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量力而行相近的语录 正文

量力而行相近的语录

时间:2025-05-21 22:09:27

(庆阳市20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

7.简要

答案: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

(2008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 洗 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 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6.C 7.B 8.B

(2012年衡阳)文言文阅读:源:学科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故不为苟得了

②故患有所不避也

10.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成王封伯禽于鲁 B.告之于帝

C.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D.今诸生学于太学

1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2.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2分)

1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 的必要吗?为什么?(2分)

(2012·兰州市)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

16.简要

14.(3分)D

15.(3分)先 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乡”1分)

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2011&8226;北京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

呼尔而与之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011年广西柳州)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史,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9.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10.B(于:比,介词)

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

处呢?(5分,”万钟~则~加“各1分,大意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2分,”此之谓“”本心“各1分)

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2011年广安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3)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

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答案29.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

31.舍鱼而 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2.“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贺州2011)

文言文阅读(1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答案:

11.C(加:益处,好处)

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2009年 安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答案:15.(4分)(1)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滨州市2009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赤峰市2009 内蒙古)

(四)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

26.

答案:(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贵阳市2009贵州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答案:20、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6—9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 用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答案:6.(4分)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一词1分)

7.(3分)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3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非独”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庆阳市2009甘肃省)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721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为之

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 用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答案:17、B D

18、(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19、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008年莆田市)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

7.简要

答案: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

(2008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案:9. D 10. C 11. B 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内容预览:

自测卷(100分钟内完成 满分100分)

一、学海拾贝(14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畎亩( ) 稽首( ) 拂士( ) 自诩( )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目是( )(2分)

A、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饥饿)

B、夫(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

C、比(及,等到)后壮(成年),乃问其母。

D、今阅(经历,经过)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分)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征于色,发于声③苛政猛于虎

④积于今六十岁矣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6、按要求默写诗句。(4分)

(1)白居易《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这诗句是 , 。

(2)折戟沉沙铁未销, 。 , 。

(3)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所描绘的那样: ,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

, 。

二、生活与实践(9分)

7、下面一组成语,藏有唐人一绝妙佳句,每个成语各藏一字,请你写出这句诗及其题目和作者。(3分)

饱经风霜 一叶障目 万紫千红 无济于事 三心二意 日积月累 眼花缭乱

诗句: 题目: 作者:

8、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

9、《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将下面描写天气的语言改写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2分)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三、读书滋味(37分)

(一)望岳(8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岱宗夫如何-- (2)造化钟神秀--

(3)阴阳割昏晓-- (4)会当凌绝顶--

12、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简答。(4分)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

(2)诗的一、二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问句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答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力描写__________。

(3)诗中写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的理想和壮志。

(二)(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降大任于是人:( ) (2)苦其心志:( )

(3)人恒过:( ) (4)发于声,而后喻: (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该词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选择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A、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使他(不断)增长才干。

B、因此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缺乏的才能。

C、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动了心,忍住了性子,增长了才干。

D、所以惊动他的心,使他学会忍耐,(这样)只能使他没有才干。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A、出国打仗如果没有抵抗国外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B、在国外,如果没有抵抗敌人的猛将,那个国家常会灭亡。

C、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就时时有灭亡的危险。

D、出兵打仗,敌人的国家就一定会灭亡。

17、用文中的语句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3分)

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18、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2分)

(三)曹刿论战(11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19、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1分)

A、公将鼓之 B、苦其心志 C、神弗福也 D、虽不能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既克,公问其故 (4)望其旗糜

21、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分)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通过哪句话体现出来?

答:___________ (1分)

(3)曹刿在做了什么工作之后才让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答:___________ (1分)

(4)曹刿认为,在战争中军队的士气、精神状况非常重要,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分)

22、选择下面的一个句子翻译。(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___________ _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___________ _

23、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2分)

爱国将领:

评价:

(四)(8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②壹似:很像。 ③舅:公爹。古时女子称丈夫的父亲。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24、夫子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 )(1分)

A、顺接 B、转接

25、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 。(2分)

26、妇人的丈夫与儿子因何而死?(2分)

27、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 。(1分)

28、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主题?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它翻译在下面。(2分)

本单元的五首诗词,描写景物时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试选择其中的一首,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改编,加进自己的感受来。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学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如果学生言之有理,也应判为正确,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

第七单元自测卷

一、1、略 2、A 3、D 4、B 5、B 6、(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7、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8、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要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只要答其中两点即可)10、多云转阴,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三、(一)11、(1)泰山的尊称(2)大自然(3)分割,使分明 (4)终当,终要 12、(1)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俯视众多的小山。13、(1)望 (2)对五岳之首泰山的揣摩和赞叹泰山的伟大和神奇(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二)14、这样的 使痛苦 犯错误 明白,了解 15、D 16、A 、C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国 外患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18、略

(三)19、D 20、参与 鄙陋,目光短浅 战胜 倒下 2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夫战,勇气也22、A、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按照实际情况去处理;B、第一次击鼓时士兵的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23、略

(四)24、A 25、孔子,儿子 26、被老虎吃掉 27、妇人 28、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

四、(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