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退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浩叹者也。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耿耿精忠之寸衷,兴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一有补。不然,但就时局而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
智,实足以欺世盗名。方今天下人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强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以上曾语)
军中取材,专尚朴勇,尚须由有气概中讲求。特恐讲求不真,即浮气客气,夹杂其中,非真气耳。人才由磨练而成,总须志气胜,乃有长进。成败原难逆睹,不足以定人才。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方今天下之乱,不在强敌而在人心,不患愚民之难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义而莫之惩。
吾人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为千古之玷,况又不能无死耶?处世无远虑,必有危机,一朝失足,则将以薰莸为同臭,而无解于正人之议评。
(以上胡语)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骤几,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临死之际,寸心无可悔憾,斯为大幸。舍命报国,侧身修行。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以上曾语)天下纷纷,吾曹适丁其厄,武乡侯不云乎:“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则亦殚其心力,尽其职守,静以待之而已。
(以上左语)
右列各节,语多沉痛,悲人心之陷溺,而志节之不振也。今日时局之危殆,祸机之剧烈,殆十倍于咸同之世,吾侪身膺军职,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为归属,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途。须以耿耿精忠之寸衷,献之骨岳血渊之间,毫不返顾,始能有济。果能拿定主见,百折不磨,则千灾百难,不难迎刃而解。若吾辈军人,将校则以跻高位、享厚禄、安福尊荣为志,目兵则以希虚誉、得饷糈为志,曾胡两公必痛哭于九泉矣。
(以上松坡评语)
【大意】
曾、胡强调,做人要有志气,做军人,更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淡泊名利。胡氏所谓“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可以视为本篇的要旨。蔡锷在评语中,把曾、胡的'意思讲得更为简明,提出军人“非大发志愿,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为归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国家于坦途”。
今日所当讲求,尤在用人一端。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因数罟以失巨鳞,斯先哲之恒言,虽愚蒙而可勉。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大抵人材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言语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乃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两者之失,厥咎惟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一将岂能独理?则协理之文员武弁,在所必需。虽然,软熟者不可用,谄谀者不可用,胸无实际,大言欺人者不可用。营官不得人,一营皆成废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废物;什长不得人,十人皆成废物。滥取充数,有兵如无兵也。
选哨官、什长,须至勇至廉。不十分勇,不足以倡众人之气;不十分廉,不足以服众人之心。近人贪利冒功,今日求乞差使,争先恐后,即异日首先溃散之人。屈指计之,用人不易。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识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用人如用马,得千里之马而不识,识矣而不能胜其力,则且乐驽骀之便安,而斥骐骥之伟骏矣。古之治兵,先求将而后选兵。今之言兵者,先招兵而并不择将,譬之振衣者,不提其领而挈其纲,是棼之也,将自毙矣。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新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人才非困阨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非开诚心布公道,不能尽人之心;非奖其长护其短,不能尽人之力;非用人之朝气,不能尽人之才;非令其优劣得所,不能尽人之用。
曾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亦曰人才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薰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人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窃谓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之责,因势而利导,对病而下药,风气虽败劣,自有挽回之一日。今日吾国社会风气财坏极矣,因而感染至于,以故人才消乏,不能举练兵之实绩。颓波浩浩,不知所届,惟在多数同心共德之君子,相与握挈维系,激荡挑拨,障狂澜使西倒,俾善者日趋于善,不善者亦潜移默化,则人皆可用矣。
关于诚实的经典名人名言1
1、一千句谎言盖不住一个事实。臧克家《自已的写照》
2、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陶行知文集《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3、要除去虚伪的脸谱。鲁迅《我之节烈观》
4、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5、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6、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明。薛宣《读书录》
7、至诚则金石开。康有为《乱后罪言》
8、同心可断金,首要重然诺。董必武《答徐老延安赠别》
9、延陵轻剑,季布重然诺。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10、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宋。林逋《省心录》
11、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12、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中国谚语
13、与人为善,以诚为本。中国谚语
14、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5、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16、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
关于诚实的`经典名人名言2
1、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2、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5、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6、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诚实》。
7、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8、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9、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10、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1、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1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3、人之贵朴的诚笃。--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
1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15、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16、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7、华而不实,耻也。--出自《国语·晋语》
18、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9、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哈代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21、君子诚以为贵。--出自《礼记·中庸》。
22、君子一百,快马一鞭。--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23、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2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李氏篇》。
2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26、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27、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28、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尔基
29、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30、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
31、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3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33、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
34、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出自《弟子规》。
3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出自《礼记·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