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掌中之物语录如果她要杀我 正文

掌中之物语录如果她要杀我

时间:2025-05-19 05:05:59

练习:

河中石兽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第二部分: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

C、不亦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1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⑴谓其人曰(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14、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之⑴: 之⑵: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之: )

15、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⑵苗则

1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研讨与练习:

课文原文: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投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二、导语 :幻灯片出示(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解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三、教学过程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

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 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 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

(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 (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 (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 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

(1)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 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 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 拓展阅读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

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史记·廉颇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军固壁不战 壁: 军营 营垒

B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合变: 兵法

C 妾得无随坐乎 随坐 引别人犯法而被牵连获罪 D 悉更约束 约束 规章制度

2、下面各项完全表现赵括纸上谈兵,自以为是的一组是( ) ①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②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③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④ 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⑤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⑥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五、2004年桂林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 意义: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译文:

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8.B

9.“辟”通“避”意义:躲避(全对才给分)

10.D

11.①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认识 ②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句式和关键词“非、是”、“莫、贵”翻译对才得分。

12.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

13.万事莫贵于义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六、2005年宿迁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参考答案:

7.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七、2006年广西省河池市

鱼我所欲也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受任于败军之际

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凡 可 以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9、翻译句子。(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 。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7、B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

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

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八、2006年浙江省金华卷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

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

20.(1)通“避”,躲避。(2)丢掉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22.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23.略(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

电影西游伏妖篇台词

1) 陈玄奘:“孙先生你觉得我扮女人怎么样?”孙悟空:“陈先生请自重啊!”

2) 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3) 王者一出,全无敌!

4)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 小姐,需要帮忙么。需要。怎么帮。走开。好。

6) 渔妇:“你死过老公吗?我问你死没死过老公?!”陈玄奘:“大姐,你相信我,我真没死过老公!”

7) 你们要不要脸!请你看完再说,也请你不要捅我!

8) 我嘴吃这个鸡腿,但是我心没有。你嘴上说不爱,但你的心爱。

9) 段小姐:女孩子闭上眼睛就是要你亲她啦。

10) 你吹牛吹大点啊!

11) 四大“美人”之一:“你怎么不早说呢?”

12) 我是空虚公子,不是肾虚,我是肾虚,不,不是我肾虚,我肾虚公子。

13) “小姐要不要帮忙?”“要。”“怎么帮?”“走开。”

14) 陈玄奘: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15) 空虚公子:“这位要饭的是?”陈玄奘:“我也是驱魔人。”空虚公子:“看得出来,给点饭!”

16) 孙悟空:“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砍了三天三夜,眼睛都没眨一下!”陈玄奘:“你眼睛不干吗?”孙悟空:“我TM说我杀人不眨眼,你TM问我眼睛干不干?”

17) 给什么奖都好!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唐三藏(吴亦凡饰)带与三徒踏上取西经之路,表面上一片和谐但其实却暗中互相对抗,面和心不和。经历一连串的捉妖事件之后,师徒开始互相体谅到对方的苦处和心结,终于把内部矛盾化解,同心合力成为无坚不摧的驱魔团队。唐僧举掌蓄势待发,目光坚毅,手掌呈出掌攻击的姿势,也令人联想到此前预告片唐僧所说的如来神掌。

角色介绍

孙悟空

演员 林更新

孙悟空头戴金箍,手握金箍棒扛肩,威风凛凛意气风发。

朱悟能

演员 杨一威

猪八戒则十分自恋,手持粉饼补妆,极为在意脸上的妆容。

九宫真人

演员 姚晨

一位雌雄莫辩的国师,九宫真人凝神细思,白衣白帽,目光深邃、气宇轩昂。

小善

演员 林允

小善是个很天真善良、面容清秀,充满仙气,能歌善舞的歌姬。

沙僧

演员 巴特尔

沙僧面露凶光,挥拳向前,杀气冲天。

沙僧的形象也与此前曝光的造型有所变化,头部变得更加肿大,越来越接近鱼怪的原始设定。

戚秦氏

演员 王丽坤

戚秦氏妩媚妖艳,杀气重重,目光中显露杀气。

古怪国王

演员 包贝尔

一个有点“神经病”、脾气的古怪国王。身着异域特色服装,头上带着一个已经歪了的皇冠,双眉紧促,眉头上点着两个大大的“媒婆痣”,一脸紧张、焦虑。

相关资讯:《西游伏妖篇》票房高达14亿元“西游记”成国产片第一超级IP

一个和尚带着一只猴子、一头猪、一个水怪和一匹马冒险的故事,从诞生之日起,就令国人津津乐道,并无数次被搬上大银幕。《西游记》原著作者吴承恩可能没想到,他在五百多年前写的这部古典小说,如今已是中国电影人最钟爱的IP,几十年来被改编了40多次。《西游伏妖篇》目前票房已达14亿元左右,也当仁不让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

头号IP

一大波西游故事正在路上

2013年《西游降魔篇》、2014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万万没想到:西游篇》、2016年《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7年《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根据西游故事改编的影片多达40多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有《西游记之女儿国》《悟空传》等片将与观众见面。有人说“西游记”已成为国产片第一大超级IP,这话毫不夸张。

近年来西游题材电影的井喷,要从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说起。该片以12.4亿元票房成为当年国内票房冠军,并以颠覆造型、魔幻场景和重新解构的故事,为电影人改编西游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此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关于师徒四人的影片上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双双破10亿元,让郑保瑞一跃成为国内票房最高的导演之一;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以近10亿元的票房成为最成功的国产动画;今年春节档四部大片中,有两部都与西游题材相关,且都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成绩。

未来,还有一大波取经四人组的故事正在路上。根据网络小说《悟空传》改编的同名电影将于今年暑期档上映。郑保瑞执导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已经提前锁定2018年春节档的席位,另一部主演阵容尚未公布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奇孕记》也已定档明年2月。此外,还有两部名为《新西游记之大战女儿国》和《春光灿烂猪八戒之情迷女儿国》的电影已经立项。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目前也有《齐天大圣之真假美猴王》《金箍棒传奇4:真假美猴王》《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三部影片立项。

动画片方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新作《大圣闹天宫》已在拍摄之中。郑保瑞“西游”系列影片的主要出品方星皓影业也已将动画电影《西游记之人参果》立项。星皓影业总裁王海峰透露,在未来的15年里将会总投资35亿元,以平均每两年一部的速度连续推出8部“西游经典文化系列品牌电影”。

资本逐利

拍西游故事票房成功率高

小说IP这么多,为啥只盯着西游?观众缘好,成功率高,市场永远追逐最赚钱的IP。回顾2013年以来较受关注的西游电影,每一部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周星驰两部《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自不必说,郑保瑞两部西游系列电影累计票房高达22亿元,就连被认为屡拍烂片的刘镇伟,也凭借一部炒剩饭的《大话西游3》轻松取得3.6亿元票房。

国内观众对西游故事的喜爱让资本乐于跟风这一古老而常新的IP。“唐僧师徒四人位居中国文化最知名的人物形象之列,家喻户晓,奇幻色彩浓厚,做成神话电影基本都会成功。”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说,西游题材影片想不扎堆都难。

从创作角度而言,传承数百年的经典作品也非常适合多次改编。《西游记》的版权早已过期,不用支付巨大的版权费用,省钱的同时又能随便改编,不必担心版权纠纷。“与其他小说相比,西游故事是神话题材,创作诠释的空间比较大,不像三国、水浒都是写实题材;与其他神话志怪故事相比,西游又比《封神演义》《山海经》《聊斋》的群众基础更广泛。”编剧冯元良认为,改编西游故事没有固定的思路和方向,只要最终成片能自成体系,把故事讲圆了,并且有自己的审美,就足以称作好的改编。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无厘头风格的《大话西游》、暗黑魔幻风格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还是郑保瑞主打特效的系列电影,以及另起炉灶重新诠释美猴王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都是对西游IP的成功再创作。

扎堆取经

原创剧本匮乏投机取巧多

不过,唐僧师徒取经故事虽然观众喜闻乐见,但真正要拍好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业内人士认为,想忠实原著,势必要有一流的美术和特技;想颠覆原著,成熟且精彩的创意和剧本则是必要条件。这两种方向,不论哪一条对国产电影来说都是挑战。

2014年曾传出百度CEO李彦宏要与好莱坞合作拍摄3D动画《悟空》的消息,但三年过去了,这一消息再无下文。曾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成功塑造出孙悟空经典形象的六小龄童,多次宣称将带领主创拍摄电影版《敢问路在何方》,并且将与好莱坞派拉蒙影业合作拍摄。他还透露,这一项目已筹备30多年。然而,该片啥时候能投入拍摄,至今还是个谜。

从某种角度讲,《西游记》之于中国电影,类似《魔戒》《哈利·波特》之于好莱坞。“中国要想拍出像《魔戒》《哈利·波特》那样的奇幻经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影评人云飞扬认为,按照国内目前的电影工业水平,无论是剧本模型还是科技水准,拍出一部奇幻佳作,都还有相当大的难度。“《西游记》文本都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从传说、话本到小说,由数代人在不断将它优化。现在的剧本几个月就写完了,能跟打磨数百年的名著相比吗?”

此外,抓住西游这个IP不放手,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产电影在创意和原创剧本上的匮乏。“好的原创剧本太少了,影视公司在项目上又追求快,《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很多公司就想投机取巧。”华夏影业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说,结果导致西游题材影片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电影《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赏析

2.电影《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

3.《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赏析

4.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赏析

5.《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

6.西游伏妖篇台词

7.

8.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

9.电影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

10.周星驰电影《西游伏妖篇》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