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年轻人不啃老的说说 正文

年轻人不啃老的说说

时间:2025-07-04 15:09:00

20多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个青春里,最该做的就是好好努力,千万不能让自己闲着。

那天,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H伯伯指着附近的楼盘对身边人说,这是我一位好朋友的产业,他年轻的时候一穷二白的,现在身价不菲,定居在海滨城市,出个国就好比我们出来散步那么简单,这个楼盘呢,就是他的小儿子过来投资的,想当初啊,他还邀请我一起下海呢。

语气里有羡慕、骄傲,也有淡淡的酸涩。

以前也听邻居说过,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有去闯荡过,有了一定的资产,但是贪图当时的安逸,不想作出改编,后来经营的工厂效益不好了,然后下岗、再就业,生活一直都不是很顺,在奔波的时候也常常后悔,要是当初答应朋友,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可能呢?

他的话,让人不禁慷慨:一生短促,人生难得。

记得有一家杂志社对全国六十岁以上老人进行这样的一次问卷调查:你最后悔什么,列出10项你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情。

根据当时的结果显示:第一项就是75%的人都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够努力,导致一事无成。

在这世界上,没有比年轻更可贵的东西,就算全世界都在害怕老去,可是时光也不会因此停留。

前些天的一场分享会,青年作家李尚龙在席间只聊了一会天,便拿起包匆匆离开了会场,身边的人便感叹地说:“成功人士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

是的,对于这个90后新锐作家来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为了活出自我,未毕业的他就从军校退了学,最初实在新东方教学,那几年的时间里,很多年轻老师都忙着享受青春,而他就躲在小屋里写书评、影评等,几乎是一天一篇,后来他把自己写的这些文章发到了人人网上,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文字。

直到很多出版社来找他,他的书才真正被人所知,这个90后的男生被不少的出版社封为“中国优质新偶像”。

有一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你说过一个长期躺着的人永远不知道跑起来是什么滋味。那么像你这样一直跑,横跨几个领域,是什么滋味?会不会觉得累?

李尚龙回答说:当然会累啊,但是对于文字我很喜欢,我会苦中作乐,喜欢沉浸在这种累的喜悦当中。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从新东方辞职后,便成立了成立了“考虫网”和“龙影部落”工作室,如今他的公司有上千平方米,考虫网也令成千上万的学员受益,他的书一本接一本出,他每天都忙碌着签售会,但他享受其中,无法自拔。

迈出第一步也许很艰难,但是尝试着走下来,生活就只会越来越好。

悠闲且安逸的`生活,每个人都向往,三是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要是过得太安逸,就会沉溺于其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青春跟着岁月悄悄流走,剩下的只是臃肿的身材,颓废的气息,最终只能感慨人生的不易。

我认识这样一个90后女生,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朝九晚五,轻松惬意的工作环境,好说话的上司,但是不久后她宣布辞职了,很多不解,就问她理由,她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青春应该是充实的,热血沸腾。

有一天,她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说说:今天最忙,写了六个方案,准备了两个讲话稿,很累,却从未有过的踏实!

对于这个女生来说,她攒够了勇气,所以让她一路向前。

网上有一位20多岁的男子,因为向父亲索要5000元钱,遭到拒绝后竟喝农药威胁他人,父亲无奈报警。

对于这种人,很多人选择鄙夷,自己怕累、怕新课,又怕没钱,只能选择去啃老。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总是认为不好好享受青春就对不起自己,再不享受就老了,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一边玩着王者荣耀一边诉说人生苦短。

哪怕一生平庸,年轻的时候都不要虚度光阴,要让自己拥有成熟的精神世界和自足的物质能力,给自己与家人稳稳的幸福。

我不需要你鞠躬尽瘁,但是要全力以赴,不用你透支,但必须尽力,尽了全力也许不能保证你的未来是无忧无虑的,至少能让我们觉得无怨无悔,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好好努力吧!

“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扎眼一看,这些人可真可恨啊。挑工作,大钱赚不来,小钱不赚,不愿意吃苦。活该没有工作吗,可怜他们的父母生养了如此不孝的孩子。这些人的年龄据调查,大部分集中在八零后。23—30岁。这些人,扔在大街饿死也活该,谁让他们自己不争气。

可是你看看这句话,“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这足以说明啃老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能自力更生的只剩5%。其他的都要啃老。抛开30%完全啃老者不说,用我常听见的话说,活该他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出苦大力,挨累!也不说那5%的诸如韩寒,郭敬明,蒋方舟之类不但不需要啃老,还能敬老养老的佼佼者,单单说那65%存在啃老问题者。这部分人,没有完全啃老,但是自己所赚的工资根本不够花,不说房子的问题,先从日常生活着手。

作为一个正宗的80后,从小到大,常听的一句话:“社会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我们。”这句话是小时候欺骗我们最有力的谎言,是长大了以后,我们批判得最深刻,最狠劲的反动语言。年轻时候不懂,所以力挺这句名言,试着与社会接轨,忍受贪官污吏,忍受所有比自己都富有的领导剥削,还乐呵呵的鞠躬敬礼表示尊敬。那个时候我们忍气吞声对待世间残忍没有人性的人和事。大人告诉我们,社会就这样,等你见得多了就好了,再加上社会永远是对的这句名言,我们就一句话说不出来了。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家长,已经被这个社会折磨得麻木了,早丧失了争取权利的机会和想法。用句最通俗的话说,争取了也是白争取,啥用没有。去哪里能说清楚理?在你哪里的大事,在别人那里都是小事。长大以后,有思想了,一天比一天自信:自己没有完全错,有些错误不是由自己的本人所形成的,追溯上面的根源也无据可查。譬如说,我上学的时候,在大学,什么都没有学到。我该埋怨我的母校吗?各个大学都一样,不单单是我所在的学校。由此衍生了下面的问题:我们因为什么都没有学到,开始啃老了。

不说那些没文化,没水平的。说说我们这些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也不说那些大钱赚不来,小钱不赚的。就说那些踏踏实实在一个单位打工的`。不说那些一不小心,沦落到一个惨无人寰的单位的,就说工资正常待遇正常的那部分。不用我说,我估计所有的人都听过,某某家的孩子,在某某单位工作。邻居惊叹,不错啊,真有出息,这回某某父母可享福了。知情者回复,白扯,自己够自己花就不错了。那孩子怎么那么大手大脚呢?哎,钱现在真毛啊,不够花啊。我高中同学中,最有出息的一位,毕业于南航,就职与深航。刚毕业就5000。每每有人祝贺,他父亲便深深叹息,哎,反正不用我管了,自己能够自己花。就是一分攒不下,助学贷款还得我卖苞米还呢。这位同学,上学时候非常节俭,绝对不是大手大脚的孩子。

80后的钱都花哪里去了呢?除了自己吃饭,正常的同学结婚,生孩子,还有一大笔隐形花销是没有人好意思提起的。那就是供给了那些完全比自己富有,完全比自己有经济实体的掌权人。这部分人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明晃晃的规则。跟送大夫红包道理是一样的。送了未必给你什么好处,不送会每天找你小脚。这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的礼都收,水平有限,拍马屁功夫了得,工作干得极少,讲话极多,喜欢谈自己当年。过年过节,两瓶茅台就上千,试问,现在事业机关都存在领导多的现象,也就是新人80后,只能送给别人礼,但是没有收入的平衡,一色的都是逆差。领导都送一遍,少了一个也不行,送了不代表就能给你提干,也不是就照顾你了,只是不找麻烦就不错了。现在收礼的,对年轻人,也不是很讲究,收礼不办事者,大有存在。一个月工资3000的人,过年可能要送一个月到两个月工资的礼,这些钱,去哪里出?这部分老不啃,工作都干不下去了,那样变成全啃了。这是一部分,有病了,填东西都是啃老的原因。一台电脑3000,普通80后工资2000,用什么买?

有些人,老人的条件也不好,但是四处举债也要被啃。年轻人有钱朋友少,大部分没有什么积蓄,就是借,也没处借。能啃老的人是幸福的,有些老人,辛苦了几十年,不吃不穿的,攒点前,一点点的都给儿女拿出来了。等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父母老了,我们的孩子又成长了,我们该去啃谁呢?那么那些社会财富都到哪里去了呢?

90后,出生在和平安稳年代的第一个群体,从一开始就被贴满贴标签: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思进取,啃老族等等。90后,真的是你眼中那样的群体吗?一直以来,我觉得世人对90后有误解,我们都知道江山是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那个年代动荡、痛苦、人们无法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崛起,各行各业开始发展,这时候机会、机遇就随之而来,因此才有一批批70后资本家的出现,虽然生在那个年代也很艰苦,但是机遇却是只有那个时期才会有的。

之后的80后,国家虽然和平,但是经济还不算稳定和发达,要想有所作为,那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80年代,那就是奋斗!

对于90后来说,出生在这个年底的他们太幸福了,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稳定,国家也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他们没有艰难困苦可以经历。在物质能满足的年代,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所以,在上一辈人的眼中,他们是标新立异的,是特立独行的,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其实,人都是根据生存环境决定命脉的。你让90后像80后一样奋斗,有必要吗?没有必要,因为90后已经有了上一辈人的经验积累,甚至是财富积累,条件就罢在面前,他们不要再如果过去争取。这真的不是他们不努力!不信,咱继续往下看:

事实上90后比谁都努力!

20几岁的90后,带着不错的'家庭教养,拿着过硬的大学文凭进入了职场,他们有礼貌、谦虚、并不懒惰,他们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一起接受挑战,一起喜怒哀愁。前辈们过早的想把他们拉近中年人圈子的意图,饱含的是他们的不甘心。

怕的不是自己已是油腻的中年人,而是怕20出头的90后比谁都努力;不怕自己每天混吃等死,怕的是既年轻颜值又高的90后,已经清晰地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快速前进。

别瞎操心,90后的择业观很正!

90后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在各大网站报道90后毕业生呈现“慢择业”现象时,很多人在担心,会不会变成“懒就业”。

在这些毕业生接受新闻采访时,我却欣喜的看到这些年轻人淡定的手握几份offer,却不愿意早早定下,因为春季招聘还有机会;有父母做经济后盾,可以选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作;拒绝世界500强公司,因为职业发展的方向与自己的规划不符;春节想与家人待在一起,现在不着急入职。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年代,看到90后们在职业发展选择时能却慢下来,他们想的比谁都清楚。

90后,一个可以边“丧”边“拼命”的全体,他们虽然早早脱发,但是兴趣让他们年年十八!他们虽然玩世不恭,但是他们却能用游戏的心态来调剂生活和工作。90后,不再是你眼中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