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慧空法师经典语录 正文

慧空法师经典语录

时间:2025-11-08 21:47:50

1、读一本好书,如坐春风,身心爽快,虽知道无声胜有声,却也难免不说上几句,一吐我心深处的喜悦与赞美。

2、师父讲的录音带你们要随身携带,不要常常听那个”爱你如骨恨你入髓”,听那个干什么呢?你有时间怎么不放师父讲的录音带?怎么不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唱那个西米西米咕咕吧能够了生死吗?不搞这个没有人看,所以你看那些歌星影星变来变去,都差不多,都一样,人生是一出闹剧啊!最后是悲剧收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六道轮回是生生世世,一出一出的悲剧,连锁的悲剧,你不了生脱死,你就麻烦大了。

3、我喜爱这本书的小巧玲珑、义理丰富、精简流畅、格调高雅。它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们内心的郁结焦虑;不但使人睁开他的眼,也能拓展人们的胸襟。

4、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5、将恩惠刻在石上,将仇视写在沙上。

6、佛陀是发现真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7、于每一分秒的念头中,去掉执着,不怀念过去,不希望末来,不抱怨现在即转为妙用。

8、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

10、将眼光放远些,福祸本无定论,一切逆境,未尝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响,来判断一生的成败,即属愚昧。

11、柏达的‘释迦金言集’即将出版问世。这对于喜欢欣赏他作品的人来说,自然是令人兴奋的消息。

12、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13、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类的矛盾。

14、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15、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佛道近矣。

16、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7、菩萨并无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而菩萨是要兼善天下。

18、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19、自己的“短处”不可遮掩,一遮掩,永远是短处了;自己的“长处”不可夸张,一夸张,便不是长处了。

20、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21、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主意,就是死人跟蠢蛋。

22、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23、无知是众生的常态,每一个众生都必须经过无知的阶段才能够觉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无知的众生,他那一些仇视、嫉妒、恨、贪、嗔、痴,我们都要宽恕。我们对他的行为不能恨,要怜悯他。恨他你没有机会救他,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个很恶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欢喜。你不要批评他,也不要跟他敌对。宁可得罪一个君子,不可以得罪一个小人。你内心里面如果不宽恕他,不宽恕别人你会痛苦了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宽恕的心。

24、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25、勿以容貌的丑陋为耻,而应以内心之丑为耻。

26、用你的内心深处,虚心的去学习。那么,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导师。

27、如何处理一件事,可能比事件本身重要。

28、佛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曾被批评过的。所以大家要把逆境,当做是自然,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批评。你这个角度看,这个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个人看,这个人看不起,对、错、是、非,世间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所以我们要掌握时间的每一个动点,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过得很安详。

29、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也。

30、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31、当言语已经没有作用时,真挚的沉默似乎更有说服力。

32、这一本书的英文部份,是柏达收集多年,细心挑选而来;中文部份则出自他的翻译,信达雅三者兼备,其中有不少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

33、幸运只帮助努力的勇者,若将失败归咎于命运,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34、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35、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转弯,那就可能碰到路的尽头。

36、若内心常怀着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37、不分别、不颠倒、不执着即是本性作用。

38、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39、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40、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41、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42、宗门以何法治妄心?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43、这世间是空的。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灭。师父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韵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无!加一个无字,没有所谓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为什么?一切因缘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全部消灭。

44、语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内在的语言。

45、彻底的认识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46、对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长的。对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远。对无知的人来说,一生是漫长的。

47、人们不是看不到答案,而是不知道问题所在。

48、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实。

49、人类并不是因为吃得下东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为消化才能活下去。

50、朝向阳光,就看不到阴影。

2. 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3. 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4. 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5. 我们个人修学的原则是三福、六和、三学,接触大眾的时候,则是歷事练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净,才能够成就自己的道业。

6. 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7. 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8. 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

9. 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0. 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

11. 佛陀教我们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认真修学,更要尽心尽力的把佛法介绍给大眾。眾生早一天认识佛法,就能够早一天觉悟,离苦得乐。多少人听闻佛法之后,都深深感叹自己学佛太晚。所以我们传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们耽误别人,将来别人也会耽误我们。无心的耽误,虽然没有罪,但是一定有过失,有心的耽误,造的罪业就更大。

12. 一个团体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兴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会衰败。尤其在佛门,嫉妒障碍就是破坏僧团。世间人破坏一个国家,比不上破坏僧团所造的罪业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与大眾和睦相处,就应该离开,这是爱护僧团的作法,也是个人德行的表现。

13.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14.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真正有利於眾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捨弃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

15. 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讚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16. 我们口头上说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实利益,必须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帮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没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利益眾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17.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结冤仇,也不必刻意结善缘,佛教我们「广结法缘」。善缘好过头会变成恶缘,只有广结法缘,才是身心清净没有染著。

18. 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19. 孔老夫子的思想中心是「中和」,古人讲「忠恕」,「恕」就是中和,与佛法讲的随缘是同一个意思,能够随缘就是很大的智慧。

20. 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21. 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22. 自古以来,中国对於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23. 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24. 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25.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尊敬,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毛病、烦恼、习气,能够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国古人「悬梁刺股」,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习气,否则要想成就,非常困难。

26.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27. 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8. 在这个时代,我们道场就依靠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建立共识。我们没有大乘菩萨明心见性的境界,也没有小乘人的禪定功夫,只要能够守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今生一定能够脱离轮迴。所以这八个字,的确是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29. 世尊示现八相成道、讲经说法,就像一

30. 处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31. 处在动乱时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动乱的时候,愈要能够忍耐。能够忍耐,身心才能安定,头脑清楚冷静,处理事情自然有条不紊。

1) 度众生,只要使其闻一声佛号,即已令其种下一个种子,将来因缘成熟会进入佛门。

2) 那个善的标准是万缘放下。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心上放下。无论什么事情,世间善法、不善法、佛法、非佛法,统统放下,就是这一卷经、一句名号,就成功了。

3) 佛法法门很多,我们所修的法门不同,一定要彼此互相尊重,不可以彼此互相破坏。互相破坏,你修得再好,你还是要堕三途受果报。为什么?你破坏别人的道心,你造的是破和合僧。

4) 无论什么事情,看淡一点好,不要太认真,心地愈清净愈好,心量愈大愈好,为什么?与自性相应。

5) 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遇到佛法,还能遇到圣教,你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们要帮助这个世界、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这是我们的责任。从哪里做起?从我心开始。

6) 人应该从哪里去着想?生我能带来,死我能带去的,这个东西我要把它看重。你要为这个来忙,那你就对了。

7) 欲报父母恩亦得先往生极乐世界,到那时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过去父母现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们,不生极乐世界没有办法。

8) 佛法所修觉、正、净。礼拜修清净心。拜佛时心里没有妄念,至诚恭敬,身体动作要按照规则五体投地,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得很正确。这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身体是机器,如常不动,就会出毛病。礼拜是最好的运动。因此,有人一天拜一百、三百、三千拜。

9) 佛法讲业报,有共业、有别业,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造罪业,这是共业,我们也没办法不能不受牵连;我们自己不造,这就是别业。在这个共业苦难的社会当中,我们还能够侥幸平平安安度过,这是别业果报。

10) 我们嘴巴里讲学佛,哪一天真正地跟佛学过?那学佛学的什么?学佛的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我们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没有分别,怨亲平等,这就是学佛。

11) 这个事情,诸佛如来帮不上忙,要靠自己,诸佛如来只是提醒你而已。诸佛如来告诉你,你有业障;再告诉你检查业障的方法,怎么样把业障找出来;再教你消除业障的方法。消业障,得要自己做,自己不干,业障不能消除。

12) 诸位同修要记住,无论在世法、在出世法,你学东西一定要专,你才会有成就;你学的东西太多、太杂了,你就分心了,你要想成就,当然就困难,所以必须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处。

13) 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大,我们有什么力量来抗御?我们凡夫不受诱惑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离开经教,不离开佛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佛菩萨与我同在。

14) 因果决定不能够变更的,不能抵消的。譬如说我过去做的恶事太多了,现在多做一点善事可以弥补、可以抵偿,没有这个道理。

15) 有利害得失,没有不造业的——遇到顺心的事,生欢喜、生贪爱;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嗔恚。不仅嗔恚是烦恼,贪爱也是烦恼。贪爱的果报是饿鬼道,嗔恚是地狱道。

16) 人的思想善、言论善、行为善,这个世界就变好了;如果是思想不善、言论不善、行为不善,那就愈变愈坏。所以,外面环境不是天然灾害,它与我们自己的心行息息相关。

17) 我们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这个功德利益是真实的,为什么?有一些众生读到经,他会开悟。纵然不开悟,佛法的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是他将来开悟的真因。我一生印经,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这个不造业,这是真正的好事情。

18) 因为真心本性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佛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所修积一切善业功德,我自己不要,都回向给十方一切众生。为什么教你这么做?能够帮助你破我执。

19) 佛存的是什么心?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心,绝对没有。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我们要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

20) 无量无边的烦恼,那个病的总根就是这个“贪”字。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它?用布施。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度悭贪的,是来对治这个烦恼的。

21) 知过就是觉悟,改过是真正修行,是真实的功夫。必须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你才能改过自新;自己有病自己不知道,你就不会起求医的念头,这个病一天一天恶化,最后就无药可救了。

22) 我们过去不得罪人,今天别人就不会得罪我;我过去没有陷害人,今天别人怎么会陷害我?我们受人侮辱,受人毁谤,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23) 凡夫之所以会退失道心,天如禅师说得好,有退失的因缘。“因”是对于宇宙人生道理、事实真相没有真正明了;“缘”是内有贪嗔痴、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内缘外缘都不善,你怎么会不退转?

24) 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人的体质随心转,所以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养生之道。你想要相好,你的心要好。你要身体好,也要心好。你的心好,样样都好;你的心不好,想好也好不了。

25) 什么是开光?一尊新的佛像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这就是开光。譬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觉,我们见到这个佛,我们就觉而不迷,觉就是光!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你就想到,开自己的光,我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

26) 佛法发源在印度,十一世纪之后,佛法竟然在印度灭绝了,这不是佛法有障碍,而是这个地区的众生有障碍。

27) 佛虽然不在世,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持都记录在经典上,我们细心去读、细心去体会,依照这个标准,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叫做学佛。

28) 这个世间人,被财迷了心窍,患得患失,一生都过着苦日子——没有的时候想贪有,有了又怕丢掉,真的是天天在操心,结果那都是冤枉心。

29) 学佛不仅仅自己得到修学的真实利益,我们为了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一切众生之恩,我们要把这些真实的好处普遍推荐介绍给大众。推荐介绍,就是普贤十大愿王第二愿——称赞如来。

30) 他(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把王位舍掉?这什么力量?没有别的,智慧。佛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佛把王位舍掉。快乐是从放下得来的,佛是彻底放下,这是真实智慧,佛的快乐没有人能够比。

31) 我们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诲,念念不忘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个叫学佛。

32) 为什么他修行功夫依旧不得力,原因就是在没有彻底放下。虽然天天做功夫、天天修学,过在哪里?过在不精进、不勇猛、不坚定、不长久,没有长远心。

33) 你想早一天成佛,希望成佛的道路上不要有障碍,要怎样才能办到?对人对事对物,都用一个真心。对你亲爱之人、对你讨厌之人、对你的冤家对头,统统用一个真心,决不用第二个心,那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

34)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到处都有灾难,随时都有灾难,我们只要心善,就能改善山河大地,这就是境随心转。所以,灾难虽然频繁,大家也不必惊慌;真正值得惊慌的,是我们的贪嗔痴慢没断,这个事情才是大事情!

35) 我们修行人,要把全心全力用在求生净土上。这个世间事,帮助苦难众生的事,要不要做?有缘要做,没有缘不要去找事做。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再回来度这些众生不迟。

36) 古人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世间什么样的恶事都可以做,破坏僧团、破坏正法,那个罪不得了!不是世间任何恶业可以相比的。

37) 现在有许多人修布施,能不能度悭贪?不能,因为他是为贪心才去布施的。听说佛门是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所以他才肯布施;如果告诉他,布施没有好报,他才不布施。这样修布施,是增长贪心。

38) 修行要常想六字洪名,口念不关重要,心中要常念,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相续不断。初学通常要用念珠,每晨念三串珠,念三声佛号拨一珠,一直念下去,绝不中断;以后再五句拨一珠,或十句拨一珠。在念佛时任何闲事都不要管,行也念,坐也念,句句分明,不清净场所及睡时不必出声,心中仍念,久而久之,即得念佛三昧。

39) 佛教初学,意业教给我们不贪、不嗔、不痴;语业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身体造作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是善业,还不是净业。

40) 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

41) 古人讲,“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话什么意思?这话的意思是说,三天不读圣贤书,不接受圣贤人的教诲,烦恼习气都现行,就面目全非,就退转了。

42) 这个世间人善变,喜怒无常,人家跟我们很好很好,你要知道,那是假的——人家对你怎么好,最后对你不好了,把前面好处都一笔抹杀了。这就是什么?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就大错特错了!

43) 佛家的宗旨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是什么?方便是手段,又说善巧方便。应用智慧,用种种方法来诱导众生,来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是方便。

44) 我们的身体不是人设计的,大宇宙的运作也不是人设计的,但是它很有规则;很有规律,我们称这个叫天道。人这一生,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为,要能顺乎天道,那就非常健康;违反天道,那就很麻烦。

45) “心遍一切处”,所以动一个善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善与善相感;起一个恶念,恶念也一样有感应,恶与恶相应,想到这个地方就寒毛直竖,真的可怕!

46) 正觉,梵语讲“三菩提”,是阿罗汉跟辟支佛的地位;正等正觉叫“三藐三菩提”,是菩萨的地位;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在佛经里面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7) 说实在话,我们凡夫的业障很重,想做好事,要靠三宝力量加持。如何能感得三宝加持?只要我们真正发心,有决心、有毅力,为众生,不为自己,自然就感得三宝加持。

48) 意教,念念不忘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时时刻刻不忘记这桩事情,你自然长智慧。所以求智慧怎么求法?这是求智慧的秘诀。到外面求学,那是增长知识,不是增长智慧;常常有意愿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智慧。

49) 佛没有心想,所以佛境界里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法尔如是,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见到的真实境界。

50) 叫你看得淡,不是叫你不负责任。不负责任,那又错了,世间人会说“不能学佛,你看学佛了,连家都不要了,儿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养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把佛教形象破坏了,这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