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杏花开了。
“杏花开了”,仿佛浪漫的跫音,叩响沉睡冬日的心扉。对于我这样一个“花痴”来说,便可尽情幻想浪漫唯美的画面:草木吐翠,春意融融,携两三伴在繁花如织的杏花丛中,静静聆听花开的声音,倚花浅笑,攀花轻嗅,想想都不觉心驰神往了。
阳春三月,花开遍地,春深似海,北方的大地却依旧写满萧瑟,春寒料峭,草木尚眠,更别提花事了。新疆第一春,杏花吐鲁番。盼春不至,寻春不得的人们,纷纷而至,以春之名,非为杏花。
如若真的要奔赴这个早春的.约会,想必一定失望而归吧。
苍劲的红褐色枝干,把自己交付春天,于是,枝头朵朵红杏便如约开在春风里了。垄垄黄土之上,草木不发,唯有初开的杏花,在大地黄褐色的背景之上,点缀荒芜的山峦。没有小草含青,千枝吐翠的春意盎然,没有桃李争妍,百花吐艳的春色撩人,只有这一树树杏花,孤寂的绽放。早春的杏花,含苞吐香,次第开放,你一定要说它开的不繁盛,不热烈,不灿烂。疏朗的粗枝,叶少而色深,更叫它显出些古朴的韵味,春意呢?于是寻春的人,不免要失望了。世间繁花种种,此刻对着杏花,竟欢喜不起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嫣红灿烂,缤纷若霞。桃花,如一个初熟的少女,要有一点儿妩媚,才能笑靥醉人。当年崔护邂逅的那个女子,想必正是这样一个如桃花般美丽娇媚的女子,即便是山野农户家的寻常女子,也要有点儿半娇半媚的姿态,“人面桃花相映红”,方能惊艳时空,让崔护念念不忘。
遇见你,如春水映梨花。人生若只如初见,纯净,美好,如梨花。梨花洁白如雪,冰肌玉骨,凝脂欲滴,仿若童话里走出来的冰清玉洁的仙子,不食人间烟火,不染半分纤尘。
樱花,海棠,则更像待嫁的新娘,半掩娇羞,开起来却也如火如荼。杏花呢,花色最美,“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美则美矣,我却一时想不出怎样的女子才能配的上杏花。
是怎样的女子呢?维吾尔族姑娘身着鲜艳的服饰,在杏花疏影里,或轻托香腮,巧笑倩兮;或翩翩起舞,裙裾飞扬,惊艳世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却叫一旁的杏花黯然失色了,倘若是一个道骨仙风的白衣仙子呢,反倒又沾染了杏花的那点儿俗气。
梅花太傲,桃花太艳,梨花太素,樱花,海棠又太娇。唯有杏花,不娇不媚,不喜不悲。不炫耀自己的美,亦不妄自伤春。明朗不失娴静,清逸不失美丽,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啊!
然杏花的妙处绝不止于此。单一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足以让我爱上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古诗词里,杏花,总是和烟雨,江南分不开的。杏花烟雨,穿越时空,向世人诉说温柔的江南情怀,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雅的诗的意境,此种意境,旁的花,是如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于此空想着杏花的种种好处,终还是误了她。
误了杏花,仿佛也误了整个春天。
杏花在开就好。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吐鲁番市,被称为“水果之乡、旅游胜地”。每年3月,春风徐徐吹来,吐鲁番大街小巷处处都会穿上绿装,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盛开的杏园。绽放的杏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漂亮极了!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蜂飞蝶舞,杏花芬芳,装扮着吐鲁番的春天,美丽极了。
吐鲁番气候条件特殊,杏花花季较早,素有“新疆第一春”的美称。杏花开了,标志着吐鲁番的杏花旅游节即将来临。每年3月24日——4月5日吐鲁番都要举办“杏花节”,在杏花香气中弥漫着欢快节日的气息,大家期盼已久的吐鲁番杏花旅游节开幕式拉开了正式帷幕。在杏花节里,人们每天驻足杏园与花为伴、与蝶
为伍,人们一边赏花,一边还能一饱眼福,欣赏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品尝农家乐餐饮美食、观民俗工艺品、穿民族服饰伴舞、观摄影作品展等,节日里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旅客前来观杏花、游火洲。
每年吐鲁番市杏花节开幕式都会在亚尔镇上湖村的杏花园里举办,放眼望去杏花园满树花团锦簇、蜜蜂翩翩飞舞,杏花淡淡的香气里处处是架着“长枪短炮”拍照留念的游客,还有一大早就忙着准备迎客的村民们……整个杏花园里热闹非凡。开幕式上,传统的吐鲁番木卡姆表演、乐器弹唱《春天来了》、本土歌手演唱的《杏花开了》……观看节目的人群涌动、喝彩声跌跌起伏不绝。除了精彩的开幕式表演,还准备了本地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和手工艺品展销活动。飘香的烤肉、抓饭、羊杂碎,甘甜的西瓜、草莓、葡萄干,手工刺绣的枕头、包包、饰品,吃喝赏购应有尽有!
“杏花仙子”3月初海选,几百人经过形体、容貌、气质、综合才艺和文化水平等的海选、初赛等环节选拔评选,最后评选出8名才艺俱佳的“杏花仙子”进入开幕式在游客面前授冠,游客们也可为自己喜欢的'“杏花姑娘”合影留念。
杏花开放时节,吐鲁番市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一座座杏园和农家乐旅游点便成了众多游客踏青的好去处,赏花、看歌舞表演随处可见。每当此时,杏花露出秀气的脸庞,观看着这个热闹纷飞的世界。游客们远远望去那一片片银白,一树树的杏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犹如走进了花的海洋,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每当游人驻足近前仔细观看眼前的杏花时,粉红的、白中透粉、粉中透红……,就像刚搽过胭脂一样漂亮,有的花骨朵,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哭喊着:“春姐姐,为什么不让我开啊?”有的花含苞欲放,噘着小嘴,鼓着脸蛋,一副惹人疼的模样;有的绽放四射,像少女的脸,红扑扑的,亮晶晶的。一簇一簇的,粘在枝
条上,似乎庆祝着自己的节日,不时成群的蜂蝶张开双臂飞舞盘旋在花海中。每天朵朵绽放的杏花用她妖艳魅人的魔力让各地游客云集神游杏园和各大旅游景点,车水马龙的各种车辆、中青老少的游客们成为吐鲁番早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时,摄影爱好者们也争先恐后地比赛着拍杏花美景;游客和果园的村民们沉浸在花的世界,一家老少其乐融融地赏析着“幸福之花”……一时间吐鲁番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我欢喜地望着杏园里赏花的游人们,欣赏着满树“幸”花,盯着杏花花蕊、看着杏花如雪般落下时,我十分欣慰开心自己是吐鲁番人,心中无比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人,感谢父母能让我天天与幸福生活相伴!
你听说过红河谷吗!早些年电影《红河谷》名操一时。可你知道离乌鲁木齐一百多公里的戈壁深处也有条红河谷吗?它在吐鲁番市的托克逊县西北处,听说是当年户外徒步者们给起的名儿,让人听着就想去。现在它的正式名分叫天山红河谷。因为有过电影《红河谷》的名声,更增加了这条鲜为人知的河谷的诱惑力。
是的,一提起河,其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青山绿野间,一条水带蜿蜒流淌。而在托克逊,这条河谷是在放眼无垠的荒山戈壁上,准确地说是在南疆铁路必经的三十里风区。当年修建兰新高铁,我有幸做过全程实地采访,了解到兰新高铁遇到的世界性难题——高铁列车如何穿越风力在十级以上的风区,而横亘在兰新高铁面前的就有五大风区。其中新疆境内的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达坂城风区的瞬间风力都在十级以上,最高可达十四级。大风吹尽了戈壁滩上的细小沙尘,每次遇到风天你只能听到风声,看不到任何参照物而感觉它的强劲,除非你身在其中,那样,准会把你刮得东倒西歪……而红河谷就是由河和风形成的。博格达峰下的白杨河由北而南穿出天山峡谷后,顺着垭口倾泻而下,每当风季,大风朝着吐鄯托盆地猛吹,顺着河床将两岸的`山崖峭壁吹得有棱有角,同时也吹出了一条有溪流、有植被、有开垦的土地和零星的村落的河谷。因为河谷两岸山崖峭壁多为红色,所以叫红河谷。
眼下正是杏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来到红河谷。大巴车在岸边不远的地方停下,看着前方横迤着像晚霞红韵似的一道道山峦,人们纷纷惊叹着、簇拥着,向前涌去……站在岸边陡峭的悬崖上,我看到,成排成片的高大的风力发电机耸立在最上面的坡地上,硕大的叶片在空中旋转。这是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上看到的最多的 “风景”。那不受空间约束的庞大风扇,从乌拉泊开始,就一直延伸到托克逊,延伸到红河谷北岸。岸上的色彩层次分明,由上而下先是地表的黑色砾石,然后过度到白色僵硬的泥膏,再过度到红色的项圈似的赭土,再过度到绿色的植被、乱石滩、河水,一层一层,在河岸的这边看像是高大的梯田或是台阶……戈壁乱石旷野,多彩绿色溪流,能有这样一条网带似的河流,这样一条奇特甚至奇葩的河谷,真是上天造化,西北独有。
有道是有水就有生命,河道两边鲜有维吾尔族人家在这里栖居,他们养起了牛羊,栽植了杏树、枣树、梨树。一条小路从戈壁滩上伸向这里,土木构造的村舍遮掩在人工栽植的果木与天然形成的白杨、榆树、芦苇、红柳中间,点缀在峭壁溪水旁,把树枝状分叉密布的河道装点的甚是壮观、苍劲、美丽、销魂……
沿着悬崖边上崎岖的小道下到谷底,立马可以看到一片杏花怒放,先前下来的姑娘小伙子们已经在杏花下摆开了各种姿势,有自拍的,有他人拍的,还有在杏花树下摆开餐布,准备汇聚各家带来的“百家宴”美餐一顿的……旁边几栋房屋和栽植不久的枣树,告知着人们这里有居住的人家。那圈舍前的牛羊不时张望着这些陌生的来客……
汩汩流淌的河水,绽放鲜艳的杏花,映照着红河谷,吸引着远方的人们。等我回到大巴车前,已经有十七八辆大巴车在那儿停留。一对年轻的维吾尔族夫妇在一旁卖起了新疆小吃——凉皮子,以及各种饮料。还有一家老少三口赶来了毛驴车,在通向雅丹地貌的路口等待客人们光顾他们的“驴的”……已是中午时分,老汉拿出了自带的抓饭,分给了老伴和孙女,吃得是那样美味,那样安然……
每年三四月间,杏花桃花盛开,春耕春播正忙。勤劳的维吾尔族农民先是在杏花丛中,继而在桃花丛中,之后在葡萄架下,耕耘着他们的土地,侍奉着他们的劳作。待我们来到托克逊县城不远的郭勒布依乡观赏杏花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副景象……三五成堆的维吾尔族群众在开沟、壅土、栽树、剪枝……一个年轻高挑的母亲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和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在补栽杏苗。母亲挖坑,妹妹放树苗,哥哥培土,不一会,一片杏园补栽齐了。腼腆漂亮的妹妹从地边的一辆摩托车上拎来一壶水,倒给头上扎着红丝巾的母亲……地边的另一头,我静静地看着,这场景多么像不远处盛开的杏花呀!温馨、美艳、怡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