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共产党宣言》
2、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3、新闻要适合直接感兴趣的人口味。
4、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5、诚然,世间上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处邹纹,都能引起我的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致燕妮》
6、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8、劳动创造了美。
9、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10、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11、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12、美德,女性特有的美德,反而害了她们自己,她们温柔恭顺的无性,竟成为使她们受奴役和苦难的手段。 ----《资本论》
13、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14、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15、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1、美德,女性特有的美德,反而害了她们自己,她们温柔恭顺的无性,竟成为使她们受奴役和苦难的手段。
2、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3、由于资本的社会力量,资本家可以玩弄各种所谓"民主、自由"的把戏,看不穿这种把戏,倒也罢了,但起劲为这种种把戏鼓吹,则要么是资本家的走狗,要么就是白痴。
4、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是维持自己的劳动力的运转,这同役畜要吃饲料,机器要上油一样,已成为再生产过程的第一个要素。在这里,工人的消费实质上是一种直接的生产消费。
5、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6、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7、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8、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
9、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上绞架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1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1、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1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3、价值是不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是使用价值的内容,而使用价值其只能算是外部体现,或是只充当销售手段。
14、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
15、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美国的理想是建立民主世界。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学术科学化,生活电气化,信息网络化。现代文化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主流。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评美洲英葡殖民地发展迥异
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评美国脱离英国王朝独立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
评自由和发明的关系
“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周有光评美国政党的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评苏联的政党专制和意识形态
对苏联的专制制度来说,透明性和民主化不是福寿膏,而是催命羹。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谈苏联的专制
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评苏联解体
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联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评全球化下世界观的重组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主要是: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在全球化时化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评太平天国历史剧
民国政府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反对满清;共产党歌颂太平天国,因为他是农民革命。
评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
希特勒是侵略者;苏联究竟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呢?
评美国的阶级斗争和矛盾统一
资本主义社会包含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方式主要是和平罢工,不是你死我活。工会认为工资不合理的时候,就举行罢工。罢工达到目的,立即复工。资本家改进技术,又获得超出原来的利润。如果赢利提高而工资不提高,可能再次罢工。罢工和复工,斗争和合作,周期往复,资本主义蒸蒸日上。如果美国的工会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美国早就完蛋了。
评马克思的《资本论》
马克思(1818-1883)去世太早,只看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一战前)的前半,没有看到后半,更没有看到中级阶段(两战间)和高级阶段(二战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
评民主和阶级性
陈独秀早期认为民主没有阶级性;后来服从第三国际,主张民主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别;晚年冷静思考纠正错误,重新肯定民主没有阶级性。李慎之指出,民主不仅没有阶级性,也没有新旧之分。“新民主主义”是民主吗?“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什么社会主义?他提倡“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论社会主义
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既然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革命家还要自称社会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革命家不肯放弃这个“理想”。
论民主
民主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先进国家无不尊奉民主制度。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是一条政权演进的路线,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
评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的反应
全世界都在震惊,惟独苏联人民人人保持冷静!
评人类文化的运动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评全盘西化论
五四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能只要“赛先生”,不要“德先生”。清朝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解放后实行“向苏联一边倒”,马列主义是西化不是东化,“一边倒”是“全盘苏化”。
评“主义”
福利是资本腹内的社会主义。资本养护福利,经济就兴。福利销蚀资本,经济就衰。百分比的多少决定天平的倾斜方向。
评西化
西方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西方”。对中国来说,主要有三个“西方”:第一个是汉代的“西域”,第二个是唐代的“西天”,第三个是近代的“西洋”。从这些“西方”取得知识、技术和经世济民的丹方,就是“西化”。
谈文化图腾和文化禁忌现象
反对信佛而香火大盛。禁听邓丽君而邓丽君之风流行。简化汉字而繁体字复活。停止发行的小说一抢而空。传得最广的消息是小道消息。塞之而流,禁之而行,这也是文化运动的一种规律。
《漫谈“西化”》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五四运动不断深化,提出了邀请“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客座教授前来中国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五四运动的精髓。遗憾的是,德先生没有拿到“签证”,无法成行。赛先生一个人来了。他们二人原来是一对老搭档,长于合作演唱“二人转”。现在赛先生一个人前来,只能“一人转”了。一个人前来也好,比一个都不来好。可是,发生一个问题:怎样“接待”赛先生呢?接待问题是关键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赛先生到苏联,受到“苏维埃式”的接待。先改造赛先生的思想,然后叫他创造无产阶级的“真科学”,废除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最有名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的“米丘林生物学”和马克思主义的“马尔语言学”。
评苏联的自然科学政治化
米丘林生物学是“哲学”!
《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重新考虑如何“接待”赛先生,这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为封建制度服务了2500年的华夏文化,要想转化成为现代文化,那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如果对华夏文化的阴影,在理论上不敢彻底批判,在制度上无法严格防止,那么,我们将背着阴影遗产进入第三个千年纪。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冷战像是一场知识竞赛,苏联以米丘林遗传学对抗摩尔根遗传学,以实物交换对抗货币贸易,以专制制度对抗民主制度,实际都是知识差距的文化冲突。
问:专制和民主也是知识差距吗?
答:专制属于神学和玄学文化,民主属于科学文化,差距极大。
问:反右运动是文化冲突吗?
答:清除知识阶层,提倡外行领导内行,从知识无用论到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是对抗现代知识的文化冲突。
评中国和印度的外包经济
沉睡的古国需要服一贴清醒剂才能苏醒过来。这贴清醒剂就是外包经济。中国和印度同样依靠外包经济作为起动力量,实现经济的起飞。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
周有光讽刺语文也分层
“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跟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教育,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立志把社会推向更进步的时代!
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周有光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理想还没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闲谈俄罗斯》
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谈如何与时俱进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经济从工业化进步到信息化;政治从专制制度进步到民主制度;文化从知识禁锢进步到知识解放。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脉搏。
评信息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亲自在美国和日本看到“没有农民的农场”和“没有工人的工厂”,我将继续高呼“耕者有其田”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谈信息和自由
追求先进生产力要从学习模仿进而能发明创造,前提条件是开辟自由创造的环境。追求先进文化要摆脱思想的束缚,先进文化是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鲜花。广播、电视、电脑等信息工具,要充分运用,不要限制运用。信息化时代而限制信息,何以自解?
谈文化冲突
十八只螃蟹放在一个竹篓里,哪能不我挟你、你挟我?文化冲突实际是文化差距的摩擦。
谈信息和真相
21世纪不会再出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那是宣传,不是真实。
《学写八股文》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东洋变西方》
“东洋”怎么变成了“西方”?“这要感谢日本打了败仗!”“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分,逼迫人民作知识和技能的竞争。这样,东洋就变成了西方。
谈民主之难
社会科学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公认就是因为许多国家,他的统治阶级是特权阶级,如要服从社会科学原理,他就得放弃他的特权,这是特权和真理的矛盾。
谈民主大势
可是到了民主制度,政治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本是三纲,君为臣纲嘛,现在变为官为民仆,做官的成了人民的仆人,这不是倒过来了嘛?所以时代发展对特权者越来越不利。
谈制度决定认识
在美国,你若是一个大学教授,很被看重:你要是一个做官的就不被看重。专制国家则完全相反,做官的最重要。
谈社会科学的作用
为什么在200年间美国就能建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是用先进的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先进的自然科学。用先进社会科学建立了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能发展自然科学。为什么欧洲反而不行呢?历史的包袱。
谈话语禁忌和全球世界观
中国的问题,历来从中国看中国那永远说不清楚,得从世界看中国。包袱越重的国家,越难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