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楚人有涉江者语录 正文

楚人有涉江者语录

时间:2025-05-16 15:11:47

导读: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名句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楚辞名句二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司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楚辞名句三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楚辞.招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1、判断句式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以…”

文言固定格式――“得无…乎”

文言固定格式讲座:“孰”与“…孰与…”

文言固定格式――“有…者”

文言固定格式――“与其…孰若/岂若…”

文言固定格式“…有(无)所…”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

小题3:(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小题4: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