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以下是关于理想的名言积累,欢迎阅读。
NO1、曾经青涩的感受,曾经单纯的表达,曾经真诚的体会,曾经无法割舍的留恋……正在经历的幸福,正在憧憬的美好,正在成长的兴奋与惶恐。
NO2、上帝造就您是他的创意,能活在世上是您的勇气。
NO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NO4、有时,我一文不名,但我从不贫穷。缺钱是经济状态,贫穷则是一种心态。
NO5、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NO6、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NO7、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开放,他人可以观赏和喜欢你,你却不必应酬任何人。
NO8、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
NO9、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NO10、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NO11、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NO12、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NO13、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14、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NO15、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NO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NO17、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NO1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NO19、我不知道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
NO20、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NO21、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NO22、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
NO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NO24、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的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NO25、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NO26、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NO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NO28、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NO29、人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
NO3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NO31、为了培养坚不可摧的理想,人民需要特殊的艺术,特殊的场所,而主要是能在人民思想感情中引起反响的特殊作品。人民不应当觉得自己只是闯入一个思想陌生的世界的`客人,而应当在这种艺术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力量。——茨威格
NO32、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战国)鬼谷子
NO33、忠实于理想——这是崇高而又有力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和最残酷的压迫相对抗,这种感情甚至在危急万分的时刻也仍存于人的心中。
NO34、信念不是到处去寻找顾客的新产品推销员,它永远也不会主动地去敲你的大门。
NO35、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
NO36、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NO37、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NO38、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奋斗。——谚语
NO39、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德国诗人、戏剧家歌德
NO40、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NO41、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NO42、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NO4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NO44、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NO45、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NO46、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NO47、我想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用来造福人类。我认为,在我们的短暂一生中,最好的贡献莫过于此了。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到达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
NO4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NO49、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NO50、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徐特立
NO5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NO52、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NO53、理想是世界的主宰。——霍桑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以下是左宗棠名言赏析,欢迎阅读。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破书万卷,神交故人。
年轻人要立志,虽立志不一定能成功,但不立志肯定是庸人。这是左公年轻时所立宏远志向,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左公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
在平息陕甘叛乱后,左公坚持十年不断上书,要求出兵收复新疆。当时朝政内外交困,中国的东西部都受到列强的入侵,因此出现海防、塞防的争论。李鸿章说海防为要,“新疆不复,与肢体无伤”,绝大多数官员赞同李鸿章的建议。但左宗棠认为,沙俄对新疆的吞并之心自古有之,再加上英国人支持的阿古柏同时叛乱,如果新疆失去,中国的西北大门洞开,国家社稷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新疆问题才是大局中的核心。他在1875年4月的奏折中指出:
中国定都北京,蒙古环卫北方,与陕甘以及新疆实为一整体;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蒙古不安,京师亦无晏眠之日。故西北名虽为边郡,实则如腹地,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分屯列戍,斥堠遥通”,才能令外人无隙可乘。如今,新疆之乱明系阿古柏、白彦虎篡逆,背后则有沙俄“狡焉思逞”,即使暂时节制兵事,也不可能打消对方的野心。莫若趁列强尚未大举介入,集中兵力将叛乱平定,如此方可绝后患。
时新疆路途遥远艰辛,非今人所能想象
在左宗棠的多年坚持下,1875年朝廷终于决议,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公时近七旬,以完全可以告老还乡的高龄,抬着棺材进行了新疆保卫战,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历经三年艰辛征途,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光绪十年)奏请设立“新疆省”,取“故土新归”之意。
左公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俄国、英国侵占新疆的`企图,保卫了中国的西部边陲,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功勋。
注:批准出兵后,筹饷成为左宗棠的头等大事,堂堂朝廷大员,不惜放低身段向各省低阶官员说好话赔笑脸求款。据统计,左宗棠用兵新疆六年共收饷6018.3万两银,主要来自各省协饷,居第二位的就是胡雪岩(光墉)的借款。胡雪岩为左宗棠所借的款项累计达1710万两,占总军饷的28.4%。考虑到各省关协饷经常迟解,胡雪岩所借银两往往在最危急时刻送到,实在功劳卓著。今世人多谈红顶商人发财之道,却忽视了胡雪岩为筹措西征军费作出的巨大贡献。单帮助左公捍卫西北边境,胡足以引以自豪了。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对于好贪便宜的人,不要有财务往来。因为经济合作讲究是互利互惠,贪婪之人很难长期合作。
对于多疑的人,不要和他一起做事。因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彼此坦诚,互相猜忌是无法合作的。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人不仅要有自尊自信,也要有自省自谦。
人在逆境中、困窘时,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做人底线,不能接受别人的羞辱。人在顺境中、发达时,要保持随和低调,谦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左公一生恃才傲物,低调谦和不是他的风格,但瑕不掩瑜。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
这二句要和上面的二句连起来看。
人生总是会遭遇困境、经历磨难,能在困境中坚持,不轻言放弃,才算的上是真汉子。才华横溢必定会遭人嫉妒。有才华的人,既使被周围的一些人嫉恨,也应勇往直前,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这是左公一生的真实写照。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题无锡梅园
这是左宗棠的一副
百读不厌,实是为人处世的经典道理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
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
问他经济有何曾。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是近代史上非常有趣的话题,二人不仅性格完全相反,曾公缓慢钝拙,左公聪慧犀利;而且经常政见相左,曾公稳中求进,左公壮怀激烈。此对联就是二位优秀政治家的文字互嘲。曾国藩的上联中,季高是左的表字,左宗棠的下联完美应对还以颜色。其实左宗棠与曾国藩都是当世栋梁,所争之事是对军国大计方面的不同见解,而非权势之争。左氏的崛起,曾氏的提携与包容功不可末。曾去世后,左与李鸿章争斗失败,这正是李鸿章不如曾国藩之处,李继承了曾的衣钵,但缺乏曾宽厚容才的胸怀。虽然左宗棠经常挖苦曾国藩愚钝不堪,曾国藩却对左宗棠有如此评价: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
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
国幸有左宗棠也。
而看左宗棠在曾国藩去逝后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
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在当政满人深度的猜忌中,两位的默契,尽在不言中。
1、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2、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4、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5、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6、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7、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8、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9、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10、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11、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12、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13、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14、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15、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6、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7、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8、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19、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20、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22、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3、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24、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25、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2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27、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8、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29、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30、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31、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32、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33、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4、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35、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36、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37、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38、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39、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40、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41、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42、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43、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44、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45、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46、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47、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48、“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49、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50、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