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最后一批南翔的大雁带走了秋的气息,枝头零落的树叶昭示着冬的降临。时间又来到了十一月的下旬,不禁使我想起去年游龙门石窟的情景来。为了宣传、保护我省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我省将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并将省内的部分知名景点免费向公众开放。据说,去年龙门石窟两天共接待游客五十余万人,不知今日之光景何如?
去年初冬,听说龙门石窟免费开放两天的消息,便相约朋友准备去游玩。十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我们起了个大早,五点半就坐上了东去的公共汽车。两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到达洛阳。下车后用过早餐,便到开往龙门的公交车站去坐车。到那里时,站上已经站满了人,虽然离龙门还有数十里之遥。每当过来一辆车,立马满员。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又在半个小时的拥挤中来到龙门近前,才发现那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只见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到处是人。我不禁感叹国人财力之不济,还是穷人多啊!
距景点数百米外,早有警察维持秩序,并拉出了警戒线,游客只能从警戒线以外的道路进入。此时,人们已在宽阔的马路上排起了并不整齐的队伍,宽度与马路同宽,长度未知,浩浩荡荡,场面实在壮观!我与朋友随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人龙”慢慢向前挪动,耳边不断传来人们的议论“听说昨天一天就来了三十多万人呢!”“这么多人,走这么慢,想出也出不去,真受罪!”“这场面太宏大了!当年红卫兵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是不是就这样啊?”人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情绪有的`激动、有的悔恨、有的兴高采烈、也有的唉声叹气、还不时传来儿童的啼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像是置身于繁华的街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近了,能看到景点的大门了!这时突然从右边冲出一队武警穿过马路,胳膊跨胳膊组成一道“人墙”将“人龙”隔成两段,威武的“人墙”阻止了“人龙”的涌动!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为了做好安全工作,有关部门组织武警每隔二十米将“人龙”隔断,等前边的人进入景区后,再让后边二十米的人过去,人在这里已不是以数计了,而是以长度计算!呵,又是一大奇观!
终于进入了大门,一看表,已十点多了。正往前走,面前却出现了除“人龙”、“人墙”之外的又一大奇观——“人蛇”!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排队上厕所!呵呵,数百米路竟走了两个多小时,也难怪!
此时的我们已经比较疲惫,但当我们漫步在伊河之滨,看到周围优美的景色,便忘记了疲劳,精神抖擞、津津有味的边走边欣赏起来。看吧!中间伊河——河面宽阔,顺流而下,水流平稳,碧波荡漾。两岸山上——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楼阁亭台,掩映其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石窟位于山壁之上,部分石窟有台阶可至近前。佛像有的在石窟之内,有的裸露于石壁之上,有大有小,最大的十几米高,最小的却只有几厘米,但都塑造得惟妙惟肖,有的文静温顺、有的慈祥端庄、有的刚强威猛、有的严肃睿智……不禁使我们叹服古代能工巧匠的巨大智慧!特别是卢舍那佛更以她那“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及至过桥到了河对岸,石窟全貌尽收眼底,气势宏伟,巍巍壮观!
我们流连了两个多小时才往回走,忽听身旁有人说:“早知这么多人,就不来了!”另一人说:“唉!不来会感到遗憾,来了又感到后悔!”我与朋友相视而笑。是啊!遗憾与后悔之间,绝难选择,人世间有许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1
大家好!我叫xx,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今天有幸当一个小小导游,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成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的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融为一体。我们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总的几个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太多了,所以我们既要观赏,又要把它们宣传到全世界。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我是这次洛阳之行的蔡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游览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出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地处伊河两岸,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距今1500多年。伊河两岸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适合艺术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排列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在这里大约参观2小时,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最大的卢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层楼高。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和指甲一样大。一个个佛像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怒目圆睁、脚踏夜叉。
游客朋友们,我先介绍到这里,大家自由活动,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老人和小孩,11点30分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光临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的时间大约是两个小时。在景区里,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护所统计,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块。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龙门石窟像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潜溪寺。潜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这个洞,洞的高、宽均为9米多,进深近7米。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过别墅。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间!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4
你们好,我是xx旅行社的x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现在,登上大巴,我们要去龙门石窟。离龙门石窟还很远,所以我先介绍上龙门石窟。龙门石窟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被国家旅局评为了4A级旅游区。它创于北魏(约公元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等朝代,开凿时间达4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佛龛2300多个
这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共称“三大石窟”。石窟始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中以宾阳中洞、丰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请细细欣赏。龙门也有一个小故事。我讲给你们听:“相传远古时期,洛阳有个村,村里有个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后告诉他,如果再听到问话就说:‘开’。谁知一声未了,山崩地裂后,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水流之后,两山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人影绰绰全是石像。”
好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可以拍照,但要注意,首先不能乱写乱画,其次如有迷失要及时给我电话联系;我们五点半再在此集合。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参加我们的旅行社,我叫xx,大家叫我张导好了,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终点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它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那里又分为两个巨大的石窟: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
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西山石窟,到站了,游客们请跟好我,不要跟丢了,瞧,那就是西山石窟,非常美丽。我们先往这边走,看,这叫作潜溪寺。它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因为潜溪寺下面有源源不断的溪水而得名。这个里面的主佛为菩萨,佛像旁跟着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等。咱们再往前走走,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分别是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
接下来,我们到了龙门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卢舍那佛最有名,他身高一丈多,真是极品。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破坏文物。乱扔垃圾,再见!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6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xx。
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下面我给大家边参观边讲解二个主要的石窟。
大家向前看,就是莲花洞,莲花洞是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顶雕有大型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上顶多以莲花为饰,像这样的大型莲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龙门石窟中并不多。此洞高达6.10米,深6.15米,主尊释迦高6米。
现在我们已经走完莲花洞,大家再登上几十个台阶就到了奉先寺,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庐舍那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皇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费时约21年左右。(记住参观时别乱丢垃圾哦!)
各位游客,感谢你们今天配合我的工作,现在龙门石窟之旅已经结束了,希望大家参观的高兴。
龙门石窟的导游词7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xx旅游团的导游xx,希望大家在我的解说和陪同下,度过开心快乐的一天。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龙门石窟的位置。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部的伊河两岸,那里有许多洞,洞里的石窟密的一个挨着一个,不留一点空隙。您要是想知道更多,那就跟我来吧!
好了,参观时间到,请大家跟着我第一个洞—宾阳中洞去看看吧!宾阳中洞里的石窟有大有小。姿态不一,有的遥望远方,好像在观看风景;有的手握兵器,非常凶猛;有的双手合拢,好像在念经。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万佛洞。万佛洞像一个凹进去的大圆盘,里面最大的佛像有30米高。它盘坐在一个巨大的荷花上,眼神慈祥,嘴角留露出一丝微笑,好像在守护着洛阳市。
最后,大家跟我来到的是宾阳南洞。宾阳南洞里的佛像非常密,一个挨一个,密的不留一点空隙。这里的石窟上有几十朵荷花,荷花雕刻的栩栩如声,像真的一样,这么多荷花,一多压这一朵,显得很拥挤。
好了,我们的旅游到此结束,在下次的旅游中,再见吧!
都说洛阳有三宝,唐三彩、牡丹、水席。但我却一心向往着龙门石窟,这种企盼也许与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与那尊用千百年的笑容俯视芸芸众生的卢舍那大佛,一定会有着必然的联系。
走进龙门,我们随着导游,去各个洞口览胜。那些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样的字眼,仿佛都变得庸俗不堪。即便是无词可形容的时候,通常运用的那个“伟大”字眼,也在这些高不可攀的佛像面前,变得渺小。
世上有些事物,不,是很多事物,皆是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名满天下的龙门石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电视宣传片和网络图片中了解到的美仑美奂的大佛们,如今屹立在眼前,除了慨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更多的人在惋惜它的斑驳。多少年来沐浴在风风雨雨中,佛像曾经拥有的光华,已经消失殆近。曾经让瞻仰朝拜的游人肃然起敬的宝相庄严,如今更像是没有洗干净的油彩。那一道道黄白相间的痕迹,当是风力及雨水侵蚀的伤疤,这些自然的力量肆意涂抹着释迦及它的弟子们,全不顾佛法无边,更不论是金刚还是尊者。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它们也只能让佛像变得残缺,变得沧桑,却终无法改变佛家的微笑。即便是再过千百万年,即便是佛像只剩下一只手指,那也必然是拈花微笑的一指。
越往前走,眼中的残缺就越多,许多佛像没有了头,听说有不少正在国外的博物馆中。自古以来外来的强盗固然明抢暗夺,但可无耻的是那些本国的败类,为了些微的利益,就把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卖给敌人。岁月如梭,获利的败类们早已经风化成灰,但流失的古佛却堂而皇之成了别人家的摆设。想请问那些公然展出我们的宝物的外国佬们,有发票吗?同伴们有人叫着,看,佛前开花了。抬起头,果不其然,一尊面部都被夷为平地的菩萨面前,绽放着一簇生机盎然的野花。我已经无法再看到菩萨的表情了,但我想象得到,那一定是一种坚韧,是一种不屈,是那种断其首,也要以脐为口、以乳为目的不屈。
来到龙门石窟,门票上都会印有一尊佛相,龙门有十万尊佛相,她却能超越侪辈,甚至成了众佛中的翘楚,谁会有这样的魅力,这就是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卢舍那。
卢舍那佛头高4米,每只耳朵将近2米,建于唐中宗时代。但更多的.人却相信这是武则天为自己建的佛,这个传说流传得久了,后人自然先入为主,对号入座,越看卢舍那越和其他佛相不同,说她饱含着一种女性的妩媚与风韵。而梵语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这和武则天为自己取的“上明下空”的名字,又有着惊人的暗合。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不管是她的政治魅力与铁血手段,都让后人叹为观止。如果这尊佛像真是她的化身,那就等同于她的微笑延续到了今天。她在笑什么?笑世人庸庸碌碌,笑世情纷纷扰扰,笑的真谛我们凡夫俗子也许永远无法揣测睇透,但那种居高临下、君临天下的气魄,却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在她脚下的人。
卢舍那佛的手脚,已经被风化,很多地方残败不堪,但她那淡然的微笑却保存得很完整,能达到长存天地之间的事物,也许石佛做不到,金佛也做不到,但她身上的那种超越时空的精气神,却可以做得到。