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印度电影人生的语录 正文

印度电影人生的语录

时间:2025-05-21 13:21:25

2、生命如同火车,请上车!

3、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救了我。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

4、人们说同一个胸脯喂大的人就是兄弟。你知道吗?

5、在美国,甚至连苍蝇都在赶时间。

6、至于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全然由他说了算。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若爱他,也必定会怕他,甚至对他有些恨意。

7、我回到了故国,却发现自己就像旅客。

8、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9、朋友啊…孩子们不是画册,你不能随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填涂他们,他不像你,永远都不会像你。但等着瞧吧,他会出色的。

10、可是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11、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12、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的缓慢前进。

13、爸爸常说,甚至连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也会变好。

14、天气暖和,阳光灿烂,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但是没有人游泳,因为他们说湖里有个鬼怪。它在湖底潜伏着,等待着。

15、安拉保佑"我辉映,虽然这句"安拉保佑"从我嘴里说出来有些口不由心。哈桑就是这样,他真纯洁的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16、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17、把两个素昧平生的阿富汗人关在同一间屋子,不出十分钟,他们就能找到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18、如果说索拉博很安静是错误的。安静是祥和,是平静,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钮。沉默是把那个按钮关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

19、哈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呻吟。他稍稍转过头,我瞥见他的脸庞,那逆来顺受的神情。之前我也见过这种神色,这种羔羊的神色,我随即明白:这是哈桑最后一次为我牺牲。

20、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如果今天有人问起哈桑、索拉博和我的故事结局是否圆满,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人能回答吗?

21、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缓前进

22、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23、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24、战争不会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们甚至比和平时期更需要它。

25、那时我才明白,在美国,你不能透露电影的结局,要不然你会被谴责,还得为糟蹋了结局的罪行致上万分歉意。

26、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27、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28、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

29、儿时的美好和友情,因为一个懦弱的疏忽而毁于一旦,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不顾一切地去重新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吗?

30、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31、我跟荷麦拉对抗着整个世界,到了最后这个世界总是胜利者。

32、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33、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

34、时间很贪婪——有时候,他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

35、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36、当罪恶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

37、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38、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39、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己爬上来。

40、我走出索拉博的房间,心下寻思,是否宽恕就这样萌生?它并非随着神灵显身的玄妙而来,而是痛苦在经过一番收拾之后,终于打点完毕,在深夜悄然退去,催生了它。

41、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42、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

43、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得太累了。

44、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45、我觉得自己好像坠入万丈深渊,拼命想抓住树枝和荆棘的藤蔓,却什么也没拉到。

46、我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我只知道记忆与我同在,将美好的往事完美的浓缩起来,如同一笔浓墨重彩,涂抹在我们那已经变得灰白单调的生活画布上。

47、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48、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49、世间太多故事,其实都没有胜者。

50、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51、成为被注目而不仅仅被看到,被聆听而不仅仅被听到。

52、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爬上来。我知道电话线连着的,并不只是拉辛汗,还有我过去那些未曾赎还的罪行。为你,我千千万万遍。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53、最终历史不会改变,宗教也是。他是什叶派,我是逊尼派,他是哈扎拉人,我是普什图人。

54、我把眼光转回我们的行李箱,它们让我替爸爸感到难过。在他打造、谋划、奋斗、烦恼、梦想了一切之后,他的生命只剩下这么点东西: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和两个手提箱。

55、大漠荒草生息不绝,反教春花盛放凋零。

1、爸爸常说,甚至连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也会变好。

2、天气暖和,阳光灿烂,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但是没有人游泳,因为他们说湖里有个鬼怪。它在湖底潜伏着,等待着。

3、安拉保佑"我辉映,虽然这句"安拉保佑"从我嘴里说出来有些口不由心。哈桑就是这样,他真纯洁的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4、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5、把两个素昧平生的阿富汗人关在同一间屋子,不出十分钟,他们就能找到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

6、如果说索拉博很安静是错误的。安静是祥和,是平静,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钮。沉默是把那个按钮关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

7、哈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呻吟。他稍稍转过头,我瞥见他的脸庞,那逆来顺受的神情。之前我也见过这种神色,这种羔羊的神色,我随即明白:这是哈桑最后一次为我牺牲。

8、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如果今天有人问起哈桑、索拉博和我的故事结局是否圆满,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人能回答吗?

9、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缓前进。

10、大漠荒草生息不绝,反教春花盛放凋零。

11、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12、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13、人们说同一个胸脯喂大的人就是兄弟。你知道吗?

14、在美国,甚至连苍蝇都在赶时间。

15、至于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全然由他说了算。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若爱他,也必定会怕他,甚至对他有些恨意。

16、我回到了故国,却发现自己就像旅客。

17、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18、朋友啊…孩子们不是画册,你不能随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填涂他们,他不像你,永远都不会像你。但等着瞧吧,他会出色的。

19、可是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20、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21、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的缓慢前进。

《起跑线》是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起跑线的

起跑线观后感1

《起跑线》是2017年5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明晚西大教育部的儿童剧场要播放的一场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提前搜来看了。说实话,感触很深,也很多。

昨天心理学课,老师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0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65岁以后,其中重点就是中学以前的儿童教育。而儿童教育的重点又是作为家长能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说,做一名好家长太难了。0-1岁,是建立婴儿信任的时期,母乳一定是要让婴儿吸够(一定是母乳才行,喝奶粉也得用小口径的),吮吸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这样做的话,在后面的阶段会出现孩子咬手指头、咬铅笔头等习惯,也会养成一个人能讲很久的废话来满足口唇的欲望。另外国学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玩耍时可以放点国学经典朗诵或者英语,过几天你背上一句,孩子可能就不自觉地接了下一句。这个时期要大力培养孩子的习惯。2岁,要进行早期的性教育,让孩子不要认为性这个东西是羞耻的,而且也要让孩子能进行自我保护。绘本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此时是发展孩子独立、自我的时候,给孩子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句话是对孩子侵权就等于犯罪,孩子的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孩子比我们想得要强大很多。要给孩子能跳起来摘得到的桃子。另外如果你让孩子帮忙做事的话,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时国学经典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了,要告诉孩子首孝悌次谨信等等。其次像穿衣服之类精细动作要提早训练,前一天晚上玩儿扣扣子游戏可为第二天早上起床不浪费时间做准备。3-5岁,此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目标明确、勇于表现。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搭舞台,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以表现,要有一技之长。平时生活中可以玩儿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游戏。5-12岁,学习最重要,潜伏期。给孩子提供大量资料,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空闲时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只有见多了才写得出来,

啰嗦这些,是想说明一下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啊,下面回到正题。这个电影有很多主题,穷人和富人孩子上学的问题;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生源、师资、教学条件、设施的问题;邻里间的感情;英语在印度的重要性;父母心;人性等。这些主题或多或少都又体现,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表现教育的阶级性和教育的功利性吧。只有高阶层父母的孩子才能拥有全国最好学校的入场券,虽然穷人家也有少得可怜的名额,但是他们能不能进这所好学校,只能靠抽签,碰运气了。运气好的可以免学费,但要交很多其他费用进入好学校。运气不好的就要到没有桌椅,只能垫个坛摊子坐在地上上的公立学校上课,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最起码的教学设施都没有。这也和现在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些许相似,有钱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的孩子,住在城里的贫困孩子,也许就只有学校能提供精彩的学习世界了。放学后,没有兴趣班培养特长,没有奥数班提高成绩,没有英语班与国际接轨。不过,还是得感谢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没有国家的扶持,这些孩子们可能学校的精彩也不会接触。高层次的父母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最好,这里的学生出来后会有好工作、好前景。在这些家长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大成就。我想说,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成就才是大成就?站三尺讲台,教一群可爱学生,不论讲台所处的地方是不是重点学校、是不是在主城。养活了一盆娇弱的花,不是成就?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像电影里所讲的,功利性太强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十分触动我的地方,有钱的夫妇俩,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伪造文件、隐瞒身份到贫民区居住,找回了昔日丢失的很多东西。在贫民区结实的朋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去碰瓷,就是为了拿到医药费,让这对有钱夫妇的孩子能入学。后来,孩子入学成功了,贫民区朋友的孩子运气不好,没能进入好学校,只能去公立学校就读。这对有钱夫妇资助了这个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上学,并出资修缮了校舍,让学校焕然一新,并给自己的女儿退了学,送到了这所学校。还好,电影的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尾。但是,我还是担心学校和老师会抹杀孩子的天性。

昨天的心理学课,刘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品质。认知品质包括智能、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附上一首昨天课堂里由全班同学现场创作的一首童诗: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黑夜里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穿着黑衣裳的苹果。

(起因过程结果就不详说了)

个性品质里包括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自尊心、成就动机、情绪调控、自制力、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也提醒我,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以后,智力这种先天决定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孩子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

适应性品质有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景适应等。

起跑线观后感2

几天前在安幼的群里,李镇西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当时在忙别的没在意。昨晚临睡时偶然想起,在网上找到后想说看一会,看不完明天继续。结果看后便收不住,一口气看完,再看时钟,已是凌晨近2点钟。

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们很相似: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渴望自己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焦虑的家长,潜规则,为了上好学校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所谓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理解并同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环境的心情和行为。但是觉得不能为此而丢掉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就是“正直和良知”!当社会资源有限而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时,正直和良知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正直和良知都消失殆尽,我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究竟何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一定会走向更加的不公平!

拉吉夫妇作为富足的中产阶级,为了自己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不惜装穷人,花钱伪造资料,占用贫困人群孩子的入学名额,最终达到目的。如果事情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他的女儿会怎么想?原来这个世界可以用谎言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难道不是正在重复做着上面的事情么?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这里我想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孩子前途送礼拉关系的时候,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自己职场或单位的升迁勾心斗角时,孩子在看!当“厚黑学”成为我们处世规则的时候,孩子也在看!于是,孩子长大后,便成了今天的我们!我们今天社会所谓的太多问题,不正是我们亲手制造的么?

真正的教育真谛,体现在片中结尾处,拉吉问自己曾经焦虑的妻子:“让女儿上公立学校,以后不是就成为我这样的人了吗?”妻子回答:“我就是要让她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拉吉是什么人?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拉吉在表演台上宣布自己的女儿退学结束讲话后,有几个人想鼓掌同意,但经过家人的示意,最终没有人支持他。其实也说明了现实情况,绝大多数人会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顺应周围的伪善,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应该说在现实中,拉吉夫妇这样的人是很难出现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挑战周边固化的习惯思维,结果将会是很难的!但应该确定的是,我们应该褒扬这种人,因为我们需要这种人。只有这种人多起来了,美好才会随之而来!

再多说两句,印度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分给贫困家庭25%的比例,我们的贫困生可以进入名校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无法进入印度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可以上公立学校的,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也是不会失学的,我们的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又如何呢?印度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可以那么投入,我们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的爱足够么?。。。

当然我们也有闪亮的地方:比如服务于打工子女的北京四环游戏小组,陪伴景颇族孩子成长的乐安东和李旸夫妇等等!但愿闪亮的地方能多起来,闪亮的多了,便可汇成晴空!

起跑线观后感3

《起跑线》再度发扬了印度电影触及社会痛点,批判社会现实的优点。与本片沉重的主题不同,《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距、数典忘祖、社会歧视链、子女培养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讽刺意味十足。

《起跑线》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规中矩,故事也简单的很:一对“暴发户”夫妻拼尽全力让子女入学。然而小人物的命运却牵动着整个社会,给观众强烈的带入感。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出国旅游。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持认为无论在哪所学校,关键要让孩子快乐,对新鲜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屑一顾。女主则更加实际,与其有一个快乐童年,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进行高强度超龄学习。总之,一方让孩子遵从个性发展,另一方则注重孩子的服从与认同。我认为这两点完全可以兼顾。我们总说先做人再做学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连知识都讲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师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则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两头都落空,把孩子耽误了。好在夫妇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在学习知识与阶级教育面前,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做一个健康而阳光的人。

影片的最后,阳光明媚,男女主角牵着女儿走出校园。曾经他们为了走进这所学校而费尽努力,吃尽了穷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们走出来却无比的轻松。校园里坐着一批仰仗权势的富豪,校园外则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一对父母能做什么呢,一个人又能做什么呢?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罢了。车厢里满是孩子的笑脸,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这种寒意,在暖暖的阳光之下,变得更加刺骨。

起跑线观后感4

上周末晚上去看了电影《起跑线》,回来之后又看了朋友圈分享的西安《问政时刻》,感觉人生真是不容易。

其实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核心思想就是孩子要上学,要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有未来。和很久以前赵薇、佟大为演的《虎妈猫爸》一个套路。电影中,中产阶级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充满焦虑,为了送孩子去名校费尽心思,花招百出,只为让孩子可以在同龄人中赢在起跑线上。在电影中,妈妈不计成本要把孩子送往名校,反复强调:女儿进不了好的学校,她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自毁前程的几率便会呈指数级放大。因此电影中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实现阶级跨越或是至少保住现有的阶层地位劳神伤财、忍辱负重、乃至不择手段。

庆幸自己早早毕业的同时,不难发现身边已婚已育的同事朋友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电影电视里的家长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靠着自我奋斗积累财富并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父母,觉察到我们这个时代上升的通道正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竞争越发激烈,世界早已今非昔比,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同时,教育竞争的愈发低龄化,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对于后代发展危机意识的本能反应。这种恐落人后的心态在群体发酵后,形成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怪圈,你今天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进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人们深陷在这种焦虑中无法自拔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同样的上学,名校以及普通院校的师资投入相距甚远,在资源倾斜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成才的概率注定要比放任自流的教育模式下高。父母们为了多一点点的资源争得焦头烂额,只为能尽力推孩子一把,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

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财主,富翁总是又蠢又坏,他们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穷人们身上总是散发着善良,机智,真诚的光芒,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发现,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愚昧与贫穷往往相伴相生,所以才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反,大部分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比起普通孩子他们甚至更优秀,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就出生在罗马。上了大学之后也发现,家境优渥的同学更多才多艺,待人接物也更自信从容。原来这早就不是大家以为的有钱人不重视学业只需要继承家业的时代了。有钱人更重视教育,在个体发展上进行更高比例的投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个体的发展层次会逐步与穷人之间的发展水平拉开差距,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将成为一个发展循环。社会在进步,大家常爱开玩笑说,那些比你好看的,比你有钱的,比你还努力,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正在成为大范围的共识。

所以,电影里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用尽浑身解数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了孩子的上学就业父母们也始终绷紧一根弦,害怕出现哪怕一点点的差错。课外补习班,培训班样样都不能拉下,生怕孩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艺术源于生活。看完电影中为上学苦心孤诣而不得法的父母最终卸下包袱坦然面对未来,现实中,《问政时刻》的教育局领导们让学龄儿童的父母们更加焦灼。有关教育问题已是老生常谈,问题就算得以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我们只能期盼事物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父母们还是要咬紧牙关为了孩子做出最大的努力,未来是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只要还活着,没有什么比放弃更难。毕竟,像电影里的中产阶级潇洒的离开名校后也能改变一所普通学校的财力物力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