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经典语录 > 九州缥缈录经典语录 正文

九州缥缈录经典语录

时间:2025-05-05 03:44:50

1、 “你曾经说过世界是片丛林,弱肉强食是这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你这一生也都遵循丛林的法则,残酷地对待所有竞争者,今天你已经主导了这片丛林的规则,可你依然想要毁灭它吗?”“可若不毁灭它,我妹妹永远都是食物啊。”夜幕下的年轻人轻声说,“狮子也会有它……在意的那只鹿。” ——江南 《荆棘王座》

2、 其实所有的女孩最后都会长成女人,区别之在于是在你手上长成,还是在别人手上。 ——江南 《上海堡垒》

3、 我是个活在今天的人,有人跟我说话,我都会相信。 ——江南 《归墟》

4、 你本该是个咆哮世间的怪物,可你偏偏要收敛爪牙当个废物。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5、 这一路上我们将不彼此抛弃,不彼此出卖,直到死亡的尽头!” “从今往后我将始终带着你在我身边,不放弃,不远离,而你要好好地活着,始终对我有用。” 少年不是不会背弃盟友的人,他是恶魔,信义对恶魔来说毫无价值。但零相信他的许诺,没有条件地相信。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6、 “还有你哥哥拉着你的手……你舍得牺牲它么?她是唯一陪了你千年的人,着么多年这么多年啊!只有他……在弃族的王座上,只有王与王拥抱着温暖……” 它嚎啕大哭起来,像个疯子,又像是失去心爱娃娃的女孩。 “可你还是要吞噬他的,不是么?”楚子航低声说,“用得着跟我这样的人类说那么脆弱的话么?我还能安慰你么?你是龙类,即使全族只剩下你们两个,你也会牺牲最后一个给你取暖的人,去掌握权与力……你们是强者生存的族类,因此你们比我们脆弱的人类更强,只有强者才能活到最后,弱者都沦为同族的食物。你已经成功了,成功的人不需要流弱者大的眼泪。” ——江南 《龙族2》

7、 不登上世界的巅峰怎么会知道力量的美?不杀戮众生怎能把新王的旗帜染红?它像指挥家那样强有力地挥舞双臂,火山群自东而西喷出炽热的烟柱,烟柱中裹着赤红色的火山灰,就象是黑龙身上赤色的鳞片。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8、 你试过在人群里默默地观察一个人么?看他在篮球场上一个人投篮,看他站在窗前连续几个小时看下雨,看他一个人放学一个人打扫卫生一个人在琴房里练琴。你从他的生活里找不到任何八卦任何亮点,真是无聊透顶。你会想我靠!我要是他可不得郁闷死了?能不那么孤独么?这家伙装什么酷嘛,开心傻笑一下会死啊?”夏弥顿了顿,“可你发现你并不讨厌他,因为你也跟他一样……隔着人来人往,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一样的。 ——江南 《龙族2》

9、 武士最后听见的声音总是风声,那是他自己脖颈里溅出的血的声音,像是风声那么寂寞。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10、 每个人都有逃避的权利,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勇敢。 弱智,终归都是没有用的。 ——江南 《荆棘王座》

11、 ”不过你要明白,再怎么,也不过是两万分之一的爱情。”老大的声音慢慢淡了下去,也冷了下去,”世界上还有19999个人,你应该爱的,你根本都没遇上。还有更多倒霉蛋,也就是长到年纪差不多了,娶一个人,嫁一个人,吵架打架生孩子,就这么过去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大最后说。 ——江南 《上海堡垒》

12、 人长大了,总要和这个世界和解。 ——江南 《龙族》

13、 四面破壁的教堂,天空中闪电撕裂云层,仿佛神罚即将降下,路鸣泽被钉在满是血污的十字架上,漆黑的眼睛也是那么明亮,路鸣泽奋力地抬起头来看他:“哥哥你终于来看我啦,我一直在等你……” ——江南 《龙族》

14、 于无声处光阴流动,十丈红尘,世俗欢闹。 ——江南 《龙与少年游》

15、 我们的火……要把世界……都燃烧! ——江南 《龙族》

16、 你在长大的同时,某个人也在离开你。他看着路明非,却像在质问整个世界。 ——江南 《龙族》

17、 在亲人的眼里,大义灭亲是个何等残酷的词啊,世间应该有那么一个人,你可以为他背叛一切,甚至于公理和正义。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18、 相处的时间太短暂,要你记住这些,将来会有用,将来你忽然领悟了童年时那些教导中蕴含的深意时,你才明白教你的那个人是多么爱你。而等你明白的时候,你们已经远隔天涯或者生死。 ——江南 《九州·缥缈录》

19、 路明非是个很穷的孩子,他的领地很小很小,只有那几个真正在乎他的人、看得上他的人、愿意帮助他的朋友,谁侵犯到了这些东西,他就会挺身而出。 ——江南 《龙与少年游》

20、 所有武术,追究到最初都只是一种杀人的手段。 这血的事实,不容改变,也无需被改变。 ——江南 《九州缥缈录》

21、 神使们吹响号角,信徒以圣战之名集结,冥冥中战争之神的脚步在接近,它的名字叫——末日。 ——江南 《九州缥缈录》

22、 他的眼前一片空白,失去平衡坠落,坠入自己点燃的熊熊光焰里。 ——江南

23、 她是一朵一辈子都含苞的花,最终绽放的时候却这么肆意张扬。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下》

24、 旧时代注定将被摧枯拉朽地毁去,而新的时代建立在战士的尸骨和妇孺的血泪上。 ——江南 《九州缥缈录》

25、 弹琴的人,鼓瑟的人,操铃鼓的人,舞蹈的人,他们神采飞动,目光流转,看着彼此露出淡淡笑意,默契的像是很久以前就已相识。乐声舞蹈让他们沉醉进去,旁若无人,那些衣冠楚楚的贵族在这些人的眼里什么都不是。 …… “哈哈哈哈。”众目睽睽,公子仰天长笑。 叶雍容剑光收敛,默默依在他背后。风临晚按住琴弦,止住余音。鼓瑟少年趴在瑟上,久久也不动一下。小胡子男人把铃鼓放下,重新叼起还燃着的纸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笑声穿窗而去,暖阁里只剩下天地初开般的寂静。 ——江南 《九州捭阖录》

26、 “没有人能逃过悲伤,哥哥,”路鸣泽轻声说,“悲伤才是真正的魔鬼啊,越强大的,藏得越深。” “不过别怕!别怕!有我呐!”他大力地搂着路明非的肩膀,“任何人,想从你身边夺走任何东西,都是我们的敌人。凯撒·加图索是么?我们一起……抹掉他!” ——江南 《龙族》

27、 如果刘备真的对诸葛亮说过这话,我相信他在和他最好的伙伴对赌,诸葛亮可以奉这句话而推翻刘禅,也可以继承那些亡命徒的血和忠诚辅佐蜀汉,刘备让他自己选择,垂死的眼里闪着狼一样的光。这是某一类亡命徒的方式,某一类男人的方式。 ——江南 《龙与少年游》

28、 可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不舍得的呢?本来不是你的,也就无所谓失去了,还搞得那么悲伤的。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贱,总是想着回头回头再回头,仿佛再看一下就会有奇迹发生。可事情已经是那样的,该尝试的已经尝试过,该发生的已经成为过去,这个结果你不喜欢,可是你只有接受,多看一眼有什么用呢?相信你自己的眼睛,你不可能骗自己到死。 ——江南 《上海堡垒》

29、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但是后半句是,‘但是那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 ——江南 《龙族2》

30、 “Sakura最好了。” ——江南 《龙族》

31、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有解。 面对死结,谈何希望? 如果它恰好是场悲剧,那么他的悲伤在故事开始时就已经注定。 有些故事仿佛注定,不是因为偶然,也不是因为错过,而是因为一个解不开的结。 - ——江南 《上海堡垒》

32、 他也意识到这个邀请并不合适,虽然是同学,但毕竟不熟,两个男生邀一个女生同住,还是个中国女生,想来人家爹妈知道了是会投掷煤气罐的 ——江南 《龙族》

33、 "男孩有机会跟自己的父亲一起战死,应该是种荣耀。 ——江南 《龙族》"

34、 哦,还有她塞进恺撒口袋里的零钱,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那些钱需要她擦多少双鞋才能换回来呢?还要忍受客人不老实的手。可她毕竟只是个廉价的女孩,她既不是诺诺也不是夏弥,她用尽全力也没法跟那些光辉四射的女孩比。 ——江南 《龙与少年游》

35、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浪漫的战争,战争的本质就是绞杀生命。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下》

36、 “项空月,你到底为什么要来帝都呢?”叶雍容决定再也不叫他项先生了,反正这个自来熟的赖子从来也没有把她当做什么“叶将军”来看待。 “因为我有很多心愿。”项空月轻声说。 他直起身,漫天雪花中,忽然一抖大袖,大笑,临风起舞,仿佛粉墨登场的戏子,“我有屠龙之术,欲翻云龙起舞;我有沧海之志,欲煎七海成田;我怀绝世之锋,欲解抵天之柱;我是藏玉之璞,欲觅神匠成材!” 可是世间却没有一个戏子有他的猖狂和才具。 他收了舞姿收了笑容,蹲下身低头看着叶雍容,神色认真,“我说的,都是真的。” ——江南 《九州捭阖录》

37、 战争是件会把所有人的手都弄脏的事情,用道德束缚自己手脚的人是死得最快的。 ——江南 《天之炽》

38、 ”以前你觉得世界是什么样的?“ “蛇群守护的宝石,很漂亮,很远,很危险”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39、 有些话只是说说而已……比如我爱你……比如我想你。 ——江南

40、 “花开五载后,征人尤未反。 君看我之冢,上有草荒寒!” …… “你哪里懂,我跟他认识几十年了也还是不懂。不过隐约觉得,他的诗有所暗指,”息衍摇头,“不过他的诗从来就不大气,过于幽静悲凉。常有幽冥异路、离人千里的感觉,感叹有些事,纵然英雄持剑而不能挽回。” 就在这曲苍凉的招魂歌中,息衍转身拍马远去。 “老师,舟月记得了。”吕归尘听见马鞍前,素锦包裹着的小公主喃喃地说。 ——江南 《九州·缥缈录》

41、 战争序幕于鲜血尚未凝固前的再次拉开。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时刻,谷玄和北辰在星空中看不见的角落,以满潮之相对冲…… ——江南 《九州缥缈录》

42、 其实女人很复杂也很简单的,你打动她一次,让她觉得安全,就足够了。 ——江南 《上海堡垒》

43、 有时候所谓的一生的奋武,只不过为了曾在年幼时看见的那个凝固在思想深处的侧影。 ——江南 《九州·缥缈录》

44、 喜剧中欢乐是为了让人笑,而悲剧中的欢乐是为了让人在结尾时的悲伤加倍,你曾有多快乐,就得用双倍的悲伤来买单。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45、 可现在风间琉璃觉得自己压不住心底的男孩了,男孩哭得那么绝望,浓郁的血气带着彻骨的疼痛从心底升到喉头,他大口地吐血,同时克制不住地大哭起来。 终于赢了啊,赢到一无所有,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个人的呼吸声能让他安心地睡去。这个恶鬼把脸贴在源稚生冰冷的脸上,哭得撕心裂肺。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46、 我们都是小怪兽,都要被正义的奥特曼打败。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47、 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沉毅端庄、果敢淡然,比如远离游戏机热爱围棋,再比如能爱读《雾都孤儿》而不是武侠小说,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静静地呆着而不是削尖脑袋地想出去玩……这就会被别人称赞为好棒的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其实这些你家孩子老了之后都能做到,不是开悟了,只是没了小时候的活力而已。 ——江南

48、 真正孤独的人从来不去想别的,因为如果你已经很孤独了,又救不了自己,你所能做的只是不想。 总有些时候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因为无能为力。可是会变的,大家都走了,留下他在原地。 ——江南 《龙族》

49、 源稚生沉默的看着巨型排水管中的白浪滔滔……这帮二百五又开始围着他载歌载舞了!跟这帮二百五一起执行任务,就像骑士骑着叫驴冲向战场,即便他高举马刀吼声如雷已经有为国捐躯之志,你也没法确定自己能冲向战场,因为你胯下的驴随时会撒起欢来甩开四蹄带你奔向天边。 ——江南 《龙族》

50、 没有人能把狮子逼下悬崖!那种尊荣骄傲的动物不会允许自己卑微地死去,它会在悬崖边愤而转身,哪怕是扑向枪的枪口! ——江南 《龙族3·黑月之潮》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

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

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看小说总还是比其他书要快,大概是还是因为有情节吧。

看江南从《上海堡垒》开始,然后是《此间的少年》,很久之后无聊看了《龙族》。然而九州系列是一开始就听说但不太敢碰的,原因也很简单,名声在外的有生之年嘛,而我无论看文还是番,都更喜欢等完结。一个故事尘埃落定,总会免去很多挂念和想象。算是带我入坑的学长说,《捭阖录》出完他就看《缥缈录》,我觉得我的态度差不多。然而年初微博上看到“今年会有捭阖录”几个字,还是不得幸免跳坑了。

用了好几个星期天看完,直到阿苏勒万人出城,谢圭十人十骊冲下高地,息衍在天启城拔出古剑静都向辰月宣战,羽然振翅飞向寂静之座,翼天瞻如流星逆剑雨而下……感觉大概只能用“坑”来形容,这根本不能算结局,更像是放在故事开篇用来吸引读者的。就应了书最后那句“历史对于某些人已经结束,而对于另一些人,只是刚刚开始”。我觉得如果没有这句话,民众的愤怒值大概会更高的。不过对书算是喜欢了。

书里的世界很大,故事也很大,有时候会有“中二”的感觉,但其实人物们的征途很艰难,有失败有无奈,也就不排斥了。像是过了中二的年纪来看,也不会觉得傻,反倒感动于他们的拼杀。大人物小人物很多,当然说不上都喜欢,但多少也能理解他们,包括反派,这个印象也很好。戳人的小细节很多很多,其实最早看《上海堡垒》,就觉得细节的刻画和心理的表现最为抓心。情节上最精彩恢弘的算是殇阳关一战了吧,对立和冲突的开端,看得是真揪心且心痛啊。还有其他的战争场面也是,真的有浩荡的感觉。

人物最喜欢阿苏勒,从第一卷第一章开始,或许我也是个“懦弱”的人吧。记得看完第一卷《蛮荒》后(当然那时姬野和羽然还没有登场),偶然看到一句摘抄叫做“后来她才看清楚,在那半明半昧的光影里,他坐的是白骨成堆,守的是浩浩山河”,出自墨宝非宝的《十二年,故人戏》,当时就想到了阿苏勒,他从来不是一个为自己的人,就记着一句“我会保护你的”,少年面对了太多。他想得很少,牵挂的又很多。

虽然吧,他这种性格,一方面淡然得很,不关心那些功名啊天下啊,但另一方面又注定会去承担。姬野是为乱世而生的,吕归尘其实不太算,但乱世会让他更有光芒。他身上这样矛盾的点还蛮多的,内心柔软又坚韧。这个少年让人敬佩又心疼。说起心疼不得不提他和羽然告别那几段,从父亲去世,到指婚,到关押处刑的变故,他什么都不说,和羽然道别,买玉环,在衣服上写遗书,法场上死念退散。我就想说,我也知道羽然喜欢姬野啊,可是他也喜欢羽然啊。莫名其妙想起了苏茜。羽然一定是会喜欢姬野那种的,就像面瘫一定是会喜欢夏弥的,一登场就能看出来。可是……也没那么多可是了。

比较在意的还有息辕这个角色,聪明而不是很聪明的人物,其实更贴近普通人吧,他莽撞,他啰嗦,他不那么出众,他不是那种所有人一看都觉得“哇少年我觉得你骨骼惊奇天赋异禀”,他不能立即领悟叔叔的话……但他诚然又算是很优秀,无论作为将领还是朋友,真实得可爱。

当然啦,姬野羽然也是浓墨重彩写得很鲜明,只是没有那么戳我的点。素月墨羽也都是真英杰啊,离公也算枭雄,姓谢的好几个人都不错啊,一闪而过的项空月、西门和龙襄大概只能算彩蛋吧。

细节说起来就太多啦,苏舜卿还息衍一个背影,白毅送舟月离开,雷云伯烈短刀出鞘一尺而收回,青阳战士在大雪里拼杀……甚至是山碧空跋涉到朱提山的必死之心和帕苏尔家王子间的争斗,就算很想冲进去打人,更多也是无奈和唏嘘。要真说讨厌大概还是雷碧城的尸武士屠殇阳关那段了,是真的想打人了,我反正不接受,但对于真正有那种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也挺悲剧的吧。纯反面角色也不是没有吧,不过就不提了。

噢,最后提一嘴电视剧,听闻要拍剧时非常担心,虽然那时还没看书。本想说等电视剧播出前看完书就行,没想到看得如此快。大概每一个原著粉听说喜欢的书要翻拍时都是忧喜参半的,我还是偏向期待吧,演员阵容至少算很强了,强大的配角团。不过估计还是当成新的故事看比较有利身心健康。对改编的一点期待是,或许能稍微填一下坑?毕竟电视剧留像书一样留坑,观众不买账亏得比较大吧。

总之,都入坑了除了等《捭阖录》还能说什么呢。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1

“华美亦能使生命臻于完美——即使它落脚于云端,漫步于长空。”

这让我想起<<缥缈录>>中青阳部里那个孱弱的少主———阿苏勒—吕归尘。驰骋天下的雄浑挥洒,金戈铁马,热线沙河,也许只是为了守护梦里几个缥缈的身影。他的出生伴随芒星的坠落,这是草原的厄星,生命的大忌。草原的孩子生长得比东陆的贵族少年还苍白羸弱,造化如此弄人,他如何担当起草原上青阳的大旗?

但,他举起刀为保卫儿时的玩伴对抗自己权倾沙场的叔父,他练刀练到血甍,他在地底的密牢里应对着超越生死的一切,他在雪夜杀狼救父;为了青阳部,他远赴东陆;他将自己的身子做弓将剑狠狠地射入敌人的心脏——————最不可琢磨的是天意,最孱弱的肩膀担起最沉重的责任,支撑一切的只是爱和希望,羸弱的身体好像风一吹就能飘向天际,但是,的依旧在天边执着地舞蹈。

因为害怕,所以才会更勇敢;因为担心失去,所以才会牢牢紧攥;因为不甘,所以才会拼命成长。

还是最喜欢那句话,“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雨血的交响。”云端上的舞蹈亦如此。

一生的拼搏、跳跃、追逐、奋斗,只因为一个梦,哪怕这个梦是如此缥缈,没有边际。“我以我血荐轩辕。”知道他人幸福,我便已经很幸福。

战斗亦是为了和平,嗜血也是为了光明。刀尖上有血,有泪,还有梦。

漂泊是为流浪,流浪也是为了生存。流浪也是一种舞蹈,灵魂的宣泄与寄托。

逐水而居的.生命,是一种肆意与张扬。于天地之间,万物皆是我亲人,看得到的,看不到的,生命就是为了书写张扬。

漫步云端是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是一种敢于攀登的架势,是一种遨游天际的人生狂舞!

宝剑出鞘,强弓离弦,用生命的舞蹈在天际奏出人生的最强音!肆意妄为一次又何妨!

《九州缥缈录》读后感2

大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套书。我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貌似看过,不记得了。但是以前在大学的图书馆借过这套书中的几本看过,这次看,发现几乎完全不记得以前到底我看过哪几本了。所以再一次警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写读后感啊,要不然前面看的后面就忘,看了也跟没看一样。

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还是比以前要成熟一点了。我还记得以前看《武侠》《奇幻》类的作品都是深深着迷于那种文学风格,那种叙事手法。但是现在看《九州缥缈录》,却觉得作者江南的描写有那么一点小幼稚,或者说有点做作吧。我渐渐不太喜欢这种为了突出人物而刻意去描写周遭环境或者直白表现作者内心的写法。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看古龙小说的原因,觉得写得太刻意了。怎么形容呢,我在看这套书的一些情节的时候,可以想象出作者设想的情景。看他描写的场面,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以前的我觉得看这幅画觉得非常感人,现在的我看这幅画觉得画的还是太稚嫩,细节上不完善,而且人物也不够饱满。哈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提高呢。

《九州缥缈录》主要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九州其实主要是“四陆”和四种人:蛮人——住在北陆的牧民,东陆人,羽人和河洛——会制造精巧物品的种族,书中的情节由两条线串联起来,一条是北陆世子吕归尘的成长之路;另一条是没落世族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人生。同时穿插了两个宗教团体辰月和天驱的斗争。

吕归尘是北陆大君的第五子,从小被送去另一个部落当人质。他身体不好,但继承了祖辈的青铜之血,并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祖辈传下的大辟之刀。虽然北陆的习惯是最小的儿子继承王位,但因吕归尘身体不好、性格较软弱且长期在外做人质,很少人真正看重吕归尘。与此同时,大君的长子和三子明里暗里争夺继承权。后来北陆和东陆结盟后,吕归尘被送到东陆当人质。并在东陆认识了姬野,两人成为了朋友。

姬野是姬谦正的庶出长子。姬野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又不喜欢他,因为父亲非常比较喜欢嫡出的幼子。直到姬野认识羽族公主羽然,他的生活一直是灰暗的。姬野在一场比武大赛中出人意料的胜出,成为下唐国息衍将军的弟子(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息衍曾跟下唐国国主说自己只能收一个弟子,但是后来又收了吕归尘为弟子。算是一个bug吧。)后来在太子府因吕归尘出手相救姬野,两人成为朋友。两人同时喜欢上羽然,但是两人都没有得到羽然。在此期间,吕归尘和姬野都学得了一身的本领,并成为了天驱中的一员(我觉得“铁甲依然在,依然在”这句誓言弱爆了)。我认为羽然是喜欢吕归尘多一点的。但是也许也有不同意见的人吧。最后羽然因为羽族有人叛乱,不得不离开东陆,回到宁州去保卫羽族生存的森林了。

北陆大君临死之际被迫传位给长子比莫干。吕归尘回到北陆时,他的大哥已经是北陆大君。而他小时候的红颜苏玛也成了他的大嫂。之后他的外公带着白狼团袭击北都城,因即位不久立足未稳,同时力量对比悬殊,比莫干领导的青陆大军惨败于白狼团。最后比莫干被其他人阴谋害死。吕归尘的三哥夺得君位,但也没有办法抵抗白狼团的进攻,同时因害死比莫干被吕归尘杀死。吕归尘终于成为了北陆的大君。他的外公破北都城之后,并未称君,在北都城呆了一年后离开了北都城。

基本所有的战争都是由辰月在背后推动的,因为辰月派相信神创造世人就是让世人打仗的。天驱派则作为对抗辰月的力量存在,但是他们保护到世人了吗,好像也没有。回想到这里,我觉得这套书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矛盾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算是作者想好好渲染的殇阳关大战,冲突也不够白热化。看完之后觉得太平淡了点。这套书的最后一本,更像是为了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局而结局,我猜想,大概作者碰到了和《诛仙》作者一样的问题,就是开始写的太广,给出的线索太多,最后没有办法收拢到一起了吧。草草结尾,并没有给书中规划的吕归尘和姬野的大业指出一条明朗的道路。事实上,看到最后,我觉得很多故事发展都和前面预想的不一样。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但是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写之前没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的原因。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因为写作的同时心境也在改变,所以最后的结局和开始的预想就不可能重叠。这也反映在书中一些逻辑的小问题上。我想,这大概是大部分网络写手不可避免的难题吧。

今天开始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发现金庸先生的小说也只剩这一本我没看过的了,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