪能不我挟你、你挟我?文化冲突实际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谈信息和真相

21世纪不会再出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是宣传,不是真实。

《学写八股文》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东洋变西方》

“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谈民主之难

社会科学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公认就是因为许多国家,他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如要服从社会科学原理,他就得放弃他的特权,这是特权和真理的矛盾。

谈民主大势

可是到了民主制度,政治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本是三纲,君为臣纲嘛,现在变为官为民仆,做官的成了人民的仆人,这不是倒过来了嘛?所以时代发展对特权者越来越不利。

谈制度决定认识

在美国,你若是一个大学教授,很被看重:你要是一个做官的就不被看重。专制国家则完全相反,做官的最重要。

谈社会科学的作用

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

谈话语禁忌和全球世界观

中国的问题,历来从中国看中国那永远说不清楚,得从世界看中国。包袱越重的国家,越难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