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事的秘诀是举重若轻,说话的秘诀是条理分明,修行的秘诀是平常用心,持戒的秘诀是真实不虚,禅坐的秘诀是忘失时空,念佛的秘诀是心口皆佛,睡眠的秘诀是无所罣碍,弘法的秘诀是慈悲结缘,认错的秘诀是要有勇气,读书的秘诀是明事明理,健康的秘诀是少吃多走,人我的秘诀是你对我错,精进的秘诀是为己而作,法喜的秘诀是放下自在。
2、智慧由内心增长而得,悔恨由外境过失而生。
3、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4、蒸气是雨水之因,有蒸气之因,才有雨水之果;理想是现实之因,有理想之因,才有现实之果。
5、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6、真君子辞富不辞苦,真君子忧道不忧贫,真君子知义不知利,真君子成人不成己。
7、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8、愚痴邪见即是自造恶业;懒惰懈怠就是自毁前程;自怨自艾终究于事无补;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坏事。
9、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
10、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11、一切事业的成功,端赖人和的沟通;沟通人和的要点,必须彼此的互重。
12、一等店员:老少无欺,顾主第一;二等店员:认真负责,服务亲切;、三等店员:态度冷淡,爱理不理;劣等店员:见到客人,就像债主。
13、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谓「英雄只怕病来磨」。其实,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佛教讲「修行人要带三分病」,有时身体上的病痛,反而能增长道心,成为学佛的增上缘。
14、严谨不怠的心情,是穷究真理的最好良伴;积极磊落的态度,是追求善美的理想友侣。
15、学习生出巧妙,服务生出慈悲,相处生出尊重,结缘生出欢喜。
16、我们可以到深海里找到宝藏,我们可以到沙漠里采到油矿,我们可以到废墟里挖到古墓,我们可以到人群里寻到缘份。
17、威仪中有佛法,佛法中有庄严,庄严中有慈悲,慈悲中有欢喜。
18、探究前世的宿命,不如把握眼前的善缘。追查来世的因果,不如谨慎当下的行为。
19、恕己一过,则万过必因之而生;从人一善,则万善必由之而起。
20、受教者,应如「虚空」接纳一切,方能容受真理;施教者,须像「虚空」无所不相,才能同事摄受。
21、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2、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3、施恩不望报,受怨不计较,此中宽大了多少怀抱;忍不过时,着力再忍,受不得时,耐心再受,此中消除了多少烦恼。
24、舍不得财,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舍不得施,不能为善人;舍不得放,不能为智者。
25、荣耀来到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我慢的高墙会隔绝自己的视野。烦恼临头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瞋怒的火焰会焚毁自己的功德。
26、日有升沉起落,故有晚霞余映;月有阴晴圆缺;故有皓月当空;人有悲欢离合,故有聚散情缘;世有苦空无常,故有真理示现。
27、人生有努力向前的时候,也要有退后自省的时候。世界很宽阔,当提起则提起,当放下则放下,果能如此,何等自在!
28、人生要以退为进,退后的人生更宽广;经济要以无为有,无求的经济更富裕;生活要以忙为乐,忙碌的生活更充实;事业要以众为我,众人的事业更伟大。
29、人生七十才开始,慈心悲愿无了时;人生七十古来稀,立功立德无量寿。
30、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或许有不少失败的纪录,但是最后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有信心、有力量,每一个人都能从失败中成功。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时的失败无关闳旨,只要我们肯汲取经验,再度出发,必有开创新局的一天。
31、念佛,要念得轻安愉快;参禅,要参得放旷解脱;生活,要过得圆满自在;弘法,要宏观宇宙全球。
32、莫与积聚人争富,莫与进取人争贵,莫与矜饰人争名,莫与狂傲人争礼,如此,则是明哲之人矣!
33、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工程师。不要小看自己的潜能,如果能自许「不要做焦芽败种」,则不但自己获益无穷,也能令整个社会蒙受利益。
34、立身,要立万世不败之身;做人,要做千秋不朽之人。
35、君子与小人如何分别?君子能自制,小人不能自制;快乐与烦恼哪里分别?快乐能分享,烦恼只能独尝。
36、会做事的人将事情做「活」了所以能越做越大,会下棋的人将棋子下「活」了所以能全盘皆赢,会撰文的人将文字写「活」了所以能感动人心,会讲演的人将道理讲「活」了所以能引起共鸣。
37、皈依佛,点亮心灵灯光,为自己建设了电力公司。皈依法,储蓄甘露法水,为自己营建了自来水厂。皈依僧,长养菩提花果,为自己开发了良田土地。
38、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
39、佛陀的主张是超越神权的控制,掌握自我的命运;净土的理念能达到生权的理想,建立平等的国度。
40、烦恼如水,沉溺在烦恼大海中,能挣脱出来,即是得度。常云:「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别人度我们只是一个因缘,真正能度我们的是自己。
41、凡事深思熟虑,有计画,则事半功倍;凡事轻慢草率,没计画,则事倍功半。
42、对世间五欲要能放得下,对真理信仰要能提得起,对自己发心要能信得过。
43、动,是人生的意义;动,是生命的活力。因为有动,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能向前、才能活跃、才能学习,才能参加他人的行列;能与大众同行,自然能得到大众的资助。
44、当出口伤人时要沉默,当流言中伤时要不理,当对方无理时要容忍,当别人受难时要体恤。
45、从忍辱中去除无明,从作务中培养福报,从修福中增长智慧,从感恩中获得快乐,从参禅中解脱自在。
46、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7、禅,如山中清泉,洗涤心灵,沉淀尘埃;禅,如青天白云,飘流四方,任运逍遥。
48、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事,常常让我们很无奈。与其伤心流泪,不如从容面对。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看的淡一点,伤就会少一点。
49、爱语如和谐的音乐,微笑如盛开的花朵,善行如浊世的清流,真理如久旱的甘霖。
50、「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做人须自我要求,不能只会要求别人,在谦恭礼让中,可以结一份好缘。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
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4、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5、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6、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7、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8、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9、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10、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11、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1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13、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4、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1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16、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17、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18、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9、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2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3、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24、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25、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6、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27、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28、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9、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30、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31、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2、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3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34、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35、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36、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37、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38、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39、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0、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41、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42、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4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44、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45、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48、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4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50、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51、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52、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5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5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5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57、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58、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9、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60、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61、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62、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63、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64、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66、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7、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68、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9、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70、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7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72、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7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7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75、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76、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77、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78、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79、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80、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