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福慧增长经典语录 正文

福慧增长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16 06:59:19

钩头有味抛香饵

棒下无情响旱雷

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古佛由来非女子

慈航到处有婆心

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观空有色西方月

听世无声南海潮

观空有色西江月

听世无声南海潮

观音袖绕菩提路

罗汉松围般若台

光明晃耀如星月

智慧境界等虚空

光明照耀靡不及

智慧增长无有边

广辟离尘清净道

永耀众生智慧灯

广大寂静三摩地

清净光明遍照尊

广大智慧无所碍

自然觉悟不由他

广大自在神通力

最上无垢深净心

海到无边天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蒿棒不劳鞭快马

旱雷正好醒聋人

好依水草寻牛去

不种梧桐免风来

合掌遍大千世界

回头成丈六金身

何时方得疑情破

今日才知猛火寒

何曾有梦幻壳子

直下是生死关头

何曾有些子气息

即此是满地风光

恒以大音宣正法

当念本愿度众生

忽略中不可放过

见得到即便承当

胡饼汁流糖满地

衲头线断雪成球

蝴蝶泉旁蝴蝶飞

罗汉塔上罗汉笑

护持众戒到彼岸

成就无畏为世雄

护得无忧安隐乐

示我真乘解脱门

护诸苦厄如父母

决定利益无怨亲

花下聆经清有味

水边契道静无声

黄金殿上三尊佛

白玉炉中一点心

悔不尽千差万错

悟透了后果前因

悔难追事当头戒

悟过来人放步行

慧剑常悬断恩怨

智舟谨驭明进退

慧炬炽热照六道

慈悲喜舍济四生

活蛇不咬空心铁

快马难追躲懒人

迹显寒坑灵万古

寺名岩头祀千秋

即佛即心圆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几人出世能忘世

顾我居山且话山

既开门不须扫迹

没有路要会转身

既升堂更应入室

再进步方可登楼

既已有缘投白社

不妨错认作青山

间中自觉心无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剪一片白云补衲

留半窗明月看经

翦一片绿云补纳

留三分皓月看经

见佛自在生欢喜

发心回向趣菩提

见相此中无四相

说心何处有三心

见犹离见见弥陀

生本无生生西方

剑若露锋如木杓

波还成水是金针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教布中洲先果报

法传西域贵慈悲

教化无量众生海

安住一切三昧门

皆悉勤修普贤行

恒不忘失菩提心

结角罗纹多逗漏

生擒活捉是神通

解了世间犹若梦

灭除障垢无有余

解了诸法犹如响

化异众生无有边

解脱门开谁肯入

浮生梦觉自知归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金炉不怕千年火

银烛长明万户光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净地有物僧不扫

空门无缘客自关

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静讽华严无九九

密参玄要有三三

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

静去梵宫瞻日月

闲来殿阁度春秋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具足护持清净戒

方便启导众生心

具足修习诸功德

朗然开悟大菩提

觉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远自心求

觉悟无量生死行

逮得不退智慧门

觉悟一切诸放逸

圆满无上大菩提

觉心清净原无染

大度宽弘乃有容

开发众生智慧海

得见如来清净身

开示净妙人天路

常起广大慈悲心

开示甚深微妙法

发起广大菩提心

开示众生见正道

犹如净眼观明珠

看看世事摇摇手

想想人情点点头

看来金屎元无别

唤作平常转不亲

客至莫嫌茶叶淡

僧居不比世情浓

苦行无法难正果

自心反观始察机

苦雨滴穿阶下石

烈风吹散岭头钟

傀儡场中无我相

须弥顶上有吾家

来世怕为双角兽

此生不作两头蛇

览镜知惭宏宝训

规今师古振禅林

老屋檐下雨成帘

佛门堂上石作花

乐以忘忧真智者

心能转物即如来

离苦海经书作渡

登天堂佛法为津

力尽时抚膺问二

磕着处拍手呵三

两龙争壑那知夜

一石横空不度人

疗饥热煮埋头芋

寄梦寒栖入骨山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了心莫执此心是

说法谁知诸法如

了知法性皆无碍

于诸梵行悉坚持

捩转面皮不见我

掀翻沧海更无天

临济不辞三顿棒

芝公只有一茎虀

灵境但窥天一线

飞梁高跨石千寻

灵鹫向云中隐去

奇峰自天外飞来

灵山我数阿罗汉

佛海人参大肚僧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令人难思清净法

长生无量欢喜心

令生深信入佛智

普现明灯照世间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龙腾万里风千仞

香象渡河虎过溪

龙游玉峰山势秀

潭流环海水源长

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落叶难将铁帚扫

残冰好把热油烹

颟顸中靴里动指

唧溜处水上打球

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满足一切大愿力

速成无上佛菩提

门前只许堆黄叶

屋上何妨滚白波

门迎瀑布千寻水

地接江郎一簇山

梦回平生已而立

惮破天道过不惑

梦中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米沙只恐淘难净

盐酱将妨少着些

面壁不知苦中苦

惮心已去山外山

妙应宏施无畏力

圆通广运大悲心

愍念一切众生海

兴起无量大悲心

名利悟破真人性

生死看透是如来

名山超五岳从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明月清风呈祖意

远山近水寄诗怀

明月清风留客醉

白云流水伴僧闲

明月送僧归古寺

清风吹雨入山林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莫道鼻头无两孔

不妨胁下有三拳

莫道别有个见处

须知元无此话头

莫教已落声尘后

须在未拈馆枚前

莫认化城为宝所

更翻贝叶证菩提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暮鼓晨钟破万籁

经声佛号贯三教

暮鼓寂时林愈静

晨钟响处山更幽

闹中不见猿猴彰

静处能闻鼯鼠声

能立无上正教法

常为世间良福田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能学如来之妙慧

而于众生起大悲

能以妙慧善安住

为度众生普现身

能于众生施无畏

普使世间得大明

拟思量错过性命

才撇下打破牢关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念泯则相相离相

达真乃心心印心

念念示现成佛道

种种方便化众生

抛撇中拈来半点

重叠处藏去三分

泡影乾坤见宝相

色香世界幻空花

蓬莱何须觅海上

岁月最宜度山中

譬如法界无分别

恒以智慧悉了知

平湖印月开宗镜

远树来风度晚钟

破笤篱捞无米饭

细蒿棒打不行车

菩萨苦行无与等

如来神力遍十方

菩提树千年不老

罗汉松四季长青

普度众生登净土

照空五蕴证菩提

普渡众生先渡我

不念弥陀更念谁

普化众生令解脱

不著一切如虚空

普净福海除众苦

广说佛道悟群生

普离一切诸烦恼

专求最胜佛菩提

普令众生得法喜

犹如满月显高山

普灭众生烦恼热

恒演如来寂妙音

普使受持清净戒

应当速发菩提心

普事一切善知识

志求无上佛菩提

普雨法雨润一切

难行苦行为众生

普作群生功德藏

恒演如来寂妙音

七高八低瞥一地

百丑千拙挛二拳

七座浮图庥两浙

千般手眼靖三千

崎岖世味尝应遍

寂寞山栖老渐随

岂有三涂能着脚

实无一物可当情

起大愿云周法界

以普贤行悟菩提

千峰林影帘前月

四壁波光镜里天

千山耸翠悲心起

万壑奔流慧眼开

千嶂云山凭我隐

五湖风月有谁争

千嶂云山围佛界

四时风月入诗囊

巧把尘劳作佛事

善行方便度群生

巧机锋联出世教

妙观察对入人伦

切莫唤作功夫好

你曾领得条令无

勤行精进无厌怠

善了境界起慈悲

勤修利益众生道

安住增长净戒中

勤修三昧无二相

调伏众生遍十方

青狮竟忍长相睡

龙烛奈何久不明

倾湫难湿袈裟角

张口须吞栗棘蓬

倾崖喷壑双龙斗

滚雪惊雷一脊寒

清修风景千年在

江海烟岚一笑开

穷子器中无粪橛

世尊手内有花枝

全不管青山苍老

但消受白日虚闲

绕座法轮明宝月

盈阶甘雨散华天

人道乞儿箩易满

我云饿虎嘴尤尖

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清闲暗诵经

人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人生犹似西山日

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

人世太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人无卓识名难著

士有精诚志竟成

人心清静无私念

世界自然现大同

日绕长林开北牗

春回众壑护禅枝

如幻如梦离分别

无垢无碍同虚空

如将布袋罗三藏

定仗瑜伽宁一灯

如来说庄严佛土

菩萨无住相布施

如来为说广大法

汝等应生欢喜心

如月清凉被众物

以法滋味益群生

汝常护持清净戒

我为演说大悲门

乳儿若不逢慈母

猛虎安能咬大虫

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入铁三分拳有力

拦空一画棒无痕

入座烟岚铺锦绣

隔帘云树绕楼台

若不拈将泥弹子

安能吞个铁昆仑

若还跳圈子不出

安能把法界全收

若是不知末后句

这回须下顶门针

若是个金毛狮子

何必问碧眼胡人

若说有禅心似块

必须无影月才明

若要跳过潼关去

必须把将公验来

若作个乾无事会

定遇着旁不肯的

三餐不忘农夫苦

一饭难酬佛祖恩

三层座上无尊佛

十八贤中有个人

三根普被修净业

九品莲座现社前

三径黄花秋雨外

一林红叶晓烟中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扫地岂是般若体

闻雷方识祖师禅

僧去不留三片瓦

客来只供一坛檀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山峰且有飞来悔

泉水偏从冷后传

山间日月自来去

天际浮云无是非

山门景致松千树

衲子家风草一茎

世界在蚊子眼里

宝珠产粪草堆中

世情涤尽山常瘦

佛性空时火亦寒

世事沧桑无限感

人生梦幻有谁知

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世态炎凉唯一笑

余怀坦白故常开

世味不如书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示现生老病死患

舍离贪欲嗔恚痴

示现诸佛深妙法

开发众生菩提心

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无二心

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是佛非佛何为佛

本性无性便是性

是故精勤持净戒

不著尘垢如莲华

誓救众生无退怯

不著一切如虚空

誓修普贤清净门

即发菩提广大心

誓愿勤求一切智

普遍发起大悲心

手毒常携敲虎棒

眼花不看牧牛图

鼠粪也能题玉馔

凤毛不用补蓑衣

蜀地当归无一剂

镇州萝卜有三斤

竖起脊梁立定脚

拓开眼界放平心

数椽不厌居松顶

六月还须坐火边

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水底有天悬日月

空中无地现楼台

说道生心无住着

果然见相有皈依

说法现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尽欢颜

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说心性便是恶口

离尘土那有青山

说诸佛法非佛法

无二文殊是文殊

私藏饮食三铁棒

未供先用九铜槌

四壁岩花开太古

一行雁字写初秋

四无境界真智慧

三有世道假慈悲

—寺铃鸣彰七塔

千声梵呗荫四明

寺破只宜藏古佛

山深安得有忙人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速疾增长无碍智

普遍发起大悲心

虽不曾错下注脚

亦岂可执定锋头

虽无结角下手处

自有瞥地转身时

随顺诸佛真实教

增长众生清净心

随众生心而化诱

示甘露道使清凉

随众生心说妙法

以普贤行悟菩提

所演妙法无穷尽

唯有诸佛能证知

塔影圆明清净地

钟声响彻夕阳天

谈心只许高人一

合掌尝参古佛三

檀信皈依增福慧

山门清静绝非虞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1.佛语经典简短语录

2.佛语经典简短语录(3)

3.

4.

5.佛心慧语经典语录

6.2016经典简短搞笑语句大全

7.

8.

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下面是佛家经典

佛家经典语录精选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着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佛家经典语录精选

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2、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3、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5、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6、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7、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8、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10、佛典里说,慈,既是予乐。悲,既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11、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12、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13、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14、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15、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6、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7、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18、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19、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0、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2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2、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23、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2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5、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2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28、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29、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30、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31、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32、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33、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4、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35、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36、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8、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0、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41、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42、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43、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44、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45、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46、世上最多人信奉的宗教不是基督教,不是佛教,也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名利教」。但许多人信了,并不快乐。

4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5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51、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52、当你找到了殊胜圆满的法,还必须经过善知识的指点,有程序,有次第的去修。

53、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54、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55、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56、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7、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58、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5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60、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经典禅语慧心句子

1)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3) 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4) 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

5)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6)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8)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9) 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10)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11) 爱到浪漫,是刚开始。爱到痛苦,是要分手。爱到平淡,就该结婚。感情发展到不同时期,就要做不同事。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和甜蜜,真正能长伴你身边的,只是慢慢老去的熟悉。

12) 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13)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14)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5)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16)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经典禅语慧心句子

1)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2)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4)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5) 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浪淘沙》

6)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7)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8)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9)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10) 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大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村上春树

11) 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2) 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13) 愿所有的众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14) 一切皆为虚幻。

15) 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经典禅语慧心句子

1) 有时候给的承诺,不如不给,因为你给了没实现,比没给更伤人。

2) 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

3) 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4)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 歷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读歷史不是研究学术,而是要看看各个朝代兴盛、灭亡的原因,对於善恶、因缘、果报,人情事理之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要通晓世出世法才能弘扬佛法、护持佛法,否则往往做出毁谤正法、破坏三宝之事,自己还不知道。

6)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愿您新年里福慧双增,破除烦恼,法喜充满,吉祥如意。

7)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8)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9) 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10)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2)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13) 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1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15) 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16)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17)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