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篇一:敦煌游记散文
提起敦煌,几乎所有去过敦煌的人,脑海里马上就会联想起那个漫天飞舞,凌空翱翔,神奇而漂亮的飞天。
飞天,佛教中称其为香音菩萨,是个会奏乐、善飞舞,满身散发水果香味,美丽动人的菩萨。
飞天,是希腊那个插着翅膀的小天使,是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那个玉女,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名片,是敦煌各个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艺术标志,是中华民族艺术当中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好形象。
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这么一个永远活跃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的仙女。
说起敦煌,有些人就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唐玄奘。当年,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路过敦煌的时候,他就情不自禁地停留在这里开始讲经说法开导世人了。
千年之后,我这个不信鬼神,不信佛教的凡夫俗子,在唐玄奘当年讲经传法的寺庙里,鬼使神差地买了一本佛教知识问答书籍,晚上竟然在宾馆的房间里津津有味地通读了一遍,事后琢磨唐玄奘,还琢磨了好几天,知道了唐玄奘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仅仅是一个佛教信徒,还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第一流学者。
我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更不是忠厚老实的沙和尚,对唐玄奘没有什么顾虑和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不欣赏唐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那些真经佛法,并不等于我不欣赏唐玄奘的人生精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敦煌,我没喝上古代的葡萄美酒,可却买到一个货真价实的夜光杯,并且还和敦煌市那几个疯疯癫癫的九流诗人相聚,在宾馆的房间里天南地北,社会奇闻,人情世事,无拘无束地胡吹海侃,尽情尽兴地喝了一夜的敦煌玉液老酒。
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也是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的春天,僧人乐僔漫游到敦煌的鸣沙山附近,有一天的早上,他看见天空千佛闪耀,瞬间就顿悟了。随后他就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上,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凿开了一个石窟供佛,从此,闻名于世的莫高窟便诞生了。
十六国时期,敦煌地区开始了凿窟造佛活动,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元朝。
敦煌石窟艺术,是产生和积存在敦煌多门艺术的综合体,它包括了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面25公里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石窟上下五层,南北约有1600多米。经过一千多年的风沙侵蚀,现在仍然还保存着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 2415尊泥质彩塑。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敦煌石窟,是一座内容十分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禅窟、塔庙窟、殿堂窟、佛坛窟、大佛窟5种石窟。
莫高窟洞窟内的泥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
其中有一个雄伟浑厚,高达三十多米的巨大佛像,形象异常生动,令游客过目难忘。
那些灵巧精致的小菩萨,个个性格鲜明。尤其是活灵活现,神态逼真,面目表情发自心底微笑的那个北魏时期的泥彩塑象,被人们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实话实说,不管你是谁,观看了莫高窟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古代美女。
莫高窟洞窟内的壁画,分为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供养人画像和各个民族的传统神话题材,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画。像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林林总总,世间万象。
游客从那些壁画当中看到了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各种社会生活活动。各个民族的艺术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都在莫高窟里汇集成了斑斓的奇景大观。
其中,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并且还把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冶炼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敦煌艺术。
篇二:敦煌游记散文
小时候,老家生产的洋河酒的酒瓶标签上画着个神态自若的“飞天”,看上去仿佛喝了琼浆玉露后翩翩起舞,优雅自然。年少的自己被云霄中飘逸的“飞天”深深折服,每当大人们喝完酒后,我就会把酒瓶摸过来,用铅笔刀小心翼翼地将“飞天”从酒标上剥离出来,然后贴在书上或收藏起来。自此一直对“飞天”有着独特的情感,更想去敦煌一探究竟。
五月份,和几个朋友搭伙去敦煌。出了火车站,顿感微风拂面。远方黄色的沙山层峦叠嶂,在晨光氤氲下,柔情腼腆,像个素面朝天、揉着惺忪睡眼的姑娘。目光顺着连绵的山脉扫去,竟有一大片寻不到头的绿荫,“锁阳城”——敦煌就在这沙漠的绿洲中。
敦煌城外的田地植满了蹒跚的葡萄架,司机师傅瞥一眼车窗外的葡萄架说:“你们再迟几个月来,就能去园子里摘葡萄了。”凝视着窗外的.葡萄园,沉浸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幻想中,正欲慨叹时运不济,师傅蔚然一笑,拍拍我的肩膀:“能来敦煌就是福气哎,几个月后习总书记也要来我们敦煌的,还有不少外国元首呢!”坐在师傅的旁边,几乎都能感受到师傅言语表情溢出的自豪与幸福的温度。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进入城区。敦煌城不大,却又一点不显得局促。小城的建筑布置得丝丝入扣,没有突兀的高楼,平缓的复古建筑群给人亲切感十足。一不小心,你就会误认为这就是邓丽君所唱的小城。
午饭后,在数字中心乘车赶往莫高窟。无边无际的荒野上,仅有的一条沥青公路显得很突兀。车内的人双目紧盯着窗外的沙漠高山,深怕错过莫高窟的第一面。不知是谁说了句:“那不是洞窟吗”,车内的人急忙地向右侧车窗外投去目光。破败的生活洞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断崖面上,似乎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一代代的匠人艺师委身于简陋的洞窟内,在虔诚的信仰感召下,完成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像。
莫高窟的外围早已修缮一新,洞窟全部安装上防盗门。参天的古树在微风中颔首,为洞窟遮挡住强烈致命的阳光。进入窟内,顺着导游的灯光,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壁画映入眼帘。梦萦已久的“飞天”终于得以想见。窟顶藻井的“飞天”衣裙飘逸,彩带飞曳,身形曲线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似乎朝向云霄飞去,又像在舞唱着佛歌清乐。导游打趣道:“‘飞天’很像今天的啦啦队,给修行的生活增添点乐趣。”很喜欢导游的比喻,修行修得是内在,有的时候,将筋骨空乏、体肤饿殍,陷入苦行的泥淖,并不能寻得真谛。相反,懂得生活的乐趣,才能在细微处遇见佛光。同行的好友不舍二目,呆呆地站立,竟忘记行走。又至一窟,众人都顾着墙壁上美轮美奂的壁画,没注意到墙角处的一尊菩萨的法相。待导游灯光从菩萨下颚打上去,微见菩萨露出二齿,微风带笑,双眉平高。从额头照下去,菩萨法相祥和,仪态自然。从左侧看去,左眉高,右眉低。右侧反之。惊叹著此像之工匠技艺高超,可称“东方的蒙娜丽莎”。菩萨无言,言皆在四方信众的目光中。或许,换个角度,换个姿态,事物的真相不会只有黑白。参观结束后,和好友在莫高窟前站立许久,舒缓心思,觉得身心轻松不少。
驱车赶往月牙泉,在入口处很难得见月牙泉的所在,满山遮蔽的黄沙挡住企及的目光。爬至山的高处,俯瞰见一湾清泉和柳树绿茵,滑沙而下,与好友闲坐在清泉的旁边,守着太阳一点一点地淹没在沙漠的一端。渐渐地,忘记了时间.......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导游员陈业桦,大家叫我陈导就行了。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去敦煌莫高窟游玩。
敦煌是个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和美丽文物的古城。
我先给大家说说敦煌莫高窟在古代是怎样建筑出来的。据说在一六零零年前的一天,一个叫做乐僔的老和尚在黄昏时在附近游玩。在三危山上看见了金光灿烂,霞光四射。山上的沙石像成千上万个佛像直立在山上。老和尚被景色给迷住了。他立刻告知别人,和别人拿着工具去开掘。经过北魏、隋、唐、五代、宋、元……许许多多的朝代才挖掘成这么大的窟。这个郭煌莫高窟一共有四百据、九十二个洞窟呢!是不是很多的洞窟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郭煌莫高窟里面的景物。郭煌莫高窟里面的洞窟中布满了大小不一、美丽多彩、精致无比的壁画。壁画画得栩栩如生,和吸引人们的眼球呢。壁画大都是画神话故事的呢。其中,最著名的壁画就是“九色鹿”了。
除了壁画,还有泥塑呢。其中释迦牟尼在中间,释迦牟尼旁边就是迦叶和弥勒了。最大的泥塑就要数十八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了。那些泥塑雕像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样。
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窟是藏经洞。那是在古代放着珍贵的经书、绣品……所得名的。但是一些国家的探险者过来偷,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
敦煌莫高窟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现在到站了,你们去细细游赏吧!要讲卫生不要破坏文物哦!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05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岩壁上雕刻着成千上万的小佛像,每个小佛像虽然只有一寸多高,但头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了,到下一个景点。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是一个百宝箱。
好了,游览到此结束。欢迎下次再来!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3
各位游客: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旱风沙侵蚀使得我们莫高窟洞内的壁画不断脱落,雕塑受损,岩体坍塌。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建立人工灌木林带、建立沙障,砾石铺压道路等方法来缓减风沙侵蚀。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人类:比如进洞前我们多次强调洞内不能拍照,但还是有人会偷偷拍几张,可能有游客会不以为然,但其实这拍照对壁画也是有损害的,拍照的光会引起化学反应,加速壁画氧化分散使壁画脱落损坏。所以呆会进洞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偷拍照喽。
好了,现在我们行进在这壮丽的瑰宝中,但请大家不要在洞内逗留太久,慢慢呼吸哈。因为如果洞内停留过长,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过多,也会使洞内的温度湿度产生变化导致霉变腐蚀,使壁画颜料“溶解”,加速壁画脱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壁画是被人工修复过的,因为在不久前有游客恶意的在上面乱涂乱画,使得壁画受损。现在虽然修复,但是它也失去了一定的价值。经历着自然和人为双重的破坏,所以有专家预计,百年之后敦煌有可能不再存在。所以为了能让我们子孙后代也能有幸目睹这些瑰宝,还请各位在参观时手下留情。维护我们自身的素养。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其实保护和爱护佛洞也是功德无量的。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4
各位朋友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
欢迎大家来到"宝心旅行社"我叫崔宝心,大家叫我小崔好了。今天的“莫高窟一日游”就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如有不周的地方,还请您多多包涵。
大家看前面的那座建筑物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了,它背靠沙鸣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有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有栩栩如生的彩塑,大的有33米,小的仅仅有10厘米。有的像威风凛凛的天王,有的像力大无穷的勇士。婀娜多姿的飞天,在天上翩翩起舞,有的轻弹银弦;有的从天而降。
现在我们进入洞内参观,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不要破坏。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密多年的“藏经洞”。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还有不周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大家再游览一个小时,注意安全,注意保护文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