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
在钢筋森林般摩天大楼林立的上海市中心里却有一条密密麻麻的巷道相通的街巷—田子坊。它默默隐藏在上海的一角,宛若一张被悉心珍藏着的.旧照片。
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会不经意间跳入你眼帘。从茶馆、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这里应有尽有。
田子坊仍保持着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有些老街居民依然住在这儿,缠绕在石库门上的电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迎风招展的拖把和一家家时尚小店后常挂着的“私人住宅,请勿拍照”的牌子,让这上海弄堂更有些五味杂陈的味道。
每次一进田子坊,我总爱一头钻进一家家小店,像在挨家挨户的串门子。我已经被妈妈提醒过很多次,这里鱼龙混杂,有原创设计,也有地摊货。原创虽然商品充满个性,但是价钱很砍人,而要买地摊货就可以直接去批发市场。我的购物限额通常只有一到两件。所以我便得越发小心翼翼地挑选。我也总担心随手放下了一个心仪的小物件,一转头出了店门,就会迷路再也找不回来。
等逛到差不多精疲力竭头晕眼花时,我可以随处都找家小餐厅坐下来,舒舒服服地喝上杯奶茶,啃着三明治,望着身边的来往的人群。此时的田子坊在我眼里,是最美丽的,它把上海特有的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就完完全全呈现在眼前,让我也更爱这个美丽的家园。
“遇见更上海的上海”,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里用灯光打出来的一条广告,可能是它略带哲理又有些文艺的腔调打动了我,反正看到的第一眼就记住了它。
其实,我是第一次来到上海,什么是更上海,我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况且来这里之前,紧张的工作让人似乎从身体和心理上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遇见”她,但是三天走马观花般的游览,还是给我留下很多上海印象。
第一站,当然是最能代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景点外滩了。我们一家三口骑着摩拜,循着地图,穿街走巷,一路逛吃逛吃的经过城隍庙来到外滩时,已经是晚上10点,三三两两的人们仍然徜徉在外滩的各处风景点,悠闲地拍照游玩。2月的上海是清冷的,我们迎着微寒的风,欣赏着江两岸的风景。对面是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现代化建筑,江中有灯光造型的游船缓缓驶过,“魔都”“I 爱 侬”等广告语打在巨大的楼体显示屏上,东方明珠也不断地变幻着颜色,向我们展示着夜上海的魅力。外滩的这一面,就是著名的万国建筑群,据说有52幢之多,虽然出自不同的设计师,又在不同的年代建造,但聚集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各色柔和的灯光映衬在万国建筑群中,确有一些别样的美,在低调奢华与含蓄唯美间收放自如,这也是上海的一种味道吧。
离开外滩的时候,因为不想走重复路,我们选择了另外的路线。结果倒是偶遇了热闹的南京东路,还遇到了一个酷酷的外国小哥儿,瘦高的个子,带着亮蓝的墨镜,一套修身的黑色衣服,看着他旁若无人地走过大街,帅气而又恣意,我和儿子的`眼光同时被他所吸引。他真像帝国里的主人公尼奥,儿子说,我频频点头认同。
上海迪斯尼乐园,对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孩子和十几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此行的最爱。我则在他们的动员下,玩了几项挑战度不是很高的项目。为了不显得过于出局,也不忘向儿子表白自己:妈妈年轻的时候,比你还喜欢玩这种刺激的项目呢,在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的年龄就去做吧,生命总是过期不候的。为了再度感受这里最为惊险刺激的项目——创极速光轮(类似于过山车),父子俩选择在快闭园时再次去体验,前后又玩了7、8次。在迪斯尼晚场的烟花和灯光束表演都结束时,我还在小雨中等候他们。儿子出来后,对我说,妈妈,我知道过山车为什么让人害怕了,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它下一个时刻会拐向哪里,以什么速度,向哪个方向。多么有哲理的总结啊,看他们玩得如此畅快,我在雨中等候的焦虑也少了许多。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等候呢?
第三天悠闲地转了田子坊、中共一大旧址、周公馆、石库门旧居等地后,对老上海的市井与精致也有了一些了解,为了登上东方明珠观看夜上海的风景,下午3点,我们再次骑车前往外滩。这次换了条路线,在快到游轮码头时,老公注意到临街的里面有几条窄窄的弄(long)堂,示意我骑车跟着他,于是,我们一起穿过街道,去体验代表老上海城市文化的真正的弄堂。抬头看时,金家坊三个字映入眼帘。这里屋檐挨着屋檐,中间的过道只有一米多宽,自行车只能推着走了。本来是想领略一下真实的弄堂,结果因为距离太近,我们就像在别人家的卧室和厨房旁边推车走过,好不尴尬。看着一处水龙头哗哗冲洗着家什,我在想,如果下雨,这里又是一番接天连地的雨景吧。正想着,就看到一个中年男子,端着一盘刚烫好的绿绿的青菜,走两步就到了邻居家,讨要一点麻油蘸着吃。一处密密麻麻全是竹竿的空间里,悬挂着涂抹着麻椒之类调味品的一只肥肥腊鹅和两只腊鱼。这里到处充满了人间烟火。窄窄的巷子,逼仄的空间,弄堂展现的是老上海的市井气息。生活,在哪里也都是衣食住行与娱乐吧!
在游轮码头,我们得以看到这样的风景:一艘游轮刚一停岸,一群人骑着电动摩托从船仓鱼贯而出,正惊异呢,却发现都是“美团”、“饿了么”公司的外卖小哥,不禁让人莞尔。来旅游的我们把坐船当作一种体验,而对于他们,这只是平时生活的一种真实状态。旅游的意义大抵如此吧,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近距离参与别人的生活,并在其中观察和反思着,放空心灵,找回自我。
生活总是不易的,在淮海路地铁站,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靠在行李箱上吃着一碗泡面;人民广场的路口,一个年轻的妈妈,左右手各牵着一个几岁大的孩子,身前和身后各背了一个双肩背,吃力地前行着。生活又总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斑马线旁,总有耐心的司机等着行人过马路,也有行人向司机伸出大拇指作以反馈。或许,生活并不因我们的评价而更有意义,但我们总是在找寻意义,因为,这就是生活本身。
上海之行已经结束,没听到徐家汇教堂的圣诗声声,这多少是一种遗憾,但风情万种的大上海,总有一处让你心动,期盼着下一次,遇见“更上海”的上海!
身在职场写职场,分享经验,解析心理。多年大型公司管理层的经历与经验,企业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以及持续的心理学经典学习与应用,带给你职场提升实用技能与心灵的滋养!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只有在你身边的我才是“混样”
仍记得,图书馆,第一眼看那沈冰时,白净,清瘦,鼻梁上架幅黑框眼镜,只觉得这人太过书卷气,虽文质彬彬,未免过于呆板。却不知,一如此人的名字,如水般,不同环境下,变化成不同样子,亦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果说图书馆中,书架前徐行,目光上下打量,认真找寻的宁静状态是... 伍索巍
大家去上海,常常会逛逛南京路步行街,在外滩吹吹风,去城隍庙烧柱香,登上有着“中国第一高楼”之称的环球金融中心......今年暑假,我又来到了上海,领略了“魔都”的另一面,在田子坊“文艺调调”的小弄堂里,撞见了埋藏在市井里的旧上海时光。
“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上海的这条老弄堂,坐落着一间间富有艺术感的店铺。它默默隐藏在高楼耸立的上海市一角,宛如一张被悉心珍藏着的老照片。当你走在这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会不经意间跳入你的眼帘,从茶馆,露天咖啡店,画廊到手工艺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我就像小老鼠一样,从这个洞出来又钻进另一个洞。那些精美的'工艺品,让我爱不释手,总要细细观赏一番,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往巷子深处走去,一家鱼疗店,吸引了我,鱼疗我早有耳闻,就是让小鱼来啄掉我们皮肤上的那些堵塞毛孔的废物,让皮肤更加洁净,更光滑。如今终于可以体验一番了。池中有好多小鱼,我刚把脚放进去,数十条小鱼迅速聚集过来,鱼嘴一吸,有种麻麻的,像碰到静电一样的感觉,脚不由地一抖,鱼儿们一惊,便又游走了,不过没一会儿,我的“粉丝们”又回来了。我又沉浸在挠痒痒的感觉中了,这一次和鱼儿的亲密接触,可真是乐趣无穷啊!
弄堂里还有很多创意工坊,比如气味图书馆,很安静,很值得细细品味。气味图书馆,是一个出售独特味道的奇妙地方,店里每个产品都贴近生活,真实而温馨,畅销的味道有雨后花园,洗衣园等。香水也以图书馆书籍陈列的方式,让我们可以去发现探索自己喜欢的味道,回味悠长。
有着浓浓老上海风情的“老相机制造坊”里,深藏着许多摄影爱好者多年集得的碎片的。“未来邮局”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可以向十年后的自己,亲人,朋友书写一封亲笔信。海派剪纸大师李守白的小店里,有他创作的许多地域文化题材的作品展示......
田子坊没有上海市中心那样繁华似锦,人声鼎沸,这里不染尘埃,无关繁华,只是憩在城中,独享惬意。不知逛了多少店,我仍意犹未尽,只觉得时光慢下来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