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去螨皂谁用过说说效果 正文

去螨皂谁用过说说效果

时间:2025-09-21 17:59:48

为了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县委县政府“推进三城四化,建设美丽汝城”的号召,推进我县殡葬改革工作,提高汝城殡仪综合服务实力,县民政局殡管办人员到周边县市殡仪馆及我县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研内容

调研对象为金斗山殡仪馆及周边县市殡仪馆的遗体接运工、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在考察学习过程中,采用与具体员工沟通了解结合日常观察的方式对仪职工文化程度、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殡仪工工作环境状况、殡仪服务工作中采取的防护措施、殡仪场所消毒设施配备情况等殡仪作业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整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调研结果

(一)殡仪职工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据统计,我国从事殡葬工作的7万多名职工中,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例不到1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从本次调研的结果看,金斗山殡仪馆职工本科以上占10%,中专至大专学历占调查人数60%,无专业学历者占30%。殡仪职工文化水平有所提高。

(二)专业传染疾病防控培训缺失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殡仪职工获取传染病预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网络、电视、报纸和广播,所占比例分别为30%、40%、20%和10%。说明大部分殡仪职工获得传染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新闻媒体,而对传染疾病防控知识进行的专业培训几乎没有。

(三)掌握防控疾病专业知识有限

关于殡仪职工对传染病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认为鼠疫、霍乱是传染病的占99%;认为肝炎、痢疾是传染病的占95%;认为艾滋病、肺结核是传染病的占89%;认为高血压和肺炎是传染病的占65%;认为狂犬病、流感是传染病的占10%。

结果表明,殡仪职工对主要几种传染病有所了解,但对狂犬病和流感却了解甚少。

(四)个人卫生防护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表明殡仪职工在接触遗体后,有80%的职工采用肥皂洗手、12%的职工用洗手液洗手,90%的员工认为肥皂和洗手液消毒效果差不多;采用酒精消毒、碘伏消毒和其他消毒措施的分别占10%、2%、15%。该结果表明大部分殡仪职工在接触遗体后仅采用简单的肥皂和洗手液的方式洗手,并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消毒措施。甚至有个别职工完全没有个人卫生防护意识与设施,赤手接触遗体。

(五)殡仪馆消毒设施配备不完善

通过对殡仪场所消毒设施配备情况和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殡仪职工认为殡仪场所配备了消毒措施,认为没有采取措施的占4%,对此不清楚的占6%。认为殡仪馆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的占98%,不清楚的占2%。大部分殡仪职工认为殡仪馆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并配备消毒设施。但除手套、口罩、防护服、消毒药剂等消毒防护措施外,还应该配备哪些消毒设施及如何使用等情况并不明确。目前金斗山殡仪馆消毒设施配备及使用情况远低于一般医院,殡仪馆消毒设施配备不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

(一)遗体服务过程中潜伏隐患

一是接运遗体。在殡仪服务过程中,接运遗体一般由司机和遗体接运工完成。遗体接运过程中,殡仪车、担架车等接运工具缺少消毒设施。虽然殡仪车在驾驶舱和遗体舱之间设有隔断,但接运工只能坐在殡仪车遗体舱的左右两侧的座位上,车上没有其他消毒防护设施。二是冷藏遗体。在遗体冷藏时候分类不明确,金斗山殡仪馆虽设有特殊尸体冷藏柜但没有设留专门存放因传染病死亡遗体的冷藏设备。为殡仪职工处理遗体时埋下隐患。三是遗体防腐与整容。殡仪馆在功能区的'布局上不符合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停尸间和防腐间没有设置隔离带,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四是遗体火化。火化工一般戴棉线手套、帆布手套进行工作。多数火化工在火化机前将遗体入炉后,就

直接进行火化操作。接触完遗体的手又去按操作按钮,操作按钮上的细菌总数自然就会增多,造成病菌的间接传播。

(二)对作业间空气污染危害认识不足

在殡仪馆内,直接被遗体污染的区域有殡仪车、冷藏间、停尸间、防腐间、整容间、火化间,间接被遗体污染的区域有运输遗体通道、告别厅等。遗体是殡仪馆内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遗体的分泌物、排泄物、感染性伤口、被污染的衣物等表面携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殡仪职工在为遗体防腐、整容等过程中,这些病原微生物就附着在液体微滴或尘埃颗粒上,当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干燥后,就可能漂浮到空气中,通过空气而传播。如果被丧户或殡仪职工吸入到呼吸道中,就可能引起疾病。如炭疽芽孢杆菌、结核杆菌等对外部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病原体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根据国家民政部相关>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殡仪场所的空气污染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卫生。

(三)忽视了物体表面的污染,交叉感染的几率极高

根据国家民政部相关>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殡仪场所污染最严重的是整容工具,其次是防腐台表面、担架车把手、整容台表面、水龙头等。担架车把手、停尸台、殡仪车表面微生物污染严重,细菌总数远远超过医院内的各种物体表面、公交车把手和公厕的地面。在致病菌的检出中,大肠杆菌和霉菌的阳性率是100%,HBsAg阳性率也相当高。这些主要污染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阳性率均大大超过现有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由于没有健全的消毒措施和消毒制度,殡仪职工接触遗体后没有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用被污染的手直接接触各种物体,结果导致病原微生物通过物体表面传播。一些生存力较强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乙型肝炎病毒能在物体上存活较长时间,而引起这些疾病的传播。

(四)殡仪作业环境危险,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我县人口近40万,仅城镇人口每年就有800多人死亡(根据《汝城县2012年统计年鉴》测算),而且我县地处湘粤赣沟通咽喉,过往人员复杂,遗体情况也较为复杂。而遗体接运工、防腐工、整容工、火化工每天都必须直接接触遗体,面临着被带有传染病菌遗体的血液、体液感染的危险。

欧洲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室温下保存的遗体,其血液组织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增殖了(10~100)倍;巴斯德菌族和绿脓杆菌等败血菌不但数量增加,而且毒性也增加。室温下,链球菌在人体死亡后(5~7)h,葡萄球菌在人体死亡后(10~20)h达到最大量。这些资料显示,正常遗体中存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口、鼻、肛门、皮肤等处聚集较多。由于遗体体液和体表所携带的病原菌有可能向外环境中释放,这不仅会对殡仪职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而且对送葬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据国外有关研究表明,遗体中的微生物能够对殡仪职工造成微生物感染。如1988年,英国Health Services Advisory Committee对880名防腐职工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学调查,结果发现,在一年内,有12名防腐工受伤,有15人曾接触过死于艾滋病遗体的污血,有26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6人感染结核杆菌,27人感染葡萄球菌和其它皮炎,其它的感染和侵害包括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有9人,脓毒症有5人,疥疮、螨和虱感染的为6人。根据对美国2000多名殡仪人员的调查,18%以上曾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其中肺结核占14%,呼吸道传染病为44%,真菌的传染病19%,败血病17%,伤口感染14%。这些疾病还有时交叉感染,传染病发生在殡仪职工身上要比一般人群高2-3倍。

殡仪职工的手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殡仪职工特别是防腐工、整容工的手容易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遗体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殡仪职工的感染。而单的洗手方式不能有效降低手上污染的细菌。

在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制定的普遍预防措施中明确指出,手的清洁、消毒在预防感染中是最重要和最简易的措施。因此,建议殡仪职工洗手后使用纸巾、自然晾干或烘干机烘干等干燥方式,从而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保障殡仪职工的身体健康。

(五)殡仪职工卫生防护培训教育现状

我们调查后发现,金斗山殡仪馆及周边县城殡仪馆没有系统的、周期性的对殡仪职工提供卫生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造成一线殡仪职工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对传染性遗体的危害认识不足,在遇到传染病遗体时不能够辨别并做到自我防护。因此,殡仪职工卫生防护培训教育应列入殡仪馆整体人员培训计划之列。

(六)殡仪馆的消毒设施配备及使用情况

由于受规模、效益、资金等因素的限制,金斗山殡仪馆及其他县级殡仪馆只是配备了化学消毒剂及设备,在重点污染的区域没有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并且对紫外线灯消毒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并不了解。(紫外线属广谱杀菌射线,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凡

受微生物污染的物体表面、空气均可应用紫外线灯管消毒。紫外线灯管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时,对没有直接照射到的部位没有消毒作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从灯亮后(5~7)min后计时。消毒物品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有效照射距离为1m,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应注意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应建立使用时间记录卡,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则应更换。)

综上所述,人们普遍对殡仪馆殡仪作业环境危险性认识没有正确认识,殡仪作业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殡仪作业专业防护知识贫乏,殡仪职工殡仪作业安全堪忧。

四、分析与建议

(一)加强卫生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防护专业水平

殡仪馆在预防与控制疾病传播方面疏于防范,殡仪职工对传染性遗体的危害认识不足,缺少防护意识,缺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理论知识和有效的防护技术;殡葬行业在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

因此,殡葬管理部门和殡葬管理者有必要加强殡仪职工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殡仪职工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同时加大对殡仪馆的财政投入,增加防护设备,提高职业防护专业水平。

(二)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程序

由于所有的遗体均有可能传染疾病,所以殡仪馆应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程序,通过制度将卫生防护与个人习惯统一起来;而殡仪职工在处理每具遗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另外,为了降低已知及未知传染病的传播机会,殡仪职工在处理遗体时应尽量减少与遗体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或组织接触。殡仪职工洗手也要科学卫生,对殡仪场所不同的污染物体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如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剂浸泡或熏蒸等方式对小型整容工具进行消毒、灭菌,用戊二醛、过氧乙酸等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对担架车把手、水龙头、防腐台表面、整容台表面等进行擦拭、喷雾等方式消毒,以减少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对停放过遗体的空间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无传染病遗体存在时可采用通风换气方法,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h~2h,或安装排气扇,每天开2次,每

生活中是不是常常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毛巾新买回来,没用多久就变的黏黏的,有些恶心,或者变的硬硬的,使用起来非常不舒服。

莫非是毛巾没有洗干净OR毛巾质量不好?

其实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水中的胶体和杂质附着在毛巾,而我们平常洗毛巾时只能洗去上面的污渍,这些附着在毛巾上的胶体和杂质很难洗掉,这样在毛巾上越积越多,毛巾就的黏糊,变的越来越硬了。

第二,水中游离的钙、镁离子与香皂成分中脂肪酸钠结合,形成不易溶于水的沉淀物,时间就久了,这些沉淀物便会一点一点的`积存在纤维中间,使毛巾变粘,变硬。

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现象,关键是要改善用水的水质问题,在家里安装一台全屋净水设备很有必要。能够滤除自来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水中污物,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且水量大,不但能够满足净水直饮,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净水煮饭、煲汤、洗衣、洗澡等全方位家庭饮用水需求。

也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把硬了的毛巾变软:

1、将淘米水(第一、二遍)倒入锅中,把毛巾放进去煮,烧开后再多煮一会就行了。经过这样做的毛巾会变白,变柔软,变得比原来厚,会有淡淡米香。

2、用纯碱煮,大约煮10分钟,然后搓洗一会,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晾干即会变软。

3、最好的方法是使用醋精,将醋精放在1:4的溶液里,水量不要多,漫过毛巾就行,浸泡5分钟后,再进行搓洗而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

专人专用

很多家庭的毛巾不分类,一条毛巾多人使用,一条毛巾多重功能。有条件的话,建议每人每天最少有4~5条毛巾可供使用。分为洗脸、洗脚、洗澡和日常个人维护小毛巾,而女性还应特别增加1条个人生理卫生毛巾。

每日清洗

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其是中老年人,什么东西都得用到破损才舍得扔,但这个好习惯对于使用频率高的毛巾来说,绝对是“致命一击”。

人体皮肤上的油脂、灰尘、皮屑、螨虫、汗液等污垢都将堆积在毛巾上,如果缺乏定期清洁、更换,甚至“无限期”使用,就会导致细菌成倍繁殖。

“人们通常习惯把毛巾放在卫生间里,而由纯棉制成的毛巾吸湿、储水性特别好,这就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再加上空气中灰尘、皮肤油脂、外界病菌的侵扰,会让毛巾越用越脏。”

很多家庭卫生间的通风条件不好,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要坚持每天用清水清洗一次毛巾,然后挂在太阳下或通风处晾干。

定期消毒

每周最好对毛巾进行消毒一次。不要把湿毛巾挂在不通风的卫生间里,因为细菌和病毒在湿毛巾里生存的时间较长,繁殖速度成几何数增长。

把毛巾先用开水煮沸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肥皂水清洗,晾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定期更换有些人一条毛巾可以用到破,还舍不得更换。正常毛巾应是在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为佳。实在不舍,还可以将旧的洗脸毛巾用来擦脚,将旧的洗脚毛巾拿来擦地。

蚕丝被洗法

蚕丝被有3层的,蚕丝、内套、被套,蚕丝+内套就是所谓的被芯,不能水洗(可水洗蚕丝凉被除外)。被套可以拆下来洗。所以有被套保护一般里面不会脏的。蚕丝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所以不会像化纤被、羊毛被一样吸附灰尘和脏东西。里面就算用了好几年也是很干净的。所以不用担心。假如里面的被芯不小心沾染了污渍,可以用中性洗涤液局部擦拭于阴凉处晾干。自己不能处理的可以到干洗店做局部处理。

不管是蚕丝被还是别的什么被子,我们在外面一般都套个被套,这个被套毫无疑问是可以洗的,而且也是最常洗的。因为蚕丝蚕丝不容易产生静电的,不会像化纤被、羊毛被一样吸附灰尘和脏东西,里面就算用了好几年也是很干净的。所以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就不用去洗里面的被芯。首先建议送干洗店专业处理,如果你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你可以用中性洗涤液(如洗蔬果用的洗涤灵)局部擦拭低温烘干,蚕丝纤维耐酸不耐碱,应避免使用碱性太强的洗衣粉和肥皂洗涤,以防纤维受到损伤。肥皂还会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皂垢沉积在丝纤维上,使丝绸泛黄、粗硬。洗涤以手洗为佳,一般不宜机洗,更不可刷洗。洗涤温度在30℃以下为宜,先用手将水中的洗涤剂搅匀后方可放入被芯,在水中浸泡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用手轻柔搓洗、漂清,洗后不可绞拧以防丝缕位移、绸面发纰。

蚕丝被能用洗衣机洗吗

这个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蚕丝被不能水洗或干洗,若要在家里自己清洗的话,记得先看说明书,确定你买的蚕丝被是可以水洗的,才能将它丢入洗衣机里清洗;图标如下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预估蚕丝被重量是不是大于洗衣机最大允许洗涤量。不超过才可以放入洗衣机洗涤。

其实,蚕丝被只是有很多灰,除去这个并不像衣服会有其他的脏污。

所以,清洗还是很方便的,如果一些地方有特别脏的地方,可以先手工清洗下,然后,放入洗衣机再清洗就好了。

建议先用洗衣粉浸泡后再入洗衣机,洗涤程序可以选择标准洗就可以了。

如果是用的滚筒带加热的,也可以加热下,提高洗净率。

为了保证洗涤后的.蚕丝被柔软,在最后漂洗时,可以放置些柔软剂。

洗衣机清洗注意事项

波轮洗衣机洗涤时注意事项

1、蚕丝绵净重1KG及以下水洗蚕丝被,可以直接放在波轮洗衣中清洗甩干。

2、蚕丝绵净重1KG以上的水洗蚕丝被,需用中性洗涤剂手工局部清洁后,将蚕丝被对折叠两次并卷成筒状,用洗衣机浸泡10——20分钟,甩干,如此循环3次即可。

3、如果在甩干过程中,甩桶转动不平稳,可暂停后手工将蚕丝被沿桶壁放置均匀。

4、因蚕丝绵吸水率高,1KG以上的蚕丝被实重2KG以上,吸水饱和后重量达到时原实重的4倍以上,普通家用洗衣机在清洗时已不能带动蚕丝被整体转动,如强行转动可能会造成蚕丝被局部破损,故只能采用浸泡,手工排水和甩干三种功能

滚筒洗衣机洗涤时注意事项

蚕丝绵净重1KG及以上水洗蚕丝被,不可用滚筒洗衣机洗。因为蚕丝被浸水后太重,一般家用滚筒洗衣机机轴难以承受甩干时的震动力。

蚕丝被的好处

冬天又到了,晚上要睡个温暖舒适的好觉,一定少不了一床好的被子,而蚕丝被就是不二的选择了。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选择蚕丝被的好处吧:

1、绿色自然的产品。蚕茧为天然蛋白长纤维,不含杂质,尘埃,无静电,具有防蛀,防霉的特点,是真正的绿色保健产品。

2、具有良好的御寒力和恒温性。蚕丝具有“纤维皇后”之美誉,含有纤维中最高的“丝容积空隙”。天冷时能降低热传导率,保暖性胜过皮、棉;天热时又能排出多余的热量,使被内温度保持舒适,又能减轻睡眠时心脏和血管承受的过大负荷和压力,使您睡的更舒适、香甜、健康。

3、促进睡眠:蚕丝的丝胶成分含有18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散发的细微分子又叫“睡眠因子”,它可以使人的神经处于较安定的状态。对人体在睡眠中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皮肤的细胞活力,从而达到延缓皮肤老化和滋养皮肤的作用。

4、具有防螨、抗菌、抗过敏及亲肤的天性。蚕丝的丝胶成分不仅可使人的皮肤细腻光泽,而且具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能力,对皮肤过敏的体质更为有益。

5、可预防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玻天然蚕丝中,含有一种叫“亲水侧边氨基酸”的物质,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加以排除,维持被内干爽,保持舒适,对风湿症、关节炎、皮肤病尤其有益。

6、蚕丝被的特点蚕丝被重量轻,纤维长,保暖好,透气好。在保持同等保暖效果的情况下用较少的蚕丝,被体较薄,同时更加轻盈,更加贴近人们对温度、湿度、舒适度的需求。

7、蚕丝本身具有强健力和强伸力,并为经纬网状结构,清除了被胎在使用中胎体移位或孔洞现象,可长期使用,保持舒适和蓬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