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以下是经典
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3)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5)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6)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7) 这个身体,只是借我们暂住而已,如房屋,无常一到,就要搬家,切勿执着。
8)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9)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0) 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11)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2)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13) 大千生色,万类蒙滋,敬维座下禅理日畅,福慧时增!
1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5)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6)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1)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3)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4)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5)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6)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8)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9) 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10) 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1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2)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13) 妈妈,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只备受关怀的小鸟,今天它为你衔来了一束芬芳的鲜花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文章感悟人生的佛经句。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报父母恩咒)。
14)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5)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6) 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7)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8)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环境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19)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20)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21) 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2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
1)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2) 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榧绺旱脑鹑魏苤亍F┤缦亍⑹谐ぷ龅貌缓茫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3) 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
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5)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感悟人生的佛经句子心情说说。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6)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7)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8) 度生要看机缘,好比窆实,先熟的先瘢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
9) 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中秋节快乐!
10) 送你一件般若衣,前襟菩提心,后襟出离心,多闻是领子,善巧是袖子,戒律是扣子,禅定是里慧是面,口袋装方便,穿上吧。祝你新春吉祥!
11) 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2)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3)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4)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1.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4.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5.教子不趁早,大来多颠倒。
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7.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8.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1.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2.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13.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15.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16.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17.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1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20.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1.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2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23.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2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25.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26.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2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8.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9.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3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33.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5.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36.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37.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38.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3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4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41.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42.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
43.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44.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45.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46.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47.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4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4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50.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51.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52.“ 管 ” 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53.“ 刚 ” 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的事;冷落时存一份热切向上的心,就会享受到许多真正的乐趣。
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1、知识要用心
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当你拥有智慧,并用智慧思索变化无常的人生,便渐渐远离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险的人。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江洋大盗给禅院布施香火钱,要求借宿,禅师:不可能办到,因为凡我所漂白的都将被你弄黑,不同类的人很难相处在一起。
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和敌视,而保持内心的安详寂静。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禅师牵驴云游,突然驴滑向悬崖,禅师紧抓驴尾,可驴拼命挣扎,禅师只好放开:让你得胜吧!禅师叹:事事争胜好斗好吗?
一休禅师将老师的茶杯打破了。他问老师:人为什么一定要死?老师答:世间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说: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本在禅寺的翠鸟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无人能攀的临海岩石上筑巢,几天后被浪涛卷走。禅师:因心中有敌,便处处是敌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铭》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注:奉养父母,爱护妻儿,从事无害事业是最大的吉祥
古树下栖息着大眼猫头鹰。僧徒们发现树叶中有亮点,还有扇翅膀之声,便传说有怪兽,人人惊恐万分。禅师:传闻是最可怕的怪兽。
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问神山僧密禅师:请说生死之事。禅师问:你什么时候死过?答:不曾。禅师曰:既不曾,那只有亲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贼偷东西,掏面包给狗,狗却咬住他的腿。贼:给你面包,咋还咬我?狗说:正因你想收买我,我才判断出你是坏蛋!禅师:智者明辨是非。
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剧场里,蠢人开玩笑大喊:着火了!结果上千人拥向门口,挤成一团,很多人被踩死。禅师感叹:蠢话贻害无穷。
狮子想抓兔子,见鹿走过,便去追鹿,鹿没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满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
唯有以德报怨,才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报怨永远不能化敌为友。
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老僧调了敲钟小僧的职位,让他去劈柴。小僧辩解:我敲得很准时啊。老僧:敲钟是要唤醒众生,你敲的钟声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