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是臭皮囊,可是它是即心即佛,臭皮囊就是道场,无常的色身它就是道场;没有这个色身你怎么修假成真,怎么借着这个假的色身悟入清净的本性呢?!所以健康是第一财富。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尽情行动,把空口白话留给别人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只要是好药,可以治病,用不著知道药方是谁配的,药是哪里来的。
成佛作祖绝对不用意识心态。
吃素并不就是代表修行,吃素是一种慈悲心的培养。
放弃不是放下,逃避责任而出家名叫放弃,心无所著,名叫放下。
意识心不是成佛的根本,要明心见性才是成佛之根本。
事无难易,惟心坚忍可成矣!所谓金刚非坚,愿力惟坚。
佛法是世间的真理、究竟之处。
布施时心不恭敬,犹如在沙漠上种植谷物,得不到丰硕的果实。
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学佛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也终不成道。
修行是二六时中保持正念,彻底的放下。
道德是提升自己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我们人要修行,除了智慧之外,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个习性,也就是习气,否则我们百千万生都无法成道,习气若是不改,听再多的经,还是没办法!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世间只有两种(东西),给我们最大的痛苦,第一个就是错觉,第二个就是假设。
先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让对方做那个对的人。这并不表示你就错了。
宁在正道上跛行,不在歧路上骑马。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短处。
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要听两种人的话:一是有智慧的人,二是有经验的人。
已成人身,又作邪恶行,为是比在镶有珠宝的金器之中,存放恶臭呕吐秽物的人,更加愚蠢。
收获必先耕耘、成功须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贡献才受尊重。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佛法不离方便法,我们要给众生无限的希望。
能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任何事物可能长久有用,但却不会永久有用。
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著于正念。
「千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败的启端。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血肉淋淋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劝君远离杀生业,切莫杀生招恶业。
只有智慧的耳朵,才能听出超越的真理出来。
执成病,著成魔,生心动念即乖法体。
用慈悲心及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世间人叫命运,修行人运命。
不要计算你过的日子,要使这些日子算数。
钱总是在那里,只是口袋不同而已。
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靠无理、侥幸而成功,必以悲剧来结束。
悟道的人就是于刹那间见永恒。
悟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报佛恩,因为(悟道)你才了解佛的恩是什么。
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自古以来,无着相的佛。
【古典
1、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
2、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3、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4、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5、在隋唐之间,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众始终以师道相待,他们对帝王,可以长揖问讯而不跪拜,这个传统后来一直延续到清末。
6、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7、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8、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9、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10、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1、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12、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偷盗。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13、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14、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15、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16、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木偶戏,只要自己掌握牵动木偶的线,卷放自如,不受他人左右,就算能跳出这个游戏场了
17、人只有空去内心的不洁,以爱心拥抱世界,世界才会拥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对待万物,减少生命内耗,才能健康发展。
18、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9、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20、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古典佛语经典语录二】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2、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亦安得妄见业报哉?
3、解圣法者,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4、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由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临饱愁饥,皆名大惑。所以至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
5、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6、"生亦何欢,死亦何哉。看破了生死,六道轮回又有何可怕呢?"万物看起来实有,都是因为暂时的相似相续的存在,但终归是有生有灭。"认同。如果你能看透,生灭跟寂灭我觉得也没有区别。寂灭是以某一种形态恒久存在于宇宙中,生灭只不过是不断地变换形态,但还是没有脱离宇宙。大家都在宇宙中。
7、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
8、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
9、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0、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6、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1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0、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烦恼什么?
2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2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6、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27、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0、如果不是拿无言的诚恳和慈悲的香油,任何东西都无法将伤口的毒针拔掉。你为什么让自己对别人的恶念、忘恩、嫉妒、狡猾而感到气愤呢?争吵、轻蔑、处罚都不能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抹去这一切,反而善待他们,「善行」是让我们息怒的方法。
3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2、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格言大全。
39、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0、默默地关怀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1、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2、有德自然香。
43、与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4、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46、你要感谢指出你缺点的人。
4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8、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9、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0、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