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心情说说 > 清淡的豆腐丸子说说 正文

清淡的豆腐丸子说说

时间:2025-09-11 09:51:26

早春二月,正是人们吃豆渣粑的时候。此时此刻,每当看到歺桌上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我就想起了家乡味道鲜美的豆渣粑。

豆渣粑,也称霉豆渣,是头年冬天做豆腐时,把剩下的豆渣,用手做成跟烧饼一般大的粑粑,放在簸箕里,盖上稻草,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放上十天半月,让它长满白色的茸毛后,豆渣粑就霉成了。此粑鲜美、豆香味浓,可搭配鱼类、肉类等原料做各种美味佳肴,也可单独做菜,还可以煲汤,是营养丰富的风味豆制品。

打从小记事起,在我们农村,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用来炸豆腐角,蒸豆腐丸子,将多余的豆腐做成腐乳,把剩下的豆渣霉成粑,挂在屋粱上,让它自然风干。制作腐乳时,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在簸箕里,同样盖上稻草,等上霉后,再拌上红曲,撒上适量的食盐,放在扣坛里,扣上盖,装上水,半个月后就腌制成腐乳,一坛子咸腐乳,足够全家人吃上大半年。

上世纪六、七年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生活非常困难,特别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别说美味佳肴。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四季吃不到鱼肉,每天不是白菜、萝卜、咸菜,就是咸菜、萝卜、白菜“老三样”,只有过年才能见到荤,平时炒菜锅底都见不到油,水煮盐拌的,个个吃得面黄肌瘦,像个皮包骨。那时候,啥都金贵,更别说是荤菜,有“老三样”吃就不错了,不像现在,天天大鱼大肉的,只有勤快的人家,才能吃到腌菜、腐乳、豆渣粑。

七十年代初,我上中学住校,每个里期天下午到校前,母亲总是在我黄书包里装上两罐头瓶咸菜,不是腌菜,就是腐乳或酱豆,来解决一个星期的下饭菜 ,学校食堂里虽有3分钱一份的大白菜,囊中羞涩买不起,只能啃咸菜,吃得人眼花缭乱,昏头昏脑,口鼻生疮、发裂,只有星期六休息回家,母亲才会用豆渣粑炒青菜打打牙祭,或者做一碗鸡蛋汤改善改善生活,平时上学是吃不到青菜的,尤其是新鲜的`豆渣粑。

豆渣粑,儿时的最爱。长大后,步入社会,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吃过许多豆渣粑,都没有母亲亲手做的豆渣粑好吃,因为家乡的豆腐是用石磨碾出来的,豆渣粑又是经过稻草自身的毛霉菌发酵而成,它口感好,香味绵长。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资丰富了,各家各户不再做豆腐,既使做一桌豆腐,也把豆渣倒掉了。现在,村里能做豆腐的人为数不多,会霉豆渣粑的人甚之又少,要吃豆渣粑就到巿场上去买,其味道越来越差,根本吃不出一丝鲜嫩的滋味来。

我的家乡在邵阳,那里风光秀丽。

邵阳的特色菜是猪血丸子,这猪血丸子美味无比,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八成口水也要落一摊子了。

是不是想吃啦?我就教教你怎么做吧。

先用纱布将豆腐滤干水分,猪肉切成细末,把鸡蛋煮熟后去壳。

然后,把豆腐揉成糊糊,放入肉末、猪血、辣椒粉、食盐,搅拌一下(注意:搅拌一定要均匀)。

接下来将放了配料的豆腐捏成圆饼,每份包入一个熟鸡蛋,搓成圆球。

最后一步,将丸子外面粘上一层薄薄的猪血,放在木板上晒干或者放在灶台上烤干,就大功告成了。

做好的猪血丸子,圆滚滚的,黑乎乎的`。吃时切成片状,蒸热煮熟都行,下酒下饭都好。这种丸子容易保存,带起来方便,是邵阳老乡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猪血丸子的历史非常非常悠久,据说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每年的年底,邵阳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很多很多猪血丸子,留着吃上好几个月。

邵阳的猪血丸子真好吃!

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温暖,舒心。每年的.腊月里,外婆外公都会在家忙着打糍粑、磨豆腐、晒腊鱼腊肉,准备好多好吃的等待在外工作的二姨、小姨、舅舅回家,当然还有我哦。我最喜欢外婆做的豆腐丸子,鲜香不油腻,味美不寡淡,清香爽口,老幼皆宜有营养。

看着外婆做豆腐丸子,其实很简单,先是把豆腐放到盘里用勺子碾碎,然后将鲜肉、香菇、胡萝卜和香葱等切成末放到豆腐泥里,再加入盐、料酒、酱油、剁辣椒等配料,外婆还会磕入几个鸡蛋,这样豆腐泥才可以有粘性不散开,接下来我就会帮忙动手做了,将手洗干净或用勺子将豆腐泥和配料搅拌均匀,用勺子舀适量的豆腐泥放到手上,轻轻揉搓,千万要注意力度哦,要不然豆腐泥会松散搓不成团,最后将逐个搓好的小圆球摆放到盘子里。

豆腐丸子做好了,怎么吃呢?一是用来蒸着吃,将搓好豆腐丸子的放入蒸锅,将水烧开,大概要蒸十来分钟出锅,放上一些香葱、辣酱,稍凉一下就可以吃了。二是用来炸着吃,下锅之前,把丸子放到面粉里滚一滚,让它的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将油烧热后,下入丸子,看到丸子炸成金黄色时即可捞出装盘,香喷喷的,趁热吃,外酥里嫩,特香!三是用来煮着吃,将水烧开,和着肉末等可以煮汤吃,还可以下火锅煮着吃,很有口味。

外婆说,二姨喜欢蒸着吃,清淡,小姨喜欢下火锅煮着吃,味好,舅舅喜欢油炸吃,酥香。外婆还说,二姨、小姨、舅舅一年难得回家一次,他们每次回来时豆腐丸子是一道必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