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牢牢抓住八条:
(1)"四到"法
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繁体。有注解,逐条看。"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多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
"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 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关于语法体系,先学通一家,再博采众家之长;不要一上来就搞一个大杂烩。
(5)逐步掌握通论
要以历史主义的观点,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个别认识一般,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古汉语的一般规律。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于古今汉语在词汇形式、词义内容、词性活用、虚词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都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认真做好口头的、笔头的各种练习
口头的练习有朗读、背诵等,笔头的练习有做读书笔记、注音、释义、翻译、语言要点分析、名词解释、古文赏析、小论文等。
(7)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
有兴趣才会自觉地预习和温习,有兴趣才会钻得进,也才会有创见。人,大概只有吃糖果的兴趣是不用怎么培养就有的,其他的兴趣则一般都要经过强化培养的。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采标本,对冷冰冰的石头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如果我们想到只要闯过了文字关就能为人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古代汉语的干劲自然就大了。
"文字关"也是一种"关",红军长征过娄山关是靠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老子出关也是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的。过关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待到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闯过了文字关,从而在古代文献阅读和研究的领域里可以自由地驰骋,不断领略到古典艺术的胜境,并自己放出眼光进行美学的分析,或作古代语言的研究,或在创作中成功地继承了某种艺术形式时,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呵!
(8)四字诀:
勤──勤勉,见缝插针,不怕辛劳,孜孜以求。谨──严谨,一丝不苟,多闻阙疑,认真继承。精──精通,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升堂入室。进──前进,深造有得,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二)掌握一串钥匙: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它们是:
1. 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 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 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 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 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 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 [三]思而后行。
7. 双宾语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 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 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 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 文体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 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 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掌握了这串钥匙,也就掌握了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学生依照新编《古代汉语》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
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
高老师用的是南大自编教材,不过道理一样。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要熟读,最好每个字都看到,包括注释。前期打下基础,后面就如行云流水了。
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它是在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礎上編寫的,解釋的是古代漢語中的一些常用意義。
要了解字的本意,可以查阅《漢語大字典》。
关于标点。。。
在对文言散文标点之前,应反复多读几遍,做到真正理解古人的意思和具体语词的意义之后,再进行标点。
正确的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词语、语法、音韵以及要有比较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方法都是次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篇一: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古诗词鉴赏
一. 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 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
(2) 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3) 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 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
(3) 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1) 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
(2) 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出来
(3)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 鉴赏语言
1.炼字、词、句
(1) 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
(2) 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语言风格
(1) 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
(2)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 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鉴赏表达技巧
1.抒情方法
(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 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
(3)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 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 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
(6) 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
(7) 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
(8) 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
(1) 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
(2) 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
(3) 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4)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
(5) 象征(咏物诗中)
(6) 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 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4.构思方法
(1) 欲扬先抑,铺垫,照应,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 主要思想感情:
(1) 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 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
(3) 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
(4) 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
2.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多有描述画面的题) 主要思想感情:
(1) 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3) 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4) 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 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
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
(2) 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
篇二:古诗工作总结
建工师一中小学部学生古诗词记诵比赛工作小结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兴趣。也为了检查落实开学初教研室布置的古诗记诵工作,特举行此次比赛。
此次古诗记诵大赛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1月3日—11月7日 由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动员工作,鼓励孩子们多记诵古诗;第二阶段:11月10日—11月14日 各班学生做准备工作、古诗强化训练;第三阶段:11月17日—11月21日 班级古诗词记诵比赛,各班评选出优秀生2名,参加年级比赛,这一阶段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组织。经过各班比赛每个班选出一名诵读之星:一(1)班 曾欣宜;一(2)班 李馨悦;一(3)班 曹明炜;二(1)班 杜润杰;二(2)班 朱晨玮;二(3)班 华泽峰;三(1)班 吴晨鸣;三(2)班 秦馨元;三(3)班 楚默蕾;四(1)班 李洪斌;四(2)班 孙世玉;四(3)班 石梓萌;五(1)班 王馨雨;五(2)班 刘洪迪;六(1)班 尹梦岩;六(2)班 于梓娟; 第四阶段:11月24日—11月28日 年级古诗词记诵比赛,评选出年级名次,这一阶段的评委:一年级由马静和周婷担任,二年级由杨波和候敏担任,三年级由黄淑梅和姬江萍担任,四年级由王莉和姚紫薇担任,五年级由陈霞和陆小蓉担任,六年级由陆丽和李檀担任。经过各年级比赛评选出年级一等奖1人:一年级 曾欣宜;二年级 周子康;三年级 秦馨元;
四年级 李洪斌;五年级 刘洪迪;六年级 尹梦岩。年级二等奖2人:一年级 刘思畅、王浩翔;二年级 杜润杰、华泽峰;三年级 吴晨鸣、石鹏;四年级 孙世玉、王思博;五年级 刘甜;六年级 朱丽婷。年级三等奖3人:一年级 李馨月、黑红亮、杜函瑜;二年级 许晓彤、朱晨玮、韩慧文;三年级 白谨华、桑萌萌、楚默蕾;四年级 王锦琦、石梓萌;五年级 王馨雨、于梓娟。年级团体优胜奖:一(1)班、二
(1)班、三(1)班、四(3)班、五(2)班、六(1)班。
在这次的活动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能踏上“经典诵读”之旅,“与圣贤为伍,与真理同行”促使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形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诵读经典,构建和谐书香校园的浓郁文化氛围。
篇三:古诗文活动总结
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让经典诗文浸染孩子们的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学校开展了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五(4)班的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不小的收获。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读形式多种多样。
在学生背诵时,利用电教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如情入境。将经典诵读与图画有机融合,孩子们欣赏着一幅幅优美画面,诵读着一首首经典古诗,别有一番韵味。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会增进对诗的理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还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诗,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而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有了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
二、环境布置引入诗境
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就从黑板报上作文章,开辟了一块“古诗角“栏目。
三、“课前一吟”紧扣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古诗,我校要求每节课上课之前在班长的带领下背诵一首诗,增添了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氛围,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常规。
四、首首有评价。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评价才会促进。我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这样既能检查背诵情况、巩固背诵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使之持久深入地坚持下去。
五、建立古诗文诵读卡
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也便于对诵读过的古诗进行记录,避免学生混记、遗忘等现象,我指导家长做“古诗文诵读书签卡”,写上诗名、作者、朝代等内容。学生在家每诵读一首古诗,家长就会记录下背过的诗名并做成书签卡,插在教室文化墙上的成长袋里。这样,学生背得明明白白,不致再出现背混等现象,再加上教师的不定时抽查,使学生的诗文背诵得到了有效的巩固。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的展示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家校联系共同积累
在学校里,由于孩子之间差别较大,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诵读,不规定篇幅,不作硬性要求,避免过重负担。学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帮助,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除了利用好校内资源,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与家长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尽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参与其中,让书香弥漫家庭。
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文,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文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我相信:
持之以恒地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一定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拟人句的好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是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二、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比如:小鸟在天空中快乐地歌唱。
拟物又分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比如:
①敌人虽然张牙舞爪,但却不堪一击。
②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③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如:
①鱼翔浅底:赋予鱼儿小鸟的动作情态,突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②火山开始咆哮:赋予火山野兽的动作情态,突出了火山爆发时的狂野,令人恐惧。
③月光静静地泻下来:赋予月光水的特性,使月光的柔和朦胧可触可感。
三、拟人句例句
1.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2.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3.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7.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 溪水唱着歌,欢快地向前奔跑。
9. 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10. 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2. 鸣蝉在树叶里吟唱。
13.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4.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 兴安岭是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6.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17.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8. 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19.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0.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1. 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
22.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3. 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24. 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5. 微风柔和地吹, 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6.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7.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28.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29.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30.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31.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