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就可以讲尽大荒的三位英雄——少年们都想做蚩尤,少女们都想嫁少昊,父母们都想有个青阳做儿子’。 ----桐华《曾许诺》
●落落何人报大仇,明珠岂肯作暗投?信手翻尽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 ----杰亚枫
●炎黄二帝斩蚩尤,尧舜二王让位贤。
帝辛杀臣三十名,殷商死民三十千。
文王拉车八百步,公保周朝八百载。
春秋战国乱悠悠,秦并六国称万世。
高祖月下杀韩信,项羽军前逐范增。
王莽中兴终成灰,刘秀迁都重振皇。
黄巾败,苍天亡,三国演义谁先残。
郭嘉死,诸葛出,司马家族后螳螂。
西改东晋迁建康,拓跋来分南北方。
南陈隋灭赢李唐,大唐改周武后皇。
安史黄巢乱残藩,十国五代舞后庄。
烛影斧声加黄袍,崖山靖康中国亡。
●蚩尤、项羽、吕布他们不是笨,只是不屑于用那所谓的谋略罢了,我喜欢这些所谓的失败者,最起码他们勇于承担失败!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明知道轰轰烈烈的生活后面就跟着轰轰烈烈的死,明知道勇敢这没意义的虚名让无数傻子悲剧地壮观过,为什么还要轰轰烈烈?为什么还要勇敢?胆小怯懦地过一辈子不也蛮好?至少可以躺在床上看见自己的太阳落山……
可妖精说得也对啊,老娘生下自己很不容易,只为了看见自己的太阳落山?为什么生存,又为什么死去?
蚩尤觉得头痛欲裂。 ----江南《涿鹿》
●先有鸿钧后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 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现。 刑天争位丧性命,共工怒触不周山。 东皇太一御万妖,女娲炼石补穹天。 夸父逐日不可及,精卫填海何时完。 神农救世尝百草,燧人取火暖人间。 轩辕神剑斩蚩尤,定海神针镇海天。 仓颉灵心巧造字,嫘祖养蚕抽丝茧。 伏羲八卦称神数,后裔神弓千秋赞。 吴刚伐桂广寒宫,嫦娥奔月为仙丹。 三教共尊封神榜,西岐朝歌刀兵见。 楚王女神巫山会,王母宴帝昆仑山。 庄周梦蝶惹情思,望帝啼血化杜鹃。 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红颜一开颜。 老子一气化三清,佛陀舍身入涅盘。 隋侯救蛇得宝珠,卞和献玉躯体残。 神人相配遭天罚,孝子一怒裂山川。 灵石万载育心猿,三界震惊五行乱。 玄奘西行求真经,劫难历尽十四年。 修得
●相信我,相信一个男人的勇气。 ----《战神蚩尤》
●“蚩尤少君,我一直以为人是最无耻的,只要能活着,无论怎么样都好。即使逃避、磕头、被侮辱、委屈地活着,也要拼命过几十年不快乐的生活。一生梦想着长生,飞升成仙的却又少得可怜。人就是又可鄙又可怜,还不如魍魉那样做一个从没有离开树林的妖怪,至少在那里没有人可以欺负他。”魑魅说。 ----江南《涿鹿》
●有一个年轻人带领人类,向神发起了进攻,那场战役中天柱被撞断,昆仑离开了大地,人类几乎被毁灭,一些天女回到了昆仑,另一些疾病所污染的天女,就留在了人间,那场战役,以人类的失败而告终,神从海里调来了大量的海水,清洗了地上,洪水三年才退去,那个带领着众人抵抗昆仑的.年轻人蚩尤被砍去了头颅。他的灵魂还在,就是通过他的灵魂,神创造了冥界。 ----《灵魂摆渡3》
●混沌 鸿蒙 洪荒
太古 远古 上古
夏 商 周 春秋 战国
秦 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元 明 清 民国 中国
盘古 鸿钧 三皇五帝 尧舜禹 封神之战 天庭
蚩尤 刑天 共工 涂山 青丘 夸父 精卫 愚公
女娲 妲己 妇好 玄女 织女 瑶姬 后羿 嫦娥
●只要不惜代价,傀儡可以远隔千里杀人取物,可那是为了权和利,而蚩尤不惜耗损心血,竟只为让西陵珩一笑。
●哪个少年不张狂,谁不想和蚩尤一样封侯拜将、纵马山河、肆意妄为?哪个少女不怀春,谁不想有个少昊一样的夫婿,风华绝代、名重天下、情深意重?哪对父母不渴望儿子青阳一样出息能干、恭敬孝顺? ----桐华《曾许诺》
●带着与生俱来的孤独的我,其实想要的并不多,只想抱着心爱的姑娘,仿佛天地间只要拥有彼此,一切都不再重要,天地俱白,天地俱老,成为我此心安处是吾乡般的归属,就像姬野,他想要的只是羽然,如同蚩尤,只有云锦能走进他的心。
●害怕从来都是生存的死敌。 ----《战神蚩尤》
语录:
1、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出处】《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译文】兵力没有对手强大,不要去挑战,粮食不如对手多,不要打持久战。
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所毁,就是金石也可以销熔;谗言诽谤多了,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会消灭。
3、攻大者易危,而民弊者怨于上。
【出处】《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译文】进攻强大的敌人就容易遭到危险;人民疲惫穷困,则容易抱怨君主。
4、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出处】《战国策张仪说秦王曰》
【译文】以治理混乱之国去攻打治理有序之国必遭败亡,以邪恶之国去攻打正义之国必遭败亡,以背逆天道之国去攻打顺应天道之国必遭败亡。
5、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
【出处】《战国策张仪说秦王曰》
【译文】假如谨慎做事,依道而行,可以占有天下。
历史评价:
孟子: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甘茂: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
李斯: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刘向: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司马迁: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扬子《法言》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诸葛亮: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左思: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李周翰注:四海诸侯虽齐锋攻秦,一言以说,乃能敌之。)
司马贞: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後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徐夤:荆楚南来又北归,分明舌在不应违。怀王本是无心者,笼得苍蝇却放飞。
温会:危轩重叠开,访古上裴回。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姚向:秦相驾群材,登临契上台。查从银汉落,江自雪山来。
司马光: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仪、秦、衍最著。
苏轼: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影视形象:
1977 电影 《屈原》 张铮
1997电视剧 《东周列国·战国篇》 林京来
1999 电视剧 《屈原》 舒耀瑄
2011 电视剧 《大秦帝国之纵横》 喻恩泰
2015 电视剧 《芈月传》 赵立新
2016年 电视剧 《思美人》 李雨轩
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经典台词
1.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2.青史只论成败,不问因由。
3.流水已逝,心境非昨,如何能以今日之志,重蹈昨日覆辙?良禽固然择木,也需持节自立。朝秦暮楚,终将自毁。
4.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只是强者的光环。
5.“季子,可要改弦易辙?”
“不。初衷无改。”
“不后悔?”
“不后悔。”
“吃得苦?”
“吃得苦。”
“受得辱?”
“受得辱。”
“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6.脱胎换骨,岂在皮囊?
7.不移 不易 不离 不弃
8.能者上,庸者下,不能者退,自安者,败于懦弱知足者,败于无知,大争之世,唯以实力见长,当今之世,唯学为正道,自应坦然受之,努而习之,虽有败,更有苦,甚者辱,如因不堪受其磨而弃之,以乐其好而逐其他,虽能乐己,中有所得,确若沧海之有其宽而略之其深,终不能纳百川,济万物。如与他人比肩,少之其实,更乏其心。故自安者,败在心之弱也。
9.自学之始,自应有居安思危之觉,不因其学满,而停之,进而骄其学,视人不如己,视学为无物,曾不知,桃李满天下,尔等只是沧海之一粟,而己竟不知强人之所在,如若比肩,耻笑在先,其心也蠢。故曰,知足者。败于无知。大秦之强,唯法适从,六国各异,虽华而绚丽,然非正道,此中虽有变法者,然有自安者,知足者,终不能成,沦为鱼肉。吾辈为学,竭尽其力,不可留余心,妄图安之,虽有成败,却磨其心,为学之本却在于此,正心而矣,痛而持之,如若大秦,纠纠不倒,横扫六合,何乐而不为。
10.权力功业如战场,历来不以德行操守论人。
11.所谓帝王天赋,根基所在便是有别于常人之心的天下之心。你可以说这种天下之心是冷酷,是权欲,是视平民如草芥的食人品性;但你仍然必须承认,领袖天下的帝王之心真的是不能有常人之仁;或者说,帝王仁善不能以常人之仁善表现出来。毕竟,帝王必须兼具天下天下利害,不能有常人的恩怨之心。若如常人仁善,那确定无疑的是,他连一个将军的不能做好,遑论帝王哉!
12.强力乃国家之本,德行乃为政之末。
13.遇到大事,作为leader,不要急于开口,先听听其他人的想法。尤其遇到和他人意见相差很大的时候,更要静下心来。
14.对手实力强大,却按兵不动,必有隐情。一个大的组织,没有内乱,很难崩溃。要谨防对手策动内乱。
若有内乱的可能,必须马上找出产生内乱的最大可能是什么?谁?为了什么?
15.以义行之,则公器化为私道。不韦执拗于“义本”,则是以风尘商旅之道求权力公器之道。不容些许负义之行,于公器之道实为偏执。以此心入仕途,终将大毁也!
16.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可为何秦据渭水数百年,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府库财货日见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为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而眼下秦国,五无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秦昭王当政不久,列国展开一系列兼并战争。秦国看准时机,先与齐连横,攻略魏国大片土地。由此,战国到了秦齐赵三国并强阶段。此时秦国国内,穰侯魏冉擅权,宣太后掌政,秦昭王王权旁落。此时,局势对秦国十分有利:纵横家苏秦与燕王秘约赴齐间齐,以灭齐为目标“死间”齐国。面对国内政治困局和国外有利机遇,秦昭王毅然起用范睢,逐魏冉、废太后之权而恭养之。同时,与苏秦合谋,举兵攻破齐国。秦昭王遣将白起,相继在伊阙、郢都、华阳、长平发动四大战役,歼灭了韩魏齐楚赵百万以上兵力,使秦与列国消长发生了根本转折。自此,秦国崛起
角色介绍
宣太后
演员 宁静
秦宣太后芈八子,嬴稷的母亲,野性狂放,热情率直,她是一个重情而率性的人,行事风格大胆出位,与嬴稷的母子之情错综纠葛,她在观察列国政局变化中,一面教化儿子赢稷,一面受到心智磨练,获得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以辅佐儿子治理国家。
嬴稷
演员 张博
秦惠文王与芈八子之子,童年离秦质燕,他儿时在他国多年,少时返秦执政,治国进取之心比其父亲更急更甚,于是便有了诸多躁动之举,不过嬴稷毕竟聪慧,他在诸多成败中,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成长,君王资质渐渐厚实。
白起
演员 邢佳栋
秦国军事将领,秦惠文王时入伍为士卒,战争实践中,渐渐对兵事炉火纯青,被称为“战神”,嬴稷执政期间,渐渐对白起委以重任,他们在长期的秦国对外战争中建立起非同寻常的兄弟之情,在长平大战后获赐自裁。
魏冉
演员 赵纯阳
宣太后之族弟,秦国之相。当年随宣太后入秦,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他拥立了秦昭王,嬴稷初政时屡立功勋,凭着是昭王舅父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后遭昭襄王贬黜。
范雎
演员 吴连生
秦昭襄王时担任秦国丞相,其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他初入秦国,便建议秦王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此后主张“远交近攻”,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后因馋言白起,亲信郑安平兵败投敌而失宠。
赵括
演员 张译文
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困于长平。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芈原
演员 杨志刚
即屈原,楚国人,一个飘逸的大才子,本身很有才情,吟诗作对,挥洒激情。作为政治家,他提倡“美政”,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相关资讯:《大秦帝国之崛起》遇最难台词 张博再演帝王“脱层皮”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第三部作品,《大秦帝国之崛起》暌违多年终于与观众见面。该剧由丁黑执导,张博、宁静、邢佳栋等主演,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一经播出就被观众大赞是良心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更高达8.7分。曾在《孙子大传》、《新三国》等历史剧中扮演过帝王角色的张博再度称王,他饰演的秦昭襄王年龄跨度从二十多岁一直到七十多岁,颇有层次地演绎出赢稷传奇浮沉的一生。近日接受信报专访时,张博表示这部戏的台词之难曾吓跑了不少演员,而这也是他演戏以来遇到的台词最难的一部戏。
挑战超长年龄跨度
《大秦帝国之崛起》根据孙皓辉同名系列小说《大秦帝国》系列第三部《大秦帝国之金戈铁马》改编,拍摄于五年前,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续集。《崛起》承接上部剧情,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雎辅佐下,弱六国、纳九鼎,拉开多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幕的故事。
虽然之前多次演过帝王角色,但张博坦言这次的挑战最大,“这个角色是很完整的一生,其他的角色都没有这么完整。秦王是一方之霸主,不仅为秦始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是第一个拉开了一统序幕的君王。这个角色我从二十多岁演到七十多岁,这么大的跨度对我来说是挺有挑战的,展现了怎么从一个熊孩子成为一个雄主,因此每个阶段的演绎都要把握准确。”张博之前对秦国这段的历史了解不多,但看完剧本之后却深深地被吸引,也为塑造角色做了大量功课,查阅了《史记》、《秦本纪》等众多史料,“最早导演就鼓励我说,能把这个角色演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演戏以来遇最难台词
不同于那些横行于市,充斥着替身、抠图、配音的偶像古装剧和玄幻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是一部真正的历史正剧,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考究,不仅台词都是大段大段的文言文,更全部要求现场收声,而这样的高要求也吓跑了不少演员,“最开始读都读不顺,好多字还不认识,词太难了,而且要说出里面的意思,又是同期声,念都非常难,更别说背了。导演也说,因为台词太难都找不到演员。我之前从来没有因为说话紧张过,当时我觉得自己都要撑不下来了。”
不过在张博看来,台词越难,演下来了,才能体现演员台词功底和功力,他也愿意挑战并证明自己,“我的方法就是理解剧情和故事,之后就是用功,用功再用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在我的演艺生涯中,到今天为止,台词最难的就是这部戏了。”
与宁静合作火花四溅
从零下15摄氏度拍到零上50摄氏度高温,背台词背到脱发,长达五个半月每天只睡一到两小时……“人都脱了层皮”是张博用来形容拍这部戏的最大感受。虽然这部戏拍摄于五年前,张博谈及印象最深的一场戏仍然记忆犹新,“最难忘的是赢稷老年的时候,杀白起的那场戏。那场戏我记得拍到凌晨三点半,拍了20遍。因为白起和赢稷的关系,在老年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又是哭戏,又是重场戏,所以无论从表演、体力等各方面都把我累疯了,最后我是被轮椅推出来的。”
当时只有29岁的张博是全剧主演中年纪最小的,与“宣太后”宁静有着众多对手戏,在王权上展开拉锯战。张博笑称跟静姐是一见如故,戏内合作火花四溅,生活中关系也特别好,“宁静演的芈八子真心疼爱自己的儿子,真心想让儿子成为真正的秦王,她是真爱。”
题材中偏爱历史正剧
都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其实光就颜值来说张博虽不是“小鲜肉”,却也算帅哥一枚,还被一些网友评价说某些角度有金城武的神韵。尽管也拍过不少现代戏和革命题材,但张博最偏爱的却一直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历史正剧,这也让他到现在还处于“认得出脸,却叫不出名字”的尴尬状态。但张博似乎没有一点妥协的意思,虽然他也承认现在市场上的历史正剧越来越少了,更会因此感到无奈和困惑。不过如果遇到合适的角色,张博说也不会排斥其他题材,但那份坚持不会变,“因为我是一个演员,还是希望踏踏实实拍戏,接拍一些良心剧,呈现出来的角色让观众喜欢和认可是很重要的。”而他今年的工作排得也很满,眼下正在拍《琅琊榜2》。
出道多年演了那么多戏,张博说如果问他哪部戏演得最好,他总是会说“下一部”,“其实戏都是遗憾的艺术,但是年龄不等人,我29岁演的就是29岁的东西。发挥的好与坏,只能让观众去评定。我今天演一定比昨天演得好。因为人在成长,你的阅历和社会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变化,你对角色的解读也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