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电影大师经典语录 正文

电影大师经典语录

时间:2025-09-06 08:34:51

1.并非我们从不伤感,而是事情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

2.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动画师时,我决心绝对不抄袭任何人。

3.我始终坚信,一定可以通过动画电影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4.我觉得每一次开始一项工作,我都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历险。

5.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6.我已经学会了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太高期望的话可能会出卖自己。 他们不是因为我们的要求而感到压力,而是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

7.我们的工作就是将我们捆在桌子上…结果是我们越来越胖并且不可能健康。

8.在人类文化的本性中,我们有着贪婪的欲望,即使是靠剥夺其他生物的性命。

9.如果人们看完我们的电影之后能够为他们活着而感到快乐,那就是对我们的奖赏。

10.一旦你年过五十,你会充满信心。你开始根据经验说话而不是凭思考想出一些东西来。

11.确实有这样一种内在的规律,那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这是这一点引导我寻找到结局。

12.故事本身就是很透明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刻画出它透明的一面,让人简单地喜欢就可以了。

13.当我问他们究竟想创作什么时,我发现他们很困惑。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14.我希望自己能让他们发觉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东西,同时呼应起对整个生活的感知,那就是我的心愿了。

15.21世纪是一个复杂而不可预知的世纪,我们那些照目前来看已经固定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正接受新的挑战。

16.也许有人陷入了极大的困窘,也许有人会化压力为动力。所以机会是很多的。现在的新人甚至都没有机会犯错误。

17.以我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享受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想要返回那种朴素、简单的生活的念头也更加强烈。

18.当我们制作《风之谷》时,我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我经常思考为什么恐龙会绝种,我认为工业化会杀死我们所有人。

19.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到达颠峰?或者即使无法到达,我们也要清除身畔的拦路石。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一定要做。

20.其实我们也希望借这样的一个动画唤回其他和我们一样的成人对小时候那种美好的回忆,看来有点贪心,不过我们会一直努力的。

21.我们的理想是做一些任何人都能看的电影。当它们结束时,人们应该觉得神清气爽。我认为终归一点就是要制作一些你喜欢的东西。

22.我心想,虽然力图有所突破和改变,但只要导演是我,就不可能像当下的风潮,完全迎合商业需求,那样的事情对我是不可想象的。

23.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

24.真要说到观众为什么喜欢,我想这可能和人的成长都有关系,我们总是一边在抛弃某些东西而成熟起来,这些东西却往往有着很宝贵的回忆。

25.确切的说,我是一个动画制作者。我喜欢成为映画公司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我想我更像一个领头人,比如一队工匠的老板。这就是我的工作精神。

26.在我们身旁的'确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存在,虽然不知道是存在什么,但是这种感觉是创造出龙猫非常重要的关键,设计成那样只是想给这种感觉一个外型而已。

27.那些只在乎自己面子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那种最让人讨厌的人会说“服从吧,我才是导演。”这种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感觉自己的灵魂在世间是独一无二的。

28.当我们意识到即使谦卑的活着都会破坏自然,我们真的会无所适从。我想我们只有站在这样一个无所适从的角度让一切从新开始,才能真正去思考环境、自然的问题。

29.长久以来我就放弃了创造大团圆结局的念头。我能做到的,只是在结局时让主人公暂时克服难关。那之后仍会出现许多问题,但主人公应该能够解决——我想那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30.我说过我们很激进。但我们也会这样想,没有趣味也没关系,反正我们创作影片是为了描述人性,影片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总是想,如果人们不来看我们的片子,那是他们的损失。

31.我们的孩子们生于一个爱滋病和毒品遍布的世界,谁又会知道还有其它什么别的东西。即使世界的人口高达100亿,我们仍然将生存下去——我们或许会不安、挣扎、尖叫,但是依然会活着。

32.在过去,人们杀生的时候会很犹豫,即使杀的不是人。但是社会在变,人类也不再那么想。随着人类变的越来越强,我觉得我们已经相当的傲慢自大,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别无选择”的悲悯感。

33.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些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鉴的好对象。

34.我从来不看连环画,我甚至不喜欢它们。但是,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就决定将要成为一个动画师,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以此为目的。我甚至选择了最容易毕业的大学,这样我就可以拥有很多画卡通人物的时间。

35.我觉得猪的形象和我所要表达的东西很贴切。猪的行为其实和人类的行为很相似。说心里话,我真的非常喜欢猪,喜欢他们的力量,也喜欢他们的缺点。我们圆滚滚的肚子看起来真的很像猪啊。猪和人类就是如此相近。

36.想找一个完全”善”的人是不可能的。善与恶总是在每个人的内心里斗争着,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完完全全是”善”的。事实上,只有当内心斗争打败了“恶”,这个人才是善的。而即使是好人,说不定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1、这叫做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2、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3、而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

4、你愈想掩藏,那掩藏的手段就愈是耀眼。最精湛的伪装反而夸耀了伪装的存在。

5、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6、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7、教养是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8、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9、每次看见“国民性”和“国民素质”这些很宏大很玄妙的字眼,我都会特别谨慎。

10、所有的人际往来,莫非一种应答关系。有呼召遂有响应,送礼就期待回礼,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着回信的到来。电话这种沟通技术使得应答俱在一瞬间完成,几有共时的幻觉,因此电话通信的悬搁就更加叫人困扰了,也更加凸显了主奴之间的优次地位。不回电话的必定就是主人。

11、回忆,无论如何都是伤感的。如果回忆是痛苦的往事,那么我们就等于再次经历痛苦;如果回忆是甜美欢快的过去,那么我们就不免慨叹其失落与不可复回。

12、怀疑是一种顽强的植物。当它被下在两人之间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颗种子,迟早也会抽芽长大,终于扭曲一切,排挤开所有本来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13、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回首来时路,以为自己原该变成另一个人;不一定比现在好,也不一定比现在坏,但总之是个不一样的人。

14、小时候,我们台湾男孩称赞一个女孩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说他“很美”;假如她不美,我们则说她“很有气质”;万一她不只不美而且还没有气质的话,那么我们就说她“很爱国”了。

15、一个人不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的讲,这就是教养。

16、可是或许有那么一刻,我们会发现一个不能归类的人,甚至与理想的类型完全沾不上边,但他那点无法分类的东西却吸引住了自己。

17、越是没有具体的祖国生存经历,他们的感情就越是纯净和强烈。因为爱过本来就是一种用不着长眼睛的热情。

18、真正的民主是在依据多数决的原则下宽容少数,同情少数和保障少数。

19、“玉女”是很纯净高洁的形象,当一块斑驳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骗”。

20、所以他是一个真正享受孤独的人,因为喜欢孤独的人必定也喜欢爱情;因为唯独在爱情中,才能最圆满深刻地体会孤独,而且这还得是不可成就不会成就的爱情。就这么闭户独居,你不会感到孤独;但是在一个人的怀抱与自己的小房间之中拉锯,且终于舍弃前者回到密室,你的孤独才是完美的。

21、幸福的人都沉默,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永远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22、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23、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24、原来人真的可以在另一个人的眼中渺小若斯,恍如尘土。

25、爱惜物用,才是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苟花钱,朝秦暮楚。

26、奢华和教养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27、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取消了前菜和主菜的分别,从头到尾只有一种烹调的技法,吃的过程和烹调的过程合二为一,所有食材共时出现共时享用,每一种东西都染上了别的东西的味道,是彻彻底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农历新年吃火锅,谁曰不宜?

28、擅于文字的,终将死在文字的手上。因为对方将从文字里发现,无论对待任何事物,这个作者都是冷静置度,且能掌握进退的分寸。于是感到危机的存在,如动物般本能地逃逸。

29、与其去远方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觉热爱的小说、音乐和小妹妹的笑容。

30、不看书,不敢看书,甚至耻于看书,这种城市性格侧面地突显了很多人都诟病过的另一种倾向:反智,而且是很字面意义上的反智,我们反对任何有智慧的人和事。脑子只要稍微转得複杂一点,就是深奥,就是沉闷。

31、任何一本书被一个读者拿起来的时候,他心底都有一种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变自己,要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很伟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32、当你想和一个人从头来过,想要创造新的自我,却又不可能割断那不忍让它保存的记忆,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33、他所谓的自由主义精神指的是:与其做一个跟所有人想法一样的,千人一面的所谓的人,倒不如做一只生活不被人设置,不被人摆布,坚持自己一套的猪。

34、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平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35、真正的作品是不表达什么也不沟通什么的。正如瓶中信,在完成的那一瞬间,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也中断了和读者的关系;存在,同时又消失在无始无终的海洋之中。

36、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37、但凡见过地狱的人,就知道世间有言语无法形容的虚无,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

38、大多数人认为,爱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经历过爱情,便如同一块从没有颜料在上面涂抹的画布一般苍白。

39、握得越紧越是徒然。

40、赦免之所以是特别的,就在于它违背了法律背后那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老法则,在法律之外开启了不可能的空间。

41、我常常说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常识,而是常识的矛盾;不是价值的虚无,而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

42、“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说也说过的话。然而,要把一切过去抹掉,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若要从头再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自己彻底变成另一个人。不是变化你的生活习惯,也不是改变容貌声线,而是把你曾经送到对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

43、任何幽默感都来源于宽容。

44、至于将要结束的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45、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我们不只消费杂货,甚至还消费爱情,因为我们用来计算理想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计算一把牙刷优劣的办法是一样的。

46、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的朦胧。

47、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48、极端的美是摧毁性的,人工不可制作,也不能负担。万一它偶尔在某一刻出现在人的身上,那是不祥的。

49、于是我总在新闻里看见故事的回光,在最热闹的事件里头听见陈年旧闻留下的惨响。

50、宽恕,是一种和时间的特殊关系,是一种决定让不让某件错误或罪行成为过去的行动。

51、音乐可以掩盖一切,就算它治愈不了空气中被切割出来的口子。

52、我们的眼睛被安定感遮蔽了,使我们看不到这个世界还有太多人活得不像我们这么安稳。

53、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

54、因为素食者总给人一种异样的道德的优越感,总是使人以为他的伦理标准比较高,自律能力比较强,而大伙吃饭本来是件很愉快甚至很纵欲的事,突然旁边多了了一个禁欲主义者,岂能不叫人扫兴?

55、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

56、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应过度发展,都该保留在萌芽状态,将发未发,因为那是一切可能性的源头。未开的花可能是美的,未着纸的笔有可能画出最好的画。可是事情只要一启动,就不只可能,而且必将走向衰落与凋零。

57、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迟疑畏惧,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还同时和自己的记忆谈判、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过去的陌生人。

58、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59、“性”在如玉般的`真实、纯洁、恒久的爱情中,是高尚的、常态的,如同春天花开一样自然……反之,纯肉体的“性”是低俗的、异常的。

60、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61、这让我想起“冷战”时代的那个老笑话,一个美国人对着一个苏联人炫耀:“我们有言论自由,我可以臭骂美国政府。”那个苏联人听了之后很不屑地回道:“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一样可以臭骂美国政府。”

62、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63、我们习惯的正常其实不是惟一。

64、品味与文化只所以说得上是种资本,在于它们就和赚钱经商一样,也是一种必须花时间花指挥去经营培养的事。

65、不断向女性放大爱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爱情压迫了女性,让女性认为人生的幸福必然与爱情相连。

66、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67、爱情乃时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68、人与人最终的关系归结于“公”与“私”的关系,与有交往的人的关系就是“私人”关系(可以根据私秘程度拥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对陌生的人就是“公共”关系(应该保持公共关系的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有侵犯隐私的嫌疑)。

69、魔鬼总在名声显著的善人心中埋下诱惑的种子。

70、在真实与虚伪之间往复,在信与不信之间来回,这是恋人与信徒的共同特征。

71、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

72、比如仓颉造字,据说在他造成第一套文字的时刻,“天雨粟,鬼夜哭”。天何以雨粟?鬼又何以夜哭?因为自此以后,它们无所遁形,它们的真实被文字套牢了。

73、可悲的事,白鲸已死,海之四隅也不再有风神呼气,天上的星辰与海水的味道都失去了暗示命运的作用,这早就不是一个还有故事可说的时代。于是他回来了,而且无话可说,更没有人发现他曾消失。

74、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75、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76、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这些所谓外在的条件不只深刻地改变了穿戴它们的人,甚至还扭曲了他们的人格。

77、于是我们看不懂老电影,读不懂老情诗,我们不再懂得爱情了;因为时间不再长远古老,过去消失,存在的只是不同地点上的同时现在。

78、我们是为失去而焦虑吗?不,根据心理分析,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失去了与欲望对象的距离。焦虑是因为太过深爱,在失去的时候便把自我和欲望对象融为一体。

79、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80、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

81、李小龙不是伟大电影的缔造者,反过来,电影是这位伟大武术家的见证。

82、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

83、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84、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

85、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

86、假如文字的出路还是文字,书的出口只在书里面。

87、掷瓶入海,而终于被人打开阅读,这根本不是奇迹,而是意外。写瓶中信的人不是敢于下注的赌徒,而是认命的作者,最纯粹的作者。

88、在许多文化传统里面,水都与遗忘有关,也因此代表了洁净与新生。喝过一碗孟婆汤,你就告别前生的记忆了;涉过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领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89、在每一段关系的开头,他已预感到终结的模样,他永远在投入的同时抽离,在水乳 交融的时候孤寂。

电影《记忆大师》精选台词

1.我们不能为了抓到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一个怪物。

2.前段时间我去做了个记忆手术,可是我把记忆拿回来以后却清晰地看到这个女人被人给害了,在记忆里那个是杀人凶手就是我。

3.记忆是最危险的证据,沉默是最强大的指控,谎言是最关键的口供,冷漠是最残忍的帮凶,人心是最致命的凶器。

4.目前我没法确认,谁和你的记忆交换了,找出他的身份,你只有72小时

5.你已经失控了,这样下去很危险。

6.2分钟,杀人、嫁祸、逃走,这杀人凶手很可怕呀

7.它的重点不是在删除记忆,而是将你由参与者变成旁观者。

8.她们根本不知道丈夫对自己施暴是一种犯罪

9.现场每一件看似可有可无的东西,在案发的时候,都有它的特定作用

10.如果当时我没有跟你结婚,你觉得我现在是什么样子啊?

11.等到那个时候啊,我担心的是这段记忆就得永远留在你的脑袋里,值吗?

《记忆大师》:为什么开不了枪?影片故事背后的人物性格

个人对影片的布景与摄影都非常满意,演员们的演技也都全员在线,尤其是渤哥和段奕宏的【眼技】,在不同的记忆与性格之间穿梭,用眼神和微表情埋下伏笔。

故事情节也已经有贴讨论,隔壁通过各种细节伏笔详细分析每个故事支线的帖子强烈推荐一定要看,影片长度有限,很多故事没有办法展开,只能通过小细节给观众大致的交代。

写这篇影评是想讨论一下影片的结局。

沈sir为什么最终没有开枪?

因为脑中有江丰的记忆似乎是最明显的答案。然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先尝试在各种小细节中重塑沈sir这个人物形象。

家暴是沈的童年阴影,而且这个阴影对他造成的心灵创伤很大,甚至会让他“失控”,成为一个“怪物”,最终选择结束母亲与李慧兰的生命,并在李慧兰死亡的瞬间为她感到高兴。

因此可以想象,沈的世界观里对男女之间的真爱是不太相信的。他大概不会相信男对女除了暴力和占有还有温情的爱意,他大概也不会相信女对男除了恐惧和服从还有信任和真情。

然而在结局处对峙的时刻,他从江丰的记忆里看到了江丰对代晨的爱意,从站在他面前不畏不惧的代晨身上看到了代晨对江丰的信任。除了江丰的记忆带给他的影响,他自身的人格大概也受到了冲击吧。这对他会不会也是一场救赎?江丰这段留在沈sir脑海里的记忆是不是或多或少抚平了一些他童年的

那么,是性格决定了人的经历,还是人过去的经历(记忆)决定了性格呢?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到这里,悬疑告一段落,谜底已经解开,重归记忆与感情。一个悬疑犯罪故事以真爱解决冲突最终收尾。导演试图在影片的最后投射出一丝温情,俗套吗?肯定会有人这么觉得。可我就喜欢这份小小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