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说说弦乐器的特点 正文

说说弦乐器的特点

时间:2025-09-21 20:26:46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6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摘抄优美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美好境界,从字里行间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课件,深山鸟鸣。

二、初读感知

1、读读通顺流利

2、读理清条理

3、读感悟仙境

4、读你对哪段最感兴趣,为什么?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理解升华

1、小组交流。

2、读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在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然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3、全班讨论:

为什么会有空山鸟语这样的胜景?人与自然有着怎样的关系?

四、教学字词

1、小组内自学本课词语

2、小组自学本课生字

积累内化:摘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五、拓展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2、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3、写一篇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

2.了解二胡的音乐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

《空山鸟语》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一、《空山鸟语》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年,于1928年定稿。乐曲得名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乐曲虽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多段式结构,却做到了紧而不乱,实在是二胡难得的精品。

引子:八度大跳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营造了宁静、深邃、神秘、肃穆的气氛,好似让人听到了空谷里的回响。

第一、二、三乐段:旋律活泼、流畅,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第四、五乐段:利用轮指,泛鸣音等二胡特殊技巧,模似了各种鸟鸣,描绘出了鸟儿在天空与森林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鸣与音乐创造性地融合,使其生气盎然。尾声:采用第一乐段的素材,做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华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从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民族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进入到拉弦乐器的世界。

二、拉弦乐器介绍

1.出示课件乐器图。

师:“同学们,初看老师这里的几张乐器图,有几张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它们又是有区别的,老师教你们学会辨别。乐器的辨别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形状,二是音色。”从形状与音色方面给学生以直观演示。(教师的导语先吊一吊学生的胃口,从言语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器乐欣赏与乐器直接相关,如果不了解乐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乐曲内涵)并感受拉弦乐器那独有的震撼人心的音色。

2.重点介绍二胡。

出示二胡图,重点介绍二胡的音色特点(二胡:胡琴的一种,因为有内外两条弦而得名,二胡的内弦音色优雅丰满,外弦

明亮刚健。可以持续出音,强弱自如,音色又接近人声,适于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乐曲,还能表现欢快、活泼、激昂深沉的情绪,通过特殊的演奏手法甚至可以模仿鸟鸣、锣鼓、马嘶、马啼声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乐队合奏、独奏及伴奏的重要乐器。)教师用二胡演奏几小段不同风格音乐和模仿几种自然声音,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更直观地了解二胡特点。

三、欣赏教学

1.作曲家介绍。

“谈到二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刘天华。”介绍刘天华及其主要成就和贡献。

2.初听。

“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些什么?”

3.分段听,理解各段意境。

分段听时,出示乐谱,学生跟着乐谱看,更直观,每一段听完都请学生起来谈感受,同组互相交流。

4.再听。

让学生用自己有的打击乐器或者用手势、姿势等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小结乐曲内涵。用打击乐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小结

让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今天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3

【教学构想】

一个用唐吉柯德似的热情拥抱文学,以清教徒般的信仰面对人生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双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去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着一双充满爱的眼眸,一生都在缅怀故乡的诗人,他会用怎样的一支笔去书写心中的爱恋,又会怎样深情地去吟唱一首怀乡赋?

《空山鸟语》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在诗化的语言的外表下的,是作者对古朴、淡泊、宁静、清雅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作者在开篇,就满腔热情地向世人宣告“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注意,这里的“鸟语”,不是公园鸟语林里向游客乞讨食物的'鸟鸣声,也不是住在鸟笼里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鸟的鸣叫声,而是有着“娇艳的花、婆娑的树”,“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的山林中的鸟语。它们在远离尘嚣的空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唱自己喜欢的歌,叙述动人的爱情故事。难怪作者一到山上来,就会“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听这些鸟儿唱歌。在这儿,作者的这种情感不仅仅只是对空山鸟鸣的钟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它还源于对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图等社会现象的憎恶。山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没有世事的羁绊,没有世俗的媚骨,它们不求好听的名字。由此可见,作者喜欢空山鸟语,是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远离物欲横流的尘世,鄙弃追名逐利的欲望,不媚悦权贵,不迎合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个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文中有一段内容写到作者因为听到鹧鸪的叫声,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鹧鸪的鸣叫声将作者带回了故乡那古老的江南小镇,带回到古朴、恬静、淡雅的生活之中。又因对孤岛上灯红酒绿生活的厌倦,更加思念怀念江南小镇那淡泊宁静的生活。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但仍然“喜欢重温”。这里重温的不仅仅只是故乡,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正是带着这份追求,作者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奇思妙想结束了全文。

这篇文章的风格灵秀而飘逸,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在诗化的语言下,却又有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观察力犀利,解析透彻,而且精确地掌握文字运用的技巧,能够剖析自我,刻画人性,描绘平凡的现实和瑰丽的自然。由于他在淡淡的抒写中投入了赤子之心,所以表现出来的是能够牵引人们哲思的玄思。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要耕耘一片宁静和平的文学净土。

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更侧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作者的经历中找寻作者的思想根源,从而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

3、理解文中运用的意象,学习作者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安排】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

2、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研读课文。

3、自主品读诗化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朗读加点评品味课文,积累妙词佳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题,展开想象,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空”字,体会“空山”与俗世鸟语的区别。

面对如此静谧绝美的景象,你是否也会如陶渊明一般,产生要遁入山林做一个隐士的想法?置身这样的境地修生养性,你是否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超然物外,超尘脱俗?

(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再用优美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关上课本,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只要有感受即可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一再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要对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观点与见解,作出及时的适当的肯定。)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可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绘的“空山”“鸟语”的特点。

(这一处的处理既完成了对课文中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有优美语言的品味,更要有学生对优美语言地使用。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疑问: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我想做只鸟,在山中。”的感叹,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一感叹的?要

(这一步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读,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解读,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观点)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②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③“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洋管弦乐器》,这是一篇器乐教学(欣赏)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讲授的这节课,是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艺苑风景线>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课。(本节课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各乐器形状及欣赏管弦乐器组不同乐器演奏的曲目,大致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听音乐,进而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其次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热爱对乐器的学习兴趣);

⑶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乐曲、学习西洋管弦各乐器的外形,能对西洋管弦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难点:同一组乐器音色的辨别。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欣赏法: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

2、集体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再次,我要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看,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组织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新课教学──课堂小结。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运用提出问题“刚才听到的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认识西洋各管弦乐器的外形;

2、通过听音乐,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

3、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四)新课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教师示范、欣赏法、集体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1、借用多媒体,播放《西洋管弦乐器》(幻灯片)的分类,让同学们认识到西洋管弦乐器由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组成;

2、分别介绍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中的各个乐器,通过播放幻灯片(各乐器图片、各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

3、难点的解决:播放同一组乐器的幻灯片,教师通过讲解各乐器的外形及其音色,让同学们能够辨别出同一组乐器的音色;

4、了解管弦乐队配置图(播放课件)。设计这一点的目的是为

了提升学生这节课的整体感知、对不同乐器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西洋管弦乐器分别为 组、 组、 组、 组。他们形态各异,各自有独特的音色,木管组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运用吹气发声,铜管组乐器都由铜合金制成;弦乐组乐器都是用拨弦或拉弦演奏的乐器;打击乐的制作材质较多,但都是击体发声。

最后师生在播放大提琴──《天空之城》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中国民族乐器简介(一)》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民族乐器的概况及民族乐器中的拉弦类乐器。是普及性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的概况和拉弦乐器,重点了解了解二胡的发展简史、构造、性能及音色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兴趣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拉弦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初步了解二胡代表性乐曲的主要特点,进而体会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说学生学生的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对音乐了解比较少。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节, 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想像,引导他们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本课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启发式”,、"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准备:事先准备好音乐视频、光盘、等上课所需的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展示中国的民族乐器图片。根据乐器的形制和特点,中国的民族乐器可以分为四大类: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您知道的中国乐器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说说看。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播放视频:女子十二乐坊的《阿拉木汗》)

1、介绍《阿拉木汗》。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是流传于吐鲁番地区的双人歌舞曲,现改编为民乐合奏。节奏富于舞蹈性,活泼轻快,赞美了鲜花般美丽的姑娘阿拉木汗。

2、根据画面中的乐器讲解乐器分类

(二)新课学习

我们首先来了解拉弦乐器。

1什么是拉弦乐器?

指用弓子摩擦琴弦,通过琴筒共鸣与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乐器。常见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京胡、马骨胡、板胡、椰胡等。其特点是音色优美柔和,是民乐队中主要的乐器,。

2、拉弦乐器的种类

依据其构造一般分为两种:1、皮膜类 ,琴筒前蒙以皮膜(如二胡)。2、板面类,琴筒前蒙以薄木板(如板胡)。

3、介绍二胡

⑴、二胡的简介

⑵、代表作品

⑶、二胡的构造和演奏姿势(用实物讲解)

⑷、二胡的演奏技巧

左手有揉弦、滑音、泛音、颤音等

右手有连弓、跳弓、抖弓、断弓等

4、欣赏乐曲

第一首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华彦均曲

(播放视频)

第二首 二胡与钢琴重奏曲《赛马》 黄海怀曲

(1)介绍乐曲:这是一首现代的作品,描写了内蒙古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情景。共分为三段,在马的嘶叫声中结束全曲。

(2)欣赏版本:2004年,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在美国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其中包括了与父亲合作表演的二胡名曲《赛马》。另一版本是青年二胡演奏家宋飞和全国小二胡爱好者在北京音乐厅一起演奏的,请欣赏。

5、课毕,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