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李云迪的经典语录 正文

李云迪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0 08:33:27

1、肖邦是我最崇拜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渗透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体验。在19世纪的浪漫派,肖邦就等于钢琴。

2、我参加的一些国外电视节目会让我弹三四遍,我说肯定不可能,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我不可能重复三遍感情。我不可能做到三遍完全一样的情绪投入,太多就苍白了。这种即兴灵动的天然魅力就没有了。

3、大部分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忧郁或痛苦中产生的,人对痛苦的体验大于对快乐的体验。有苦才会感觉到甜,这永远是相对的。只有甜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4、天才也是通过刻苦勤奋得来的,有天分没有刻苦追求,同样不会有任何成绩。

5、音乐本身的功能是放松大家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胜过一切物质。

6、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7、音乐艺术体现和传递着人类的感情,把感情化为音乐符号来进行表达。

8、比赛确实不能代表一个音乐家的成长,比赛是一个过程,演奏练习也是一个过程。要成为什么样的音乐家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需要自己去奋斗。

9、演奏需要百分之百的集中,分毫的差池都会出现不完美的缺憾。

10、艺术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我不是为了展现我会演奏很多作曲家的作品,我希望把肖邦演绎到最好。人都是有情绪的,但你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

11、艺术就是在忘我的状态中去创作的.,但是也要符合现实的情况。在追求的当中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你全身心的投入,从而影响观众,影响大众。

12、当你成为一个榜样的时候,大家对你的期望更高,大家觉得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也希望在某些时候是能轻轻松松的。比如能够好好地吃一顿饭,吃自己喜欢的菜;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听听音乐,喝喝茶。

13、人世间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不管怎样,社会还会照样运行。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在世界万物中都是非常渺小的,所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14、艺术要做好的话,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太急功近利。

15、我觉得只要有良好的演奏能力,什么时候演出大家都会欢迎。但是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和有耐心的,你要舍得投入时间,而且不能去想结果。音乐家要不断探索不同领域的作品,同时也追寻着对艺术的执着梦想。

16、我还是比较敏感的,否则没有办法去创造音乐艺术的细腻。

17、艺术本身是永恒的,你是要创造永恒的价值而不是创造一时的价值。如果是为了创造一时的价值,那你大可不必弹钢琴,还可以有很多选择。如果真的想去走职业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坚持。

18、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必须做一个事情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非常热爱的。在这种前提之下,你才会有绝对的自己的原动力,而且为了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地努力、奋斗。

 

第12期朗读者观后感(一)

日前,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播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看到了董卿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次董卿则转型担任了《朗读者》的制片人。节目播出后,董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朗读者》首播的成绩让董卿十分兴奋,“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

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与《中国诗词大会》相似,《朗读者》也是央视倾力打造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这一次,“才女董卿”再次发力,请来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经典作品中,给大家调制了一碗“文化鸡汤”。

谈起节目的制作初衷,董卿说,她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2年,已经到了去做一档自己真正喜爱的节目的时候,“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因为我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朗读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从主持人转型为制作人,董卿坦言,这档节目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选择标准与一般的综艺节目截然不同,“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绪感染力。据了解,在已经结束的录制中,很多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的《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出国留学网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素人带来惊喜感动

在首期节目中,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嘉宾带来了各自的生活情感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嘉宾方面,《朗读者》采用“明星+素人”的方式。董卿说:“起初考虑的是全明星阵容,但后来我们发现,明星已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而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给人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所以我们坚定地采用了星素结合的方式。”

董卿表示,首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鲜花山谷”夫妇让她觉得节目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我们都没有想到,一对很普通的夫妻还能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他们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老百姓同样能看懂

今年春节档,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荧屏,此次的《朗读者》也是文化类节目,这是否意味着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对此董卿直言道:“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中国文化类节目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起码这是一个风向标,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

在董卿看来,文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的设计。节目制作之初,很多人担心老百姓看不懂这个节目。节目播出后,董卿难掩兴奋之情,给记者分享了她刚刚收到的各方反馈意见。董卿说,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是本期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嘉宾,但他的讲述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共鸣、关注和赞赏。“许老先生的情难自禁和他的可爱、执著,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董卿说,“对于这档节目,我的好朋友娄乃鸣导演告诉我,第一观感两个字——惊了,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第12期朗读者观后感(二)

《朗读者》自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联合播出。首周两期节目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9。4,首播当晚更是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前列,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也纷纷成为热搜名人。

国家一级导演、董卿的好友娄乃鸣在看过节目之后说:“用两个字来形容第一观感就是“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评价节目称:“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的《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节目播出后,再次引发微博和朋友圈的热烈转发。嘉宾的人生感悟也令众多观众感慨万千:“我等《朗读者》等了整整一年,《朗读者》,重点落在了“者”上,以人为本,解释的还是人。片头看得我热泪盈眶,读到了优美的语录,读到了精彩的人生,看到了河山大好,看到了爱”;“在《朗读者》你可以遇见多年前的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和未来希望的自己。在文字中放飞想象,在朗诵中感悟人生”。

第12期朗读者观后感(三)

《朗读者》第一期,本以为会是以一种作秀的姿态来推崇阅读,即便美好的初衷,也不免喧嚣。看了一会儿,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如网上预热的一般大热。

濮存昕,演技自不必说,话剧出身的舞台风,以前也曾多次在电视中看到他的朗诵,沉稳的男中音,儒雅的风格,很喜欢。这次他道出鲜为人知的童年,更看到他对艺术追求的艰苦与执著。

听着无国界医生蒋励念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荡》,不禁眼睛湿润了。生命的使者,非常钦佩,真正的妙手仁心,大爱无疆。六的寒假作业中有一篇作文,就是《答案在风中飘荡》,他对这个题目一片茫然。我问:“你知道鲍勃迪伦吗?”“知道啊,那个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那你先查查他为什么会得这个奖,先读读那首诗一样的歌词。”而后,六和我讨论写什么好呢,他提的主题都被我否定了,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冲突总是在共同的美好愿望下莫名其妙就发生了。而后,在我表示不来管他的生气中,他悄悄完成了作文,居然没让我看一眼。今天我在电脑桌面发现他的原稿,还是写了我否定过的,也没好好排版,文章主题其实不错,因为太难,我怕他把握不了,没想到还比我想象中写得好一点。也许是我错了。

柳传至谈到他失之东隅收入桑榆的传奇,这位叱咤风云的父亲,朗读起给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温润感人。

世界小姐张梓琳优雅、美丽,又添母性的光辉,听着她念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心里软软的。很简单,其实也很难,且在心里温存一番吧。

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充满智慧、乐观、博爱。他现在每天仍工作到凌晨,他说要用夜晚偷得的时间来延长他的白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大爱!

鲜花谷夫妇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一片花海的迷离中,温情脉脉的夫妇吟唱中,真有那么一瞬间,闪过,我渴望!“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爱你。”“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其实,没有深情对白的生活中,对那个人说:“把洗脚水倒来。”就是相濡以沫。

遇见,第一期的主题,触动心弦。李云迪的钢琴声相伴,董卿温婉知性,煽情火候也合适。遇见《朗读者》,在直播泛滥的网红年代,唤起对文学的记忆,敲下这些,记之。期待下次的遇见。

1.肖邦的情感和情结,可以感受在每个人身上。我长期在国外巡演,就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肖邦的音乐一直都在表达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我在弹奏的时候可以移植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中来。他的音乐还体现了对祖国的自豪和骄傲,我在弹奏的时候也让感觉到这种精神,有种真实的感触在里面。

2.艺术本身是永恒的,你是要创造永恒的价值而不是创造一时的价值。如果是为了创造一时的价值,那你大可不必弹钢琴,还可以有很多选择。如果真的想去走职业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坚持。艺术要做好的话,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太急功近利。

3.我是一个中国人,受到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当时波兰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练习曲都有一种非常激昂的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情绪。他的这种激昂又渗透着天生的优雅和委婉,这就是刚中带柔,分寸的掌握是很讲究的。

4.肖邦是我最崇拜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渗透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体验。在19世纪的浪漫派,肖邦就等于钢琴。

5.我觉得只要有良好的演奏能力,什么时候演出大家都会欢迎。但是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和耐心的,你要舍得投入时间,而且不能去想结果。音乐家要不断探索不同领域的作品,同时也追寻着对艺术的执着梦想。

6.人世间不可预料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不管怎样,社会还会照样运行。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在世界万物中都是非常渺小的,所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7.最害怕没有休息好,因为两个小时的演奏需要耗费很大的精神,否则很难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我需要百分之百的集中,分毫的差池都会出现不完美的缺憾。我个人比较挑剔,希望能够尽善尽美。我参加的一些国外电视节目会让我弹三四遍,我说肯定不可能,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我不可能重复三遍感情。我不可能做到三遍完全一样的情绪投入,太多就苍白了。这种即兴灵动的天然魅力就没有了。

8.艺术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我不是为了展现我会演奏很多作曲家的作品,我希望把肖邦演绎到最好。人都是有情绪的,但你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

9.只要是对历史、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我觉得都是伟大的。他不是单一的自我,他必须牺牲很多自我的东西,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并要接受大家的批判和怀疑。在这十年的过程中,我慢慢地让自我变得更综合化,更广义化,同时还要非常自我地追求艺术。音乐本身的功能是放松大家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胜过一切物质。

10.我还是比较敏感的,否则没有办法去创造音乐艺术的细腻。音乐艺术体现和传递着人类的感情,把感情化为音乐符号来进行表达。大部分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忧郁或痛苦中产生的,人对痛苦的体验大于对快乐的体验。有苦才会感觉到甜,这永远是相对的。只有甜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11.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和标准比以前更高。就拿琴童来讲,很小就要弹奏非常难的乐曲,每天要练四五个小时。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手机一个月可以出四五款,以前一年才出一两款。现在要花多少时间去融入这种高速的运转,所以要不断地去调适自己。

12.基本上我的专辑都是在录音棚里一遍过的。我会调整好所有的情绪,只给自己一遍,大家只给你一次机会,要把所有的精力和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13.当你成为一个榜样的时候,大家对你的期望更高,大家觉得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也希望在某些时候是能轻轻松松的。比如能够好好地吃一顿饭,吃自己喜欢的菜;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听听音乐,喝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