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 正文

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

时间:2025-05-13 23:19:36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具不同的特色,各有不同的习俗。如:西藏的藏戏、云南的竹竿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为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半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演出,形式与风格具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不用戏台,就可以在广场演出,演出时,贴近观众,易于人们接受。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不用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藏戏传统目具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等,大多含有佛教内容。民间藏戏剧团在西藏是十分普遍的。随时可见农村的广场上,或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引得方圆十里的群众赶来观看。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藏戏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有时独舞,有时两个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中心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景象。每逢喜庆场合,维吾尔族人都要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同学们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就和我一起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一座茅山,一方风水,拉动一方经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这就是民风民俗,你是否走进了民风民俗的大观园呢?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家乡的端午节 生在江南的我,独钟于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一便算开始了,初一一大早起来,把头天准备好的菖蒲艾叶,用红纸黑线一扎一扎扎好,一般为一棵菖蒲和一丛艾叶为一扎。每两扎为一对,摆放在门两边,放在大门两旁的`会尤其大些、粗壮些。据说摆放这些菖蒲艾叶是为了驱邪,好平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逐个门摆放好后,燃放一串鞭炮,端午节的气味就可以闻到了。

家里的主妇忙里偷闲地准备好粽叶,洗净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红豆,拿出一些细带来,请上邻居主妇们一起帮着扎起粽子,说说笑笑,一串串有棱有角的粽子扎好了。接下来就是下锅煮,待五六个小时后,粽子的香味就飘满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里总会不期然地闻到这种特有的香味,让人不禁想起端午节来到了。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山东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贡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山东也有许多举世闻名景点:济南的泉、枣庄的水、青岛的海、烟台的仙、威海的岛、泰安的山,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山东还有许多特色,饮食小吃、戏曲文化、民间工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东的饮食了。山东菜,就是鲁菜,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

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山东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以海鲜为主)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

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

山东的主要特色小吃有:蒙阴红烧兔子头、沂水油炸山山牛、广饶肴驴肉、沂水豆油炒姜芽、临沂油炸知了鬼、沂水大锅全羊、沂水塌煎饼、沂水塌包、沂水油煎白鳞鱼、清油盘丝饼、油旋、八批果子、玫瑰糖炸糕、龙口肉盒、芙蓉烧麦、潍坊火烧,鸡鸭和乐,朝天锅。德州扒鸡、禹城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莱芜方火烧热豆腐、莱芜香肠、博山酥锅、利津水煎包、单县羊肉汤、曹州耿饼等。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我是非常爱吃山东饭的。每次回到老家,一定会让妈妈爸爸带我去山东菜馆吃顿山东饭,饱饱口福。一到了菜馆,嘴巴就停不下啦,因为每道菜都做工精细,香味四溢,既美观又好吃,想着都能让人流下口水来。在山东,有一道菜家喻户晓、在餐桌上必点;也是我们家人最爱吃的一道,叫做“炸蛎黄”,现在在北京,偶尔还能吃到一两次,虽然北京和山东做的炸蛎黄是一样的,都是口味咸鲜,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但是,怎么吃也感觉北京做的没有山东做的好吃。真是想念家乡菜,也思念家乡啊。不过,欢迎大家都去品尝一下鲁菜,这可是四大菜系之首啊,不尝尝可是太遗憾啦,哈哈。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谚语可谓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风?我们地处中原,只了解本地的民俗习惯,你们知道藏族节日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藏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按照他们的日历——藏历来算,月月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节日,人们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人们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后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参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们打扫房间,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种叫古吐(一种面疙瘩)。初一那天人们喝青稞酒,初二人们拜年。初四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此后一直活动直至二十六日。

此后的节目数不胜数,五月十五林卡节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的节日。“还演藏戏;望果节是丰收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节;”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

中原的节日丰富多彩,但西藏的节日更是多种多样,愿节日越来越多,人们越过越红火,祝大家在这些节日里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健健康康,日子越过越好!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一到12月27日,母亲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母亲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母亲的手说:“母亲买。”母亲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母亲,这些各买一盒。”母亲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母亲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母亲和我来到爸爸母亲、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满族饽饽,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运河唐人街,北方秦淮河。早就听友人说起,也不止一次百度搜过运河唐人街的图片。听景读景不如观景,今日一见,颇为震撼!

初冬时节,运河唐人街少了往日的拥挤和喧闹。偶有带着孩子游玩的行人,给静谧的运河唐人街带来少许的欢快。徜徉在河岸,你会有一种穿越之感,古朴典雅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明清风格;白色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蜿蜒明净的河水,倒映着岸柳的柔姿,让你恍若梦中,梦到了江南水乡,那悠悠的碧波里生长出无尽的诗意和闲情。

运河唐人街,不管是那精巧华丽、色彩缤纷的装饰还是那巧夺天工的雕琢镂刻,就连那鼓型的垃圾桶都别致到了极点。

悠悠漫步,我在想,是谁的创意在此开挖的运河?

索性拿起手机百度。原来这里就是曾经的煤河,煤河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了,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运煤开凿的河道,取名煤河。

回顾过去,煤河作为开平矿务局初创时期的运输枢纽,为中国近代第一家煤矿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随着煤河水运事业的兴旺发达,胥各庄由一个萧瑟的荒村变成繁华的水陆码头。光绪十七年《丰润县志》记载:……商艘客舰,樯密如林,来往洋轮疾于奔马,而起浚之处名曰“河头”,方园数十亩,波水澄清,两岸洋楼花坞目不暇赏,稍西桥旁,列肆鳞比,人烟凑集,居然一水陆埠头也。

后来胥各庄铁路的修建,这条立过汗马功劳的煤河荒废了,多年没人管理,河内淤积逐年增多,曾经清澈的煤河水,被污染了。鱼虾绝迹、蛙声无闻。用著名作家关任山的话说“煤河是一个梦,是古老中国的一个强国的梦”。条件日益好转的丰南政府,下决心治理的煤河,依托津唐运河和南湖,两岸以仿古风格建造而成。

“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此诗句描写运河人家恰到好处,运河颇具江南水乡的意境。“青砖小瓦马墙头,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筑,巍峨中流露出婉转,温柔里映衬着刚强。灰瓦红墙、碧水轻舟,相映成趣,这经典的画面,是那么的清润秀美,如诗如歌。

沿着诗意盎然、清新含蓄的'景致走进,这里,没有秦淮八艳的月下之魂,有的是那些精致的青铜雕塑,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建筑群落中间,给人另样的新鲜和愉悦感。她,宛如一缕微风扑面而来,又似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当地的历史和民俗。

似曾熟悉的酒店,桌上置一容器,蓄热水大半,将盛满家乡酒(当时可能叫阳酒)的小酒壶放置其中,谓之“烫酒”。老板一只手拿起酒瓶,另一只手麻利地提起酒提子再倒入另一只酒壶。多么熟悉的动作?被尘封的记忆此刻鲜活起来了。记得那酒提子,有一两,二两、和半斤的,不用称重,老板就能准确地给够你所要的酒的数量,小时候没少去打酒,有时甚至只打一两酒给奶奶温肚子用。一股家乡味,也许家乡的酒最能懂你此刻的心思。

看着看着,我似乎闻到了浓郁的酒香,虽不曾品尝,却已醉意朦胧。

旁边两个男人,穿着背心短裤,名副其实的“短衣帮”,虽然没有孔乙己的优雅,倒也豪爽。他们粗犷地吆喝着,划拳行酒。我不知道他们在吆喝什么,或许是“哥俩好”之类的酒令,亦或如同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行酒令,“花落结个大倭瓜”一样的俗气,却令人难忘。这些旧俗,尽管在今天看来颇为可笑,但淳朴的内容却会时刻令我们感动。

转过一角。“咔嚓”一声,一个弓着身子的男子,一手指挥着,一手扶着架起的相机,就这样,一幅质朴而庄重的画面,就定格在那里。照相的两个人,老爷端坐,含蓄内敛,小媳妇羞涩地站在一旁。多少年后的今天,面对着老照片,你会想起什么?稀少笨重的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少之又少的镜头,但,每一张照片都会有很多很多故事在唤醒你。

街中广场上,三个胖乎乎的男孩,撅着屁股吹唢呐的镜头,让人流连忘返,滑稽中透着可爱,憨态如生。那嘹亮的唢呐声,是否会震落天上的星星,当那悠长的声音回荡在清澈的水面上时,或激扬或倾诉,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转过一片红叶林,我似乎听到了铿锵的鼓板、悠扬的三弦声,随着音乐的响起,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从一个美貌的女子口中飘出,此刻,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随之兴奋灵动起来。

这是只需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的乐亭大鼓,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的夜里,每逢说大鼓书的到来,我都会伸长脖子去听。一派繁荣的景色里,鼓词也有了新的创新。唱大鼓没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醉生梦死,如果杜牧此刻来此一游,他断然不会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担忧和愤慨。

那仙风道骨的算命先生,那一串串红灯做成的糖葫芦,那骑在父亲脖子上吃着糖葫芦的少年……无不惟妙惟肖。这些雕塑,汇聚了百姓的风俗,珍藏着淳朴的民情,冰冷的铜塑,散发着温暖的人情味儿。

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那小瓶子镶嵌成的巨型茶壶,茶壶位于街中,从茶壶嘴中汩汩流出的茶水,斟满茶碗,一缕袅袅的茶香瞬间弥散开来,当你捧起这杯香茗,你会顿觉神清气爽。

那刺激感官的还有,用杯、羹、匙、盅、盘、碟、碗等青花玲珑的瓷具近4万件镶嵌的巨型九龙的鼎,更是别具一格。其创意的深邃,规模的恢弘,让人叹为观止,为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也是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盛宴,这就是丰南陶瓷的杰作!其寓意,九九归一,中华大同。

从河岸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彩灯,你就可以想象得到,运河的夜晚是怎样的绚烂,桨声灯影里的运河,需要你慢慢品味,方得其中韵味。

品古韵遗风,赏民俗文化,在家乡惊现这梦里无数次寻觅的美景,今日得以成真,实乃平生一大幸事也。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做答。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最古老的的人工河流。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1794公里。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

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如果将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消退,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正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不复存在。

22.大运河是中国的一个奇迹,请从两方面

23.2006年3月“两会”上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4分)

(1)

24.阅读链接材料,请你依据示例样式为“运河骑游节”拟写一个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分)

【材料链接】

通州区近年为弘扬运河文化。以大运河北起点为开端,向南依次建设了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和运河山水段四个景区,意向分别展现岛影、塔影、楼影和林影。沿河建设60公里“运河绿道”,每年举办亲水绿道骑游节,市民们骑着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近距离欣赏了大运河的

示例:骑车逛运河,生态游通州

参考答案:

22.要点:(1)从古至今连通全国南北的交通运输作用(2)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分,每小题2分。

23.要点:(1)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重要人类遗产;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2)恢复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保护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分,每小题2分。

24.示例:①游百里运河,赏千年文化 ②塔影楼影看通州,岛影林影赏新城 ③运河绿道展雄风,通州新城创文明 2分,句式整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